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陈幸科.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陈幸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陈幸科.ppt(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地球球公公转转地地理理意意义义正正午午太太阳阳高高度度的的变变化化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学会计算正午太阳高学会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方法;度角的方法;3、能够应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应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法指导:学法指导:10分钟内快速、独立、安静阅读课本分钟内快速、独立、安静阅读课本P19P20的内容和的内容和图图1.23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春秋分日,太阳直射、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纬线),赤
2、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纬线),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为。然后向两极。然后向两极。2、夏至日,太阳直射、夏至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由,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向递减。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冬至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由,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向递减。递减。由以上知识,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有什么规律?由以上知识,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有什么规律?3、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值,值,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4、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公式:公式:“H=90(直射点与
3、所求点纬度的纬度差直射点与所求点纬度的纬度差)(同减异加(同减异加)例题例题:求北京(:求北京(40N)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5、四季和五带是如何划分的?、四季和五带是如何划分的?赤道赤道90递减递减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北两侧南北两侧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北两侧南北两侧大大小小 二分日: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1.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夏至日:夏至日:由北回归线
4、向南北两侧递减。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夏至日冬至日: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规律: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0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夏至日夏至日 二分日二分日 冬至日冬至日906030北半球夏至北半球夏至 二分日 北半球冬至规律: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
5、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公式:公式:“H=H=9090(直射点与所求点纬度的距离)(直射点与所求点纬度的距离)”(同减异加)(同减异加)例题例题:求北京(:求北京(40N)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解答:解答: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N2326N,H=90H=90(404023262326)73267326 二分日:直射点纬度为二分日:直射点纬度为00,H=90H=90(4040/0 0)5050 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S2326S,H=90H=90(40+2326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午 太阳 高度 变化 规律 陈幸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