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教育教学入门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冲刺必备.doc
《综合素质教育教学入门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冲刺必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素质教育教学入门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冲刺必备.doc(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中学冲刺必备冲刺必备伴随着教师资格考试统考形势逐渐成熟,未来的时间内,越来越多的同学,特别是师范生会面对新的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在此,根据试点地区的历年考试情况,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学部分进行简短的考情分析,并对 2015 年下半年的考情做一定的预测。教师资格考试的题型和分值现已基本定型,分别为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及材料分析题。其中单选题 21 题,一题两分,出题顺序基本上按大纲的章节排列顺序。辨析题四题,一题八分,难度相对较大。简答题四题,一题十分。材料分析题两题,一题十八分。以下我们按照这个顺序,逐一进行考情分析。首先,由于单选题的考点比较多,基本上
2、都有涉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章。其次,辨析题。从12 年到 15 年上半年以来,除 14 年考过第八章班级管理一题外,辨析题涉及到的考点分别集中于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七章。第一章考过的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及教育功能等。第三章涉及到教学的本质、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第四章涉及到学习迁移、强化、学习动机、定势、知识与能力。第六章涉及到德育的定义、过程、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等。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第一章教育的本质,除 15 年,每年都进行了考察。再次,简答题,涉及到的考试范围比较广,但主要集中在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五章,特别是中学课程这一章节,考频较高,这几年考试中出
3、现了五题。最后,材料分析题主要集中于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其他章节偶有涉及。12 年为教学原则、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德育原则和方法,13 年为德育原则和方法、创造性思维、启发性教学原则及气质,14 年为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学习迁移、德育原则等、15 年为德育原则、功能固着,故材料分析题考频相对较高的是中学德育这一章。综上所述,在 15 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所侧重。第一章为客观题的重要章节,偶考主观题。第二章多为主观题,考频高。第三、四章,客观题和主观题皆有涉及,特别是材料分析、简答题等。第五章以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居多,第七章尤为引起重视,VIP 章节,主观题的热
4、门考试章节。第六章和第八章考频相对不高。同时,根据 15 年上半年的考题来看,以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内容难度会逐渐加大,考点越来越细,综合知识要求高,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对常规重点的识记,还要对一些冷门知识点进行重视和掌握。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中学课程 第三章中学教学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七章中学德育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辨析题辨析题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段必考科目之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涉及四种题型,即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以往考生普遍反映,在过往的考试中,他们很少接触到辨
5、析题。甚至有部分考生在考试作答中,误将辨析题等同为判断题,按照判断题的做题思路答题。基于这样一个情况,通过对真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中辨析题主要有以下中辨析题主要有以下命题特点:命题特点:(1)将容易混淆的概念等同。将容易混淆的概念等同。如,12 下半年“负强化就是惩罚” ,13 上半年逆向迁移即负迁移,14 上半年“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等。这类型题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表述上采用“即/就是” 。这种题型多半是错误理解。(2)关系型知识,扭曲两者的关系。关系型知识,扭曲两者的关系。如 12 上半年“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 “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
6、致的” 、13 上半年, “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这类型题目的特点是,在表达两个概念或知识点之间是某种关系,要么正反比例、要么决定关系、要么改变关系等。这种题型多半理解有误。(3)影响性质类型,片面看到一个方面。影响性质类型,片面看到一个方面。如,13 下半年“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14 上半年“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这类型题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表述上采用“只有消极影响” 。这种题型多半是错误理解。看到“只有”的表述务必要谨慎。(4)自相矛盾类,全都要,没有立场。自相矛盾类,全都要,没有立场。如,14 上半年“直观教学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这类型题目的
7、最大特点是,什么都想集于一身。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既是又是” 。在了解辨析题命题规律的基础上,发现作答辨析题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先判断,后解析” 。辨析题的作答必须先做出正误判断,然后再阐述理由。切记直接解释,或者只判断不解析。答辨析题的作答模板:答辨析题的作答模板: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正确的。A 指的是指的是 ,B 是是 。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正确的。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错误。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 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
8、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因此,并不是学习 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2.根据过度学习的规则,学习时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根据过度学习的规则,学习时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错误。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熟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 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时,记忆效果越好;超过 150%时,效果并不递增,而且很可能引起 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3.技能是习惯。技能是习惯。#* 错误。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 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
9、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错误。负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来的。强化的意义在于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惩罚的 意义在于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是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 5.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错误。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特性的知觉。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反 映属于时间知觉。 6.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时教师应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时教师应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错误。备课环节是上好课的先
10、决条件,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但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需要做好钻 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的工作,而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 7.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错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如 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生理基础,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校教育在人 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是不可能的。 8.人们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对英雄人物的赞扬,这些情感内容是理智感。人们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对英雄人物的赞扬,这些情感内容是理智感。 错误。题干所述为美感。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
11、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美感是人对客观 事物和对象的美的特征的体验,即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事物的美的评价而产生一种肯定、满意、喜 悦、爱慕等情感。 9.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立起来的。 正确。因为原有经验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10.与粘液质的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开朗型。与粘液质的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开朗型。 错误。与黏液质的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应该是安静型。 11.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
