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贾玉革版11-12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贾玉革版11-12章.ppt(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学习目的与要求 u了解政策性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了解我国保险公司的改革与发展。u理解投资银行的功能;理解保险的基本职能与基本原则。u掌握投资银行的业务;掌握商业性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第一节 投资银行一、投资银行的界定 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机构。二、投资银行的基本职能 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职能:1.媒介资金供需,提供直接融资服务 在直接融资过程中,投资银行是资金供求双方的中介人,通过自己的中介服务,在
2、帮助资金需求者寻求到资金来源的同时,也帮助资金供给者寻找到了投资机会。2.构建发达的证券市场 在构建发达的证券市场的过程中,投资银行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投资银行通过咨询、承销、分销、代销等方式帮助构建证券发行市场。第二,投资银行以做市商、经纪商和交易商的身份参与证券交易市场活动,发挥重要作用。第三,投资银行在证券市场的业务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投资银行促进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3.优化资源配置 一方面,投资银行通过对不同企业和不同项目融资的收益和风险的确定,可以起到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另一方面,投资银行通过提供并购服务促进优质企业并购劣质企业,使优质企业掌
3、握更多资源,也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4.促进产业集中 投资银行通过募集资本的投向和并购方案的设计,帮助优质企业获得资金,加快产业集中进程。三、投资银行的业务1.证券承销业务 证券承销是投资银行最为传统与基础的业务,它是指投资银行帮助证券发行人就发行证券进行策划,并将公开发行的证券出售给投资者以筹集到发行人所需资金的业务活动。投资银行承销证券的范围很广,包括本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部门发行的债券,各种企业发行的债券和股票,外国政府和外国公司发行的证券,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等。投资银行承销证券的方式有两种:代销和包销,其中包销又分为全额包销和余额包销。(1)代销是指由发行人与投资银行
4、签订代销协议,按照协议条件,投资银行在约定的期限内销售所发行的证券,到约定的期限,部分未售出证券退还发行人,投资银行不承担销售风险。代销的佣金较低。(2)全额包销是指由投资银行与发行人签订协议,由投资银行按约定价格买下发行的全部证券,然后以稍高的价格向社会公众出售,即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中间差额为投资银行赚取的利润。如果到期投资银行不能将证券全部销售出去,则投资银行承担相应风险。(3)余额包销是指投资银行与发行人签订协议,在约定的期限内发行证券,并收取佣金,到约定的销售期满,售后剩余的证券,由投资银行按协议价格全部认购。2.证券交易与经纪业务 普通投资者要想买卖证券交易所内上市证券,必须通过投资
5、银行等经纪商,由其代为买卖证券,这就是证券经纪业务。投资银行还会动用自有资金参与证券交易,通过赚取买卖价差而获利,这就是投资银行的证券交易业务。3.并购业务 并购就是兼并与收购。兼并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实体形成新经济单位的交易活动。收购是指两家公司进行产权交易,由一家公司获得另一家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权以达到控制该公司的交易活动。在并购业务中,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投资银行充当并购策划和财务顾问,以中介人的身份,为并购交易的主体和目标企业提供顾问、策划和相应的融资业务;二是投资银行是并购的主体,将并购活动作为一种股权投资行为,先买下企业,后进行整体转让,或分拆卖出,或包装上市卖
6、出股权,以进行套现。4.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的产生源于企业及个人的财富积累和谋求资产增值的市场需求。5.财务顾问与咨询业务 具体包括重组并购顾问、投资咨询业务和管理咨询服务三个方面。6.风险投资业务 风险投资业务又称创业投资业务,是指投资银行对新兴公司在创业期和拓展期进行的资金融通。第二节 保险公司 一、保险的基础知识 保险公司就是指以经营保险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1.保险的概念 保险的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层面的保险仅是指商业保险。即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费,保险人对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
7、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广义层面的保险既包括商业保险又包括政策性保险。即保险人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建立专门用途的保险基金,并对投保人负有法律或者合同规定范围内的赔偿或者给付责任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2.保险的基本职能(1)分散风险的职能 分散风险的职能是保险业区别于其他金融业的根本标志。(2)补偿损失的职能 3.保险的基本原则(1)保险利益原则 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投保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它体现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投保标的之间的利害关系。保险利益原则规定,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要对保险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否则不能签订保险合同,即使
8、签订了,保险合同也无效。保险利益原则的规定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将保险与赌博从本质上划清了界限。第二,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第三,合理衡量保险补偿的程度(2)最大诚信原则 最大诚信原则要求保险活动的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不得隐瞒任何重要的有关保险活动的事实,尤其是被保险人必须主动向保险人陈述有关保险标的风险情况的重要事实,不得以欺骗手段诱致保险人与之签订保险合同,否则所签合同无效。最大诚信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告知与保证。(3)损失补偿原则 损失补偿原则是指在财产保险中投保人通过购买保险,将其自身原来承担的特定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来承担,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给予被保险人的经济赔偿恰好填补被
9、保险人因遭受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实践中损失补偿多数采用现金补偿。(4)近因原则 保险中的近因是指引发保险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在保险事故发生过程中起着主导或者支配作用的因素。近因原则规定,只有当承保风险是损失发生的近因时,保险人才会承担赔偿责任。二、不同类型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 1.商业性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 商业性保险公司有三种类型: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1)人寿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2)财产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 财产损失险。主要是对处在相对静止状态的有形财产的直接损失以及相关间接损失提供补偿的保险业务。如,火灾保险、海上保险、利润损失险等。责任保险。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依法
10、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或者经过特别合同约定的合同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保证保险。保证保险是指被保证人根据权利人的要求,请求保险人担保自己信用的一种保险。(3)再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 2.政策性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 政策性保险公司主要从事政策性保险业务。政策性保险是指政府为实现其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等方面的政策目的,利用保险形式实施的措施。三、我国保险公司的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公司的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保险业务快速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了解国际货币
11、基金组织及主要国家对货币层次的划分。理解货币需求的基本含义;理解货币需求的决定与影响因素;理解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掌握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与意义。第一节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 1.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资源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货币需求的含义传递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二是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2.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与微观视角(1)当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时,往往从宏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2)当强
