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则反应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A 1 780 kJmol1B 1 220 kJmol1C 450 kJmol1D 430 kJmol12.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为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已知燃烧1 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kJ,油酸甘
2、油酯的燃烧热约为()A 3.8104kJmol1B 3.8104kJmol1C 3.4104kJmol1D 3.4104kJmol13.已知:P4(g)6Cl2(g)=4PCl3(g)HakJmol1,ClCl键的键能为b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ckJmol1,P4的结构为,则PP键的键能为()Aa6b+12c6kJmol1Ba3b+12c4kJmol1Ca6b12c6kJmol1Da3b12c4kJmol14.已知:CH4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一系列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H1H5B H3H2H5C H1H2H3H4D H405.已知煤炭的燃烧热为393.15
3、kJmol1,氢气的燃烧热为242 kJmol1,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某同学发现在灼热的煤炭上洒少量水,煤炉中会产生淡蓝色火焰,煤炭燃烧得更旺,因此该同学得出结论: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可使煤炭在燃烧时放出更多的热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H484 kJmol1B 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H283 kJmol1C “煤炭燃烧得更旺”是因为少量固体碳转化成了可燃性气体D 因242 kJmol1283 kJmol1393.15 kJmol1,故该同学的结论是对的6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需任何条件B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和吸热无关C 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 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吸热反应7.下列有关H(aq)OH(aq)=H2O(l)H57.3 kJmol1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代表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B 反应物一定是强酸与强碱C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都可以这样表示D 表示稀的强酸溶液与稀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1 mol液态水时放出57.3 kJ热量8.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如下:CH2=CHCH=CH2(g)2H2(g)=CH3CH2CH2CH3
5、(g)H236.6 kJmol1CH3CCCH3(g)2H2(g)=CH3CH2CH2CH3(g)H272.7 kJmol1由此不能判断()A 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C 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 一个碳碳三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相对大小9.已知298 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 kJmol1,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假定测量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A 一定小于92.0 kJB 一定大于92
6、.0 kJC 一定等于92.0 kJD 无法确定10.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 当H为“”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C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D 焓是指反应热的变化11.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C(s)H2O(g)=CO(g)H2(g)H1akJmol1CO(g)H2O(g)=CO2(g)H2(g)H2bkJmol1CO2(g)3H2(g)=CH3OH(g)H2O(g) H3ckJmol12CH3OH(g)=CH3OCH3(g)H2O(g) H4dkJmol
7、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为反应提供原料气B 反应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C 反应CH3OH(g)=12CH3OCH3(g)12H2O(l)的Hd2kJmol1D 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的H(2b2cd) kJmol112.已知:1 mol H2(g)和1 mol F2(g)生成2 mol HF(g)的反应热H546.6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B 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546.6 kJC
8、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 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来表示13.(2019江苏无锡检测)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H最小的是()2A(l)B(l)=2C(g)H12A(g)B(g)=2C(l)H22A(g)B(g)=2C(g)H32A(l)B(l)=2C(l)H4A H1B H2C H3D H414.下列说法均与盖斯定律有关,正确的个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盖斯定律的重要意义在于可将某些不易直接测定的反 应热计算出来盖斯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具体体现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A 1B 2C 3D 415.已知CH4(g)
9、2O2(g)=CO2(g)2H2O(l) HQ1kJmol1H2(g)12O2(g)=H2O(g) H12Q2kJmol1H2(g)12O2(g)=H2O(l) H12Q3kJmol1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单位:kJ)为()A 0.4Q10.05Q3B 0.4Q10.05Q2C 0.4Q10.1Q3D 0.4Q10.2Q2二、实验题(共1小题) 16.某实验小组用100 mL 0.50 molL1NaOH溶液与60 mL 0.50 molL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实验共需
10、要400 mL NaOH溶液,实验室在配制该溶液时,则需要称量NaOH固体_ g。(2)图中装置缺少的仪器是_。(3)硫酸稍过量的原因是_。(4)请填写表中的平均温度差:(5)近似认为0.50 molL1NaOH溶液与0.50 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则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_(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6)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小于57.3 kJmol1,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填字母)。A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读数B为了使反应充分,向酸溶液中分次加入碱溶液C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D用铜丝代替玻璃搅拌器搅拌三、计算题(共2小题)
11、 17.已知:H2和CH4的燃烧热分别为H285.8 kJmol1和H890 kJmol1,112 L H2和CH4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3 695 kJ的热量,则混合气体中H2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18.已知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4.5 g水蒸气时放出60.45 kJ的热量。(1)写出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计算该条件下50 g H2燃烧放出的热量。四、填空题(共3小题) 19.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测得,5 g甲醇(CH3OH)液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113.5 kJ的热量,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
12、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 kJmol1,又已知H2O(l)=H2O(g)H44 kJmol1,则11.2 L(标准状况)CH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_。(3)已知4NH3(g)5O2(g)=4NO(g)6H2O(l)HxkJmol1。蒸发1 mol H2O(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4 kJ,其他相关数据如表:则表中z的大小为_(用x、a、b、d表示)。20.已知25 、101 kPa时下列物质的燃烧热:试写出表示上述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21.(1)用CaSO4代替O2与燃烧
13、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为主反应,反应和为副反应。14CaSO4(s)CO(g)14CaS(s)CO2(g) H147.3 kJmol1CaSO4(s)CO(g)CaO(s)CO2(g)SO2(g) H2210.5 kJmol1CO(g)12C(s)12CO2(g) H386.2 kJmol1反应2CaSO4(s)7CO(g)CaS(s)CaO(s)6CO2(g)C(s)SO2(g)的H_(用H1、H2和H3表示)。(2)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I(aq)O3(g)=IO(aq)O2(g)H1IO(aq)H(aq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精品资料 新高考化学精品专题 高中化学课件 高中化学学案 高考化学新题型 高考化学冲刺 高中化学试卷 高考化学解题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