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Ⅱ〕课堂教学设计实例.ppt
《岳麓版必修〔Ⅱ〕课堂教学设计实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必修〔Ⅱ〕课堂教学设计实例.ppt(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岳麓版必修岳麓版必修课堂教学设计实例课堂教学设计实例第第3 3课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汉代四大经济区的地域划分,经济区域汉代四大经济区的地域划分,经济区域的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原人口的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的时期、原因,人口南迁的影三次南迁高潮的时期、原因,人口南迁的影响;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古代响;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古代文化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一、基本知识 1 1、通过对汉代四大经济区的分析、归、通过对汉代四大经济区的分析、归纳,认识中国经济区域的多样性和经济发纳,认识中国经
2、济区域的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展的不平衡性。2 2、通过对古代人口迁移现象的分析,、通过对古代人口迁移现象的分析,认识社会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社会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二、能力与方法二、能力与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二、能力与方法二、能力与方法 3 3、通过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通过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内涵的深入分析,认识经济重心的南移与过程、内涵的深入分析,认识经济重心的南移与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关系。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关系。4 4、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形成下列认识:、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形成下列认识:中国农耕经济(农耕文明)起源于黄河、
3、长江流中国农耕经济(农耕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中国古代各地经济发展具有多样性和不平衡域;中国古代各地经济发展具有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呈现出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中国经济发展性,呈现出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先北后南的特点,经济重心、文化重心也呈现出先北后南的特点,经济重心、文化重心也逐渐从北方转移到南方。逐渐从北方转移到南方。1 1、通过对古代人口迁移现象的分析,引导学、通过对古代人口迁移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安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生理解社会安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2、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社会存在与、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从社会存
4、在中去理解和把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从社会存在中去理解和把握社会意识。握社会意识。3 3、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下列认识:、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下列认识: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五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农耕文明史。千年的中国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农耕文明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我们一提到当我们一提到“中国中国”的时候,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课堂引语课堂引语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一部农耕文明史五千年的中华
5、文明史是一部农耕文明史课堂引语课堂引语 1 1、它起源于哪里?、它起源于哪里?2 2、它发生过什么变化?、它发生过什么变化?3 3、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特点?课堂引语课堂引语 对中国农耕文明的三个追问对中国农耕文明的三个追问中国农耕经济(农耕文明)起源于黄中国农耕经济(农耕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河、长江流域中国古代各地经济发展具有多样性和中国古代各地经济发展具有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呈现出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不平衡性,呈现出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先北后南,经济重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先北后南,经济重心、文化重心逐渐从北方向南方转移心、文化重心逐渐从北方向南方转移课堂引语课堂引语 一、四
