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抗逆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docx
《百合抗逆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合抗逆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百合抗逆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1引言百合,是单子叶植物亚纲百合科百合属植物的全部种类的总称。学名(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 Baker),又称中庭、强蜀、山丹、中逢花、百合蒜和夜合花等,是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属于百合科百合属(学名:Lilium)。它们大多集中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包括东亚、欧洲和北美。根据世界各地的统计数据,百合至少有120个物种,其中我国55种。在观赏价值方面,百合是一种古往今来受人们喜好的世界名花。它花姿高雅,叶片青葱秀丽,茎干亭亭玉立,是珍贵的切花新秀。在营养价值方面,百合可以鲜食干用,是中国传统出口的特产。它富
2、含还原糖、蛋白质、脂肪、淀粉、铁、钙、磷、维生素和秋水仙碱等多种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对我们身体的有非常好的营养滋补功能,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因秋季干燥的气候引发的多种季节性疾病。在药用价值方面,百合可以养阴润肺和清心安神功能。可是大多数欧洲和北美培育的观赏百合主要适宜在温凉湿润和软酸性环境中生长发育,对于盐碱、高温、低温、干旱等这样的非生物胁迫较为敏感。然而近年来百合的栽种面积在不断扩大,百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又比较落后。因此很有必要研究百合抗逆的相关基因,为百合的增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能够编码一些抗逆性物质的基因我们称之为抗逆基因,比如编码抗干旱物质、抗病毒等基因、抗高盐蛋白。抗性基因表
3、达后的物质有利于生物在盐碱、低温、高温、干旱等逆境环境下的生存。百合抗逆相关基因广义的定义为使百合产生抗逆物质的相关基因,包括百合自身抗逆的基因和外源基因转入使百合产生抗逆物质的基因。中国百合种植业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一些地区重要的经济产业支柱。可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碰到高温、低温、干旱、盐碱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致使植物水分缺失,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更为严重的时候会致使植物死亡。而另一方面,植物经过长期的逆境锻炼进化产生了一系列抵制不良环境的机制,即植物的逆境适应性1。一直以来,困扰百合产量的最重要问题是百合的病虫害。百合的病虫害问题又比较多,我们生活中使用化学合成和生物杀虫
4、灭菌剂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不能很好地解决百合的病虫害问题。然而,由于长周期、低效率和有限的资源,我们常用的害虫抗病性育种计划使得实际生产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外来抗病害虫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引入到植物中,使转基因植物产生对抗虫害的抗性,成为了植物抗病虫害的一种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法2。百合是一种盐敏感的花,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很容易被盐害,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百合的耐盐相关基因。华智锐3等研究将S6PDH基因利用根癌农杆菌法导入到麝香百合中,让该基因在百合植株体内表达,使百合在盐胁迫条件下的渗透调节能力得到了提高。经过筛选得到了具有抗盐性的百合植株,在短时间内使百合品种的抗性
5、得到改善,为研究百合植株的抗逆相关基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百合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但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夏天仍然很热。百合在高温下生长非常缓慢,植株抵抗力变弱,病虫害非常严重,这就使百合切花的质量和出产量受到一定是影响。夏季高温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百合的产业发展4。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在百合花应用中非常有应用前途,它株形端直,花色纯白,形态柔美。然而麝香百合喜好湿润和软酸性土壤,由于它不耐寒,冬季则需在保护地或者温室中培养,这样一来生产成本也就很高。因此,在中国北方,受土地盐渍化、极端低温和季节性干旱等逆境条件的制约,麝香百合做为鲜切花大面积生产及绿化应用就会受到严
