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概述及内酰胺类精选课件.ppt
《抗菌药物概述及内酰胺类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概述及内酰胺类精选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抗菌药物概述及内酰胺类第一页,本课件共有89页第一节、化学治疗的概念第一节、化学治疗的概念第一节、化学治疗的概念第一节、化学治疗的概念第二页,本课件共有89页1、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定义: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定义: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治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指由生物包括微生物指由生物包括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和动物在内,(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中所产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在其生命活动中
2、所产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的有机物质。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的有机物质。一、名词术语一、名词术语一、名词术语一、名词术语第三页,本课件共有89页(1)定义定义: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及癌细胞,消除或缓解由旋体、真菌)、寄生虫及癌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它们所引起的疾病。们所引起的疾病。包括: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微生物药(antimiczobialdrug)抗寄生虫药抗寄生虫药(antiparasiticdrug
3、)抗癌药抗癌药(anticancerdrug)(2)机体、抗菌药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关系机体、抗菌药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关系2.化学治疗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化疗化疗)第四页,本课件共有89页药 物机 体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药效学药效学药动学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第五页,本课件共有89页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抗微生物药抗微生物药抗菌作用抗菌作用耐药性耐药性抗病能力抗病能力致病作用致病作用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体内过程体内过程机机 体体第六页,本课件共有89页3.抗菌谱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窄谱抗菌药与广谱抗菌药窄谱抗菌
4、药与广谱抗菌药4.抗菌活性抗菌活性抑菌剂与杀菌剂抑菌剂与杀菌剂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与最低杀菌浓度(MBC)5.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指细菌短暂接触抗菌药物后,虽然抗菌药物的血指细菌短暂接触抗菌药物后,虽然抗菌药物的血清浓度降低至清浓度降低至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第七页,本课件共有89页6.防突变浓度防突变浓度(mutantpreventionconcentration,MPC)即当用大于即当用大于10
5、10CFU的细菌接种在含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琼脂的细菌接种在含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琼脂平板上,没有细菌生长的平板中的最低药物浓度。平板上,没有细菌生长的平板中的最低药物浓度。7.突变选择窗突变选择窗(mutantselectionwindow,MSW)即细菌突变耐药株在即细菌突变耐药株在MIC到到MPC之间的浓度范围之间的浓度范围第八页,本课件共有89页二、理想的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特性二、理想的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特性F1、对治病微生物高度毒性、对宿主无毒、对治病微生物高度毒性、对宿主无毒或低毒。或低毒。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化化疗疗指指数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LD50/ED50或或安
6、安全指数全指数(safetyindex)LD5/ED95临床价值临床价值药物治疗效果药物治疗效果对机体的毒性对机体的毒性指数指数第九页,本课件共有89页F2.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F3.具有优良的药动学特点,最好为速效、具有优良的药动学特点,最好为速效、长效、强效的药物。长效、强效的药物。F4.性状稳定,不易被酸、碱、光、热及酶性状稳定,不易被酸、碱、光、热及酶等破坏。等破坏。F5.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第十页,本课件共有89页本篇所学抗微生物药物本篇所学抗微生物药物 青霉素 头孢烯类 头孢菌素类 头霉烯类 -内酰胺类 碳青霉烯类 单环-内酰胺类 -
