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本7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本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本7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本7篇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本篇1一、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想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二、学情分析牛郎折射了
2、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教学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
3、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一、课文导入:1.提问: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些节日呢?2.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3.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重阳节七月初七赏
4、月吃月饼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4.“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二、人物认识: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2.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三、介绍文体: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四、感知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边读边做记号。2.自主学习: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相识前相识中、相识后)五、学习前两部分1.
5、再读课文,思考:牛郎是怎样的孩子?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2.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3.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六、课文小结教学后记:本课设计通过先阅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创造地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对民间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只是理解能力不够好,对人物的象征意义、主题的理解偏差。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3
6、.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3.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4.学生质疑。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1.教师提问:文中的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大家自由读课文后半部分,感受人物性格。(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学生汇报。说一说,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人物的性格,找出来读一读。2.总结:牛郎:勤劳、勇敢、善良织女:美丽、贤惠、敢于追求幸福王母娘娘:专横、跋扈、不讲亲情3.师小结: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
7、种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三、作业:搜集你所知道的其他神话故事,和你的同学相互交流。板书:男耕女织痛失老牛13.牛郎织女夫妻离散鹊桥相会教学后记:很显然,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教育能力。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本篇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体会牛郎
8、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教学准备:课前查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牛郎织女,谁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爱情故事)牛郎生活在人间上,织女生活在天上,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牛郎织女的生活,去感受他们的爱情故事,看大屏幕,明确本课学习目标3.预期效果:大家已经对这个故事很熟悉了,相信这节课我们会有更加独特的收获二、民主导学任务一: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升华主题思想。1任务呈现:出示任务,读一读2自主学习A牛郎、织
9、女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会结为夫妻?浏览或速读1-7自然段,思考。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互相欣赏、倾心、爱慕,除了这些他们还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追求幸福),请大家学习课文,体会他们是怎样相爱的?怎样走到一起的?你发现了怎样的牛郎和织女?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体会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牛郎和织女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表现得坚强不屈。他们的爱感动了天,感动了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他们来干什么了?3.朗读11、12自然段,想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他们会想什么?七月初七他们鹊桥相会会说什么?(2分钟)3展示交流牛郎:勤劳善良织女
10、:心灵手巧老牛:知恩图报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男跟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遇到了什么困难?一(12)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与老牛相依为命二(35)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结为夫妻三(67)牛郎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四(810)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高潮)五(1112)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任务二:根据内容,复述故事。(1)生活很苦,人称牛郎。(2)照看周到,老牛亲密。(4)来到森林,见到织女。(3)老牛说话,指点机会。(6)男耕女织,日子美满。(9)闯入家中
11、,抓走织女。(7)牛郎喂牛,老牛诀别。(5)相遇相知,结为夫妻。(8)王母知情,发誓严惩。(10)心急如焚,追赶被阻。(12)喜鹊搭桥,一年一见。(11)隔河相望,化作星辰。三、检测导结1.请大家说说“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有哪些?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2.课外链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描述了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3.写感受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文章内容情节、思想感情,以及中华文化的
12、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等等方面来抒发你们的感受。也可以试着对故事进行改写。请把你们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写下来。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本篇3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积累词语。二、教学重点、难点: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二)初读课文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2.小组