6、重的抑制5。中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而百合主产区内干旱缺水时常发生,水分缺失会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切花品质6-7。 我国是百合最主要发源地之一,百合种类丰富,生长需要的环境也不尽相同。而我国的土壤出现盐渍化、沙漠化和严重的水土流失等现象,并不利于百合的生长和发育。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也严重影响了百合的生长和发育。所以我国的土地环境和季节特点制约了百合切花质量和产量,因此有必要开展百合抗逆相关基因的研究。百合抗逆相关基因分为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两大类,生物胁迫包括抗病虫害基因,而非生物胁迫包括抗盐胁迫基因、抗高温基因、抗低温基因、抗干旱基因。我从这两个大的方面进百合抗逆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
7、行综述。对国内外有关百合抗逆相关基因的研究的文献进行借鉴和汇总,了解了相关研究工作者在这方面付出的心血。通过百合对抗逆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的综述,也更能够理解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了解了百合在生物胁迫包括抗病虫害和非生物胁迫包括抗低温、抗高温、抗盐胁迫和抗干旱等抗性环境中的生长特点。结合这些生长特点,更好地研究出百合抗逆相关基因的新品种,对百合抗逆相关基因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和植物在基因工程技术与手段的提升,我国百合抗逆基因研究将会不断完善与深入,能够应用这些研究结果去解决百合在园艺产业中的实际问题,最终使百合能够增产、稳产。2生物胁迫2.1抗真菌病基因真菌性病害
8、在百合的病害中最为常见。至今为止,已经报道关于百合的真菌性病害总共有22种8。最为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是炭疽病、灰霉病、镰刀菌病和枯萎病等。百合有很多种真菌性病害,虽然药物控制的使用有一定的作用,但大部分都是以使用大剂量的药物为前提条件。所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养抗真菌病基因的百合新品种非常重要。开展基因工程的研究便于我们对抗真菌病百合的培养。在植物抗真菌病基因工程中,主要使用的基因包括:病程相关蛋白(PR)基因、核糖体失活蛋白(RIP)基因、利用植物的抗病基因(R)基因、草酸氧化酶基因、抗菌肤基因、钝化病原菌致病酶或毒素的蛋白质基因等9。百合在抗真菌性病基因中,现在研究的基因主要有几丁质酶基
9、因、-l,3-葡聚糖酶基因、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和岷江百合Lr14-3-3基因等4种基因的研究。2.1.1几丁质酶基因和-1,3-葡聚糖酶基因在百合抗真菌病中的研究多数植物的病原真菌细胞壁的最主要的组成成分是几丁质和-l,3-葡聚糖。几丁质酶和-l,3-葡聚糖酶是病程相关蛋白(PR)基因,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中的几丁质和-l,3-葡聚糖可以被它们降解。降解产生的细胞壁碎片具备诱导作用,能够刺激寄主植物的抗病。刘菊华10用鳞片叶作为外植体,经过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转化法将带有几丁质酶基因和-l,3-葡聚糖酶基因的工程菌转化到龙牙百合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南雪花11等将携带有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和烟草-l
10、,3-葡聚糖酶基因的双价载体pBLGC转化兰州百合,并检测了转基因百合植株。2.1.2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在百合抗真菌病中的研究天麻的生长是通过地下茎来提供营养物质,而它的地下茎能够与真菌共同生存。说明天麻体内具有可以防御和抵抗真菌的物质。在天麻顶生球茎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抗真菌病的蛋白,称为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它让腐生真菌菌丝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目前该蛋白基因已经应用到植物的抗病基因研究中12。陈英13等人在烟草中转入了GAFP基因,并在转基因烟草植株中提取出GAFP蛋白。近几年来,在研究GAFP基因对百合植株的抗真菌病也有了进展。胡凤荣14在经过农杆菌的介导,在百合Sorbonne中转入
11、GAFP基因的载体pBin 35s GAFP,最后得到对真菌病产生抗性的百合植株。2.1.3岷江百合Lr14-3-3基因的研究李红丽15从岷江百合SSH 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Lr14-3-3的全长CDNA序列,然后对该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上的分析。Lr14-3-3基因能够通过调节代谢合成的酶从而调控一些生理过程使植物产生抗性。在遭受到尖孢镰刀菌的侵染后,Lr14-3-3基因在岷江百合中的表达明显要比易感病的东方百合西伯利亚高。构建Lr14-3-3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S-Lr14-3-3,使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它转入到烟草中表达,共获得到了39株Lr14-3-3转基因烟草阳性株
