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失衡与不稳定社会.ppt





《性别失衡与不稳定社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别失衡与不稳定社会.ppt(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的性别失衡与不稳定社会目 录Backgroundrusults of sexual disequilibrium whyhow年份年份出生性别比出生性别比年份年份出生性别比出生性别比年份年份出生性别比出生性别比1953104.91976107.41993114.11960110.31977106.71994116.31961108.81978105.91995117.41962106.61979105.81996118.51963107.11980107.41997120.41964106.61981107.11998122.11965106.61982107.21999122.71966
2、107.11983107.92000119.91967106.61984108.52001115.71968102.51985111.42002119.91969104.51986112.32003117.51970105.919871112004121.21971105.21988108.12005118.919721071989111.32006119.61973107.31990114.72007125.51974106.61991116.12009124.21975106.41992114.22010118.1中国历年人口出生性别比正正常常值值间间波波动动偏偏离离正正常常值值高高位位徘
3、徘徊徊特点:特点:1.城乡变动方向一致城乡变动方向一致2.城乡存在差异城乡存在差异全国全国城镇城镇乡村乡村1990111.27109.93111.62000119.92116.41121.672005118.59115.31120.71合计合计男男女女性别比性别比全国全国1190060652073537987121.21北京北京1301368796134112.15天津天津856245723990114.59河北河北768934173635157118.71山西山西294291561713812113.07内蒙古内蒙古19928103879541108.87辽宁辽宁23607125191108
4、8112.91吉林吉林1552883287200115.67黑龙江黑龙江20931112009731115.10上海上海1631085987712111.49江苏江苏635153482528690121.38浙江浙江454832465420829118.36安徽安徽556983159424104131.07福建福建344251917315252125.71江西江西456982567920019128.27山东山东843734675337620124.28合计合计男男女女性别比性别比河南河南926265193640690127.64湖北湖北535682964723921123.94湖南湖南661
5、823686929313125.78广东广东949855359641389129.49广西广西562073088925318122.00海南海南1029058054485129.43重庆重庆19413103339080113.80四川四川593803149927881112.98贵州贵州370762068516391126.20云南云南489292602322906113.61西藏西藏256712841283100.08陕西陕西302741626514009116.10甘肃甘肃247091371710992124.79青海青海593231432789112.69宁夏宁夏683836483190
6、114.36新疆新疆276911422013471105.56尽管这些年来我国为降低持续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尽管这些年来我国为降低持续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六六普普”结果表明,我国出生性别比仍在高位运行,可见,结果表明,我国出生性别比仍在高位运行,可见,“优化人口结构优化人口结构”的的工作还任重道远。尤其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是,比较工作还任重道远。尤其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是,比较“五普五普”和和“六普六普”数据,我们发现我国高出生性别比有数据,我们发现我国高出生性别比有“扩散扩散”迹象。这种扩散主要表迹象。这种扩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现在四个方面:一是
7、从汉族向少数民族扩散。如前所述,一是从汉族向少数民族扩散。如前所述,2000 年年“五普五普”数据表明我国汉族数据表明我国汉族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少数民族出生性别比尽管也高于正常值水平,不过相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少数民族出生性别比尽管也高于正常值水平,不过相对于汉族要好得多。但对于汉族要好得多。但“六普六普”数据显示,数据显示,10年来汉族出生性别比基本保持年来汉族出生性别比基本保持不变,可少数民族出生性别比有明显上升,与汉族的出生性别比差距缩小了。不变,可少数民族出生性别比有明显上升,与汉族的出生性别比差距缩小了。二是从乡村向城市扩散。二是从乡村向城市扩散。“六普六普”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出生
