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幻灯片课件.ppt
《神经系统定位幻灯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定位幻灯片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神经系统定位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1.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感觉感觉/运动运动/植物植物 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2.明确病变损害水平明确病变损害水平 中枢性中枢性大脑、脊髓大脑、脊髓 周围性周围性脑神经核、脊髓前角、神经根、脑神经核、脊髓前角、神经根、周围神经、神经周围神经、神经-肌接头、肌肉肌接头、肌肉3.明确病变:局灶性明确病变:局灶性/多灶性多灶性/弥漫性弥漫性/系统性系统性 原则上尽量以一个局灶病灶来解释原则上尽量以一个局灶病灶来解释 如不合理,才考虑多灶性或弥漫
2、性如不合理,才考虑多灶性或弥漫性原原 则则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是机体感受各种刺激的结构,有感觉系统是机体感受各种刺激的结构,有 特殊感觉特殊感觉视、听、嗅、味视、听、嗅、味 一般感觉一般感觉 浅感觉:来自皮肤和粘膜的痛、温、触觉浅感觉:来自皮肤和粘膜的痛、温、触觉 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关节的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关节的 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复合觉复合觉(顶叶皮质感觉顶叶皮质感觉):实体觉、图形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等 2.2.深感觉:深感觉:指关节、肌腱的运动、位置和骨突的指关节、肌腱的运动
3、、位置和骨突的震动觉震动觉关节位置觉关节位置觉:上下运动患者指:上下运动患者指/趾,让其说出运动趾,让其说出运动部位及方向。部位及方向。音叉震动觉音叉震动觉:用振动的音叉(:用振动的音叉(C C128128)柄端置于身体)柄端置于身体各骨突处,让患者说出震动部位及感受震动时间。各骨突处,让患者说出震动部位及感受震动时间。1.1.浅感觉:浅感觉:指皮肤粘膜的痛、温、触觉指皮肤粘膜的痛、温、触觉 用圆头针试痛觉,棉签试触觉,如痛触觉有异常,用圆头针试痛觉,棉签试触觉,如痛触觉有异常,进一步用盛有冷(进一步用盛有冷(5-105-10)热()热(40-5040-50)水的试管)水的试管查温度觉。查温度
4、觉。3.3.皮层复合觉:皮层复合觉:顶叶皮层的综合判断分析觉,顶叶皮层的综合判断分析觉,必须在浅感觉无明显异常的情况下进行。必须在浅感觉无明显异常的情况下进行。定位觉定位觉:用棉签触点患者皮肤,让其指出刺:用棉签触点患者皮肤,让其指出刺 激部位,正常误差不超过激部位,正常误差不超过1cm 1cm。图形觉图形觉:在患者皮肤上划三角、圆、交叉或:在患者皮肤上划三角、圆、交叉或 写写123123等数字,让其说出所划图形。等数字,让其说出所划图形。实体觉实体觉:让患者触摸钢笔、手表、钥匙、电:让患者触摸钢笔、手表、钥匙、电 筒等其熟悉的物件,并说出名称。筒等其熟悉的物件,并说出名称。两点辨别觉两点辨别
5、觉:用圆规两脚触点皮肤,两点间:用圆规两脚触点皮肤,两点间 距逐渐缩小,直至感觉成一点,距逐渐缩小,直至感觉成一点,将此间距与正常比较。将此间距与正常比较。解剖生理解剖生理各种感觉的传导径路各种感觉的传导径路1.1.痛觉和温度觉痛觉和温度觉 第一神经元在脊髓后根第一神经元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神经节,周围支至皮肤、,周围支至皮肤、粘模,中枢支经后根进入脊髓后终止于粘模,中枢支经后根进入脊髓后终止于后角细胞后角细胞,该处第二神经元发出纤维经脊髓前联合交叉至对该处第二神经元发出纤维经脊髓前联合交叉至对侧成脊髓丘脑侧束,终止于侧成脊髓丘脑侧束,终止于丘脑外侧核丘脑外侧核,该处发,该处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至大