12、,然后经过温室培养得到5个转基因株系的T1代烟草。根据QRT-PCR分析,结果发现Lr14-3-3在5个转基因株系中都有很明显的表达。研究说明了岷江百合14-3-3基因Lr14-3-3在烟草中的超表达能够加强烟草对葡萄座腔菌、拟茎点霉属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抗性。2.1.4岷江百合LrABCF1基因抗灰霉病的研究李绍华16选取岷江百合LrABCF1基因进行抗灰霉病的研究,在转基因和野生型的矮牵牛叶片上分别喷洒了带有灰霉菌孢子悬浮液。试验发现转基因矮牵牛对灰霉菌侵染的敏感性比野生型低得多,只是出现轻微的黄化现象,而接种后的野生型矮牵牛叶片上出现的水渍腐烂症状十分严重。根据叶片腐烂率的统计数据表明,野生
13、型矮牵牛植株的叶片腐烂率要显著高于转基因矮牵牛植株的叶子。研究者采用实时定量的PCR方法,检测接种叶片灰霉菌内基因BcActin的转录水平,以达到监测真菌生长情况的目的。数据说明,野生型植株叶片的BcActin基因转录度要远远高于转基因植株叶片。除此之外,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被灰霉菌侵染后的转基因LrABCF1植株的PhPRI,PhPR23和PhChiB防卫相关基因均上调表达,而且转基因植株在侵染灰霉菌36和48h时它们的表达量达到了最大值。这些结果表明,LrABCF1基因的过表达明显使转基因矮牵牛植株对真菌灰霉菌的抗性得到了增加。2.2抗细菌病基因百合细菌性病害常见的最主要有立枯病、细菌性软腐
14、病和枯萎病等。我们常见的百合细菌性病害症状主要包括百合植株枯萎、组织的坏死腐烂和畸形,细菌病的最重要病症是分泌脓状物17。植物在抗细菌病基因工程中,经常使用的目的基因主要有:溶菌酶基因、植物的抗病基因(R)基因、防御素基因、病程相关蛋白(PR)基因和裂解肤基因等。对于百合抗细菌病的研究在百合抗病基因工程中相对来说非常少。目前研究的方法是在植株体内转入动物防御素基因,植株得到抗细菌病相关基因后,能够增强自身对抗细菌病的抗性。李宝平18等用百合的鳞片作为外植体,将兔防御素NP-1基因导入到百合中,获得了具有抗性的百合植株。2.3抗病毒基因 自从Stewart在1896年对百合坏死条纹描述以来,到目
15、前为止经报道确认的百合病毒总共有18种,(类)植原体有1种19。最易感染的是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黄瓜花叶病毒( 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百合斑驳病毒( Lily mottle virus,LMoV)等20。最近10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关于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的方法21。2.3.1 CP基因和RNAi技术在百合抗病毒中的研究构成病毒颗粒的结构蛋白是外壳蛋白(CP),它可以把病毒基因组核酸包被起来;参与寄主的身份识别过程和调解病毒的运输。CP基因能够运用无毒的病毒蛋白来抑制病毒复制或引起宿主的抗性反应。Pham22等
16、使用基因枪法将LSV外壳蛋白基因转入到Snow Queen的中,并用GUS和磷酸转移酶作为基因和选择标记。经过愈伤组织诱导后,获得具有LSV的抗性百合植株。徐品三23等克隆出LSV外壳蛋白基因,成功地构建了RNAi载体。为了达到抗百合无症病毒的目的,他将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到百合中,得到了抗LSV的百合植株。2.3.2病毒复制酶基因在百合抗病毒病中的研究将缺损病毒复制酶基因转入到百合植株体内,通过表达得到没有功能的缺损复制酶。然后与有功能的复制酶竞争,这样就达到了干扰病毒正常复制的目的。Lispky24 等将无毒的CMV复制酶基因通过使用基因枪法,将该基因导入到百合鳞茎的愈伤组织中,经
17、过PCR检测得到了百合阳性植株。Pejman25等将无毒的CMV复制酶基因(CMV2-GDD)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到百合Lilium Acapulco中,最后得到的4株百合植株的CMV抗性都非常强。2.3.3商陆抗病毒蛋白在百合抗病毒病中的研究从美洲商陆叶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碱性核糖体失活蛋白,称为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I(pokeweed antiviarl portein, PAPI),通常称PAPI,它对多种动植物病毒具有广谱抗性26。近几年来,引发了很多研究工作者的注意和研究并广泛应用到抗病毒基因工程中。王进忠27等将美洲商陆蛋白(PAP)20基因通过使用根瘤农杆菌介导法导入到麝香百合叶片愈伤
18、组织中。试验获得了49株再生麝香百合植株,通过PCR检测,结果发现PAP基因转移到了麝香百合植株中。2.3.4岷江百合LrPR10基因和LrNAC转录因子基因的研究张响玲28在研究岷江百合中,发现了LrPR10基因在鳞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是最高的,而在嫩叶中最低。这种基因能被CMV和SA诱导表达,岷江百合经CMV病毒处理后,LrPR1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4d时达到了最大值,是处置之前的58倍;岷江百合经SA处理后,LrPR1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8h达到了最大值,是处置之前的34倍。这些结果都说明了,在岷江百合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的防御反应过程当中,LrPR10基因起到了很重要的抗逆性作用。Lr
