《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在改变小儿脑瘫康复状态的影响效果,结合现实病案所反映的情况,总结有效结论。方法:随机选择某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在正常康复治疗程序的基础上,观察组53例患儿加用引导式教育,其余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医疗办法。结果:在随访观察期内,观察组康复有效率90.57%、患儿行为能力评分(45.132.14)分,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4.47%、评分(40.523.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能够优化完善当前临床医疗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表现,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提高康复的
2、优势影响。【关键词】引导式教育;小儿脑瘫康复;应用表现;研究效果前言:脑瘫属于神经内科疾病,当儿童患此病症之后,患儿会出现一系列病症反应,包括语言、行为、感知觉等诸多障碍,这些障碍不单单会阻碍儿童健康成长、学习,甚至会让他们一生都陷入非正常状态生活,所以,对小儿脑瘫进行康复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对患儿的生命状态有特殊的影响意义1。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随机选择某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52例,年龄2-6岁之间,平均年龄(3.511.52)岁。患儿被接入院后在身体检查后,皆被确诊符合小儿脑瘫疾病诊断标准,且呈现出来的疾病状态普遍一致
3、,表现为语言迟缓、吐字不清、思维迟钝、行为异常、感知觉异常等。1.2研究方法先对接入院脑瘫患儿进行康复前身体检查,包括患儿出生时疾病状态、患儿疾病治疗历史、患儿家庭情况、患儿接受教育的能力等等,并与患儿家长、亲属沟通交流,将康复治疗、护理的相关流程及操作内容,对其进行说明,交换意见,保证在康复前,双方都认可康复医疗服务。常规康复医疗服务包括,行为能力康复、患儿坐姿、卧姿、站姿、行走姿势、日常生活行为姿势等等,阶段性循序渐进的培训,规范患儿错误或存在危险性的行为习惯;语言康复,指导患儿说话、听话,并设置场景,对患儿讲话中的思维方法进行训练;感知觉康复,依靠场景、机械设备,对患儿的感知觉能力进行不
4、同程度刺激,如温度测试、痛感测试、神经反应测试等等2。两组患儿在康复医疗上的服务内容相同,观察组患儿加用引导式教育干预康复医疗服务,训练培养内容相同,方式方法有差异,内容有:一是,心理引导,患儿年幼、心智尚未成熟,在接受体系化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心理起伏,故需要在不同康复训练阶段,对患儿心理进行正确的指导。如:先在康复前,对患儿进行情感沟通,让他们大体了解康复医疗时自己需要做什么,康复医疗对自己有哪些好处,可能大多数患儿无法理性明白康复医疗的真正含义,但是需要在康复前获得患儿的信任、情感依赖,则便于在后续康复医疗中按规定和计划执行一些康复操作3。又如:每天到患儿的病床前,与患儿玩耍,目
5、的是让患儿消除对康复的恐惧、排斥,引导患者进入到健康的康复状态,尽可能消除消极情绪。二是,思想引导,对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需要家长配合,即便在康复前已与患儿家长、亲属达成了治疗思想,但是在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跟踪性的思想引导。当患儿在康复时出现抵触、退缩、恐惧或者是受伤时,需要获得家长亲属的理解。根据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给其科学的解释,并依照自身专业能力和经验,给出下一阶段科学的康复思想,让患儿家长、亲属始终与临床医疗站在同一思想层面上4。三是,语言环境引导,有语言障碍的患儿在说话方面存在巨大障碍问题,有时他们的想法无法及时表达出来,会出现急躁、发怒、自卑的表现,在引导患儿进行语言训练时,要给予患
6、儿适当的声音刺激和声音引导。如:在患儿表达含义时,除注意患儿的语言之外,要同步关注他们的肢体语言,综合考量分析患儿要表达的意思。并当自己明白的时候,以缓慢的语速向患儿求证,必要时,自己也可以配合动作行为5。又如:教授、培养患儿用一些常用声音,描述常规性的生活行为,想吃饭时,可以用手摸嘴,用嘴表现出吃饭的动作,在给饭的时候,医护人员要引导患儿正确的吃饭语言表达,用拼音方法,教患儿“吃”字、“饭”字的读音,让患儿逐渐建立起正确的语言习惯。语言环境引导的目的是,让患儿不受语言障碍影响,可以通过借助动作、声音、以及一些其他沟通技巧,代替语言沟通,并在沟通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语言,一步一步教授患儿说话,引
