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审计署解读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_审计署审计工作报告.docx





《2023年审计署解读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_审计署审计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审计署解读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_审计署审计工作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审计署解读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_审计署审计工作报告 审计署解读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 主持人:各位网友挚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关注今日的访谈,今日我们特别荣幸地请到了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司司长刘正均和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副司长、审计署外交外事审计局局长马晓方来参与今日在线访谈工作,欢迎两位来到人民网作客。14:00 主持人:每年的审计报告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从您的角度看,您认为公众为什么会对审计报告如此期盼?14:00 刘正均:公众期盼审计工作报告,从肯定程度上说明大家对审计工作的认可和关注,这也是对审计工作的一种激励和鞭策。公众关注审计报告,我认为主要有以下缘由:14:0
2、1 刘正均:一是公众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意识在不断增加,审计报告能够为公众参政议政供应重要的信息,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14:01 刘正均:二是公众对腐败问题和反腐败工作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审计部门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力气,其工作结果必定受到公众的期盼。14:01 刘正均:三是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形成的监督合力在不断加强,随着审计力度的持续加大,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更加全面、细化、详细,与社会监督形成合力,可以发挥更大的震慑作用。14:01 刘正均:因此,公众期盼审计报告,体现了人们对国家财政预算公开透亮、管理规范、执行高效的期盼,也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主子翁”意识
3、不断增加,对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建设廉洁政府、俭朴政府和法治政府充溢期盼和信念。14:01 主持人:看了今年的审计报告,许多网友谈到有一些簇新的内容。和以往年度审计报告相比,您认为今年报告有什么新的特点?14:02 刘正均:近几年,审计工作更加注意找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之策,力求做到揭露问题 与促进改革“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使有关部门和单位管好钱、用好权、尽好责,努力在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平安、推动深化改革创新、促进完善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主动作用。14:02 刘正均:今年的审计报告充分体现了上述审计理念和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反腐、改革、 发展”的目标要求,聚焦政府间
4、财权与事权是否匹配、政府预算体系的统一完整和执行的规范有序、财政资金的运用效益和政府行政效能、民生政策的实行和相关事业发展规划的统筹协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冲突和风险隐患等重大问题,从宏观全局角度系统地谛视、整合提炼各项审计成果,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层面揭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在充分体现国家审计监督专业特点的同时,主动展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时代特色,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努力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履职尽责。14:03 主持人:从近几年的审计报告来看,审计署持续关注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 险。如2023年的基层“土地财政”,2023年的转移支付占比等问题。我们也看到今年
5、的审计报告以更大篇幅来反映地方财政运行中的冲突和问题。请简要谈谈目前地方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哪些问题和风险?应从哪些方面改进和完善?14:03 马晓方:从审计署今年对18个省财政管理状况的审计调查发觉,目前地方财政体制运 行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14:03 马晓方:一是政府职能范围还不够清楚。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核心,财政资金补贴或变相补贴竞争性企业都是干扰市场秩序的行为,影响了市场环境的公允和透亮。14:04 马晓方:二是各级政府间事权划分还不够明确。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未明确划分政府间 事权,通俗的说就是中心与地方各级政府在预算中都在支配同类型支出,很多公共产品和
6、服务各级政府都在投入财政资金,模糊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14:04 马晓方:三是各级政府间财权划分不合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变更了国家财力过于分 散的状况,中心财政的宏观调控实力明显增加,较好地保障了中心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但18个省2023年的省域税收中,中心财政分成52%,其余48%由省、市、县三级政府共享,大量的达标增支政策制约地方财政支出空间。14:04 马晓方:四是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转移支付占中心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和专项转移支 付占转移支付的比重较高,且管理不完善,安排不规范,专项设置交叉重复,多头安排,资金运用分散,有的层层结存,影响财政资金运用效益。14:04 马晓方:针
7、对这些问题,我认为,下一步应着力加强以下工作:一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 关系,根据市场机制要求和政府职能定位,清理规范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政策。二是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目前能明确的事权应尽快通过法律法规确定,短暂不能明确的事权也应界定支出责任。三是根据税种属性划分中心和地方收入,创建地方独立主体税种,充溢地方税体系。四是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清理撤销不属于中心事权的专项转移支付,使其归位到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修正和补充。 14:05 主持人:审计署每年都对中心部门预算执行状况进行审计。从近年来的审计结果看,中 央部门遵守财经法规的总体状况如何?14:05 刘正均:从近
8、几年的预算执行审计状况看,中心部门预算执行状况和遵守财经纪律的情 况总体上逐步好转,预算管理水平逐年提高,严峻违法违规问题逐年下降。但仍存在预算约束力不够强,预算管理粗放,有些部门预算执行率仍旧偏低,资金运用效益不高等问题。近年来中心部门存在的问题呈现以下三个特点:14:06 刘正均:一是部门本级管理比较规范,所属单位问题较为突出,违法违规问题呈现下沉 的趋势;14:06 刘正均:二是财政拨款管理相对比较规范,部门的事业收入、非税收入等方面的违法违 规问题较为突出;14:06 刘正均:三是预算执行相对较为规范,但政府选购、资产管理等比较薄弱,违法违规问 题比较突出。14:06 刘正均:产生这些
