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ppt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ppt(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题解构视角拓展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2.(2012年浙江理综)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答案】D3.(2011年江苏高考)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
2、、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考向案考向案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生物学车问答 http:/ 学车问题回答驾驶员模拟考试2016 http:/ 科目一 科目二 科目三 科目四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答案】AB4.(2012年山东理综)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某
3、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图中曲线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参数,以实现人口
4、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答案】(1)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基因频率(2)增加(种间)竞争(3)信息传递(4)高频考点 真题索引 情境构造角度切入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2012,全国新课标卷,6用图形展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分析种群年龄组成与种群密度的关系以年龄组成为切入点2012,浙江卷,5题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对有关叙述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中间关系对种群数量的变化为切入点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2011,江苏卷,25用图形展示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分析变化情况
5、以种群密度的变化为切入点2012,山东卷,26本题以种群的数量变化为背景,用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角度探究:切入角度说明种群的特征引导学生理解种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特征种群数量变化以种群的特征为主线,理解种群密度的变化、种群增长曲线及实践应用案例落实:1.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右图表示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有关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A.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B.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C.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
6、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性别比例【思路剖析】以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的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题意可知,当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故选项A错误;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年龄组成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C、D错误。【答案】B1.沙棘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沙棘木蠹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某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右图所示:(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可采用法分
7、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沙棘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为“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D.根据“J”型增长数学模型Nt=N0t,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图乙表示(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20012005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增长,在年(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河滩地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获得如右图所示数据。在干旱的气候下,沙棘木蠹蛾的发生量的
8、变化趋势是什么?。(4)研究者同时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地点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氮含量/%表层60cm/%山坡地0.5950.0157.0河滩地0.2020.00315.0因此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沙棘均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思路剖析】(1)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最快,对应乙图中的F点,但AC段有环境阻力,不能看作“J”型增长,A项错误;乙图中G点种群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将不再增加,B项正确;C点时种群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群 特征 数量 变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