7、导患儿说话。四是,行为习惯引导,患儿在行为训练、运动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抵触情绪、偷懒的现象。应在行为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加入趣味因素,如:加入一些小游戏,爬行比赛、画画比赛、静止比赛、接力传物比赛等等,让患儿处于一个轻松的行为环境中,逐渐培养患儿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有利于激发、加固患儿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行为习惯的自主性和能动性6。又如:根据不同行为能力的患儿,给予针对性动作引导,患儿坐卧、行走存在严重障碍,可带领患儿行走,在走的过程中,告诉患儿坐卧、行走的小窍门,或是纠正患儿错误的行为习惯;患儿坐卧、行走能力良好,让患儿做一些生活行为,系鞋带、叠被、穿衣服等,加强患儿做行为动作时的细节意识和观
8、念意识,提高他们行为动作的质量。五是,生活能力引导,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细化患儿生活行为,如:吃饭、睡觉、刷牙、穿衣、上厕所等生活行为,在辅助患儿、代替患儿做生活行为的时候,穿插让患儿独立完成生活行为动作,患儿可以独立完成时,给予言语上的鼓励,患儿无法独立完成时,也同样给予言语上鼓励,并在之后,继续引导教育。生活能力引导与系统康复训练可以交互配合,当患儿逐渐掌握生活行为能力时,会更加有信心参与康复医疗。1.3评价指标按照小儿脑瘫康复效果评价指标,对患儿康复过程中的生活行为进行观察、评价,分为五大模块,饮食,患儿自主饮食观念、饮食行为;睡眠,患儿自主睡眠能力;上厕所,患儿自主上厕所能力,及其他生
9、活行为的能力。每项10分,总分50分,根据患儿的得分区间,判断患儿的康复水平。评分标准为,显效:45分以上;有效:40-50分;一般:30-40分;无效:30分以下。康复有效率=显效+有效,同时分别计算两组患儿行为能力评分,纳入对比研究结果7。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在随访观察期内,观察组康复有效率90.57%、患儿行为能力评分(45.132.14)分,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4.47%、评分(40.523.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0、(P0.05),具体数据见表1。表1 两组肺癌患者健康状况比较n(%)组别显效有效一般无效有效率(%)行为能力评分对照组(n47)12(25.53)23(48.94)7(14.89)5(11.63)74.4740.523.16观察组(n53)34(64.15)14(26.42)4(7.55)1(1.89)90.5745.132.14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3 讨论3.1调查结果讨论本组研究证明,引导式教育的优势在小儿脑瘫康复医疗服务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改变引导患儿、患儿家长的思想、行为动作以及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医疗服务,在康复的整个医疗过程中发挥引导、鞭策以及控制管理的作用。资料
11、中,采用引导式教育的观察组53例患儿,在引导式教育与康复医疗的配合下,其语言能力恢复、生活行为能力恢复、思维能力恢复都有很好的表现,显效34例、有效14例,有效率高达90.57%,且大部分患儿的行为能力评分都超过了40分以上。相比之下,对照组患儿,显效12例、有效23例,有效率仅为74.47%,虽然康复也有效,但是有效表现并不稳定,每例患儿的康复效果并不平均,平均行为能力评分仅为(40.523.16)分,与观察组(45.132.14)分,分数相差较大。从康复有效率和患儿真实的行为能力评分可以看出,引导式教育的优势影响显著,特别是在康复医疗服务中,其发挥的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其存在的影响也从整体
12、上改变了患儿的生活状态,让小儿脑瘫康复医疗服务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3.2康复对小儿脑瘫患儿的影响及价值对于小儿脑瘫患儿来讲,进食和吞咽障碍、语言沟通障碍、行为能力障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这些都是人生存的本能,因为患儿脑功能受损,这些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地不可逆影响,就必须需要康复医疗,对患儿的一些基本生活能力做一些修复和调整工作8。康复的目的在于此,其价值也在于此。笔者阅读了大量有关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服务工作的资料和信息认为,好的康复训练服务需要一个严谨、全面的康复训练计划加以维护、完善,为此,针对于每例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是总体护理服务的保障和基础,其影响及价值是透过每一个病例康复医疗实践所体现