6、大经济区的形成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第3 3课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汉代四大经济区(一)汉代四大经济区1 1、山东经济区、山东经济区(1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2 2)地域范围:)地域范围:2 2、山西经济区、山西经济区(1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2 2)地域范围:)地域范围: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一)汉代四大经济区3、江南经济区(1)经济发展水平:(2)地域范围:4、龙门碣石以北
7、经济区(1)经济发展水平:(2)地域范围:学习方法归类学习方法归类 影响古代农业发展四个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和气候因素(2)人力因素:主要是人口的多少(3)技术因素:是否掌握先进生产技术(2)开发因素:是否得到开发课堂知识小结:课堂知识小结:经济区经济区性质性质农业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经济地位经济地位地域范围地域范围山东(中山东(中原)原)农业区农业区成熟、发达成熟、发达全国经济重全国经济重心心今河南、山东、河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及晋南、北三省及晋南、苏北、皖北等苏北、皖北等地。地。山西山西农业区农业区成熟、发达成熟、发达全国经济重全国经济重心心关中、河西、巴蜀。关中、河西、巴
8、蜀。江南江南农业区农业区未开发未开发今湖北的江南部分今湖北的江南部分和湖南、江西和湖南、江西一带。一带。龙门龙门碣碣石以北石以北畜牧业区或畜牧业区或半农半半农半牧区牧区不发达不发达龙门龙门碣石以北的碣石以北的塞内、塞外地塞内、塞外地区。区。司马迁划分的汉代四大经济区 资料拓展:资料拓展:(一)以华山、崤山分界的地域(一)以华山、崤山分界的地域山东山东山东:地区名。山东:地区名。(1 1)战国、秦、汉时代战国、秦、汉时代,通称,通称华山华山或或崤山崤山以东为山东,与汉代以东为山东,与汉代“关东关东”含义相同含义相同。战国时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战国时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史记史记 秦本纪秦本纪:
9、孝公元年(前:孝公元年(前361361)“河山以东强国六河山以东强国六”。当时当时秦东界在华山一线。秦东界在华山一线。一般也专指黄河流域。一般也专指黄河流域。(2 2)春秋时晋国、建都平城时的北魏和五代时晋国,因居太行)春秋时晋国、建都平城时的北魏和五代时晋国,因居太行山以西,故山以西,故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史记史记 晋世家晋世家:文公四:文公四年(前年(前633633),),“晋兵先下山东晋兵先下山东”。(3 3)金改北宋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二)金改北宋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二路辖境相当今山东大部、江苏废黄河和淮河以北及安徽萧县路辖境相
10、当今山东大部、江苏废黄河和淮河以北及安徽萧县地,总称山东。元废二路,于其地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山地,总称山东。元废二路,于其地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等,山东之名不改。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等,山东之名不改。明置山东省,历清、明置山东省,历清、民国至今,山东遂成为行政区名。民国至今,山东遂成为行政区名。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上卷P169P169。资料拓展:资料拓展:(二)以华山、崤山分界的地域二)以华山、崤山分界的地域山西山西山西:地区名。山西:地区名。战国、秦、汉时战国、秦、汉时称称崤山崤山或或华山华山以西为山西,与当时所以西为山西,与当时所谓谓“关中关中”同义同义。楚
11、汉相争,萧何镇守关中,。楚汉相争,萧何镇守关中,史记史记 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谓谓“萧何填抚山西萧何填抚山西”。张守节正义云:。张守节正义云:“谓华山以西也。谓华山以西也。”汉书汉书 赵充国传赵充国传:“秦汉以来,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其后则其后则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明明洪武二年(洪武二年(13691369)置山西行中书省,)置山西行中书省,山西遂为政区山西遂为政区名名。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上卷P169P169。资料拓展:资料拓展:(三)以函谷关分界的地域(三)以函谷关分界的地域函谷关与关西、关东函谷关与关西、关东函谷关函谷关:(1
12、1)旧函谷关旧函谷关。战国秦置。在。战国秦置。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今河南灵宝市东北。东自崤山,西至潼津东自崤山,西至潼津,绝岸壁立,绝岸壁立,谷深道狭,深险如函,通称函谷,号称天险谷深道狭,深险如函,通称函谷,号称天险。因关在谷中而得名。因关在谷中而得名。(2 2)新函谷关。在今河南新安县东。西汉元鼎三年(前)新函谷关。在今河南新安县东。西汉元鼎三年(前114114年)从旧关移此,距离年)从旧关移此,距离故关三百里。故关三百里。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下卷。关西关西:秦、汉、唐等定都在今陕西的王朝,称:秦、汉、唐等定都在今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函谷关或或潼关潼关以西地区为关西,又称以西地
