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合供给与需求分析完整总体经济模型.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总合供给与需求分析完整总体经济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合供给与需求分析完整总体经济模型.ppt(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六章總合供給與需求分析:完整總體經濟模型16.1 總合需求曲線對於市場需求面的分析,其影響主要來自二個不同市場的均衡因素。商品勞務市場,取決於商品勞務的需求意願與供給能力。貨幣市場,由實質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的數量所決定。因此,在特定物價水準下,社會總需求數量即可透過二個市場予以決定。總合需求曲線的構成社會的有效總需求,必需視國民、企業、政府以及外貿部門,對於貨物需求與貨幣數量條件的滿足,亦即是由特定的IS及LM曲線相交條件所決定。總需求曲線是在財政政策與貨幣市場不變條件下,表示物價水準與總需求量對應關係的曲線。社會總需求的決定 IS與LM一個社會的有效總需求量,必需有賴於國民、企業、政府以
2、及貿易等部門,對貨物需求(商品市場均衡)及充分貨幣數量(貨幣市場均衡)等兩項條件的支持。特定的IS曲線決定於該社會特定的支出意願(包括特定的財政政策)特定的LM/P曲線則決定於特定的貨幣供給額(決定於特定的貨幣政策)換言之,社會的實質總需求乃可於特定的IS/P 與LM/P 曲線相交點決定之。總需求曲線的調整第一階段當物價水準與貨幣供給額已知,則可求得實質貨幣存量,而在此實質貨幣供給水準下,實質LM曲線(LM/P)即可產生(圖16.1)。如果物價下降,則實質貨幣供給會因為名目貨幣數量固定而上升,造成LM曲線由往右移。如果假定IS曲線不受物價影響,則物價下跌會造成均衡點沿IS線向右下方移動造成國民
3、所得(社會總需求)隨之增加。因此物價下跌,可以在商品勞務市場條件不變下,獲得總合需求水準增加的效果。總需求曲線的調整第二階段由上可知:(1)當物價下跌時,LM/P線會向右下方移動;(2)物價的下跌會使總需求增加。觀察出物價與所得的反向變動關係,再將這物價與總所得之逆向關係扣連在一起,便是圖16.1(b)圖中之總需求線。總需求曲線(AD)是在財政政策(IS曲線)不變,及貨幣市場(名目貨幣供給數量固定及LM曲線)不變的假定下,表示各物價水準與其對應之總所得之間關係的曲線,其斜率則主要由IS及LM曲線的斜率大小所影響。圖16.1 總需求曲線之構成 政策對於總合需求曲線的影響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大政府支
4、出)的結果,將使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寬鬆的貨幣政策(名目貨幣數量增加),亦會達到使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之同樣效果。財政政策對總需求線的效果假定名目貨幣供給額不變當政府財政支出(G)增加時,IS曲線乃向右移並造成所得增加(圖16.2)。這時,就物價與總需求關係言,總需求曲線乃由向右移動。可知,政府如果採取擴張財政政策,擴大公共支出,則將使總需求曲線向右移。反之,政府如果決定緊縮支出,其結果則使總需求曲線向左移。圖16.2 擴大財政支出的影響 財政排擠效果當政府採行擴大支出政策,會使利率上升;而政府之緊縮支出,則使利率下降。因為政府支出擴大所造成的利率上升效果,會使私人投資的利息成本亦隨之提高,進而
5、影響其投資規模。因此政府支出增加,會造成對私人投資規模產生排擠(減少)的後果。此一效果,如何透過此一效果,如何透過IS-LM模型表示?模型表示?貨幣政策對總需求線的效果當中央銀行(準政府部門)決定增加名目貨幣供給額(寬鬆政策,圖16.3),就特定物價水準而言,貨幣市場曲線產生右移,致使所得增加。顯示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將使相同的物價水準下產生更多所得,使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反之,央行如果採取緊縮政策,則將造成總需求曲線向左移動。可知當名目貨幣供給增加時,會促使利率水準下跌,反之,若名目貨幣供給緊縮,則會促使利率水準產生上升的效果。圖16.3 名目貨幣供給增加之影響 16.2 總合供給曲線總供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总合 供给 需求 分析 完整 总体 经济 模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