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赤壁赋拓展课探究苏轼的精神世界教学准备学情分析赤壁赋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一第七单元。第七单元选取的五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反复涵泳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赤壁赋是苏轼和朋友夜游赤壁的吊古伤今之作,是用散文的手法写的赋,也就是散体文赋。作为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它融诗、赋、文为一体,叙事简括清晰,写景清爽怡人,抒情情思幽渺,行文有偶有散,错落有致,挥洒自如,犹如行云流水,极尽变化,既有整饬之美,又有通达流转之妙。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
2、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客人一曲洞箫,“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运用联想和想象,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凄切婉转,悲咽低回,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苏子愀然”,由欢乐转入悲凉。作者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故事作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的消极的人生观,其实这也是作者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的思想的一方面。接下来苏轼针对客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进行阐释,时间无限,个体生命有限,但人类生命是永恒的,以宽慰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展示了苏轼豁达的人生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
3、有其主,个人不能占有的角度进一步解说,思想情感由此深化,心胸由此开阔。客人听了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首尾呼应,从游赏吟诗饮酒之乐,到忘怀得失、超然物外,分剖解析,层层深入。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巧妙自然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整篇文章波澜起伏,文思兼美,诗情画意俱现。整篇文章很好的体现了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自我坚守,既能淡然入世,又能洒脱出世。教学工具授课班级为省示范性学校高一年级物化生火箭班,学生思维活跃,逻辑能力强,基础知识较扎实,但作为县城高中,生源大多来自农村,语文素养相对来说不高,尤其是阅读面薄弱。于
4、文言文字词句理解层面来说,除几处难点词句,如“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渺渺兮予怀”等有难度外,其余学生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在理解上没有问题。于课文内容来说,学生初中已学过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对苏轼的生平有基本的了解,但对苏轼宦海浮沉的人生遭遇、思想体系的建构、人生境界的形成原因并不清楚,对苏轼痛苦矛盾而能自我排解的原因不能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三课时,第一课时以诵读和疏通文意为主,准备文言字词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提要钩玄,把重要知识点迁移到具体的字词句下面,并提出疑难点,教师集中解答,并介绍写作背景,理解文赋中“主客问答”的形式;第二课时,以抽查方式检查并复习第一课时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重
5、点解读苏轼的情感思路以及在赤壁赋中揭示的哲理;第三课时在一二课时的基础上解读苏轼的精神世界,汲取其面对失意自我开解的精神力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探究苏轼的精神世界,汲取苏轼自我开解的精神力量。教学重难点探究赤壁赋中苏轼的精神世界,汲取苏轼自我开解的精神力量。板书设计 言精神 悲观乐观 自我开解 力量 行教学过程导入:你认为成熟的标准是什么?有人说,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的诞生标志着苏轼的精神世界才真正走向成熟。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梳理了字词,明确了赋文中“主客问答”的形式理清了情感变化。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走进赤壁赋,一起来探究苏轼的精神世界。环节一:探究苏轼精神世界悲观的一
6、面1 活动一: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大组的全体学生读旁白,二三大组的男生读苏子部分,女生读洞箫客部分。思考:主客问答中客是虚拟的,虚拟的洞箫客代表的是苏轼精神世界的哪一面?追问:你是从哪里找到的依据?洞箫客“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洞箫声。2 除了洞箫客倚歌而和的箫声体现了苏轼精神世界悲观的一面,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也体现了?点拨:分析一个文人的精神世界,我们主要通过他的作品;要分析作品中某个人物的精神世界,我们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活动二:听范读接下来先听范读,边听边用你的笔勾画出前赤壁赋中苏子与洞箫客除了饮酒和问答,洞箫客的倚歌而和,还做了什么。预设: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3苏子诵歌
