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第2课时课件教学提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五首》第2课时课件教学提纲.ppt(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五首第古代诗歌五首第2 2课课时课件时课件 游山西村游山西村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作者简介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
2、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腊酒:足鸡豚: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古风:若许:闲乘月:无时:叩门:腊月所酿的酒菜肴丰足。豚
3、,小猪,诗中指猪肉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色深绿,花色红艳有古人之风度也如果这样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趁着月明来闲游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敲门 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
4、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就是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会有怎样的心境呢?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 陆游主要生平:陆游20岁就定下报国之志。30岁礼部考试名列第一,遭投降派打击,被除名。40岁左右,受朝廷重用,北伐失利后被削职还乡。50岁任参议官,因其他官员的诽谤,被罢官。65岁最后一次任史官,又因痛诉时局黑暗,再次被罢官。84岁诗人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志,留下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 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
5、府通判,因为极力推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处境来理解,陆游一次又一次被罢官,一次又一次遭受挫折,就好像诗中所写的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面对这样的困境,他始终心存希望,相信总有一天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 合作交流,探究作者情感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重点问题。1、在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山西村之游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点拨:怀疑、着急高兴、惊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在这
6、首诗中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点拨:村民的热情好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优美的景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淳朴的风土人情: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合作交流,探究作者情感 合作交流,探究作者情感3、你能想象出作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吗?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合作交流,探究作者情感4、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的哲理。合作交流,探究作者情感总结:这首诗写了诗人在山西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从而表达了诗人的陶醉、恋恋不舍之情。己亥杂诗己亥杂诗 1、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清代人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在诗、文、词方面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
8、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2、文题解说己亥杂诗:“己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年四月,诗人因不满朝政,辞官回杭州故乡,九月又北上接家眷,历时八九个月。在此期间,写成了诗歌315首,结成集子,总称己亥杂诗。3、创作背景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的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1、读出韵味和节奏。浩荡
9、/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己亥:吟鞭:天涯:落红:化作春泥:己亥年,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诗人的马鞭。指离别京都的距离,亦可翻译成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落花。变成春天的泥土。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诗,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想象自己就是报国无门的龚自珍,愤
10、然辞官回家时心中是怎样想的呢?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心境。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 第一、第二句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故里,心情十分苦闷。用“浩荡”来形容愁之深、之久。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 第三、第四句运用比喻,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花”比为“国家和朝廷”,言外之意,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
11、理解诗人形象,探究作者情感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重点问题。1、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感情?第一、第二句: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归的愁苦心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离去时的决绝。第三、第四句:抒情。以“落红”自比,表明自己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感情:离别忧伤回归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理解诗人形象,探究作者情感2、“浩荡离愁白日斜”句中的“离愁”应怎样理解?这里的“离愁”不是离家怀念亲人的凄苦之情,而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理解诗人形象,探究作者情感3、本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最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这里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点拨:寄托了诗人为培育人才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理解诗人形象,探究作者情感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落花不是无情的,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运用比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贡献全部的力量。理解诗人形象,探究作者情感 总结: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的无尽愁绪,也表达出诗人虽已辞官,仍决心为国效力、奉献终生的决心,以及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着挚爱之情。结束结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