13、区为关西,又称关内。关内。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上卷P1188P1188。关东关东:地区名。(:地区名。(1 1)秦、汉、唐等定都在今陕西的王朝,称)秦、汉、唐等定都在今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函谷关或或潼关潼关以东地区以东地区为关东,又称为关东,又称关外关外。(。(2 2)旧称今山海关以东为关东,故称辽宁、吉林、黑龙江三)旧称今山海关以东为关东,故称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关东三省。省为关东三省。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上卷P1187P1187。资料拓展:资料拓展:(四)以函谷关分界的地域函谷关与关中关中:地区名。(1)指战国末函谷关以西秦国故地,包括今河南灵宝市以西及陕西、甘
14、肃东部和四川地区。史记 项羽本纪载刘邦被封于汉中,而称“巴、蜀亦关中地也。”(2)指故秦函谷关以西,即今河南灵宝市以西与秦岭以北甘肃东部、宁夏东南部以及陕北地区。(3)指今陕西关中平原。(4)指故秦函谷关以西即今河南灵宝市以西与陕西关中盆地。(5)指故秦函谷关以西即今河南灵宝市以西与陕西关中平原与商洛地区。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P1187。资料拓展:(五)以黄河分界的地域(五)以黄河分界的地域黄河与河西、河东及中原黄河与河西、河东及中原河河:即黄河即黄河。甲骨文、金文和古文献都显示,。甲骨文、金文和古文献都显示,商周时期专称黄河为河商周时期专称黄河为河。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下卷P194
15、8P1948。河西河西:地区名。:地区名。(1 1)春秋、战国时期指今山西、陕西二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指今山西、陕西二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2 2)汉、唐时)汉、唐时指今指今甘肃甘肃、青海二省青海二省黄河以西,即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和和湟水流域湟水流域。又称为。又称为河河右右。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下卷P1948P1948。河东河东:地区名。:地区名。(1 1)战国、秦汉时指今)战国、秦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山西省西南部,所置河东郡即在这一地区。,所置河东郡即在这一地区。(2 2)唐以后泛指今山西全境唐以后泛指今山西全境。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下卷
16、P1948P1948。中原中原:地区名。:地区名。即中土、中州即中土、中州,以别于边疆地区而言。,以别于边疆地区而言。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上卷P445P445。资料拓展:资料拓展:(六)以长江分界的地域江东、江南江东:地区名。长江在安徽芜湖到江苏南京一段,其流向是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动,秦、汉以后,是南北往来的主要渡口所在,习惯上称自此而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孙权据江东,已历三世。”中国历史大辞典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17、,但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春秋、战国、秦、汉时一般指今湖北的江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近代专指今苏南和浙江一带。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P1195。资料拓展:(七)龙门与碣石(七)龙门与碣石龙门山:龙门山:(1 1)河南洛阳龙门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因山耸立伊水两岸,夹峙如门,故名。东面为香山,)河南洛阳龙门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因山耸立伊水两岸,夹峙如门,故名。东面为香山,西面为龙门山。著名的龙门石窟所在地。西面为龙门山。著名的龙门石窟所在地。(2 2)又名)又名禹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东北禹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东北,夹河对峙。黄河穿流奔腾下泻,两,夹河对峙。黄河穿流
18、奔腾下泻,两岸峭壁相望,形如门阙,故名。北魏在河东置龙门填,唐置龙门关。岸峭壁相望,形如门阙,故名。北魏在河东置龙门填,唐置龙门关。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上卷P692P692。龙门县:龙门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446)置,因县西龙门山为名。)置,因县西龙门山为名。治今山西河津市西治今山西河津市西。属高凉郡。属高凉郡。唐朝开元二年(唐朝开元二年(714714)于县西置龙门仓。)于县西置龙门仓。唐朝名将薛仁贵和著名文学家王勃皆是此地人唐朝名将薛仁贵和著名文学家王勃皆是此地人。北。北宋宣和二年(宋宣和二年(11201120),改为河津县。),改为河津县。中国历史大辞