7、的内容折射了他怎样的精神世界?过渡语:为什么不诵其它的,而要诵月出?为什么要歌这样一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样的行为背后暗含了苏轼怎样的精神世界?A “明月之诗”和“窈窕之章”的具体所指:教材的注释认为“明月之诗”和“窈窕之章”就是诗经·月出。B 扣弦而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检索月出全文如下: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活动三:请生齐读。其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月亮真漂亮,美人真迷人,我好忧心。苏子的“扣舷之歌”原文如下: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8、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活动四:请生背诵。其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我的船很美,我这里的风景很美,我想得很远,想到了远在天边的美人。追问:这两个文本的共同点是什么?预设:月出和“扣舷之歌”都围绕“美人”意象,且都表达了求不得美人的忧伤。4古诗文中的“美人”都指“美女”吗?活动五:请大家搜索自己的记忆库,回顾我们以前学过的诗词文,有哪些“美人”意象的诗句?预设: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理想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君王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高尚的德行小结:“香草美人”是屈原作品里常见的意象,指高尚的品德,也可以指美好的政治理想,还象征君王。追问:在这里,你觉得“美人”指什么?预设:君王
9、小结:从这个角度理解,文本就都指向了“贤臣渴求明君”。5 为什么会因为渴望明君而忧伤不已呢?那我们就要去追溯苏轼写作这篇文章时的人生际遇了。这边文章写于被贬黄州时期,我们在第一节课时就已经知晓,而且过得不好。可是他被贬黄州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不好呢?活动六:观看短视频苏东坡纪录片小结:无衣无食,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开辟了一块自己取名为“东坡”的高低不平的慌地,平生亲友,全都避之不及。小结:曾经的繁华如今落下,此种心境下去泛舟游赤壁,不由得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扣弦而歌,渴求“美人”,而“美人”终究是在天一方,其实体现的也是苏轼精神世界中悲观的一面。但这种悲观是与生俱来的吗?显然不是,而是由于现实的
10、不幸遭遇而精神世界中流露出来的人之常情的悲观。环节二:探究苏轼精神世界乐观的一面1 洞箫客代表苏轼悲观的一面,苏子自举止也传达了悲观的信息。那么苏轼是一直沉浸在不幸的遭遇里悲观难以自拔吗?在赤壁赋中,苏轼有没有从悲观中走出来?体现在哪?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活动六:让我们一起来齐读第四自然段。美人求而
11、不得,苏轼于是从哪里找到了精神慰藉?预设:大自然中。小结:寄情山水,自我开解,这就是苏轼乐观的一面,是乐观的自己开解悲观的自己。苏子的脱口而出也表明乐观才是他的底色。环节三:苏轼精神世界的和解我们通过探究,从苏子与客的言行举止找到了苏轼精神世界中悲观与乐观并存的两面。两个人在船上的对话,其实就是一个苏轼的两个精神面的交锋。最终两种精神达成一致了吗?预设:达成了,因为“客喜而笑”。追问: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笑?这一笑是释怀的笑,是看淡的笑,是豁达的笑,是乐观的笑。最终,乐观的苏轼战胜了悲观的苏轼。小结:至此,苏轼的精神世界,才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张扬的苏轼变成
12、了内敛从容豁达的苏东坡。链接:余秋雨在苏东坡的突围里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的突围活动七:生齐读。总结:被贬黄州的苏轼一面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强烈的渴望东山再起的进取心,因而在现实世界中受挫感到悲观,一面又从道家和佛家处汲取到看淡、豁达的精神力量,寄情山水,从大自然中寻求慰藉。赤壁赋是苏轼的自省,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直面自己的苦难,自我开解,自我和解,最终乐观的东坡战胜了悲观的苏轼,在自己的精
13、神世界中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精神突围。环节四:苏东坡的精神突围给你的启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传承,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不幸与糟心。古往今来,受到苏东坡这种自我开解的精神影响而走出困境的人不计其数,你知道的有哪些人?活动八:畅所欲言。 (生谈完后,师总结)其实不仅仅是个人,包括企业也是,国家也是,比如大家看这幅图片:链接图片:华为海报伤痕累累的芭蕾脚;带着电子脚铐微笑着前往加拿大法庭的孟晚舟。链接图片:中国加油 海报;人民网评论疫情 背景音乐天耀中华小结:这都是苏轼精神的写照,伟大源于苦难,生机源于豁达。总结:肉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精神的生命才是永恒的,坚强的。赤壁赋之所以传诵至今,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百折不挠的炎黄子孙,不仅仅在于他的诗中有画,更在于他的这份能自我开解的勇气与豁达。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我们学习苏轼,不仅要品其文,更要学其人,学其直面人生失意的勇气,自我开解的从容豁达。正如林语堂所说的: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的会心一笑。有幸与最好的你们在你们最好的年华里里,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若觉人生不容易,劝君多读苏东坡。活动九:配乐朗读,再次感受这份跨越千年的精神力量。作业:苏东坡,我想对你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