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油郎独占花魁》看“三言”、“二拍”对商人形象的正面塑造.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从《卖油郎独占花魁》看“三言”、“二拍”对商人形象的正面塑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卖油郎独占花魁》看“三言”、“二拍”对商人形象的正面塑造.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卖油郎独占花魁看“三言”、“二拍”对商人形象的正面塑造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陈贵霞 学号:201108011570指导老师:林婷摘要:“三言”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由经过文人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二拍”指凌潆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各四十卷。“二拍”基本上都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社会传闻创作的,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的专集。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拍”所反映的思想特征与“三言”大致相同,艺术水平也在伯仲之间,故在文学史上将这二者并称。但“二拍”对传统
2、的陈腐观念的冲击与反抗、所表现出来的市民意识,要比“三言”更为强烈。在几部小说集当中,对于当时的商人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论述。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形象明代的短篇白话小说在宋元话本小说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明代中后期,随着商业经济的活跃、思想的不断开放、印刷业的繁荣,白话短篇小说在由编辑到创作,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的转化过程中,成绩斐然,以“三言二拍”为代表,出现了一大批色彩各异的短篇小说集,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冯梦龙修改编定的“三言”,即喻世明言(原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刊刻于明天启元年间,各四十种,共计一百二十篇。冯梦龙创作“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戒、唤醒世人
3、,有明确的社会功能。“三言”的内容来潺,情况比较复杂,一小部分是经过改编的宋元明话本,大部分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晚明以来,全球化贸易浪潮顽强地冲击着闭关锁国的中国市场,商业渐成势力,出现了许多商帮名贾,尤以晋、徽、齐鲁、江右、洞庭、宁波、龙游、闽、粤、陕最为著名,史称“十大商帮”。江浙福地,商贸繁盛,人文荟萃,商人的生活自然进入了文学家的视野。“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三言二拍”的主要篇幅和精彩部分是写世俗的人情百态,也有不少作品借历史故事,以阐发作者的善恶伦理观念。晚明社会,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都市的繁荣,城市市民的急剧增长和重商思想的抬头,有更
4、多的商人、作坊主、小贩、工匠成为小说中的主角。特别是商人,作为当时商品经济中最活跃的分子和市民阶层的主要代表,在“三言二拍”中作为正面的形象而得到充分的表现,如卖油郎独占花魁,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在金钱面前,门第与仕途已黯然失色。小说所描写的这种社会心理的微妙变化,表现了晚明时代的鲜明特点,反映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一、秦重:一个正面的商人(一)忍辱负重,辛勤劳作秦重原本是一个流浪儿,后来被杭州城外开油店的朱十老收养,朱十老给他改名叫朱重。如今这个朱重已经长到了十七岁,成了一个勤劳朴实的小伙子,他每天都帮朱十老榨油卖油,非常能干,朱十老也很喜欢这个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孩子。长
5、久以往,连朱十老的使女兰花也喜欢上了这个踏实勤奋的少年。但是秦重却很不喜欢这个自私自利的使女,也就拒绝了她的好感。这表明秦重是一个完全依靠自己能力吃饭的少年,不为浅薄的情色所动,这在明代小说中十几位罕见的。但是,兰花却因为曾经向朱重示好被拒绝而对朱重心怀怨恨,她和伙计邢权相互勾搭,用尽方法挑拨离间,最终让朱十老将朱重赶了出去。从流浪儿又回到了流浪的日子,朱重的境遇一下子糟糕了起来,但是对比之前的流浪生活,朱重不但自己获得了生存的技能,还获得了街坊邻居的一致认可。朱重从此只好走街串巷以卖油为生,日子过的非常辛苦。有一天,他到钱塘门外的昭庆寺去卖油,恰好寺中要做九昼夜的功德法事,来的人很多,所以他