13、出来的。3.3引导式教育对于小儿脑瘫康复医疗的影响及价值虽然康复医疗在小儿脑瘫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应用与推广较早,但是相关服务仍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如何将好的康复计划引入康复医疗实践中,发挥真实、有效的康复效果9。本组研究讨论的引导式教育,是一种创新的、科学的医疗服务理念,其科学性体现在,在康复训练中,依靠引导式教育的沟通模式,增进、巩固康复训练及培养的服务项目,让康复训练及治疗的影响体现在患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对于使用康复训练同步配合引导式教育,其实践方案还应继续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在正确控制、管理自身饮食习惯的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每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了解患儿每天的康
14、复情况、将自己记录的信息提供给医护人员,以便随时根据康复结果调整康复计划。二是,行为训练后,要引导行为训练向行为功能训练、体能训练发展,让患儿在积累一定体能基础后,将行为能力转化为行为功能,服务于患儿今后的生活,比如说,生活中必须应用到的行为,吃饭、上厕所、穿衣、叠被、系鞋带、传递东西等等,引导式教育配合康复医疗协助患者、配合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行为功能训练、体能训练,循序渐进,可以逐步提升患儿的综合身体素质,进一步优化康复医疗的服务效果10。三是,引导式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理解患儿的真实心态,这样,患儿不仅可以依靠早期康复护理服务,得到慰藉、关心,更能从中获得最佳、最科学的训练服务,
15、帮助自身机体在最佳恢复期内尽早恢复、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并在其中获得了情感上的抚慰与帮助。总而言之,以“康复”为目的的引导式教育工作,其现实意义更强,既向患儿、患儿家长阐明了、交代了康复医疗的服务步骤及服务观念,也严密观察了患儿康复的变化表现,又从侧面起到了监督康复服务的作用和效果,其在服务层面上,影响作用是综合的、全面的。4 结论随着我国基础医疗服务对小儿脑瘫康复医疗服务的经验、实践案例逐渐增多,康复训练的护理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会继续向前健康发展,引导式教育的理念与模式,也会逐渐被认可。可以想见,未来几年,引导式教育会在康复训练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引导式教育的促进作用下,小儿
16、脑瘫患儿得到的康复医疗服务不再是简单的、规范化、高效化的医疗服务,而是趋向于全面的、人性化的、情感化的医疗服务关怀。借助引导式教育,康复医疗也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和“单向护理模式”的传统服务模式,使医护人员与患儿及患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紧密,保证康复医疗服务的阶段操作性和功能性更优、更丰富,同时其也改变了医护人员本职工作的根本属性,从教育者、约束者和管理者,转变成亲人、朋友。【参考文献】1张丽.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04:362-364.2曾元香.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2,12(16):1
17、16-117.3夏剑萍,汪立平.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125-126.4高云霞.引导式教育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0(17):253-254.5刘明伟.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23(10):133-137.6李晓霞.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15):257-258.7郭鑫,张英英,李永飞.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91):225-226.8门爽.探讨针刺联合引导式教育加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2(15):202-203.9曾敏.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11(14):144-148.10李晓霞,尚清.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探讨A.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三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2014,21(12):130-13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