12、调货币的资产职能时,通常从微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3.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在一定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金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宏观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认为,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求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当商品价格总额不变时,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当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时,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2.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两个著名的方程式(
13、1)交易方程式(宏观货币需求理论)费雪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并不在货币本身,而是因为货币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以满足人们的欲望,人们手中的货币,最终都将用于购买。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支出量与商品、劳务的交易量的货币总值一定相等。公式表明,决定一定时期名义货币需求数量的因素主要是这一时期全社会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同期的货币流通速度。费雪是从宏观分析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的,而且仅着眼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2)剑桥方程式(微观货币需求理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和A.C.庇古(A.C.Pigou)等人从货币持有的角度提出了现金余额说,并用数学方程式的形
14、式予以解释,故又被称为剑桥方程式。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现金余额说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货币持有方面。马歇尔和庇古认为,人们的财富与收入有三种用途:(1)投资以取得利润或利息;(2)消费以取得享受;(3)持有货币以便利交易和预防意外,从而形成现金余额,即对货币的需求。这三种用途互相排斥,必须权衡后作出最佳选择。如果感觉到保持现金余额所得的利益较大而所受的损失较小,则必然增加现金余额。相反,则要减少现金余额。(3)两个方程式的区别 从表面上看,两个方程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以收入Y代替了交易量T;二是以个人持有的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率k代替了货币流通速度V。透过表象,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
15、需求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交易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产物,它表明要维持价格水平的稳定,在短期内由制度因素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可视为常数的情况下,商品交易量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而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产物,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要多于交易方程式。交易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式中,所需求的不只是发挥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还包括发挥资产职能的货币。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微观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提出了一种权衡性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就是公众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和收入的欲望和心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入手,他认
16、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着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而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是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第一,交易动机。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必然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这个持币动机就是交易动机。第二,预防动机。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凯恩斯把预防动机和交易动机归入一个范畴之内,由这两个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关系,是收入的递增函数。第三,投机动机。凯恩斯把用于贮藏财富的资产分为两大类:货币和债券。人们持有货币资产,收益为零;持有债券资产,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下降,债券价格就会上升。投机性货币需求(也称
17、为资产性货币需求)最主要受利率影响,是利率的递减函数。4.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微观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受三类因素的影响:总财富水平、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和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例如,弗里德曼用收入来代表财富总额,这个收入是长期收入,即永恒收入。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与永恒性收入呈正比关系,由总财富决定的永恒性收入水平越高,货币需求越大。弗里德曼进一步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大类。这两种财富都能带来收入。非人力财富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与货币需求呈反比关系。货币需求函数(P272):三、现阶段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与影响因素(四个)1.收入 无论从宏观还是
18、微观角度分析,收入都是决定我国货币需求量大小的重要因素。收入增长,交易性货币需求也会随之而增长,进而带动货币需求总量的增长。2.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的变化对交易性货币需求和资产性货币需求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物价水平和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和资产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但就我国目前状况来说,物价水平的上升更容易引起货币需求总量的增加。3.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率(利率)非货币性金融资产收益率越高,资产性货币需求相应会减少,进而使货币需求总量呈下降趋势。4.其他因素(1)信用发展状况 一般来说,信用发展状况越好,货币需求就越小,反之就越大。(2)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
19、量的优劣 先进的金融技术手段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往往能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反之,则增加货币需求。(3)社会保障体制的健全与完善 社会保障体制越健全,预防性货币需求就会减少,进而货币需求越小,反之就越大。第二节 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抽离货币的行为过程。1.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与基础货币(1)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国外资产、对政府的债权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中央银行的负债主要包括:储备货币、发行债券与票据和政府存款。中央银行的资产:国外资产。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外资产,主要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和中央银