6、脑皮质出纤维经内囊后肢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央后回的感觉区。的感觉区。2.触觉触觉 第一神经元在脊髓后根第一神经元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神经节内,周围支至皮内,周围支至皮肤,中枢支经后根入脊髓肤,中枢支经后根入脊髓后索后索,部分传导识别部分传导识别性触觉者在后索内与深部感觉径路相同并随着薄性触觉者在后索内与深部感觉径路相同并随着薄束楔束上升,余者束楔束上升,余者(传导一般轻触觉者传导一般轻触觉者)终止于终止于后角细胞,由此第二神经元发出纤维经脊髓前联后角细胞,由此第二神经元发出纤维经脊髓前联合交叉至对侧前索成脊髓丘脑前束上行,终止于合交叉至对侧前索成脊髓丘脑前束上行,终止于丘脑外侧核丘脑外侧核,再由第
7、三神经元发出纤维经内囊后,再由第三神经元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丘脑辐射至皮质肢丘脑辐射至皮质中央后回中央后回。3.深感觉深感觉 第第一一神神经经元元在在脊脊髓髓后后根根神神经经节节内内,周周围围支支分分布布于于肌肌肉肉、关关节节、肌肌腱腱,中中枢枢支支经经后后根根入入同同侧侧脊脊髓髓后后索索,上上升升形形成成薄薄束束和和楔楔束束,簿簿柬柬在在后后索索内内侧侧,传传导导下下部部躯躯干干及及下下肢肢深深感感觉觉,楔楔束束在在其其外外侧侧,传传导导上上部部躯躯干干及及上上肢肢的的深深感感觉觉,二二者者分分别别终终止止于于延延髓髓的的簿簿束束核核和和楔楔束束核核,由由此此处处第第二二神神经经元元发发出出纤
8、纤维维交交叉叉至至对对侧侧形形成成内内侧侧丘丘系系上上升升,终终止止于于丘丘脑脑外外侧侧核核,再再由由第第三三神神经元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终止于皮质经元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终止于皮质中央后回中央后回。三级神经元三级神经元 交叉交叉节段性感觉支配节段性感觉支配 每一脊神经后根的输入纤维来自一定的皮肤区域每一脊神经后根的输入纤维来自一定的皮肤区域乳头平面乳头平面-胸胸4、脐平面脐平面-胸胸l0、腹股沟平面腹股沟平面-胸胸12及腰及腰1、上肢桡上肢桡侧侧-颈颈5-7、前臂及手尺侧前臂及手尺侧-颈颈8 胸胸1、上臂内侧上臂内侧-胸胸2、股前股前-腰腰l-3、小腿前面小腿前面-腰腰4-5、足底、小腿及股
9、后足底、小腿及股后-骶骶1-2、肛周鞍区肛周鞍区-骶骶3-5记住记住这些节段性感觉支配有助于临床定位诊断这些节段性感觉支配有助于临床定位诊断脊神经的前支在颈部和腰骶部形成颈丛(脊神经的前支在颈部和腰骶部形成颈丛(C1-4)、臂丛)、臂丛(C5-T1)、腰丛)、腰丛(T12-L4)、骶丛、骶丛(L4-S4),再从神经丛发,再从神经丛发出多个周围神经,因此,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出多个周围神经,因此,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的节段性感觉分布不同。布与脊髓的节段性感觉分布不同。体体表表的的节节段段性性和和周周围围性性感感觉觉支支配配髓内感觉传导束的层次排列髓内感觉传导束的层次排列 脊髓丘脑束的外侧部传
10、导来自下部节段脊髓丘脑束的外侧部传导来自下部节段(腰骶腰骶段段)的感觉,而内侧部传导来自上部节段的感觉,而内侧部传导来自上部节段(颈胸段颈胸段)的感觉。后索纤维的排列恰好相反。的感觉。后索纤维的排列恰好相反。这种传导束的层次排列次序,对髓内、髓外这种传导束的层次排列次序,对髓内、髓外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髓内病变髓内病变痛温觉障痛温觉障碍由病灶水平开始自上向下发展;而碍由病灶水平开始自上向下发展;而髓外病变髓外病变痛痛温觉障碍的发展顺序则由下向上发展。温觉障碍的发展顺序则由下向上发展。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抑制性症状抑制性症状 感觉径路受损而功能受抑