9、问题的缘由主要在于:14:07 刘正均:一是部门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细化;14:07 刘正均:二是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不健全、不完善;14:07 刘正均:三是部门内部管理和对所属单位的监管不到位;14:07 刘正均:四是责任追究制度不落实。14:07 刘正均:解决这些问题,须要从健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部门内部管理和加大监督 力度等多个方面共同着力,须要通过改革的不断深化来逐步解决。14:07 主持人:对民生领域问题的持续关注是今年报告的一个重点,能否介绍一下审计署为何 选择这些项目作为重点?14:08 马晓方:针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的期盼,把保障 和改善民生作为
10、工作的根本动身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支配,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允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党的十八大对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始终坚持做到“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究竟,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华蜜、更加风光、更有尊严。14:08 马晓方:这些年,审计机关不断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的审计力度,重点是根 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及相关民生领域改革,加强对“三农”、社会保障、教化、医疗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项目的审计,着力监督检查民
11、生相关政策落实状况,特殊是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状况,揭露和查处严峻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揭示和反映政策落实不到位、目标未实现及资金安排不合理、管理不严格、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推动实现社会公允正义。14:09 主持人:近年来的审计报告特殊关注部门的“三公经费”状况,今年的审计状况如何? 如何看待这些问题?14:09 刘正均:“三公经费”近年来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部门预算管理的重点。 2023年,按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心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接着按零增长限制,原则上不得超过2023年压缩后的预算规模。14:11 刘正均:同时,预算公开的力度不断加大,有效保障了公众的预算知情权,推动了政府
12、工作的公开和透亮,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14:11 刘正均: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我们在检查部门预算执行的真实、合法、效益的基础上, 为实行中心有关厉行节约要求,重点对部门本级出国费、会议费等公务支出进行了专项审计,而且更加注意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问题、分析缘由和提出建议。这些在审计工作报告中都作了较为具体的表述。对“三公经费”问题,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既要看到客观存在的问题,也要深化分析缘由,更要看到主动的改变。14:12 刘正均:首先,要看到现行的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目前,“三公经费”支出标准不完 善,预算口径不一样,预算编制和批复不够统一等问题,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预决算公开的效
13、果和政府公信力。 因此,在深化“三公经费”公开的同时,应尽快探讨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健全和完善支出标准,并严格审核管理和监督检查,促进提高“三公经费”预算的精确性和执行的肃穆性。14:12 刘正均:其次,要看到主动改变的趋势。2023年12月,中心“八项规定”出台以来, 一些部门主动实行措施,完善制度规定,严格限制支出规模,在规范“三公经费”管理、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取得了主动进展。审计跟踪发觉,今年1至5月份,部门“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限制的总体效果较好,特殊是接待费下降幅度比较大,公务用车购置与运行支出基本限制在预算范围内,因公出国经费、会议费支出也有肯定程度的下降,随着八项规定长效机制的逐
14、步建立与完善,这方面的效果会更加明显。14:12 刘正均:最终,要创建良好的改革氛围。当前“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有些问题可以 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来限制和解决,但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个难题,还须要主动推动 改革。比如公务用车的问题,应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为此,须要凝合社会各界的共识,做到相向而行,切实为深化改革创建良好的氛围。14:13 主持人:近年来审计报告更加关注经济社会运行风险问题,今年的报告也突出反映了地 方政府性债务的问题,通过这次审计,如何看待2023年以来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和债务状况?14:13 马晓方:去年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形势也好,尤其财政收入的增长不太乐观,在这
15、种情 况下怎样防范财政风险就比较迫切。在这种考虑下,在2023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基础上,今年又审计了36个地区的债务状况。14:19 马晓方:依据审计结果,对于2023年以来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状况,我们应当全面、 客观地看待。14:20 马晓方:一方面,我们要看到2023年以来地方政府在加强债务管理方面所实行的措施 和取得的成效。一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有所完善,2023年以来,36个地区中有14个新出台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有10个新建立了偿债打算金制度;14:20 马晓方:二是主动处理存量债务,36个地区累计偿还和化解存量债务1.33万亿元,占 2023年底债务余额的39%;14
16、:20 马晓方:三是加强了对新增债务的限制和管理,有12个地区2023年底债务余额比2023 年削减了1417.42亿元;14:21 马晓方:四是进一步清理规范了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债务,2023年底223家融资平台公司 的注册资本总额比2023年增长10.95%,资产负债率比2023年下降4.16个百分点。 14:21 马晓方: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看到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 14:21 马晓方:一是债务规模增长较快,36个地区两年来债务规模增长了13%,有4个省和8 个省会城市本级增长率超过20%;14:21 马晓方:二是部分地区和行业债务风险凸显,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审 解读 年度 审计工作 报告 审计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