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生活适应问题.doc
《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生活适应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生活适应问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了解的20位农村随迁老人的走访调查与深度访谈,从而对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农村随迁老人在城市适应中存在一些问题。以农村随迁老人的精神健康出发点,了解随迁老人在当下对城市生活的日常适应情况,从而探究随迁老人城市适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随迁老人适应城市生活的影响因素,指出随迁老人能否加快适应城市生活,与个人、家庭、社会层面都息息相关;随迁老人自身要积极主动适应城市生活,子女要关注随迁老人的情感需求及精神关爱,社区吸纳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为随迁老人服务,挖掘社区资源,致力于帮助随迁老人适应并融入城市。同时可以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提高社区人民
2、的凝聚力。关键词:农村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社会工作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 of 20 rural elderly people in daily lif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rban adaptation of the rural elderly,and finds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urban adaptation of the rural elderly.Starting from the mental he
3、alth of the elderly moving with the countryside,this paper understands the daily adaptation of the elderly to the urban life at present,and then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rban adaptation of the elderly with the reloc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daptation of the
4、elderly to the urban life,and points out that whether the elderly adapt to the urban life with the relo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dividual,family and social level.The elderly should actively adapt to urban life,their childre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al needs and spiritual care of
5、the elderly with the relocation,the community absorbs social workers to use the concept and method of social work to serve the elderly with the relocation,excavate community resources,and devote themselves to helping the elderly adapt to and integrate into the city.At the same time,it can enhance th
6、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and improve the cohesion of the people in the community.Key words:rural elderly;urban adaptation;social work目录摘要I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意义1(三)研究方法2(四)研究内容2(五)农村随迁老人相关理论概述21.社会支持理论22.优势视角理论23.继续社会化理论3二、随迁老人城市生活适应的调查情况3三、农村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存在的问题4(一)生活的不适应以及心理压力41.新
7、旧生活冲突42.内心孤独惆怅5(二)家庭成员添加,生活思想碰撞51.生活习惯52.教育理念5(三)缺少社会支持网络61.交往范围狭窄62.易被社区组织忽略6四、关于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融入的策略思考6(一)促进适应异乡生活,协助调整心理状态71.走进城市新生活72.疏散坏情绪,维护心理健康8(二)维护家庭和谐关系,促进和谐发展91.帮助家庭成员相互适应92.缓解代际矛盾9(三)重构社会支持网络,全面加强社区建设101.扩大交往范围,构建社会网络102.加强组织建设10五、结语与反思11附录13III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也带动了农村老
8、年人随子女向城市的流动,一个特殊的群体出现了农村随迁老人。“随迁老人”也被称为“进城老人”,是指跟随子女来到城市并在城市生活的有农村户籍的老年人。农村随迁老人由于长期在农村生活,离开自己长期生活的环境,城市适应问题关系到个体晚年的幸福以及和谐社区的建设,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问题值得关注。本研究认为随迁老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老年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以前的邻居、朋友远离城市,在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会面临困难,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孤独,有失落感,一些随迁老人甚至有不良的情绪,已往的研究对随迁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有一些涉及,但从随迁老人自我精神健康出发关注其城市适应的研究较少。(二)研究意义农村随迁老
9、人城市社会适应问题涉及到许多层面、受许多因素影响,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所以说对于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适应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第一,理论意义。首先,我选择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适应问题课题进行研究,是因为在目前看来,人们很少关注老年人群体的流动迁移等问题,把关注都放在青壮年、儿童领域,这就导致了人们缺乏对随迁老年人群体社会适应以及融入方面的理论研究。研究随迁老人这个课题,可以更加清楚的帮助我们去认识和了解随迁老人群体,充分的完善老年人社会化的理论体系,拓宽研究领域。第二,现实意义。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人口的流动日益频繁、并且老龄化进程迅速向前推进的时代大