6、一连九天都挑油到昭庆寺来卖。冯梦龙在喻世明言第十八卷里杨八老越国奇逢中的杨八老就是一个世代经商的人家,书中写道:“一日,杨八老对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李氏道: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守株待兔,岂是良图?乘此壮年,正堪跋涉,速整行李,不必迟疑也。”对外出经商认识清楚,态度果决,显示了商业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的支配性影响。由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商业经济处于还不很发达的阶段,外出经商备受艰辛与危险,而且利润也不如后来那样丰润,因此,当时的商业活动和作小本生意的行商苦衷,作者对其知之颇深
7、,而且也有同情:“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餐风宿水多劳役,披星戴月时奔忙,水路风波殊未稳,陆程鸡犬惊安寝。平生豪气顿消磨,歌不发声酒不饮。少赀利薄多赀累,匹夫怀璧将为罪。偶然小恙卧床帏,乡关万里书谁寄?一年三载不回程,梦魂颠倒妻孥惊。灯花忽报行人至阖门相庆如更生。男儿远游虽得意,不如骨肉长相聚。请看江上信天翁,拙守何曾阙生计?”确实把商品经济初期,行商的酸甜苦辣,人世体验,奔波劳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二)重情重义秦重虽然被赶出家门,但是在朱十老染病在床,邢权与兰花深夜卷走了柜中的银钱的时候,朱十老想找朱重回来。朱重也不计前嫌,又回到了老人的身边,用莘瑶琴给他的银子做本钱,重新做起了生意。
8、这样的重情重义,对于古代中国而言的“无奸不商”“无商不奸”的传统思想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后来,朱十老的病越来越严重,不久就死了。朱重一个人忙不过来,便招揽了一位从汴京逃难来的中年汉子和他的妻子阮氏。这位中年汉子名叫莘善,正巧就是花魁娘子莘瑶琴幼年走失的父母,但是这时朱重还不知道。醒世恒言第十八卷施润泽滩阙遇友是写为人忠厚,拾金不昧的施润泽助人为乐,最后终于获得良好回报的故事。小说中对江南一带的商业活动有生动的描写:说这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卟,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杆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
9、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有几句口号为证: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蚕欲温和桑欲于,明如良玉发奇光。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接下来是描写施复,为人勤劳忠厚,小本经营,只有一张织机,养几筐蚕。但是夫妻二人夜以继日地辛勤苦干,几年之间,就增添了三四张绸机了,家境也富裕康泰。他为了扩大再生产,积攒资金,长途购买桑叶,购房添织机,不上十年,资本发展到了有数千金之多。这除夫妻二人省吃俭用,昼夜营运之外,还和
10、他不断地把积累的资金投向再生产,扩大经营范围,添织更多的机器的经营思想有关,以至最后竟发展到了三四十张绸机。尔后还不断修建作坊,雇佣织工,这显然其规模已远非一二张机,三四张机户可比拟。如果说三四十张机,至少也得雇用四十余人才能保证织机正常运转的话,而随着织机的增添,原料来源也将大为增加,这必然也得通过购进与自养相结合才能保证供应,这又得雇一些必要的人手,因此,像施润泽这样的经营者由小生产者发展起家,成为雇佣几十人的工场主,由最初家庭的简单两性分工,发展为社会劳动的分工,这在江南一带决非个别现象,著名的南京李氏、杭州张氏都属此类。据康熙二十三年噬吴江县志记载:“绫罗纱绸出盛泽镇,奔走衣被遍天下。
11、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连袂。”像施复这样的绸绫工场主当然不少,如此多的绫罗正是像他们这样的纺织工场主雇佣的能工巧匠手下的杰作。这当然反映了明代生产力的长足进步与高度发展。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其直接结果就是商业经济的兴旺,市场流通的频繁。(三)执着意识在秦重的身上,还有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他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对于目标不会轻易放弃。秦重卖油到了第九天,正坐在寺前的一块大石头上歇息,忽然看到一位美若桃李的女子从寺中走出来,他都看呆了。后来他四处打听,才知道那个美貌女子就是杭州城有名的花魁娘子。朱重知道,凭自己的身份是没办法再见到这位绝色美女的,但是他又始终不死心,每天更加辛勤的工作,一分一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卖油郎独占花魁 卖油郎 独占 花魁 商人 形象 正面 塑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