11、制时,出现感觉感觉径路受损而功能受抑制时,出现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缺失或感觉减退刺激性症状刺激性症状 可有感觉过敏、感觉倒错、感觉过度、感可有感觉过敏、感觉倒错、感觉过度、感觉异常和疼痛觉异常和疼痛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由四个部分组成 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 周围性周围性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锥体外系统锥体外系统 小脑系统小脑系统 协调协调中枢性中枢性1.1.肌肉营养肌肉营养 有无肌萎缩及有无肌萎缩及假性肥大假性肥大(肥大、硬实(肥大、硬实 但无力),可用软尺在两侧肢体对称部位但无力),可用软尺在两侧肢体对称部位测量周径进行比较。测量周径进行比较。特别注意萎缩
12、、肥大的特别注意萎缩、肥大的分布分布和和范围范围2.2.肌张力肌张力 患者肢体完全放松,由检查者做被动伸屈、患者肢体完全放松,由检查者做被动伸屈、旋转运动时感受的阻力,触摸肌肉感受的硬度旋转运动时感受的阻力,触摸肌肉感受的硬度为静止肌张力。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小脑损害为静止肌张力。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小脑损害时,肌肉松弛,被动运动阻力减少,关节活动时,肌肉松弛,被动运动阻力减少,关节活动度大,肌张力降低。锥体束损害时,被动运动度大,肌张力降低。锥体束损害时,被动运动开始阻力大,终了时变小,呈开始阻力大,终了时变小,呈折刀样折刀样肌张力增肌张力增高。锥体外系损害时,被动运动伸屈肌阻力均高。锥体外系损
13、害时,被动运动伸屈肌阻力均匀,呈匀,呈铅管样铅管样肌张力增高,伴震颤者呈肌张力增高,伴震颤者呈齿轮样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3.3.肌力肌力 以关节为中心,肌群主动收缩的力量以关节为中心,肌群主动收缩的力量(除屈、伸外,肩、髋关节还有展、收运(除屈、伸外,肩、髋关节还有展、收运动,如临床需要还应分别检查个别肌肉肌动,如临床需要还应分别检查个别肌肉肌力)。力)。随意运动功能的减弱或丧失称为随意运动功能的减弱或丧失称为瘫痪。瘫痪。按按0-50-5六级记录法六级记录法 完全瘫痪为完全瘫痪为0 0级级 肌肉小范围收缩但无肢体运动为肌肉小范围收缩但无肢体运动为1 1级级 肢体能水平移动为肢体能水平
14、移动为2 2级级 肢体能抬起但不能抵抗外来阻力为肢体能抬起但不能抵抗外来阻力为3 3级级 能抗一定阻力但较差为能抗一定阻力但较差为4 4级级 正常肌力为正常肌力为5 5级级 测量时应注意考虑不同年龄、性别及患者测量时应注意考虑不同年龄、性别及患者生理、病理范围内的差别。生理、病理范围内的差别。轻瘫试验轻瘫试验 患者仰卧位,上肢患者仰卧位,上肢上举五指并拢,下肢上举五指并拢,下肢抬起,髋、膝关节屈抬起,髋、膝关节屈曲成曲成9090,使小腿抬,使小腿抬高平伸,坚持一段时高平伸,坚持一段时间,如有轻瘫,可见间,如有轻瘫,可见肢体缓缓下落。肢体缓缓下落。如肢体瘫痪不明显但主诉无力,可做如肢体瘫痪不明显
15、但主诉无力,可做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 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等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等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下运动神经元将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下运动神经元将各方面来的冲动组合起来,经前根、周围神经传递至方面来的冲动组合起来,经前根、周围神经传递至运动终板引起效应器肌肉的收缩。运动终板引起效应器肌肉的收缩。运动单位运动单位 运动神经元(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前角细胞)+支配的肌支配的肌纤维(纤维(型、型、型),是执行运动功能的基本单位。型),是执行运动功能的
16、基本单位。前根在椎间神经节后与后根结合形成前前根在椎间神经节后与后根结合形成前支与后支支与后支前支参与形成五个神经丛前支参与形成五个神经丛 颈颈丛丛C14、臂臂丛丛C5T1、腰腰丛丛L14、骶骶丛丛L5S4、尾尾丛丛S5Co各肌肉往往由几个前根支配,故肌肉的运动神各肌肉往往由几个前根支配,故肌肉的运动神经支配也象感觉神经有节段型经支配也象感觉神经有节段型(根型根型)和周围型和周围型之分之分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上运动神经元起自大脑额叶上运动神经元起自大脑额叶中央前回中央前回运动区运动区Betz细胞,细胞,轴突形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合称轴突形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
