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项目培育计划书.docx
《《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项目培育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项目培育计划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项目培育计划书一、已有基础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的“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她是源远流长的,是有着一贯以来对传统文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恒心的。龙虎塘实验小学,承季子故里的深厚文脉,扬诗乡联城的墨香雅韵,放歌在“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之路上。从2000年省级课题古诗文吟诵与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开题,到2004年结题并获省级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从2005年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到2007年师生诗集雏凤鸣春正式出版;2012年省级课题为学生诗意人生奠基的学校文化变革实践研究开题并于2015年顺利结题;2013年创建成“常州市少儿国学课程基地”。2015年成功
2、申报省级课题学校核心文化理念下诗意课程构建与实践研究,全校师生十多年如一日,执着于“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研究,为学生诗意人生奠基,并撷取了累累硕果:学校被评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中国楹联教育基地两次获“全国少儿诗会”优秀组织奖、学生费东诗作手机获一等奖并流行全国,诗意学生形象被专家赞誉“赶超省市一流名校”;国学特色活动被媒体报道五十多次,先后迎接了省、市、区教育界领导、同行的参观学习百多次2015年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童声古韵入选“全国优秀校本课程出版工程江苏省校本课程精品系列”。“少儿国学”课程建设由市教育局、教科院和基教处于2015年1月和2016年11月两次在常州大市范围进行专项推广交
3、流。二、主要内容“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基于我校“古诗文吟诵”(省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和“少儿国学课程”(常州市第一批课程基地)的基础,针对当下少年儿童国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热潮”不断,却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诸如课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教学内容庞杂、学习方式单一、评价观陈旧等弊端,吸收学习科学、教育理论、互联网+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而开展的适应时代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项教育实验。 (一)“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的背景意义 “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对国学教育教学的突破:1.把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少儿国学”新教育中来,在教育理念上寻求突破。 “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
4、,是基于当今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实验。当下的国学教育教学,很多还停留在传统理念的状态中,甚至于有相当一部分忽视教育的进步,过于强调专业学识的传承,忽视学生的发展。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传承、创生、滋养、绽放”四大要素融通的“少儿国学”新教育理念:一是“传承”。 “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中的“新”并不是排斥国学相关内容的传承性,而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进行有选择性地传承。二是“创生”。对少年儿童进行的国学新教育并不是从内容到学习方式到评价等方面全面的“复古”,而是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进行创新生成。对学生学习国学的成果评估也不仅仅停留于对国学知识还原,而在于有创造性的内化与生成。三是滋养。国学教育是培养人的载
5、体,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国学内容、学习方式等进行选择,以求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滋养。四是绽放。所有的“少儿国学”新教育活动,都是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载体和平台,学生在“少儿国学”新教育的全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喜悦。四者的最终指向是国学为用,学生为体。“少儿国学”新教育的追求:传承经典,滋养童贞于古今中;创生新境,绽放自我于天地间! 2.把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少儿国学”新教育中来,在学习过程中寻求突破。 学习是科学,不管是国学内容的学习,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都一样。在当下的国学教学中,却往往不见学习科学的踪影。“少儿国学”新教育遵循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脑科学长期深入研究成果,基于“理解
6、联结激活提取”的内化过程而进行教与学的研究。 “少儿国学”新教育中的国学教学不再是因循守旧的传统意义上的由书本学生、由教师学生的单一学习途径,不再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读背抄的单一学习方式,不再是学生比拼积累背诵数量的评价标准。“少儿国学”新教育进行课程建设、环境营造、互联网+等多种学习途径让学生获取国学相关知识;进行家、校、社区、社会联动多力驱动学生学习;进行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纵横双向评价等评价方式创新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在国学相关学习中深度学习、课题研究性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运用。“少儿国学”新教育中的“新”在这里不仅是指向创新,更多的是指向多元拓展与融合。3.把新媒体技
7、术应用成果,应用到“少儿国学”新教育中来,在学习技术上寻求突破。“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是基于新技术的实验。信息技术带来的全社会性的变革已经深入到各方面,“互联网+”的概念已经走入日常生活。“互联网+”背景下的国学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希望在“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中进行实践研究。我校是常州市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常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信息技术培训基地,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良好的实践基础。“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中的学习全过程借助大数据、云平台和便捷化终端,提供无处不在的信息资源,克服班级授课制一对多以及同步教学的制约,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随时随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同时,实现师生之间
