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术后切口脓肿切开伤口的护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例术后切口脓肿切开伤口的护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术后切口脓肿切开伤口的护理.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之后伤口难以愈合的情况下使用湿性敷料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22例外科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者进行调查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1人,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敷料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湿性敷料进行护理,并对照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记录换药次数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比较之后,观察组在外科手术后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等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于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者进行换药,护理人员采用0.8%-0.9%左右的氯化钠溶液进行伤口清洗,除去患者坏死的组织,并进一步的消毒工作。消毒工作完成以后,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实行不同方法的敷料
2、。下面进行详细介绍:1.2.1治疗组第一次进行换药的时候采用湿性敷料进行填充,填充之后在外用敷贴进行覆盖,往后每隔三天左右进行一次换药,直到伤口愈合为止。1.2.2对照组在进行第一次换药的时候,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填塞,然后在外面用纱布进行裹盖,每天进行一次换药,出院之后每三天进行一次换药,直到伤口愈合为止。1.3临床观察指标在进行敷料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进行记录、对比,并了解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患者的疼痛情况、治疗费用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其中对于两组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情况。其中显效:伤口的面积缩小到50%以上。有效:伤口较清洁、面积缩小25%以上。无效:伤口面积并没有变
3、化,或者有所加深。1.4统计学方法对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算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结论3.1传统的伤口换药方法有着不足之处敷料不仅仅要覆盖患者的伤口面积,还应当对伤口有着促进愈合的功能。对于传统的伤口包扎换药来讲,需要频繁地更换敷料,同时保持切口的干燥,医护人员通常使用数层的纱布对伤口进行覆盖,然而这样做的缺点有以下几点:第一,纱布对渗液的吸收有局限性,当渗透液多的时候会被让纱布污染,从而加重伤口的感染程度。第二,由于敷料的纤维比较容易脱落,这对于伤口的愈合是非常不利的。第三,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伤口的肉芽组织容易在敷料纱布的网眼中
4、生长,在换药的时候会出现扯拉引起疼痛,而新生的肉芽组织也会因为拉扯而造成损伤。第四,对病人进行换药的工作量很大,如换药不及时的话更容易出现伤口恶化的现象2。第五,纱布和患者伤口面积进行接触,由于患者的伤口干燥,容易和纱布发生粘连,再换药或者进行活动的时候,容易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第六,经过相关研究表明,在普通服药当中一般会用到双氧水的等消毒药品,这些对于患者伤口的新生组织具有很大的伤害作用,导致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不良,甚至出现恶化的现象。3.2采用湿性敷料进行护理的优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George Winte进过研究发现,湿性敷料能让伤口愈合的速度加快,比干性敷料要快了将近两倍,从而开创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术后 切口 脓肿 切开 伤口 护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