8、性别比达到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出生性别比达到 114 以上,比以上,比 2000 年又有升高。或者说,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有从农村向城年又有升高。或者说,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有从农村向城市扩散的迹象。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城市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社会保障市扩散的迹象。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城市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社会保障制度较完善,他们的男孩偏好不强。但制度较完善,他们的男孩偏好不强。但“六普六普”所展现的情况值得重视。所展现的情况值得重视。三是从高孩次向低孩次扩散。三是从高孩次向低孩次扩散。2000 年我国第一孩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年我国第一孩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为常,为 10712,出生性别比偏高主
9、要表现在二孩及以上。但,出生性别比偏高主要表现在二孩及以上。但 2010 年,我国一孩出生性别比也明显偏高。这可以看做是我国出生性别比年,我国一孩出生性别比也明显偏高。这可以看做是我国出生性别比新变化中最值得重视的。通常认为,人们在生育第一孩时进行性别选新变化中最值得重视的。通常认为,人们在生育第一孩时进行性别选择性生育的可能性比较小,很多地方抑制高出生性别比的工作重点也择性生育的可能性比较小,很多地方抑制高出生性别比的工作重点也放在二孩和高孩次上。但从放在二孩和高孩次上。但从“六普六普”数据看,我们的认识和工作重点数据看,我们的认识和工作重点都要调整。因为一孩生育在所有生育中占的比重较高,一
10、孩出生性别都要调整。因为一孩生育在所有生育中占的比重较高,一孩出生性别比偏高对整个出生性别比影响很大。比偏高对整个出生性别比影响很大。四是从受教育程度低的妇女向受教育程度高的妇女扩散。四是从受教育程度低的妇女向受教育程度高的妇女扩散。2000 年小年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妇女生育孩子性别比超过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妇女生育孩子性别比超过120。大学及以上受教。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妇女生育孩子性别比虽然也偏高,尚属于轻度偏高。育程度妇女生育孩子性别比虽然也偏高,尚属于轻度偏高。2010 年,年,大学本科以上受教育程度妇女生育孩子性别比升高大学本科以上受教育程度妇女生育孩子性别比升高 3 个多单位值,属
11、个多单位值,属于中度偏高了。于中度偏高了。2020年后的剩男剩女婚姻挤压:“婚姻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女性人口大大少于男性人口的现象从2010年起,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失衡男女渐次进入婚育期,男多女少的婚姻挤压现象已经显现并开始积累。2020年前后,我国婚姻市场将会发生质的变化,这是因为推算数据显示,2020年,22-34岁男性人口将比其婚配的女性人口多出2600万。另外,现实婚姻中,不仅与婚配男女人口的年龄性别有关,还与社会经济条件、婚育观念因素有关。现实中的男女婚姻模式除了“门当户对”,还有一种是“嫁高娶低”的梯度婚配模式。剩男剩女对我国来说,一个严峻的事实是,从对我国来说,一个严峻的
12、事实是,从20世纪世纪80年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至今未见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至今未见恢复到正常范围的趋势,失调长达近恢复到正常范围的趋势,失调长达近30年。出生年。出生性别比失调程度至严重、持续时间之长成为世界性别比失调程度至严重、持续时间之长成为世界之最。之最。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出生性别比偏高最为严重的国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出生性别比偏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家之一(Guilmoto,2009)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社会风险、影响与后果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社会风险、影响与后果严重侵害女童的生存权严重损害女性的健康与发展出生性别比偏高将导致男性“择偶拥挤”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
13、可能带来严重的伦理与道德风险严重侵害了女童的生存权生物学的规律表明,生物学的规律表明,0 岁男婴的死亡率一般高于女婴。然岁男婴的死亡率一般高于女婴。然而,我国而,我国 2000 年的年的“五普五普”资料显示,全国资料显示,全国 0岁女婴死岁女婴死亡率为亡率为 32.10,男婴死亡率为,男婴死亡率为 22.56,女婴死亡率显,女婴死亡率显著高于男婴著高于男婴 9.54 个千分点;个千分点;2010 年的年的“六普六普”资料表明,资料表明,尽管这一状况,已有所改观,然而全国尽管这一状况,已有所改观,然而全国 0岁女婴死亡率仍岁女婴死亡率仍然高于男婴。在一些传统观念较为严重的农村地区这一问然高于男婴
14、。在一些传统观念较为严重的农村地区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出生女婴或女题显得更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出生女婴或女童较差的生存环境。童较差的生存环境。在选择性别的生育中,几乎绝大多数都是在选择性别的生育中,几乎绝大多数都是“流女保男流女保男”,这就导致了大量女性胎儿,这就导致了大量女性胎儿被戕害于孕妇腹中,女婴尚未出生便离开被戕害于孕妇腹中,女婴尚未出生便离开了人世,根本无法享受到与男婴同等的生了人世,根本无法享受到与男婴同等的生存权,反映出对人的生命权的漠视和侵害存权,反映出对人的生命权的漠视和侵害。严重损害女性的健康与发展由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直接源于胎儿性别鉴定