12、有一定的关系。 正确。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 同,检查单只需要作定性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作定量的判断。 12.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45 岁。岁。 错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23 岁,45 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13.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 错误。行为的变化除学习可以引起外,别的因素如疾病、疲劳均可导致。 14.德育就是品德教育。德育就是品德教育。 错误。二者不完全等同,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品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15.中
13、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 错误。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等。 16.教材就是教科书。教材就是教科书。 错误。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其他内容。 17.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错误。只有有效的教学才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教育影响。 18.备课就是备教材。备课就是备教材。 错误。备教材仅仅是备课的一方面,此外还有备学生、备教法。 19.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
14、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错误。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0.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错误。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思索,并以 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 尝试和解决问题。#* 21.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用来描述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一种方法。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用来描述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一种方法。 错误。历史研究法的确是要描述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15、但它绝不仅仅停留在这一步。确切地说,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是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分析研究,从而 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是单纯地描述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而是通过探求研究对象的 发展过程,来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因此,这一说法错误。 22.观察法只能得到教育现象表面性的和感性的材料,所以在教育研究中要少用观察法。观察法只能得到教育现象表面性的和感性的材料,所以在教育研究中要少用观察法。 错误。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 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方法。虽然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
16、释其原因是什么。 但它最大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真实自然。所以,观察法是教育学、心理学,也是科学研究中使用最基本、 最普遍的方法。 23.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 培养;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 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但是,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 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
17、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 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2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教学过程中有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教和学),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 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 就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 动,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点:认 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
18、与高效性;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 认识);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25.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丧失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盲人失去了视觉机能, 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其补偿作用。 26.品德的心理结构具有统一性。品德的心理结构具有统一性。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品德的知、情、意、行具有统一性。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多种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机 统一。四种成分既各有其重要地位作用,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品
19、德的完整面貌。学生品德的形 成有赖于四种心理成分的协调发展。 27.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遗传素质。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遗传素质。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以及器 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这些遗传素质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人的发展就是在人类特有的遗传素质基 础上展开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遗传 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28.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
20、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 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促使学生品德的 真正形成。(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教 育者应当自觉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向社会需要的方向转化。(3)学生的自我教育过 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斗争的过程也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规律要 求教育者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29.精神状态与注意力的变化模式可分为三种:先高后低,先低后高,中较低、两头高。精神状态与注意力的
21、变化模式可分为三种:先高后低,先低后高,中较低、两头高。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精神状态与注意力的变化模式的三种:(1)先高后低。很多情况下,个体在学习工 作的最初阶段精神状态往往是最好的,此时有足够的动力与精力,因此注意力在工作的起初也最容易集 中到注意对象上。然而随着工作的进程,精神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下降,注意力也随之降低。这#* 是一种先高后低的模式。(2)先低与后高。个体在工作学习的开始阶段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受到各方面 新异刺激的干扰,因此此时的注意力往往不是很高。但是随着工作的进程,环境的熟悉性逐渐增加,在 更加放松和熟悉的状态下注意力会逐渐提升。(3)中间高,两头低。个体在工
22、作的开始阶段需要适应环境, 避免刺激的干扰,而工作即将结束时也会有心态的起伏、精力的衰减,因此在学习工作的最初和最后阶 段其精神状态都没有达到最佳,注意力也因此受到影响。与此对应,在工作的中间阶段属于个体最佳的 精神状态和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 30.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 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可信的测验未必有效,而 有效测验必定可信。 3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从单一走向了多元。新课程背景
23、下的教学评价从单一走向了多元。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的特点之一。除此之外,新课程所倡 导的教学评价的另外两个特点是:由甄别走向发展,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2)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 现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教学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实现评价方法与评价手段的多样化。32.疏导原则即循循善诱原则。疏导原则即循循善诱原则。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 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善于诱导他的学生,其弟子颜回这样称赞道:“夫子 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
24、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33.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首 先,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改正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和解 释。其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此外,知识不可能 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学习者仍然 会基于自已的经验背景进行理解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素质教育 教学 入门 知识 能力 辨析 答题 冲刺 必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