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腹泻原因与治疗的介绍.ppt
《小儿慢性腹泻原因与治疗的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慢性腹泻原因与治疗的介绍.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儿慢性腹泻病的原因与治疗腹泻病定义及分类定义n我国定义 大便性状改变或大便次数的增加;n国外定义 大便内含有过多的水分(超过80%)或电解质,或大便的重量10g/(kg.24hr);分类n我国分类 急性腹泻2周;迁延性腹泻2月;慢性腹泻2月 n国外分类 慢性腹泻2周慢性腹泻病的病因小 肠:乳糜泻(celiac disease)、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小肠 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热带口炎肠病 (tropical sprue)、Whipple肠病、胆汁吸收障碍、小肠双糖酶缺 乏、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系膜缺血性病变、放射性肠病、淋
2、巴 瘤、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结 肠: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肠肿瘤胰 腺: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内分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糖尿病、阿狄森病 (addisonian disease)、分泌性肿瘤(胃泌素瘤、VIP瘤等)其 他:医源性腹泻、外科性(肠大部分切除、肠瘘等)、药物、神经性疾病。各年龄阶段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 年 龄 段 常 见 病 因婴幼儿 消化道感染后吸收不良综合征、牛 奶或豆类蛋白过敏、继发性双糖酶缺乏学龄前和学龄儿 慢性非特异性腹泻、继发性双糖酶缺 乏、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消化道感染后 吸收不良综合征、乳糜
3、泻青春期 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蓝氏贾第 鞭毛虫病、乳糖不耐受慢性腹泻病的发病机制n渗透性腹泻 指肠腔内存在未被消化吸收的高渗性、可溶性物质,由于其高渗作用,将肠组织中的水分吸引至肠腔内;各种原因造成双糖酶缺乏如轮状病毒肠炎;n分泌性腹泻 各种原因如肠毒素等激活了肠细胞内第二信使如cAMP、cGMP,促使隐窝细胞分泌Cl-增加,同时抑制肠腔内氯化钠的吸收,导致肠腔内水分增多。近年研究轮状病毒产生的NSP4可以引起Na+和水从肠细胞向肠腔内泌出,使肠腔内积累大量电解质和水分;n渗出性腹泻 由于小肠或结肠粘膜组织发生炎症病变时,肠粘膜完整性受到损害,粘膜组织炎变、脱落产生脓性、粘液脓性或血性粪
4、便;n肠功能紊乱性腹泻 许多药物、疾病和胃肠道手术后改变肠道的正常运动,促使肠蠕动增快,以致肠内容物过快通过肠腔,与粘膜接触时间过短,来不及消化吸收;感染后腹泻的机制n肠炎后肠道粘膜损伤导致继发性双糖酶缺乏致渗透性腹泻;n肠炎后肠道粘膜损伤导致肠道对食物的高过敏性所致分泌性腹泻;n肠道病原的感染或病原的再感染;营养不良性腹泻机制n胃肠道形态与功能改变 严重营养不良时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小肠粘膜变薄、微绒毛萎缩,上皮细胞更新加速;n胆酸的作用 腹泻时小肠上段细菌显著增多,由于细菌对胆酸有脱结合作用,使游离胆酸增加,胆酸有损害小肠细胞的作用;n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慢性腹泻病的诊断n病史病史 家
5、族史、过敏史、外科手术病史、肝胆疾病史、抗生素使用史、外出旅游史、急性腹泻病史;n粪便检查粪便检查大便常规 外观、镜检大便PH和还原糖 正常情况下大便PH6,腹泻患儿大便PH6时,考虑为酸性大便;大便还原糖0.5g/dl为阳性,新生儿0.75g/dl为异常,大便酸性并还原糖阳性提示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不良,多为渗透性腹泻。大便渗透压和电解质测定:正常大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290mOsm/L),含Na+2025mEq/L、K+5070mEq/L、Cl-2025mEq/L;大便渗透压间隙(osmoticgap,OG)=290-2(Na+K+),如果OG135为渗透性腹泻,OG50则为分泌性腹泻
6、。大便中脂肪检测:苏丹染色镜检,正常时粪便中不出现脂肪滴,如8滴/低倍镜视野,示脂肪吸收不良。大便微生物检测:镜下检测隐孢子虫卵囊、蓝氏贾第鞭毛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大便细菌培养包括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空肠弯曲菌属、侵袭性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致泻细菌。n血液检测血液检测 血常规可提示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炎症、过敏等,血红蛋白可提示患儿营养状况。电解质测定血特殊抗体检测,如抗麦胶蛋白的免疫球蛋白IgG和IgA、抗肌内膜IgA、抗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IgA阳性,可诊断麸质过敏性肠病(celiac disease);溃疡性结肠炎通常核周型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n特殊试验呼吸氢试验 原理
7、 根据生理学,许多消化代谢功能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及一定量的氢,后者为血液所输送最后被肺消除。在正常情况下,肺泡呼出气中仅含少量氢气。当碳水化合物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分解,发酵产物氢又再被吸入血液而后经肺排出,因而氢呼出量也增加。评价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者,当服不耐受的糖后,呼气中氢排出率可28倍高于正常者。本试验的优点是所测量的产物是可疑基质不吸收的直接反映。正常人呼出氢小于20ppm,而吸收不良者呼出氢大于80ppm非损伤性,结果可靠,对乳糖酶缺乏诊断正确性几乎与活检检查结果完全一致。氢呼气试验诊断乳糖吸收不良氢呼气试验诊断乳糖吸收不良方法诱导剂:乳糖、乳果糖剂量:成人-25g 儿童 1g/
8、kg 溶于200ml水中口服仪器:气相色谱仪、电化学微量氢气分析仪结果判断小于20ppm 正常20-25ppm,轻度乳糖吸收不良25-60ppm 中度乳糖吸收不良60ppm 重度乳糖吸收不良n上消化道内镜和小肠镜检查 进行小肠黏膜种酶的分析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异麦芽糖酶观察小肠绒毛形态和组织病理检查乳糖酶缺乏诊断的金标准儿童常见的慢性腹泻病乳糖不耐受(LI)乳糖酶缺乏或不足,导致乳糖水解及吸收障碍均称为乳糖吸收不良(LM),若同时有临床症状者称为乳糖不耐受(LI)。在我国汉族成人LM发生率高达76.3%-92.6%。多为家族性,呈显性或隐性遗传,新生儿和成人均可发病。继发性LM常见于急性腹
9、泻、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克罗恩病、兰氏贾第鞭毛虫病、营养不良、药物损害等。儿童中LI者达62.96%-82.83%。最常见原因为轮状病毒肠炎。乳糖不耐受的原因n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出生时机体乳糖酶活性低下或缺乏,罕见n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各种原因导致肠上皮受损而导致的暂时性乳糖活性低下胃肠功能的暂时低下大量应用-内酰胺类抗生素n原发性乳糖酶缺乏人类世代饮食习惯导致基因改变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生后出现症状腹泻,大便水样,酸臭,吃奶后明显腹胀肠鸣音亢进代谢性酸中毒停止乳类后症状即消失n乳糖吸收不良(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多见于婴儿肠道感染后,尤其是病毒感染后持续腹泻,大便酸臭吸收不良症状大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慢性 腹泻 原因 治疗 介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