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doc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 写教学设计其实也是为了让我们在课堂上更好的开启自己的讲课之路,教学设计在拟订的过程中,你们须要留意联系实际,我今日就为您带来了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信任肯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望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望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望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终,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化意义以外,教材还留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2、。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相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 了解故事内容。 4、 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精确性。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精确运用。 五、教学打算 教具打算: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相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 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 一、 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 师出示一则谜语:
3、“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仿照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 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 3、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可爱的、机智的、淘气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智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4、 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方法能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 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每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
4、打算下山去玩,会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 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 1、 (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划出。 2、 读后沟通: (1) 玉米地 (2) 桃树下 (3) 瓜地里 (4) 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 摆放路途图。 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根据依次排一排。(听录音读) 4、 师生看路途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终往回走时,望见了一只兔
5、子。 三、 精读,学习1、2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要求:(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望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沟通,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沟通( )又( )又( )。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1)用“ 小三角 ”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 (2)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特别兴奋”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
6、过程中,师对于学生特性化阅读体验要赐予充分的敬重和激励。 7、沟通“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望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 用“小猴子走到望见 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相互说一说。 2、指名学生沟通,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
7、什么。 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四、指导书写“非”“常” 1、学生视察,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其次竖比第一竖长,留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改变,在写横时,留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晰,“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伸展,
8、口字形体小又扁。 2、书空,范写,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挚友们,那今日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
9、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嬉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打算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挚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日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留意:“猴” 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
10、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相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终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索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11、?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特别多。 谈话:假如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兴奋)理解“特别兴奋”(特殊兴奋),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殊兴奋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详细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其次、三、四自然段 采纳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依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
12、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望见了桃子就喜爱桃子,扔了玉米;望见西瓜,扔了桃子;望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终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缘由。(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来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其次次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3 教学
13、目标 1、借助插图,图文比照,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解并描述故事。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摘、扛、捧、抱、扔”等动词并学会运用。 3、能推断“小猴子最终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缘由,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小猴子最终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做出推断。 教法 提问法、借助图片、谈话法。 学法 图文比照、朗读法、表演法、积累运用。 教具 课文插图、制作ppt 媒体应用 智能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4、认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猴子、结满、掰开、扛起、扔掉、捧起、蹦跳、采摘、追跑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拼音仍是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读准字音,特殊是正确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是学生朗读上的易错点。: 二、沿路途学习,悟故事道理。(用时:25分钟)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索: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1)学生仔细倾听,用笔勾画相应的信息点。 (2)指名汇报,生把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依次放进路途图里。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朗读,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意在培育学生的阅读实力。: 2、分段播放课文视频(第一段),自由思索:来到玉米地里,小猴子望见了什么?做了什么?
15、(媒体应用:课件出示:他望见玉米又大又多,特别兴奋,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播放视频(第一段),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读懂课文内容;红色显示“又大又多”“掰”“扛”、) (1)、随机学习:掰、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表示这两个动词。 (2)、课文中还有一些像“掰、扛”这样一些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你能找出它们吗? (3)、学生依据偏旁对这几个字进行分类,课件出示不同动作的插图和课后习题第三题,学生读一读,演一演,师引导学生看着图画选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媒体应用:对应的符号通过动作设计在不同时段对应出现动作与对应的字,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动作的含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应特殊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
16、点对学生识字写字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读做结合,将抽象的词义化为详细可感的动作,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对这些词的精确理解。: 3、协助贴图练说: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终望见了一( )小兔子。 (多媒体应用:“动作设计”随学生的回答按依次进行显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实力,既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又同时练习了“量词”的运用。: 4、合作学习,逐层深化。 (1)播放其次、三、四自然段的视频,学生观看。 (2)齐读
17、最终一个自然段,说一说小猴子最终带了什么回家?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惜学生的新奇心、求知欲,激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结合课文插图,借助“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么样?做了什么?”学习讲故事。 6、说说“为什么小猴子最终两手空空回了家?” 设计意图:培育学生依据课文信息作简洁推断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在发展语言实力的同时,又能发展思维实力。: 三、拓展延长,总结全文。(用时:10分钟) 1、口语训练。 小猴子,我想对你说 2、谈谈自己的收获:提示:明白了什么道理?积累了哪些词语? 3
18、、师小结: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我们千万不能像小猴子这样做事三心二意,应当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当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留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培育学生的口语表达实力,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学问的驾驭。: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4 一、激趣入课。 1、同学们,喜爱小猴子吗? 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小猴子的家经常安在山上的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 4、齐读课题: (1)老
19、师特别想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 (2)老师特别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小猴子干什么,怎么读? (3)再来一次,读出你独特的感受吧。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留意:每个小挚友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 6、归纳问题并简洁板书。(为什么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二、看图练说。 1、单幅图视察。 我会看,一幅图一幅图地出示:要求: A、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还到过哪里?) B、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小猴子在干什么? C、我会说:看图说词竞赛:图上的内容真丰富,细致视察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美丽的词儿来? 2、把四幅图连起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猴子 下山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