15、后的选择由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直接源于胎儿性别鉴定后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这必然会增加女性的生育胎次和人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这必然会增加女性的生育胎次和人工终止妊娠次数。毋庸置疑,这些都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工终止妊娠次数。毋庸置疑,这些都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增加女性在孕产期以及产后身体恢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增加女性在孕产期以及产后身体恢复过程中的患病风险。一方面,实施不安全的人工流产手复过程中的患病风险。一方面,实施不安全的人工流产手术,可能会增加孕产期女性的生殖健康风险,一些女性可术,可能会增加孕产期女性的生殖健康风险,一些女性可能因此而患病,甚至丧生;另一方面,选择性别
16、的生育行能因此而患病,甚至丧生;另一方面,选择性别的生育行为还会给女性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尤其在农村,具有广为还会给女性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尤其在农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统观念会对那些没有儿子的妇女及家庭构成泛影响力的传统观念会对那些没有儿子的妇女及家庭构成极大的精神折磨和心理伤害。极大的精神折磨和心理伤害。根据一份德国都柏林大学精神病专家帕特根据一份德国都柏林大学精神病专家帕特丽夏丽夏凯西教授所提供的研究报告,堕胎凯西教授所提供的研究报告,堕胎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而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而来自新西兰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曾经来自新西兰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曾经堕胎的
17、妇女患心理疾病的概率比那些生过堕胎的妇女患心理疾病的概率比那些生过小孩或者从未怀过孕的女性高出小孩或者从未怀过孕的女性高出 2 倍,而倍,而患忧郁症的概率则是患忧郁症的概率则是 3 倍。倍。在女性的健康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的情况下,其全面发展必在女性的健康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的情况下,其全面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而这些将会导致女性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然会受到限制,而这些将会导致女性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下降,进而使得女性长期不得不处于劣势地位。与此同力下降,进而使得女性长期不得不处于劣势地位。与此同时,这种社会现实又会从某种程度上加深社会对女性的固时,这种社会现实又会从某种程度上加深社会对女性的固有偏见与歧
18、视,从而加剧女性在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有偏见与歧视,从而加剧女性在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不利地位,影响女性的全面发展。的不利地位,影响女性的全面发展。将导致男性将导致男性“择偶拥挤择偶拥挤”国内外衡量择偶拥挤程度时普遍使用的标准是:当婚配性国内外衡量择偶拥挤程度时普遍使用的标准是:当婚配性别比在别比在 101-110 时,属低度择偶拥挤,这会对夫妇年龄差时,属低度择偶拥挤,这会对夫妇年龄差和男女初婚年龄产生一定影响;和男女初婚年龄产生一定影响;当婚配性别比在当婚配性别比在 110-120 时,属中度择偶拥挤,会对夫妇时,属中度择偶拥挤,会对夫妇年龄差和男女初婚年龄产生明显影响,且会导致少数
19、人终年龄差和男女初婚年龄产生明显影响,且会导致少数人终身不婚;身不婚;当婚配性别比在当婚配性别比在 120-130 时,属高度择偶拥挤,不仅会导时,属高度择偶拥挤,不仅会导致夫妇年龄差和男女初婚年龄的显著变化,而且还会导致致夫妇年龄差和男女初婚年龄的显著变化,而且还会导致相当比例的男性终身不婚;相当比例的男性终身不婚;当婚配性别比在当婚配性别比在 130 以上时,则属畸形择偶拥挤,将严重以上时,则属畸形择偶拥挤,将严重影响夫妇年龄差和初婚年龄的变化,且会导致大量男性终影响夫妇年龄差和初婚年龄的变化,且会导致大量男性终身非意愿性不婚。身非意愿性不婚。根据美国学者根据美国学者 Valerie Hu
20、dson 和和 AndreaDen Boer 在在国际安全杂志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以及此后出版的国际安全杂志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以及此后出版的暴露无遗的分支:亚洲男性人口过剩带来的安全警示暴露无遗的分支:亚洲男性人口过剩带来的安全警示的内容,到的内容,到 2020 年中国将有年中国将有 2900万到万到 3300 万名无法找万名无法找到配偶的青年男性,这部分男性绝大多数身处社会底层或到配偶的青年男性,这部分男性绝大多数身处社会底层或边缘,缺少文化,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对象,极易走向社边缘,缺少文化,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对象,极易走向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的对立面,再加上正常婚配的机会被剥会秩序与公共利
