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内涵、特征的研究.doc
《创新教育内涵、特征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教育内涵、特征的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新教育内涵、特征的研究摘要: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较,创新型教育具有明显的主体性、全面性、创新性等方面的特点。创新教育的评价标准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而是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和发展,创新性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只有深刻把握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内在要求,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利益观,才能切实推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关键词:创新 创新教育 内涵 特征 一、概述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对创新概念的理解与阐述。何为创新?根据韦伯斯特词典的定义,创新一词的含义有两点:(1)、引入新概念、新事物;(2)、革新。
2、这两种阐释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将新颖的、未曾被人们感知的东西挖掘或发明创造出来,呈现在公众面前;而后者则是在已有的事物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经济学家Joseph A.Schumpeter,(1883-1950)将“创新”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并使之称为一门颇受瞩目的经济学理论。他首先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此后又在不同程度上加以应用和发挥1。Joseph A.Schumpeter的这一理论此后又经过众人的补充与发展,逐步揭示了创新系统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知识创新的作用。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将“创新”这一概念引入管理领域,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创新理论。他所认为的创新,即为赋予资
3、源创造新的财富的能力。他认为,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两种。技术创新,即为资源找到新的应用方法;而社会创新,则是在社会中找到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法或管理手段。两者的共同点,是均在资源配置中使经济价值最大化。和经济学、管理学中的“创新”一词大致相同,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培养为主要内容,选择创新性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人格培养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二、创新教育基本内涵创新教
4、育是社会经济活动对于人的要求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创新教育即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和目的的教育。而这种创造性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由此入手,即可剖析创新教育的内涵所在。(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是不墨守成规,敢于突发奇想,不安现状,敢为人先,以创新为荣的理念和意识,在一定的创新价值观的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愿望和动机。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其思想的支配,因此对人们进行创新教育,应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基础。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映,从而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
5、。加俐略18岁时在比萨教堂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是由好奇心引发。爱因斯坦有一句反复被人们引用的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了。”这句话最好地印证了好奇心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2。提倡学生“质疑”。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说:“不怀疑不能见其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但是,传统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使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唯书、唯上、唯权威”的习惯。创新教育必须致力于破除传统束缚,鼓励学生质疑而求异,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如此,才能另辟蹊径,有所创新。鼓励学生“提问题”。真正的创造往往发轫于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有科学价值的问题。问一个“为
6、什么”将有效地促使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或缘由的探索,而“怎么样”的问题常常引起对过程机理的思考。(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有效地进行创新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影响创新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创新能力是创新水平和质量的客观反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创新教育应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于以下几种方式:1、 奠定知识基础。所谓创新知识力,就是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靠一门学科来设计机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2、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普通人不同,具有创新型思维的人才善于将自
7、己所想象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勇于将各种奇思妙想想方设法应用于实践当中去。许多创新成果都是在“设想实验再设想再实验“的多次循环中得以问世。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没有丰富大胆的想象,学生难以冲破现实的束缚,进而迸发创新的火花。创新教育则要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发展模式。训练发散思维。人们的思维有两种类型:一是发散思维,二是收敛思维。前者是一种求异的形象思维,这种思维不是沿着一条直线或在一个平面内的思维活动,而是对认识对象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思考,并在原有知识体系中提出“异己”的知识单元,其特点是思维活跃,不拘框框,敢于突破,不肯雷同。(三)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人格主要是指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教育 内涵 特征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