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中11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检测方法.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化妆品中11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检测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妆品中11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检测方法.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2:化妆品中11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检测方法(征求意见稿)1 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化妆品中11 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方法适用于膏霜类、乳液类、水剂类、唇膏等蜡基类、指甲油类、粉类等化妆品中11 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测定。本方法对11 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及称取0.1 g样品,定容体积为10 mL时的检出浓度及最低定量浓度见表1:表1 11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检出限、检出浓度、定量下限、最低定量浓度序号化合物名称检出限(g /mL)检出浓度(g/g)定量下限(g /mL)最低定量浓度(g/g)1二苯酮-10.0454.50.1515
2、2二苯酮-20.0454.50.15153二苯酮-30.0606.00.20204二苯酮-4/50.020200.70705二苯酮-60.0606.00.20206二苯酮-70.30301.01007二苯酮-80.0454.50.15158二苯酮-90.0454.50.15159二苯酮-100.0606.00.202010二苯酮-120.0808.00.27272方法提要采用四氢呋喃-甲醇-水体系,以适当比例的3种溶剂为提取溶剂,提取化妆品中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以目标物的色谱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图与标准物质一致进行定性,以色谱峰的峰面积用标准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计算。必
3、要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方法(HPLC-MS/MS)进行确证。3 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3.1 标准物质英文名称、CAS号、分子式、分子结构式、分子量、纯度见附录A3.2甲醇,色谱纯。3.3甲酸,色谱纯。3.4 醋酸铵,色谱纯。 3.5标准储备溶液:分别准确称取各标准物质100 mg(以上质量均精确至0.1 mg)于棕色容量瓶中,用四氢呋喃溶解后定容至10 mL(二苯酮-9除外),配置成浓度为10 mg/mL的标准储备液于冷藏条件下保存。二苯酮-9用40%甲醇水定容至10 mL,配置成浓度为10 mg/mL的标准储备液于冷藏条件下保存。所有储备液的保存期为
4、3个月。4仪器和设备4.1 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4.2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 配置ESI离子源(确证时使用)。4.3 超声波清洗器.4.4 蜗旋混合器。4.5 离心机。4.6 分析天平:感量分别为0.1 mg和0.01 mg。5分析步骤5.1 样品预处理5.1.1 二苯酮-9测试的样品前处理称取样品约0.1 g(精确至0.001g)于25 mL离心管中,对水易分散的化妆品,首先向离心管中准确加入10 mL水,涡旋或超声使其均匀分散后,再向离心管中加入4 mL二氯甲烷,涡旋12 min混匀,然后于5000 转/分离心5 min,取上层溶液2 mL,经微孔滤膜过滤后
5、,待测。对水不易分散的化妆品,首先向离心管中加入4 mL二氯甲烷,涡旋或超声使其均匀分散后,再向离心管中准确加入10 mL水,涡旋12 min,混匀提取,然后于5000 转/分离心5 min,其他步骤与上面相同。5.1.2 除二苯酮-9外其他二苯酮类防晒剂测试的样品前处理称取样品约0.1 g(精确至0.001g)于25 mL具塞刻度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 mL四氢呋喃,涡旋混匀提取,再向试管中加入75%甲醇水溶液定容至10 mL,涡旋12 min,然后于5000 转/分离心5 min,取2 mL混合溶液,经聚丙烯微孔滤膜过滤后,待测。对唇膏等蜡基化妆品,首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四氢呋喃,涡旋或
6、超声使样品完全分散。若不能分散一般适当超声可解决问题,对超声15 min仍无法分散的样品,需用60 水浴,振荡加热约12 分钟即可溶解分散。继续向试管中加入75%甲醇水溶液定容至10 mL,涡旋混合,然后于5000 转/分离心5 min,其他步骤与上面相同。5.2 分析步骤5.2.1 色谱参考条件色谱柱: C18柱(4.6 mm150 mm ,5 m);流动相:A:水溶液 (含0.1% 甲酸及10 mM乙酸铵), B:甲醇(含0.1%甲酸);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11 nm;柱温:25;进样量:10 L。梯度洗脱条件:表2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液相色谱分离条件时间,minA,
7、%B,% 0946360404406011010013010019946209465.2.2 校准曲线的制备分别准确移取各标准储备液(二苯酮-9除外)200 L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配置成200 g/mL的混合标准溶液,取适量混合标准溶液,再用甲醇逐级稀释成100 g/mL,50 g/mL,10 g/mL,5 g/mL, 1 g/mL的系列,构成6个浓度的混合标准系列,标准系列应于使用前配制。二苯酮-9采用上述方法以水为溶剂进行系列浓度配制。移取10 L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数据采集,以系列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建立校准曲线。5.2.3 样品测定在设定色谱条件下