10、背景下,家庭规模由大变小,少子家庭由少增多,许多农村随迁老人在这些主客观因素的互相作用下,不得不选择跟随子女,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城市生活。这就导致了农村随迁老人的数量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大城市里面农村随迁老人这一群体成为了让人们不容忽视的存在。然而社会对于此类老人群体的关注程度不够,相关保障工作也不能保证及时跟进,再加上农村语城市生活不一样的医疗成本,农村随迁老人对新的城市生活不适应问题是大范围存在的,农村随迁老人城市适应关乎到老年人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和睦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我们要对农村随迁老人城的现状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随迁老人的现状进行实际的分析,真正的对他们产
11、生帮助,促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增加老人们对适应新生活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让每一个老人都能够安享晚年。(三)研究方法使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各种期刊报纸以及互联网的搜索检索方式,查阅了有关社会工作、农村随迁老人、老年人城市生活以及老年人养老问题等相关的专家学者著作,并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借鉴和相关思考,找到了自己的文章切入点,完成了整个文章的内容架构。运用调查法,在调查的过程中去了解随迁老人这一群体在实际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具体需求,来确定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和重点。选择半结构访谈法,在访谈过程
12、中记录对随迁老人的问题以及老人的具体回答,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深入,能够系统的向社会工作介入随迁老人这一课题提供经验和实际的案例。(四)研究内容本文主要是对农村随迁老人的城市社会适应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完成基础架构,并结合在调查和访谈老人中的归纳总结,了解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适应的现状,梳理出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适应及融入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根据问题给出几点相应的策略思考,虫儿,加快推进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生活的适应进度,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确保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五)农村随迁老人相关理论概述1.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个人在与其他人的接触中获得社会的支持,这些支
13、持使得个人可以维持本来的社会身份,并且能够获得外界对自我情绪的支持,对物质的援助以及对社会信息的获取。以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来看一个人所面临的环境越艰巨和困难,那么他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就越强大。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社会支持在日常实际生活中起着缓冲的作用。对于随迁老人来说,社会网络资源相当不充足,老人们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也没有。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帮助随迁老人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解决他们的文化适应性问题。2.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
14、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运用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的观点思考案主问题时,并不是要刻意忽略其痛苦或是不足之处,而是期待以另一种角度出发,协助案主以另一种态度去思考自己的问题与改变的机会,使得问题对于案主或其他人较不具威胁性,当危险性降低时,案主与他人愿意解决问题的动机便会提高。社工要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发现农村随迁老人中的优势,提高老人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积极面对困难。3.继续社会化理论继续社会化是人们在经历了儿童期、青少年期的社会化后继续进行的社会化过程。继续社会化是一个人全部社会化历程的一部分。人们经过儿童期、青少年期社会化,只是进入社会的开始
15、,其社会化程度尚不完全;还要不间断地学习,才能使其社会化程度逐渐完全起来。继续社会化的起点,一般以人们经济上的独立、人格上的独立为标志。在继续社会化开始阶段,人们会遇到许多的复杂问题。继续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进一步接受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在再生产社会经验、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中,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在现代社会中,后一个方面尤为重要,这既是一个学习和接受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对于随迁老人来说,继续社会化就是对城市新生活的一个认知和适应发展过程。二、随迁老人城市生活适应的调查情况本研究通过走访调查,从随迁老人自我出发,探究随迁老人在城市适应中产生的问题,分析随迁老
16、人在自我态度,家庭因素以及社区等方面产生了不同问题,从而探索相关的有效途径,来加快农村随迁老人适应城市生活的相关进程。为了深入观察和了解随迁老人的情况,在聊城市某社区随机选择了20位随迁老人,其中男性7位,女性13位,以半结构访谈的方式进行深入访谈,观察和了解随迁老人的日常生活状况、自我个性特征、休闲时间的安排、以及儿女对随迁老人精神关爱程度、随迁老人自己的人际交往情况等。本次调查时间主要集中在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15日。选取这个时间段的主要原因是有充分的时间去跟老人们进行走访和访谈。对象选取的是社区中的的部分农村随迁老人群体,在进行访谈之前,都与老人们进行了事情沟通,确定了老