21、益的对立面,再加上正常婚配的机会被剥夺,将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巨大隐患和破坏力量。由此可夺,将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巨大隐患和破坏力量。由此可见,出生性别比偏高引发的见,出生性别比偏高引发的“择偶拥挤择偶拥挤”问题若不能得到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极有可能诱发其他社会问题或不良社会现象,及时解决,极有可能诱发其他社会问题或不良社会现象,影响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影响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婚姻迁移的经济婚姻迁移的经济“推力推力”和和“拉力拉力”将会使贫困农村和偏远地将会使贫困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男性婚龄人群成为择偶中的区的男性婚龄人群成为择偶中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
22、”,并可能由此,并可能由此产生数量庞大的产生数量庞大的“男性光棍群男性光棍群”。这种。这种“经济贫困经济贫困”与与“婚姻婚姻贫困贫困”叠加的双重贫困,将叠加的双重贫困,将使贫困地区的男性不得不承担使贫困地区的男性不得不承担起全国出生性别比失衡起全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直接婚姻后果,进而使得这些地的直接婚姻后果,进而使得这些地区失去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区失去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男性光棍群男性光棍群”游离于正常婚姻家庭生活之外,还有可能引游离于正常婚姻家庭生活之外,还有可能引发婚外恋、婚外情、婚外性关系、婚外性行为以及非婚生发婚外恋、婚外情、婚外性关系、婚外性行为以及非婚生育和第三者插足等现象,由此可能
23、导致离婚率上升、残缺育和第三者插足等现象,由此可能导致离婚率上升、残缺家庭增加,威胁家庭的稳定性。与此同时,拐卖妇女、卖家庭增加,威胁家庭的稳定性。与此同时,拐卖妇女、卖淫嫖娼、地下色情和性犯罪等丑恶社会现象也有可能随之淫嫖娼、地下色情和性犯罪等丑恶社会现象也有可能随之增多,给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增多,给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出生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的结果还可能引发性犯罪、性骚出生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的结果还可能引发性犯罪、性骚扰等不法行为,对正常的社会秩序产生冲击。扰等不法行为,对正常的社会秩序产生冲击。1997 年,加拿大心理学家尼尔年,加拿大心理学家
24、尼尔威纳和克里斯迪恩威纳和克里斯迪恩麦斯奎达发麦斯奎达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男性比例高的社会更倾向于使用暴力,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男性比例高的社会更倾向于使用暴力,而而 1529 岁男性比例高的社会更有可能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因而岁男性比例高的社会更有可能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因而会对社会治安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会对社会治安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2004 年,美国的一项有关性别和暴力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两位加年,美国的一项有关性别和暴力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两位加拿大学者的观点,并且认为应当把暴力型性犯罪作为各个国家严拿大学者的观点,并且认为应当把暴力型性犯罪作为各个国家严厉打击的重点。厉打击的重点。可
25、能带来严重的伦理与道德风险可能带来严重的伦理与道德风险首先,出生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所导致的婚龄人口性别比失衡,在一首先,出生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所导致的婚龄人口性别比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成为婚外情、婚外恋发生的定程度上有可能成为婚外情、婚外恋发生的“催生剂催生剂”,引发婚外情与,引发婚外情与婚外性行为,冲击传统的婚姻家庭伦理。婚外性行为,冲击传统的婚姻家庭伦理。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人们对婚外情、婚外恋的宽容度有所提高,但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人们对婚外情、婚外恋的宽容度有所提高,但又尚未建立起对婚外情的伦理道德约束机制,规模庞大的又尚未建立起对婚外情的伦理道德约束机制,规模庞大的“剩男剩男”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性别 失衡 不稳定 社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