20、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产。对政府债权。作为国家的银行,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通过采取直接向政府提供短期贷款或购买政府债券等方式向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由此形成对政府的债权。对金融机构债权。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充当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者,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的方式对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中央银行的负债:储备货币。这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负债项目之一,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等。发行债券与票据。发行债券与票据也是中央银行的一项负债业务。政府存款。作为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代理收受国库资金,政府及公共机构的暂时保留或结余的资金形成中央银行账户上的
21、政府存款。(2)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这种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给总量具有决定性作用。(3)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与基础货币的收放渠道 a.国外资产业务与基础货币:当外汇储备增加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增加;反之,当外汇储备减少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减少。b.对政府债权业务与基础货币:当央行买入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增加;当央行卖出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减少。c.对金融机构债权业务与基础货币:当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增加时,基础货币增加;当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时,基础货币减少。由此可见,当三项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增加时,基础货币量也随之增加了
22、;反之,当三项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减少时,基础货币量也随之减少。d.负债业务与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增减变化不仅受央行资产业务的影响,也受央行负债业务结构变化的影响。发行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个手段。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在央行负债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基础货币。2.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与存款货币的创造(1)一对概念: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也就是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基础货币。派生存款是指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等资产业务活动衍生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
23、币的过程。(2)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第一,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 第二,非现金结算广泛使用 第三,市场中始终存在贷款需求(3)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4)影响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能力的主要因素 如果以R表示原始存款的增加额,r d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则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D=R1/rd 公式可变化为:1/r d=D/R=K,K通常被称为存款派生乘数。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或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从而达到调节市场中货币供给量的目的。除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外,
24、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和现金漏损率(c)也是影响商业银行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的重要因素。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的影响机理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同,也与存款派生乘数呈反向变动关系。现金漏损率就是漏出银行体系的现金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它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一样,与存款派生乘数呈反向变动关系。三项指标增大后,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会减弱3.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再解释-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表现为下列公式:MsBXm Ms为货币供应量,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该公式表明,货币供给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均呈正相关关系。基础货币B是
25、由央行的业务活动决定的,取决于央行的政策行为。货币乘数m则与现金漏损率,或者叫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有关。准备存款比率,即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占全部存款的比重。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均与货币乘数呈反方向变动。二、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层面货币供给创造的结果就是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主要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存款货币是货币供给量的主体。1.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与意义 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即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的货币总量。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是分层次统计的。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是指中央银行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流通中的各
26、种货币形式进行不同口径的层次划分。目前,各国央行对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都是货币资产的流动性高低。货币资产的流动性即为资产的变现性,是指资产转化为现实购买手段的能力,实质上反映了货币发挥交易媒介职能的能力大小。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意义在于:按流动性的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是科学统计货币数量、客观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和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主要国家对货币层次的划分(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货;二是货币;三是准货币。通货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包括居民、企业
27、或单位持有的现钞,但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最强。货币是指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准货币是指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2)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3)日本的货币层次划分(4)英国的货币层次划分(5)中国的货币层次划分目前我国将货币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实际上讨论的是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问题。在经济学中,有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两个基本的经济学范畴。外生变量是指这种变量的变动主要受政策的影响,而不由经济体系内部因素决定。内生变量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量,它们通常不为政策所控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货币供给具有内外共生性:从总体上看,央行对货币供给量具有相当的调控能力,这说明货币供给量存在着较强的外生性,但这种外生性又不是绝对的,因为货币供给量还要受经济运行中其他经济行为主体行为的影响,因而货币供给量又具有一定的内生性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