8、,移取10 L待测溶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在相同的液相色谱条件下获得的样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分离谱图与标准物质的液相色谱分离谱图进行比较,若样品谱图中存在保留时间与某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并且其扣除背景后的紫外吸收图谱与该标准物质的紫外吸收图谱一致,则可确认样品中存在该物质。确证后,样品溶液中目标物的含量,用标准曲线外标法确定。若待测溶液中目标物的质量浓度超过校准曲线线性范围的上限,须对待测液进行适当稀释后重新测定。化妆品样品中目标物的含量则按“7”项下计算公式计算。6 平行实验 按以上步骤,完成两份样品的平行测定。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这两次测定值的算术
9、平均值的10%。7 结果计算式中:从标准曲线中计算出的样品溶液中目标物的质量浓度,g/mL; V样品定容积,mL; m称取样品的质量,g。 稀释倍数(不稀释则取1)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8 回收率和精密度经多家实验室验证,加标水平在0.520 g/g范围内,11种二苯酮类紫外吸收剂的方法回收率在85%110%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1%5%(n=6)之间。9色谱图图1二苯酮类紫外吸收剂混合标准溶液液相色谱谱图对应峰号: 、二苯酮-9;、二苯酮-2;、二苯酮-4/5;、二苯酮-1;、二苯酮-8; 、二苯酮-6;、二苯酮-3;、二苯酮-7;、二苯酮-10;10、二苯酮-1210 质谱确证在相
10、同的实验条件下,如果检出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图与对照品一致,且保留时间与试样添加对照品的色谱峰保留时间比较,相对误差在2%内,则可认为试样中含有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成分。必要时,可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确证。质谱参考条件: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SI源)。离子化模式:正离子监测模式(ESI+)和负离子检测模式(ESI-)。扫描方式:多反应监测(MRM)。其他参考质谱条件见附录B和C资料性附录二苯酮类紫外吸收剂成分信息表名称CAS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纯度二苯酮-1131-56-6C13H10O3214.2295%二苯酮-2131-55-5C13H10O5246.22二苯酮-3131-5
11、7-7C14H12O3228.25二苯酮-4/54065-45-6C14H12O6S.xH2O308.31二苯酮-6131-54-4C15H14O5274.26二苯酮-785-19-8C13H9ClO2232.66二苯酮-8131-53-3C14H12O4244.24二苯酮-976656-36-5C15H14O11S2.2Na480.37二苯酮-101641-17-4C15H14O3242.28二苯酮-121843-05-6C21H26O3326.436资料性附录B参考质谱条件a) 去溶剂温度(TEM):600b) 离子源电压(IS):4500V。c) 碰撞气(CAD):mediumd) 气帘
12、气(CUR):20psie) 雾化气(GS1):50psif) 辅助气(GS2):50psig) 其他质谱参数见表B表B 11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成分的主要参考质谱参数化合物母离子(m/z)子离子(m/z)碰撞电压(eV)驻留时间(ms)离子化模式去簇电压DP(V)二苯酮-1213.0134.828150ESI-100169.026150100二苯酮-2244.9134.922150ESI-80109.02815080二苯酮-3229.0151.032150ESI+100105.024150100二苯酮-4/5307.0211.047150ESI-100182.039150100二苯酮-62
13、73.0123.022150ESI-100108.049150100二苯酮-7231.0121.030150ESI-10077.036150100二苯酮-8243.0123.023150ESI-10093.027150100二苯酮-9216.1203.118150ESI-60188.02615060二苯酮-10243.0151.025150ESI+100119.028150100二苯酮-12327.2215.028150ESI+100137.037150100对于不同质谱仪器,仪器参数可能存在差异,测定前将质谱参数优化到最佳。注:所列参考质谱条件是在AB Sciex QTRAP 5500型质谱
14、仪器上完成,此处列出实验仪器型号仅为提供参考,并不涉及商业目的。资料性附录C多反应监测(MRM)色谱图二苯酮-10二苯酮-3二苯酮-1二苯酮-12二苯酮-9二苯酮-8二苯酮-7二苯酮-6二苯酮-4/5二苯酮-2色谱条件同文本方法色谱柱:C18(4.650mm,1.8m)8化妆品中11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检测方法起草说明为加强化妆品中限用物质的监督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开展化妆品中二苯酮类紫外吸收剂的检测方法建立和验证工作,现就起草工作有关情况说明如下:1 起草的必要性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是一类具有紫外吸收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其最大吸收波长在330 nm
15、,同时具有防长波(UVA )、中波紫外线(UVB)的功能,在国内外均为常用防晒剂。然而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在使用中会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就是二苯酮类是芳香酮类,产生的副产物无法在体内新陈代谢;其次,二苯酮类在化妆品的添加中比较难以处理和增溶;第三,虽然二苯酮类具有UVA的吸收能力,但是较弱,特别是在不同的溶剂中表现出不同的吸收能力,在产品配伍方面要求较高。在我国2007 年出版的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的26 种紫外吸收剂中二苯酮3和二苯酮4/5的限用量为10%和5%。目前,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中除二苯酮-3及二苯酮4和5是作为限用防晒剂出现的,卫生规范中并未涉及其他几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