17、人们的具体意愿,征得了老人们的同意。并保证访谈对话除了在学术中应用外,不会存在泄露情况,身份信息也会被隐去。作为社工,辨识出需要帮助的随迁老人群体,与他们接触拉近与老人的关系,消除与老人的戒备心理。跟老人成为“朋友”,这个是最主要的前提。下面是调研中老人们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中,老人在5060岁的有7人,;6170岁的有9人,7180岁的有4人,前两个年龄段分布人数较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两个年龄段的老人,他们大多身体还硬朗尚且不需要子女照顾,同时他们又可以帮助子女照料家庭。在本次调查中,男性老人有7人,而女性有13人。我们可以看出在随迁老人中女性群体的需求量要大于男性群体。三、农村随迁老人城市
18、适应的存在的问题有许许多多的农村年轻人,因为城市生活的便利,交通以及生活资源的丰富,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而来到大城市进行发展。同时年轻人在适应融入新生活方面,由于年纪较轻、观念更新,文化程度也比较高等种种优势,接收新事物对他们而言不算困难。但是对呀他们的父母来说,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老人在生活习惯,语言沟通,人际交往以及文化程度,价值观念等方面,与生活在城市里面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随迁老人在跟随子女来到城市生活后,他们的不适应会在面对新环境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进而困难和问题也就随之而来。通过整理调查走访资料和自己在调查访谈时的体会,梳理出以下几个农村随迁老人在城市生活中遇到的基本问题。(一)生活
19、的不适应以及心理压力1.新旧生活冲突人的生活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对于老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农村的老人由于常年生活的农村,很多行为习惯都已经固定,去了城市以后很难适应。在对随迁老人的走访调查中发现了许多关于老人的习惯问题,比如: 农村的老人在农村老家生活大半辈子,说的都是当地的方言,大部分根本不会说普通话,而且大多老人都没上过几年学,认识的文字非常有限。来到城市以后,小区里的人都是来自天南海北,想要很好的交流就得说普通话,这对农村的老人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农村老人在农村一般都有一个自家的院子,而且院子都比较大。大多老人都喜欢在自家院子里种点菜,或是养些花和鸟,抬头就可以看到蓝天和树。去
20、了城里以后,大多老人每天的活动空间就是家里的三室一厅,如果出去一是腿脚不方便,二是稍微远点就很容易走丢找不到回家的路。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大多的日常生活习惯是吃过早饭以后,如果地里有活就去地里,没活时就是去村里溜达,几个老人聚在一起,坐在墙角晒个太阳,聊聊家常,说说过往,或是几个人围起来打个牌、下盘棋。去了城里以后,大多老人只能是躺在沙发上看会电视,看累了就睡会觉,睡醒了接着看,每天很无聊。而这仅仅是农村老年人对于生活习惯需要做出的改变,近几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智能的生活时代,而随迁老人本就生活在农村地区,发展较为落后,进入城市简欧票啊生活中,如何学习使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工具也成为了老人
21、的一大难题,比如智能手机的使用,新家庭中新一代家居用具的使用,平时日常生活出行公交车的上下路线,以及老年人出门买菜购物的付款方式,这些在城市中习以为常的东西,都是老年人以前无法接触的。正是因为既要对形成的习惯加以改变,又要学习新的东西,增大了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并产生了消极情绪,对生活的陌生感加强,归属感下降。2.内心孤独惆怅随着年龄增长,不管是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还是心理机能,都是一个日渐衰退和弱化且不可逆的过程。城市生活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以及在语言沟通,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多方问题,都让背井离乡来到陌生城市生活的老年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很难去适应城市的新生活。对于老人来说,城市
22、里的生活在物质方面可能会更富裕,但在精神方面老人们也就更匮乏。大多数的农村随迁老年人都过着两点一线或者是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从家到菜市场,从家到学校再到菜市场,老人每天都在围绕着子女孙辈儿打转,若是在碰上家庭矛盾与子女意见不合,本来就单调的生活,再加上无法诉说的委屈,孤独苦闷等情绪就会让老年人的心情日益下降。在对周围的随迁老人进行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有些老人透露出自己产生了想重新回到农村的想法,说是自己一个人太孤独了,没办法与子女长时间相伴,连聊聊天的时间都保证不了,但同时也想为子女添一把力,感到自己非常纠结。(二)家庭成员添加,生活思想碰撞1.生活习惯家庭作为农村随迁老人,在社会化的一个重要
23、场所基本单位,对于促进随迁老人社会事业融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农村随迁老人出道城市的生活中,家人是老人接触最多的对象,因此对于老人来说自我家庭关系是否和睦融洽是直接关系到老人们是否能够比较好的去适应城市生活这一难题的。在这一方面,采访到的随迁老人都有自己的发言,很为苦恼。老人和子女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矛盾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本来老年人在生活方式,消费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与当代年轻人就有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长期生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琐事中,摩擦和矛盾也就同时发生了。比如在生活方式上,适应并习惯早睡早起的老年人与晚睡晚起的年轻子女对于时间的认知也就不同;饮食上老年人的一日三餐缺一不可,而
24、年轻子女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吃饭的观念让老年人甚为苦恼;在消费习惯上,受勤俭持家等观念影响的农村老年人,精打细算过日子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无法理解年轻人月光族,且花钱大手大脚没有存钱观念的行为等等诸如此类的矛盾在接触越多之后显现的也就越多。2.教育理念农村随迁老人进入城市与子女又或者是孙辈儿生活在一起,生活习惯方式不同再加上自我个性的对抗,那么代际矛盾就会产生。另外,有一有大部分农村随迁老人进城都是为了帮助子女照顾孙辈,那么在对第三代的教育理念上,子女和老人的意见也时有不合。子女希望能够培养孩子自己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而大多数老年人因为心疼等心理都会进行帮忙。受隔代亲的影响,有一大部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随迁 老人 城市生活 适应 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