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的起源与发明讲解员版简单版.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印刷术的起源与发明讲解员版简单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刷术的起源与发明讲解员版简单版.ppt(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印刷术的起源与发明主讲人:李 英博客:邮箱:一、中国印刷博物馆简介中国印刷博物馆先后被有关部门评定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以及“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印刷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展陈面积为4600平方米,是世界印刷行业最大的博物馆。开放时间:8:3016:30;周一闭馆 参观须知参观须知:凭票入馆,参观时服从馆内工作人员的管理。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严禁馆内打闹。请不要触动展品、展板、馆物。馆内严禁吸烟、严禁随地吐痰,请勿乱丢果壳杂物。严禁触动消防设施。团体讲解需提前预约。二、印刷术的起源与发明二、印刷术的起源与发明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印刷术发明之
2、前,人类的知识传播仅仅是个体之间的传抄和口授行为。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和向世界的传播,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印刷带领人们度过蒙昧的黑夜,迎来了文明的曙光。第一节“印刷术”的定义印刷术是一门工艺技术,属于科学技术的范畴。当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印刷技术术语中关于印刷术的释文来理解这个概念。“印刷(printing):使用印版或其它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从工艺技术的角度,人们通常按照印版的形式将印刷术分为平版、凸版、凹版、孔版四大技术。从历史的角度,印刷术可以分为古代印刷术、近现代印刷术。而从社会应用领域的角度来说,印刷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为文化传
3、播领域,一般被通俗地理解为出版物尤其是书籍的复制技术。因而印刷术被全世界公认为“文明之母”。但是实际上不仅如此,印刷术还广泛应用于包装、装潢领域,织物印花等领域。第二节 印花技术 印花技术发明的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从手绘到印花,人类已经走过了上千年的历史。印花是指将染料按照设计好的花色印在织物上的一种工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早期的印花技术 一、漏版印花技术一、漏版印花技术 用木板、动物硬皮或油纸版等在雕空处注以色浆,印上花纹。文献和实物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雕刻漏版(孔版)印花在中国就已广泛应用。二、彩缬印花技术二、彩缬印花技术 缬又分为夹缬、绞缬和蜡缬三大类。战国印花
4、麻布新疆民丰县尼雅东汉印花布三、长沙马王堆西汉印花纱三、长沙马王堆西汉印花纱 1972年,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西汉墓出土问世,引起轰动。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印花织物多件。这些印花织物分为两种:第一种,印花敷彩纱。马王堆汉墓内出土的丝质袍,有三件以印花敷彩纱作为面料。第二种,金银色印花纱。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两件完整的“金银色印花纱”。这是采用了三套色版印制的工艺精巧的印刷品。也被普遍称作“金银火焰印花纱”。印花敷彩纱迄今所见最早的印花与彩绘相结合的丝织品中国印刷博物馆藏马王堆西汉墓出土金银火焰印花纱第三节 雕版印刷术 -人类最早的出版技术雕版印刷术是人类最早用来传播文化的印刷术。雕版印刷
5、术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之母”,它开创了用技术手段来促进人类传播知识信息的历史进程。雕版印刷的工艺过程: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文字或图像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字和图像的线条,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制成木版。印刷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地刷,把纸拿下来,一页纸质印品就印好了。第四节第四节 雕版印刷术的起源雕版印刷术的起源印刷术的发明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成熟、定型、规范的文字;二、印章、拓印与雕刻技术;三、笔墨和纸张等印刷必备的工具和材料;四、广泛的社会需求。1 1、文字、文字 文字的产生对于中国
6、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中国出版诞生的先决条件。陶文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甲骨刻辞,9000年。已出土的陶文以仰韶文化半坡陶文为最早,距今已有6000多年。鱼纹是半坡类型陶器上的典型纹饰。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所发现的图画文字,已被认定为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作为一种重要文字载体,在夏代末期(距今3600年前)就已经被使用。目前已发现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商代甲骨文龟甲刻辞。商代甲骨文龟甲刻辞。商代甲骨文之牛骨刻辞以及局部放大图。商代甲骨文之牛骨刻辞以及局部放大图。青铜铭文 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青铜器铭文”,或称“金文”。史墙盘:西周恭王时期(公元前10世纪后
7、半叶)青铜器。盘内有铭文284字,文章采用四言句式,颇似诗经,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毛公鼎及其铭文拓片。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王时(公元前828前782年)的一件重器,腹内铸有铭文497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较长的一篇。石刻文书 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称为石刻文书,现存最早的成规模的石刻文书实物是春秋时期的石鼓文。石鼓文介于大篆和小篆之间。图 二6熹平石经残始刻于东汉熹平四年(175),毕功于光和六年(183),因皆用隶书所写,熹平石经首次将周易等七种儒家经典镌刻于石,立于洛阳太学,做为当时传写的正本。国家图书馆现藏熹平石经残石189块。熹平石经拓片。熹平石经共刻碑46块,20多万字。它开启了古代儒家石刻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印刷术 起源 发明 讲解员 简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