17、合称锥体束锥体束),分),分别经辐射冠通过内囊后肢与膝部下行。别经辐射冠通过内囊后肢与膝部下行。皮质脊髓束途经大脑脚底中皮质脊髓束途经大脑脚底中 3/5、脑桥基底部和延髓、脑桥基底部和延髓锥体,经锥体交叉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锥体,经锥体交叉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终止于脊髓侧束,终止于脊髓前角前角,小部分纤维不交叉而下行形成,小部分纤维不交叉而下行形成皮质脊髓前束,至脊髓各平面再陆续交叉止于对侧前角。皮质脊髓前束,至脊髓各平面再陆续交叉止于对侧前角。皮质延髓束在脑干各脑神经运动核的平面交叉至对侧,皮质延髓束在脑干各脑神经运动核的平面交叉至对侧,终止于各终止于各脑神经运
18、动核脑神经运动核,除,除面神经核下部面神经核下部和和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外,其它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外,其它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一侧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支配下运动神经元运一侧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支配下运动神经元运动功能的中断,在锥体交叉前损害则引起对侧上下肢动功能的中断,在锥体交叉前损害则引起对侧上下肢瘫痪,以远端为重,而脑神经仅引起对侧舌肌和面肌瘫痪,以远端为重,而脑神经仅引起对侧舌肌和面肌下部瘫痪。身体各部分在皮质运动代表区正好与人体下部瘫痪。身体各部分在皮质运动代表区正好与人体方向相反,呈头下脚上,下肢一部分在半球外侧面,方向相反,呈头下脚上,下肢一部
19、分在半球外侧面,另一部分与肛门及膀胱括约肌的代表区则在半球内侧另一部分与肛门及膀胱括约肌的代表区则在半球内侧面的旁中央小叶。面的旁中央小叶。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功能精细和复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功能精细和复杂程度成正比。杂程度成正比。急急性性严严重重病病变变,由由于于断断联联休休克克作作用用,开开始始呈呈弛弛缓缓性性瘫瘫痪痪,休休克克期期过过后后逐逐渐渐转转为为痉痉挛挛性性瘫瘫痪痪,休休克克期期的的长长短短取取决决于于损损害害严严重重程程度度及及有有无无感感染染等等并并发发症症的的存存在在。上上运运动动神神经经元元偏偏瘫瘫,上上肢肢屈屈肌肌比比伸伸肌肌肌肌张张力力高高,下下肢肢伸伸肌肌比比屈屈肌肌肌
20、肌张张力力高高,呈呈现折刀样肌张力增高。现折刀样肌张力增高。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体 征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中枢性瘫、硬瘫)(周围性瘫、软瘫)肌萎缩 无或轻度(废用性)有,明显肌张力 增高,痉挛性瘫痪 降低,弛缓性瘫痪瘫痪分布 整个肢体(单瘫/偏瘫/截瘫)肌群为主腱反射 增强、亢进 减弱、消失病理反射 有 无肌束颤动 无 可有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无失神经电位 有失神经电位BabinskiBabinskis s征征 在足底外侧向前轻划至小趾跟再转向内侧,阳性反应在足底外侧向前轻划至小趾跟再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屈,其他各趾扇形散开。为足母趾
21、背屈,其他各趾扇形散开。BabinskiBabinski等位征等位征:(阳性反应同:(阳性反应同BabinskiBabinski征)征)PussepPusseps s征征:划足背外侧缘,此征较灵敏。:划足背外侧缘,此征较灵敏。OppenheimOppenheims s征征:拇食指沿胫骨前缘从上而下加压擦:拇食指沿胫骨前缘从上而下加压擦过。过。ChaddockChaddocks s征征:划过足外踝。:划过足外踝。GordonGordons s征征:挤压腓肠肌。:挤压腓肠肌。SchScheffereffers s征征:挤压跟腱。:挤压跟腱。GondaGondas s征征:紧压:紧压4 4、5 5趾