13、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三)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讲了什么?第二部分讲了什么?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四)作业1.际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默读课文,积累词语,将找出的好词填写在空着的“词语花篮”上。2.二次默读,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在书上标注提纲,然后小组交流补充。(二)复述故事1.练习复述故事,想想怎样复述得更有条理?让学生自己总结按照提纲复述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2.小组里复述故事,推荐代表在
14、全班复述。一定注意让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老师要参加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复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巩固延伸1.你喜欢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家喻户晓?感悟到课文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它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2.交流有关牛郎星、织女星的资料。(四)作业1.把牛郎织女的传说讲给别的小朋友听。2.查找其它美丽的传说故事。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本篇4【教学理念】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
15、的深度思考。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平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真善美;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教学目标】1、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理。【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课前交流:月光启蒙中,母亲在如水的月色里给我唱歌
16、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还记得那些歌谣童谣吗?谁来背一背?(指名背,齐背)小结:我国的民间文学真像座大宝库,数不尽的作品如珍珠一样闪烁光泽。走进去,我们的童年便罩上了一层玫瑰般的神秘色彩。一、导入1、齐读课题。2、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3、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你能说说我为什么这样板书吗?4、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爱情?5、小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是仙女,一个是凡人,身份的不同,地位的悬殊,似乎向我们暗示这样的爱情故事定会充满波折。设计意图:课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因此这节课的主要
17、目标之一是探寻爱情这一主题。从课题入手,确定主题,整体把握文本的基调。二、相爱原因1、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浏览默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2、交流(1)互相欣赏、倾心、爱慕(相机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板书:牛郎:勤劳善良(联系课文的1、2自然段)织女:心灵手巧(联系课文的第4自然段)勤劳善良和心灵手巧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彼此欣赏让他们走到一起。(2)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除了互相欣赏和喜欢,还有一个原因。你发现了吗?牛郎和织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共同的追求,追求幸福,向往爱情)板书:追求幸福(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
18、,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读第三自然段,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知恩图报;金牛大仙;牛忠厚、任劳任怨;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是他们爱情的促成者。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黄梅戏天仙配就是以仙凡相恋为题材创作的。想不想听一听?(播放并出示歌词和插图)(设计意图:分析牛郎织女相爱的原因,感受牛郎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以及恩爱美满的生活,
19、分析老牛的意象。)三、爱的坚贞1、过渡: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就像歌曲中唱的“夫妻恩爱苦也甜”。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是那么短暂。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由于身份的悬殊,牛郎和织女的相爱不会一帆风顺,故事有了波折。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边读边想: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指名读相关的句子,从中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不近人情,铁石心肠,残暴专制,蛮不讲理,象征着封建专制制度)王母娘娘在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中,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反对、破坏者)3、面对王母的反对与破坏,牛郎和织女有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1)织女一边挣扎(2)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
20、娘娘抓走,心急如焚,披上牛皮追赶。(体会牛郎的内心的想法)4、小结:为了追求幸福,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牛郎和织女也义无反顾。5、感情朗读8-10自然段。(设计意图:分析王母形象,感悟牛郎和织女在阻挠面前的坚贞不屈。)四、表达方法1、曾经那么幸福的生活、那么美满的日子却遭遇到王母无情的阻挠,故事在这里发生了转折。如果不出现王母的阻挠,故事会怎样?(平淡无奇,太平常了)写王母的阻挠有什么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反衬突显出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不屈)2、王母的阻挠反映了故事中的一对矛盾。矛盾的双方是王母和牛郎织女,他们分别代表两个对立面,一方面是天庭的规矩,仙
21、女不能私自下凡,许配凡人,一方面是织女和牛郎一定要追求美满幸福的生活。矛盾在这个时刻产生了强烈的撞击,由于矛盾冲突的激化,故事达到了高潮。(出示:高潮)3、我们的故事就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顺序来写的。民间故事是叙事性的文章,这就是叙事性文章的叙事结构。(板书:叙事)4、所以说,王母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在前文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地方暗示了王母会来抓走织女?(机会难得,决心,老牛的皮)这些情节的提前出现都是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板书:伏笔)伏笔就是文章中,在前段里为后段做的提示和暗示。如果没有这些伏笔,情节的发展会显得太突然了。所以说,伏笔一种巧妙而高明的写作方法,同
22、学们在今后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到前后的联系。5、齐读8-10自然段(设计意图: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具体的课例向他们介绍了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体知识。)五、故事结局1、过渡:王母的玉簪冷酷无情的拆散了一对相爱的人。(出示第11自然段和插图)谁来读一读?2、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就写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补充阅读迢迢牵牛星(出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教师范读,自由读,齐读。小结:天河很宽,波涛汹涌,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牛郎织女 教学 设计 范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