7、内酰胺抑制剂及复方制剂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抗生素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利福霉素类 抗结核药物 多肽类抗微生物药物 其他抗菌药 喹诺酮类 硝咪唑类 合成抗菌药 磺胺类 呋喃类 抗真菌药物 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9页第二节、抗菌作用机制第二节、抗菌作用机制第二节、抗菌作用机制第二节、抗菌作用机制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89页细菌结构与抗菌药作用部位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89页1.1.1.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2.2.2.2.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影响胞浆膜通透性3 3 3 3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
8、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4.4.4.4.抑制核酸合成抑制核酸合成抑制核酸合成抑制核酸合成 5.5.5.5.影响叶酸代谢影响叶酸代谢影响叶酸代谢影响叶酸代谢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89页 N-N-N-N-乙酰胞壁酸前体乙酰胞壁酸前体乙酰胞壁酸前体乙酰胞壁酸前体 N-N-N-N-乙酰胞壁酸乙酰胞壁酸乙酰胞壁酸乙酰胞壁酸消旋酶消旋酶消旋酶消旋酶 合成酶合成酶合成酶合成酶 PBPsPBPsPBPsPBPsN-N-N-N-乙酰胞壁酸乙酰胞壁酸乙酰胞壁酸乙酰胞壁酸 直链十肽直链十肽直链十肽直链十肽 粘肽粘肽粘肽粘肽 五肽复合物五肽复合物五肽复合物五肽复合物 脂载体脂载体脂载体脂载体 二糖复合物二糖复合物二糖复合物二
9、糖复合物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胞浆内胞浆内胞浆内胞浆内 胞浆膜胞浆膜胞浆膜胞浆膜 细胞膜外细胞膜外细胞膜外细胞膜外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万古霉素 -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内酰胺类 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89页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影响胞浆膜通透性氨基苷类抗菌药氨基苷类抗菌药多肽类抗菌药多肽类抗菌药多肽类抗菌药多肽类抗菌药咪唑类抗真菌药咪唑类抗真菌药咪唑类抗真菌药咪唑类抗真菌药通过离子吸附作用通过离子吸附作用通过离子吸附作用通过离子吸附作用与与GG-菌胞浆膜磷脂结合菌胞浆膜磷脂结合抑制真菌胞浆膜麦角固醇合成抑
10、制真菌胞浆膜麦角固醇合成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89页谷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谷氨酸食物食物食物食物+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还原酶二氢叶酸还原酶二氢叶酸还原酶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蝶啶二氢蝶啶二氢蝶啶二氢蝶啶二氢叶酸二氢叶酸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对氨苯甲酸对氨苯甲酸对氨苯甲酸对氨苯甲酸一碳单位一碳单位一碳单位一碳单位(PABA)(PABA)核酸合成核酸合成核酸合成核酸合成 影响叶酸代谢影响叶酸代谢影响叶酸代谢影响叶酸代谢 磺胺磺胺磺胺磺胺 甲氧苄啶甲氧苄啶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9页喹诺酮类喹诺酮类抑制抑制抑制抑制DNA回旋酶及拓扑异构酶
11、回旋酶及拓扑异构酶复制受阻复制受阻复制受阻复制受阻DNA合成合成合成合成利福平利福平利福平利福平抑制依赖抑制依赖DNA的的的的RNA多聚酶多聚酶转录受阻转录受阻mRNAmRNA 抑制核酸合成抑制核酸合成抑制核酸合成抑制核酸合成 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89页氨基苷类氨基苷类氨基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抑抑抑抑制制制制细细细细菌菌菌菌蛋蛋蛋蛋白白白白质质质质合合合合成成成成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89页氨基苷类氨基苷类氨基苷类氨基苷类影响蛋白质合成全过程影响蛋白质合成全过程影响蛋白质合成全过程影响蛋白质合成全过程四环素类四环素类通过与通过与30S核糖体亚基结合核糖体亚基结合氯霉素类氯霉素
12、类氯霉素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通过与通过与通过与通过与 50S 50S 核糖体亚基结合核糖体亚基结合核糖体亚基结合核糖体亚基结合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89页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抗菌药物作用机制FF作用部位作用部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F抑制细胞壁合成抑制细胞壁合成内酰胺类、万古霉素、异烟肼内酰胺类、万古霉素、异烟肼F干扰胞浆膜的功能干扰胞浆膜的功能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FF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糖苷类、林可霉素类林