19、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上卷P692P692。碣石:碣石:秦始皇、汉武帝皆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一说即秦始皇、汉武帝皆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一说即今河北昌黎县西北碣石山今河北昌黎县西北碣石山;一说在;一说在今今秦皇岛市北戴河附近秦皇岛市北戴河附近。东汉建安十二年(。东汉建安十二年(207207)曹操用兵乌桓过此,作有)曹操用兵乌桓过此,作有碣石篇碣石篇。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上卷P3123P3123。资料拓展:资料拓展:(八)以长城分界的地域塞内、塞北(塞外)塞内:长城以南地区。塞北(塞外):中国长城以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及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属温带干旱半干
20、旱气候。少数民族集居地区之一。主要有汉、满、回、蒙古、裕固、哈萨克等民族。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地和畜牧业基地。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本(二)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1、区域的多样性 多样性主要是指地域分布上的特点。2、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主要是指发展水平上的差异。1 1、第一次高潮、第一次高潮(1 1)时间:)时间:(2 2)原因:)原因: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和和永嘉之乱永嘉之乱(3 3)影响:)影响: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一)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高潮(一)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高潮 西晋时期,八个受封为王的皇室成员先西晋时期,八个受封为王的皇室成员先后起兵,
21、为争夺统治权,以后起兵,为争夺统治权,以河南洛阳为中河南洛阳为中心心,相互冲杀,相互冲杀,历时历时1616年(年(291291306306)之久。)之久。1616年中,参战诸王大多相继年中,参战诸王大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八王之乱八王之乱 永兴元年(永兴元年(304304),),匈奴匈奴贵族贵族刘渊刘渊乘机在左国乘机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大部分土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大部分土地,称汉王。光熙元年(地,称汉王。光熙元年(306306),晋惠帝死
22、),晋惠帝死,皇,皇太弟司马炽嗣位太弟司马炽嗣位,改元永嘉改元永嘉。刘渊遣。刘渊遣石勒石勒等大举等大举南侵,南侵,屡破晋军屡破晋军,招纳人马,势力强大。永嘉二,招纳人马,势力强大。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刘渊死,子刘渊死,子刘聪刘聪继位。继位。310310年年,刘聪遣石勒、刘曜(,刘聪遣石勒、刘曜(yaoyao)、)、王弥等率军王弥等率军攻晋,在苦县宁平城(攻晋,在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晋军歼灭晋军1010余万人余万人,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随后随后攻入京师洛攻入京师洛阳阳,俘获怀帝,纵兵烧掠,俘获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
23、民杀王公士民3 3万余人万余人。永嘉之乱永嘉之乱 永嘉行永嘉行 (唐)张籍(唐)张籍 著著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旋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永嘉之乱的社会影响永嘉之乱的社会影响2 2、第二次高潮、第二次高潮(1 1)时间:)时间:(2 2)原因:)原因:安史之乱安史之乱(3 3)影响:)影响: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一)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高潮(一)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高潮 唐玄宗唐玄宗 末年,节度使末年,节度使安禄山安禄山和和史思明
24、史思明发动的发动的历时历时88年年之久的叛乱。之久的叛乱。755755年,身兼平卢年,身兼平卢(今辽宁朝阳今辽宁朝阳)、范阳、范阳(今今 北京北京)、河东(、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今山西太原西南)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自自范阳范阳起兵叛乱。起兵叛乱。河北州县望风瓦解。河北州县望风瓦解。洛阳失陷洛阳失陷,安禄山在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洛阳称大燕皇帝。玄宗逃往成都玄宗逃往成都,太子李亨奔,太子李亨奔灵武(今宁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夏灵武西南),同年七月即位,是为肃宗,改元至德。,同年七月即位,是为肃宗,改元至德。安安禄山遣部将孙孝哲入长安禄山遣部将孙孝哲入长安,自己仍留洛阳。叛军将领
25、日夜,自己仍留洛阳。叛军将领日夜纵酒,专以声色财贿为事。纵酒,专以声色财贿为事。至德二载(至德二载(757757)正月)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同年九月,广平王李俶(同年九月,广平王李俶(chuchu)与郭子仪统与郭子仪统朔方朔方等军及等军及回回纥、西域之众纥、西域之众1515万万自凤翔出发,自凤翔出发,攻克长安攻克长安,十月,十月收复洛收复洛阳阳,安庆绪,安庆绪逃往邺郡(相州,今河南安阳)逃往邺郡(相州,今河南安阳)。安史之乱及其影响安史之乱及其影响(一一)乾元元年(乾元元年(758758)九月)九月,唐派郭子仪,唐派郭子仪、李光弼等九、李光弼等九节度使节度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岳麓版 必修 课堂教学 设计 实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