8、、生生之间信息的多向互动,学习成果的即时反馈和学习过程的及时改进。“互联网+少儿国学”的“新”在于她的无限想像和延伸空间。(二)“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的概念界定1.关于“国学” 我们这里的国学,专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2.关于“少儿国学”“少儿国学”是以促进少年儿童诗意成长为目标而进行的国学相关教育。 3.关于“少儿国学”新教育 “少儿国学”新教育是以促进少年儿童诗意成长为目标,对国学教育中学习主体、课程形态、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
9、方面进行整体变革。“新教育”主要是针对当下部分“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国学教育而言。它的“新”不仅仅指创新,还有对国学教育全程的调整、拓展、融合。为形象化地说明 “少儿国学”新教育,试建立下面的模型图。“少儿国学”新教育以学生“诗意成长”为目标构成了四个同心圆。圆心“诗意成长”是目标,是一切工作的指向。“传承、创生、滋养、绽放”四大要素构成了第一层圆,是实现“诗意成长”目标的基本理念。“课程建设、环境营造、互联网+”构成了第二层圆,是为了实现多元学习途径构建的条件支撑。“多力驱动、学法变革和学评融通”构成了第三层圆,是为了实现“少儿国学”新教育的学习方式变革。四者之中,基本理念、学习方式和条件
10、支撑服务于“诗意成长”目标的实现。“理念”是“目标”的校本化理解;“方式”是“理念”的多元化实践;“支撑”是“方式”的基础性保障。(三)“少儿国学”新教育的目标定位目标是方向,目标是核心。“少儿国学”新教育以“少儿”为中心,以“诗意成长”为培养目标。“少儿国学”新教育背景下,国学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国学学习,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道德等方面同步发展,学生“阳光、灵动、文雅”生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成长。1.阳光健全人格“少儿国学”新教育以学生诗意成长为根本宗旨,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完整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少儿国学”新教育聚焦于少年儿童完整人格的建构,把少儿放在对应的年龄学段来审视,重
11、视人格各要素的平衡、和谐、健全发展,培养人的优秀品格和良好素质,为学生诗意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2.灵动多元智能“少儿国学”新教育不仅仅重视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的达成,而且重视学生内在隐性素养的获得。重在引导学生体会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和精神。不仅仅重视结果性目标的达成,而且重视展现知识的发展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动过程中培训和发展协作能力、引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评价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少儿国学”新教育重视学生未来的发展,着眼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全面素质,为学生诗意人生奠基。3.文雅高雅情趣高雅情趣体现了一个人的较好的内在素质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是其积极
12、的生活状态的反映。“少儿国学”新教育通过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拓展如吟诵、吟唱、表演、绘画、书法、创作诗、制作诗词盆景等,为培养学生高雅情趣提供了诸多平台与载体。“少儿国学”新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少儿向好的方面发展,不仅学会生活,还能让生活富有情趣,懂得更好地生活。 (四)“少儿国学”新教育实验的学习方式变革“少儿国学”新教育背景下,教与学的方式有别于传统国学课堂,它是动态多元、全过程的,实现各教学要素的融通。 1.多力驱动多力驱动要回答的是“国学,谁来教?”从传统教学上来说,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主导者。但今天的教育教学早已经跳出了传统教学的单一主体模式,我们同样倡导国学教育“与时俱进”。我们鼓励
13、生生合作。学生两人或多人组成的同伴合作分享式学习。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时遇到问题或特别感兴趣的人或事时,我们提倡可以组成项目小组,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来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通过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倡导亲子式阅读与学习。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家长都是70、80后的中青年,接受教育的水平比较高,完全具备与孩子共同学习国学并分享学习心得的能力,大部分的家长可以参与并且乐于参与到国学教育中来。 我们呼吁社区主导式学习。社区功能建设的日益完善,作为一个国学教育的组织形式更灵活,更强调与其他人的参与、互动及体验。
14、教学形式既有讲授式,又有研讨式、参与式、体验式等,参与的人群年龄、职业、阅历各不相同,对国学内容的学习方式、心得体会也不尽相同,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全新感受。我们重视社会多层次学习。一些高校纷纷成立有关国学教育的研究机构,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等。各界出版的国学教育相关学术著作、研究文章量大类多,每年召开大量的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国学教育研讨会。电视台开设百家讲坛、中国成语大赛、中国诗词大赛等这些雅俗共赏的栏目,而纸质媒体、网络媒体专设了“国学版”、“国学频道”等等,唤起了社会大众特别是少年儿童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我们要把这些形成“国学教育合力”,让多方力量来成就“少儿国学”
15、新教育实验,让国学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学习生活中。 2.学法变革 学法变革要回答的是“国学,怎么学?”传统国学教育令人诟病的一大问题就是教学方式,或者说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太过单一。走进学生课堂,看到的是“阅读理解”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学习方式无非就是“听、读、背、悟”,甚至“死记硬背”。还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即“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身受益”,一味地让学生熟读背诵。说这个过程“枯燥无趣”是客观的,说“加重学生负担”、“摧残身心”也并不为过。这是单纯从“教与学”的角度来考虑的,但却忽略了最为关键的学习主体学生的感受。 我们要发挥少年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学国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少儿国学 少儿 国学 教育 实验 项目 培育 计划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