13、可霉素类F抑制核酸合成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利福平喹诺酮类、利福平F影响叶酸代谢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磺胺类、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9页第三节、耐药性第三节、耐药性第三节、耐药性第三节、耐药性(resistance)(resistance)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89页耐耐耐耐 药药药药 性性性性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或不敏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或不敏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或不敏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或不敏感,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感,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感,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感,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分分分分天然耐药天然耐药天然耐药天然耐药和和和和获得耐药获得耐药获得耐药获得耐药交叉耐药
14、(交叉耐药(交叉耐药(交叉耐药(crossresistencecrossresistence)耐药机制耐药机制耐药机制耐药机制药物不能有效到达其霸部位药物不能有效到达其霸部位药物不能有效到达其霸部位药物不能有效到达其霸部位产生灭活酶产生灭活酶产生灭活酶产生灭活酶 菌体内靶位结构改变菌体内靶位结构改变菌体内靶位结构改变菌体内靶位结构改变 改变代谢途径改变代谢途径改变代谢途径改变代谢途径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89页(一)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种(一)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种类类F1、天然耐药性:即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天然耐药性:即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F2、获得耐药性:通常由质粒介导,易于传播、获得耐
15、药性:通常由质粒介导,易于传播F转化转化F耐药菌溶解使释放耐药菌溶解使释放DNA进入敏感菌进入敏感菌F转导转导F通过噬菌体传导耐药基因通过噬菌体传导耐药基因F接合接合F菌间通过菌毛直接传递菌间通过菌毛直接传递F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89页第四节 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89页 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严格按照适应证选药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89页 抗菌药主要用于:抗菌药主要用于:细细菌菌感感染染,如如细细菌菌感感染染的的支支气气管管炎炎、肺肺炎炎、脑脑膜膜炎炎、心心内内膜膜炎炎、泌泌尿尿道道感感染染、胆胆道道感感染染、烧烧伤伤合合并并感感染染、蜂蜂窝
16、窝织织炎炎、丹丹毒毒淋淋巴巴管管(结结)炎炎等等;立立克克次次体体感感染染的的斑斑疹疹伤伤寒寒、恙恙虫虫病病;肺肺炎炎支支原原体体感感染染的的肺肺炎炎、衣衣原原体体感感染染的的沙沙眼眼和和鹦鹦鹉鹉热热,螺螺旋旋体体感感染染的的钩钩端端螺螺旋旋体体病病和和梅梅毒毒。最最好好需需用用特特效效、窄窄谱谱、低低毒毒的的抗抗菌菌药药物物治治疗疗。避避免免局局部部使使用用,如如皮皮肤肤及及粘粘膜膜等等局局部部轻轻微微感感染染或或表表浅浅伤伤口口化脓感染。化脓感染。对病毒、真菌感染无效。对病毒、真菌感染无效。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不要常规使用广谱抗菌药或新上市的
17、药物。不要常规使用广谱抗菌药或新上市的药物。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9页1常见致病菌的分类 革兰阳性菌 球菌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链、葡、肠)厌氧菌(消化球、消化链)无芽胞杆菌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李斯特、分枝、棒状)厌氧菌(双歧、丙酸)产芽胞杆菌 需氧菌(炭疽、腊样)厌氧菌(破伤风、肉毒、艰难)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89页革兰阴性菌 球菌 需氧菌(奈瑟菌)厌氧菌(韦荣球菌)球杆菌(莫拉菌)杆菌 肠杆菌科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大肠埃希、志贺、沙门、克雷伯、肠杆菌属)弧菌科细菌(弧菌属、气单胞)绝对需氧菌(葡萄糖非发酵菌:铜绿、不动)绝对厌氧菌(拟杆菌、梭杆菌)其他(布鲁菌、军团菌、螺杆菌)第二十九页,
18、本课件共有89页病人年龄和肝肾功能状态:病人年龄和肝肾功能状态:A A)年龄:)年龄:抗菌药的选用与病人年龄有较密切的关系抗菌药的选用与病人年龄有较密切的关系四环素类四环素类-四环素牙;四环素牙;氯霉素氯霉素-灰婴综合征;灰婴综合征;磺胺类磺胺类-新生儿核黄疸;新生儿核黄疸;氟喹酮酸类氟喹酮酸类-儿童及青少年软骨损害儿童及青少年软骨损害氨基甙类氨基甙类儿童、老人致第八脑神经损害儿童、老人致第八脑神经损害氟喹酮酸类氟喹酮酸类-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在老年人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在老年人增加。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89页 3 3)病人年龄和肝肾功能状态:)病人年龄和肝肾功能状态:B B)孕妇:)孕妇:四环
19、素及利福平四环素及利福平可致畸胎,妊娠后期使用四环素可导可致畸胎,妊娠后期使用四环素可导致胎儿牙齿及骨发育不良,孕妇静脉滴注较大剂量四环素易引起脂致胎儿牙齿及骨发育不良,孕妇静脉滴注较大剂量四环素易引起脂肪肝等,妊娠期长期使用肪肝等,妊娠期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可引起胎儿第脑抗菌药,可引起胎儿第脑神经损害。神经损害。氟喹酮酸类氟喹酮酸类可通过胎盘亦不宜选用。可通过胎盘亦不宜选用。C C)过敏体质)过敏体质:抗菌药常可引起过敏反应,抗菌药常可引起过敏反应,青霉素类青霉素类过敏发过敏发生率最高,生率最高,链霉素链霉素过敏者死亡率较高。过敏者死亡率较高。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9页 3