19、NAC转录因子基因在岷江百合嫩叶中相对来说表达量最高,在嫩茎中最低;CMV诱导LrNAC转录因子基因被上调表达,岷江百合经CMV处理后,LrNAC转录因子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4d达到了最大值,是处置之前的38倍。因此可知,LrNAC转录因子基因在岷江百合的抗黄瓜花叶病毒中参与了防御反应。2.4抗虫基因很长时间以来,抑制百合产业发展的最主要是虫害问题。百合的虫害很多,这些虫害问题因为使用的化学合成和生物杀虫灭菌剂对环境危害性很严重,所以并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想要得到绿色环保和健康的百合,还是要从基因入手去培育抗虫相关的百合品种。在切花百合的种植中,主要是根螨、寄生线虫和蚜虫的危害性比较大29。在植
20、物抗虫基因工程中,植物凝集素基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它能在不改变被识别糖基的共价结构下,特异识别可逆结合糖类复合物的糖基部分,是一类非免疫蛋白30。唐东芹31等利用百合花丝的愈伤组织作为受体,将半夏凝集素基因pBIXPTA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到百合中,组织块培养3d后检测,发现基因的瞬时表达率为60%;然后又鉴定了培养了20d的组织块,检测出有1% 的GUS基因可以稳定地表达。林敬晶32利用农杆菌将蜡梅凝集素基因Cplectin转入到用麝香百合White- Elegance和Gelria百合基因组中。经过PCR分子检测,发现转基因百合植株有一部分显现出阳性。然后再做了抗蚜虫试验,实验结果发现麝
21、香百合White- Elegance和Gelria百合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性比对照的未转基因植株高很多。3非生物胁迫3.1抗盐胁迫基因百合在生长和发育过程当中极其容易遭到盐害,属于盐敏感型的花卉,因此有需要深入开展关于百合耐盐性的研究。杨宇红33等将ERF转录因子的JERF3基因整合到麝香百合的基因组中,使该基因在转录水平上表达。对转基因百合植株进行耐盐性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百合植株的耐盐性增强,这说明了JERF3基因在百合植株体内的超表达可以使转基因百合的抗盐性提高。华智锐34等将S6PDH基因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到麝香百合中,使S6PDH基因在麝香百合体内稳定表达,让麝香百合的渗透
22、调节能力在盐胁迫下得到了提高。经过筛选获得有抗性的株系,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了品种的抗性改良,为百合转基因植株的抗盐性机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结果表明,盐胁迫(10g/L NaCl)时间逐渐推延,转化苗的抗盐性也逐渐增强。陈莉等35在铁炮百合白天堂(Lilium longiforum White Heaven) 组培苗叶片中克隆得到一个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的CDNA序列。经过构建表达载体转化到拟南芥植株中。研究表明拟南芥转LIAPX基因植株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更强,拟南芥植株的耐盐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说明LIAPX基因可以提高百合的抗盐性。师守国36等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23、APX)基因转化到兰州百合中,同时运用基因枪介导法将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LDH)基因转化到兰州百合,得到了兰州百合的转基因植株。研究结果证实了转基因植株的抗盐阈值有很显著的提高。李双等37将P5CS基因导入到百合基因组中,成功地得到了抗盐性强的转基因植株。有关文献报道,MAPK基因与植物耐盐性有着密切关38。蔡东等39在卷丹百合中,通过在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确定了盐浓度的阈值。运用同源克隆技术和RACE技术获得到盐阈值处理下百合的MAPK基因保守区,并对该保守区进行了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基因是百合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LiMAPK)。在亲缘关系和敏感性相近植物中
24、,MAPK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这也就预示了MAPK基因与植物抗逆性有关。3.2抗高温基因 夏季酷热的天气会影响百合植株的生长发育,我国百合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夏季高温的影响。在受到高温胁迫时,植物体内的热激基因表达非常快,热激蛋白也累积得非常迅速。相关蛋白在分子伴侣热激蛋白的作用下重新发生折叠、组装、胞内分配和降解,热激蛋白还可以修复受损的蛋白40。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的作用是调控热激蛋白的表达。宫本贺41等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了LlHsfA1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常温下该基因可在根、鳞茎和叶片中表达,说明该基因为组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百合 相关 基因 研究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