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析建筑新材料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浅析从隐喻看文化-英汉俗语修辞审美观对比.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浅析建筑新材料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浅析从隐喻看文化-英汉俗语修辞审美观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浅析建筑新材料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浅析从隐喻看文化-英汉俗语修辞审美观对比.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浅析建筑新材料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浅析从隐喻看文化:英汉俗语修辞审美观对比论文关键词 隐喻俗语修辞审美观 论文摘 要 英汉俗语的隐喻修辞对比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本文试图从无生物、有生物、爱情观和宇宙观的角度进行英汉隐喻修辞的对比,以求由一斑而窥全豹的修辞审美效果。1.引言隐喻(metaphor)一词源于希腊语(metaphorn),意为‘a transfer of a meaning’,在汉语修辞学中它又被称作暗喻。陈望道先生(2023)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说过:隐喻是比明喻更进一层的譬喻。其实迄今为止所讨论的隐喻,实际上是不同层面的语言现象(徐鹏,20
2、23)。传统修辞学主要将修辞看作是词汇的转用,故传统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主要指词汇层面上的语言使用现象。相互作用理论则是在句子层面上讨论本体与喻体之间在词义上的相互迁移和相互影响。认知隐喻理论则从认知的角度将隐喻放置在文化层面上予以探讨,试图说明一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所独到的隐喻性的认知方式。语法隐喻理论似乎同样关注隐喻文化属性,但与认知隐喻理论不同的是,语法隐喻理论更多的是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何种语言形式表达的。因此本文主要是从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与metaphor的角度来对比英汉中的隐喻。汉学中的修辞学渊源流长。易.乾.文言提出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陈望道(2023)
3、也提出意与言会,言随意遣的论述,他还引用了唐彪读书作文谱中的修辞观点:说理之辞不可不修;若修之而理反以隐,则宁质毋华可也。达意之辞不可不修;若修之而意反以敝,则宁拙毋巧可也。杨先生继而还提出了修辞的三个境界,即记述的境界、表现的境界和糅合的境界,同时指出了修辞学的功能最终所能达到的三个层面:确定意义、解决疑难、消灭歧视。中英文隐喻中的美学都面对两种审美境界:一是人为的美化,正如古典美学中的错彩镂金(华丽或浓艳);二是发乎自然的创作的朴素修辞,即初发芙蓉(朴素或自然)(王一川,2023),这两种隐喻形式不乏出现在大量的日常习语中。2.关于大自然无生物的隐喻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4、是逐步积累起来的。语言的产生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表达思想,语言的发展是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逐步认识而不断发展的。法国布留尔(1985)说过:原始民族的语言永远是精确地按照事物和行动呈现在眼睛里和耳朵里的那种形式来表现关于它们的观念。这种具象性的原始思维是人类各民族在历史早期共同的思维方式(徐鹏,2023)。人类对外部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从感性到理性的逐渐发展过程。在说明未知的或不熟悉的事物时,人们总喜欢根据事物的相似性或相近性,用已知的或熟悉的事物来进行类比,从而形象地感知新事物。在表达抽象的概念时,人们也往往借助形象的比喻以达到感性的认识。因此比喻具有全球性的特点。3.关于大自然
5、有生物的隐喻如同汉语中众多与动物有关的俗语、成语、谚语一样,英语中也有大量有关有生物构成的成语、谚语和俗语。这些自然界的有生物同样会给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带来相似或相近的联想。4.隐喻修辞中的爱情审美观隐喻在爱情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最多。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物质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和宗教环境不同,不同民族语言的隐喻方式和喻体使用也不同(徐鹏,2023)。在表达爱情时,有的民族喜欢用花,如莲花、芙蓉、月亮等来比喻女子的容貌,而有的民族却喜欢用水、玉石、小动物或其他自然物体来隐喻。汉语中表男女相思和爱情的: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建筑新材料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2023 浅析 建筑 新材料 在建 工程 中的 应用 隐喻 文化 英汉 俗语 修辞 审美观 对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