20、 3)病人年龄、体质和肝肾功能状态:)病人年龄、体质和肝肾功能状态:D D)肝肾功能状态肝肾功能状态:应注意药物对肝肾有无损害,另一方面应注意应注意药物对肝肾有无损害,另一方面应注意药物代谢的可能变化,从而调整用药方案。药物代谢的可能变化,从而调整用药方案。对肝脏有损害的抗菌药:对肝脏有损害的抗菌药:四环素四环素类:偶见致死性肝脂肪化;类:偶见致死性肝脂肪化;红霉素酯化剂红霉素酯化剂:郁胆、肝细胞损害;:郁胆、肝细胞损害;利福平(异烟肼):利福平(异烟肼):转氨酶升高,郁胆及肝细胞损害;转氨酶升高,郁胆及肝细胞损害;氯霉素氯霉素:偶见肝细胞性黄疽;:偶见肝细胞性黄疽;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89
21、页对肾脏有损害的抗菌药:对肾脏有损害的抗菌药: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直接肾小管损害,近曲小管较明显;:直接肾小管损害,近曲小管较明显;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类: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管坏死;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可逆性肾功能不良;:可逆性肾功能不良;两性霉素两性霉素:肾小管变性坏死,远曲小管受损更明显;:肾小管变性坏死,远曲小管受损更明显;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第一代头孢菌素多有肾损害,以头孢噻啶最常素多有肾损害,以头孢噻啶最常 见,主要是肾小管损害,与氨基甙类合用可加见,主要是肾小管损害,与氨基甙类合用可加 强肾毒性。强肾毒性。磺胺类磺胺类:易析出结晶,导致血尿。:易析出结晶,导致血
22、尿。庆大霉素庆大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肾毒性发生率明显增加肾毒性发生率明显增加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89页F剂量剂量F常采用首剂加倍的给药方案常采用首剂加倍的给药方案F疗程及换药:疗程及换药:F 病人情况好转,且病情不易迁延的急性病人情况好转,且病情不易迁延的急性感染,一般在感染,一般在感染控制后感染控制后2 2天左右即可停天左右即可停药药。如疗效欠佳,急性感染在。如疗效欠佳,急性感染在用药后用药后48487272小时考虑换药。小时考虑换药。第三十四页,本课件共有89页F4)根据抗菌药物的根据抗菌药物的PD/PK参数指定合理参数指定合理方案方案FTMICF浓度达到阈值后,增加浓度
23、抗菌效果很浓度达到阈值后,增加浓度抗菌效果很少增加少增加F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类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类FCmax/MICCmax/MICF随着浓度的增加,抗菌活性增强,但不随着浓度的增加,抗菌活性增强,但不能超过最低毒性剂量能超过最低毒性剂量F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第三十五页,本课件共有89页F5)尽量避免局部使用)尽量避免局部使用尽量避免在皮肤黏膜等感染部位的局部应尽量避免在皮肤黏膜等感染部位的局部应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和耐药性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和耐药性第三十六页,本课件共有89页(二)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二)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第三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
24、9页A A)联合用药的目的)联合用药的目的F1.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以提高疗效F2.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F3.扩大抗菌范围第三十八页,本课件共有89页B B)联合用药指征)联合用药指征1.1.原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原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或重症感染。混合感染或重症感染。3.3.需需长程治疗长程治疗,但病原菌但病原菌易易对某些抗菌药物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产生耐药性的感染的感染,如结核病如结核病4 4.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联合用
25、药时应将毒性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大的抗菌药物剂量量减少减少,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如如 两性霉素两性霉素B+B+氟胞嘧啶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氟胞嘧啶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第三十九页,本课件共有89页四种结果四种结果:增强:两种抗菌药使用的效果较两药相加时更强增强:两种抗菌药使用的效果较两药相加时更强相加:两药效果之和相加:两药效果之和无关:不超过其中较强者无关:不超过其中较强者拮抗:较其中较强者单独应用的效果还差拮抗:较其中较强者单独应用的效果还差第四十页,本课件共有89页(二)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二)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抗菌药物按其对细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概述 内酰胺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