16、但在化妆品实际生产中二苯酮-1,二苯酮-2,二苯酮-9等多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均有较广泛的应用。而目前的标准检测方法中尚未涉及这些防晒剂的检测,为加强对这类防晒剂的监管,国家食药局出台了化妆品中二苯酮-2的检测方法,方法仅涉及二苯酮-2的检测,并未涉及其他二苯酮类防晒剂。为保证化妆品的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同时考虑到方法使用的便利性,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作为一大类有明确功效的化妆品成分,开展多组分同时测定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研究十分必要。2 起草原则该方法起草遵循了以下4项原则:(1)检测方法应具备先进性与可操作性强的特点(2)检测方法应尽量覆盖所有防晒类化妆品(3)应尽量优化样品前处
17、理及分析测试条件,使方法对色谱柱及色谱仪的损害降到最低,方法具有可行性。(4)检测方法应兼顾日常检测和方法确证的需要。3 起草过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12月委托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化妆品中二苯酮类紫外吸收剂的检测方法建立和验证工作。我们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方法实验研究和样品前处理研究,建立起了化妆品中11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检测方法。通过大量的样品检测和多家检验机构验证,最终形成了化妆品中11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检测方法研究报告。4 重点说明的问题 (1)关于体例。本检测方法的体例主要参照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的卫生化学检验方法的体例,
18、便于化妆品检验领域相关人员的阅读和实际操作。 (2)关于检测方法的建立和验证。通过对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研究,以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化妆品中的11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检测方法。方法简单、实用性较强,有利于方法的推广应用。项目中11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成分方法回收率在85%110%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1%5.0%(n=7)之间,在0.1 mg/g20 mg/g 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基本满足分析检测要求。三家实验室验证结果表明,校准曲线、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等指标符合检测要求。 化妆品中11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检测方法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为加强化妆品
19、中限用物质的监督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化妆品中二苯酮和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的检测方法建立和验证工作。在中期汇报中,在与会专家和领导的指导下,建议开展二苯酮类紫外吸收剂的检测方法建立和验证工作,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开展了化妆品中11种二苯酮类紫外吸收剂的检测方法研究,建立了化妆品中11种二苯酮类紫外吸收剂成分的快速、准确、灵敏的色谱检测方法。2 研究背景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是一类具有紫外吸收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其最大吸收波长在330 nm,同时具有防长波(UVA )、中波紫外线(UVB)的功能,在国内外均为常用防晒剂。然而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在使用中会存在诸
20、多问题,首先就是二苯酮类是芳香酮类,产生的副产物无法在体内新陈代谢;其次,二苯酮类在化妆品的添加中比较难以处理和增溶;第三,虽然二苯酮类具有UVA的吸收能力,但是较弱,特别是在不同的溶剂中表现出不同的吸收能力,在产品配伍方面要求较高。在我国2007 年出版的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的26 种紫外吸收剂中二苯酮3和二苯酮4/5的限用量为10%和5%。目前,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中除二苯酮-3及二苯酮4和5是作为限用防晒剂出现的,卫生规范中并未涉及其他几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但在化妆品实际生产中二苯酮-1,二苯酮-2,二苯酮-9等多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均有较广泛的应用。而目前的标准检测方法中尚
21、未涉及这些防晒剂的检测,为加强对这类防晒剂的监管,国家食药局出台了化妆品中二苯酮-2的检测方法,方法仅涉及二苯酮-2的检测,并未涉及其他二苯酮类防晒剂。为保证化妆品的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同时考虑到方法使用的便利性,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作为一大类有明确功效的化妆品成分,开展多组分同时测定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研究十分必要。3 研究现状目前在化妆品卫生规范( 2007 )给出化学防晒剂的检测方法中,只推荐了3种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定量检测方法,尚存在诸多其它二苯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检测空白,急需建立相应的方法。根据二苯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液相色谱是比较合适的检测手段,而针对化妆品卫生规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妆品 11 种二苯 酮类 紫外线吸收剂 检测 方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