22、数秒钟后突然放手。趾数秒钟后突然放手。BabinskiBabinski s s征征定位诊断定位诊断 从从 肌肉肌肉周围神经周围神经前角、神经根前角、神经根脊髓脊髓脑干脑干(颅神经颅神经)间脑间脑(丘丘)基底节基底节(内囊内囊)小脑小脑大脑大脑 讲解讲解 周围神经周围神经周围神经受损时,其所支配区出现周围神经受损时,其所支配区出现感觉障碍,神经干或神经丛受损时则引起一个肢感觉障碍,神经干或神经丛受损时则引起一个肢体多数周围神经的各种感觉障碍,周围性多发性体多数周围神经的各种感觉障碍,周围性多发性神经病时,感觉障碍多呈神经病时,感觉障碍多呈袜或手套状袜或手套状分布。常伴分布。常伴支配区下运动神经元
23、瘫痪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表支配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现。肌肉或神经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肌肉接头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近端肌无力近端肌无力为主,无感觉障碍为主,无感觉障碍。前角、神经根前角、神经根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呈节段性节段性肌肉萎缩(肌肉萎缩(C5三角肌、三角肌、C8 T1手尺侧、手尺侧、L3股四头肌、股四头肌、L5胫前肌)胫前肌),可有,可有肌束颤动肌束颤动,前角,前角损害无感觉障碍,后根损害呈根性分布的节段性损害无感觉障碍,后根损害呈根性分布的节段性感觉障碍,常有相应后根区域的放射性根痛。感觉障碍,常有相应后根区域的放射性根痛。脊髓脊
24、髓横贯性横贯性脊髓病变产生损害平面以下的全脊髓病变产生损害平面以下的全部感觉障碍,同时有截瘫或四肢瘫以及大小便功部感觉障碍,同时有截瘫或四肢瘫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能障碍。急性期可有急性期可有“脊髓休克脊髓休克”症状(损害平面以下症状(损害平面以下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引不出病理征引不出注意与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鉴别)。注意与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鉴别)。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综合征)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同侧的上运动神经元瘫同侧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丧失,对侧痪和深感觉丧失,
25、对侧的痛、温觉丧失。的痛、温觉丧失。脊髓脊髓后角后角或或前联合前联合损害时,因深感觉及一部分识别性损害时,因深感觉及一部分识别性触觉纤维已直接进入后索不受影响,所以相应病变区触觉纤维已直接进入后索不受影响,所以相应病变区会出现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及触觉仍存在的会出现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及触觉仍存在的“分离性感觉障碍分离性感觉障碍”现象。现象。高颈髓(高颈髓(C14)四肢呈中枢性瘫,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和植物四肢呈中枢性瘫,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四肢和躯干无汗,头神经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四肢和躯干无汗,头部代偿性多汗)。可伴头颈部活动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系统 定位 幻灯片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