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与功效分析.docx
《中药药性与功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性与功效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药药性与功效分析摘要象思维是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药性理论与成效讨论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前提条件,传统中医学对于中药药性和成效的认识,不能脱离象思维的思维方式。解读象思维的核心意义,基于象思维视角从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角度分析中药的药性理论内涵,从“象-效关系认识中药的成效特点,把握中药学药象、药性与成效三者之间的规律,从而指导临床,发挥中药的最大价值,以期能够为中药讨论提供更多的思路。关键词象思维;中药药性理论;成效;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象是人体感官所发觉的客观世界的个体反映1。象思维是中国古代思维的主要形式。象思维确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走向趋势以及文化面貌,是中医学的理论框架
2、,也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方式2。中药药性是中药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是古代哲学思维和医疗实践互相融合的产物。古人认识中药药性主要包括口尝法、“以效识性的临床反推法和取象比类的法象用药法等,象思维是认识中药的药性、药效规律的核心思维模式之一。本文概述象思维理论内涵,举例阐发基于象思维下的中药药性理论,并进一步明确象思维思想下中药成效特点,为临床运用中药以及科学讨论提供更多的思路。1象思维概述人类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必需依靠于概念、推断、推理等基本的思维形式,从思维科学的角度认识思维形式,即人们进行理性认识的形式,这种思维形式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3。而人类的左右大脑又各司其职,左脑主管理
3、性思维,右脑主管形象思维。由于种族文化等差异,西方人更重于理性思维,而大部分东方人重于形象思维。在思维形式中,形象思维是最富有创造性的4。象思维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见乃谓之象,察象识意,观象明理,象思维作为东方哲学的重要内容被广泛应用在农业、气象学、天文学、传统医学等各个方面。象思维的应用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象思维这一名称是由中国哲学家王树人在1980年所提出的5。“取象比类以及“观物取象等全是象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包括象数思维、形象思维以及取象思维等思维方式6。象思维是一种将相像相通的事物归纳总结到一起,通过分析、推理、分类以及概括的方法,从而得出其中的内在客观规律以及事
4、物的本质。易经是中华民族形象思维的集中代表,其中仅有少量符号和字数,但是能反映“广大悉备之内容,表达出了象思维的功能。系辞下传中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是象思维的表达,并且由此产生出八卦。作为中国古人认识世界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已经渗透到天文、地理、文字、农业、建筑、音乐、医药学等诸多方面,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展方向。“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被越来越频繁提及的概念,返璞归真,从中国古代哲学视角出发,解读中医理论内涵,是近年来的热门方向。对中医象思维的讨论越来越多,以众多中医学科院士群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对象思维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5、7-8。王永炎等9指出,象思维经过观天地以察象,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依象而思虑;据象以辨证,据证而施治等几个步骤,最终实现据“象而“思,“依思维道理而生智慧的根本目的。象思维具有原创优势,关于象思维的讨论有利于推动证候规范讨论。取象运数的象数观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要素之一,王琦10深入挖掘象数理论,融合取象思维和运数思维,阐释和发掘中医学原创理论思维。象思维在中医临床和科研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蒋文杰等11分析了象思维在脾胃病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以土补土、借谷养中、以甘和中以及焦香醒脾的理论,说明象思维在脾胃病中的用药规律。姜春燕等12基于象思维的理论,对蛤蚧从名称、性状以及习性等“象特点分
6、析解读蛤蚧在哮喘病中的应用成效,探讨了“药象到“药效的联系。2基于象思维探究中药药性中药的药性,是对药味产生作用的性质以及特征的概括,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内容。中药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以及有毒无毒等一系列内容。本草问答载:“夫辨药之形色气味,正以考其性也,果得其性,而形色气味之理已赅。形色气味者,药之象也,观其象则药性可知。2.1象思维与四气四气,又称四性,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四气理论的描述:“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是药性理论的一种重要构成,反映了中药对机体的寒热转换的导向作用13。中医学提倡“天人合一观,认为人
7、与自然息息相关,“温凉寒热,四气是也,皆象于天,四气也是取象与四时,寒、热、温、凉四气来源于冬、夏、春、秋四季的气候特点14。四气者,得天气之偏,而成四气之异。本经疏证载白芥子“气之温得于夏初,采实于夏初以为药用,故得气温也。四气之中也有阴阳学说寒凉为阴、温热为阳。依据象思维类别阴阳的观点,则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用药规律。病于寒者,用药病痊,则其性温热;病于热者,用药疾愈,则其性寒凉,观象知效,以效识性。2.2象思维与五味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几种不一样的味道,因此表现出其特异的作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提到“酸、苦、辛、咸、甘、淡六味者,成乎地。古人通过口尝知味、观象归纳、
8、实践总结等方式归纳出药物的五味特点,依据药味推想药物的成效则是基于象思维视角下的推理方式,而这种推理方式经过临床的完善,也证明了其有用价值。药性论载:“补骨脂禀火土之气,而兼得乎天令之阳,故其味辛。这就是依据药的“象而推导出的药“味。口尝而得的五味,也确定着药物的成效,名医别录中提到“味咸,养肾、强骨、益精,咸味,多入肾经,能够发挥补肾强骨填精等成效。防风、独活等药其药味为辛,质地薄,药性升浮,因此能够引药上行,具有防治脱发的成效。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道寓于物,药之成效,本于五味,味者,象也。五味不止局限于药物本身味道的反映,也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自“五味概念作为归纳药性的理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药性 功效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