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梁的弯曲问题.ppt
《材料力学梁的弯曲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梁的弯曲问题.ppt(1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五章 梁的弯曲问题15.1 工程实际中的弯曲问题 梁在垂直于其轴线的荷载作用下要变弯,其轴梁在垂直于其轴线的荷载作用下要变弯,其轴线由原来的直线变成曲线,这种变形叫做弯曲变线由原来的直线变成曲线,这种变形叫做弯曲变形。产生弯曲变形的构件称为受弯构件。形。产生弯曲变形的构件称为受弯构件。AB一、平面弯曲的基本概念F2F1M工程实例 建筑工程中的各类梁、火车轴、水压作用下的水建筑工程中的各类梁、火车轴、水压作用下的水槽壁等。槽壁等。火车轴火车轴 厂房吊车梁厂房吊车梁 平面弯曲:梁的轴线在变形后仍保持在同一平面平面弯曲:梁的轴线在变形后仍保持在同一平面(荷载作用面荷载作用面)内,即梁的轴线成为一
2、条平面曲线。内,即梁的轴线成为一条平面曲线。(a)ABF2F1 (c)对称(平面)弯曲(Planar bending)对称平面对称平面 F2F1 (b)梁的荷载和支座反力 一、梁的荷载 1 集中力:作用在微小局部上的横向力;集中力:作用在微小局部上的横向力;2 集中力偶:作用在通过梁轴线的平面(或与该面平集中力偶:作用在通过梁轴线的平面(或与该面平行的平面)内的力偶。行的平面)内的力偶。MeF3 分布荷载:分布荷载:沿梁长连续分布的横向力沿梁长连续分布的横向力。荷载集度:荷载集度:用用q(x)表示表示 分布荷载的大小分布荷载的大小 均布荷载均布荷载非均布荷载非均布荷载q(x)q(x)=C二、梁
3、的支座及支座反力支座形式1 固定铰约束固定铰约束2 可动铰约束可动铰约束3 固定支座固定支座 计算简图 确定梁的确定梁的“计算简图计算简图”包含:包含:以梁的轴线经代替实际的梁;以梁的轴线经代替实际的梁;以简化后的支座代替实际的支座;以简化后的支座代替实际的支座;实际支承实际支承理想支承理想支承 以简化后的荷载代替实际的荷载。以简化后的荷载代替实际的荷载。三、梁的分类 按支座情况按支座情况 简支梁:一端固定铰,一端可动铰简支梁:一端固定铰,一端可动铰外伸梁:一端或两端向外伸出的简支梁外伸梁:一端或两端向外伸出的简支梁悬臂梁:一端固定支座,另一端自由悬臂梁:一端固定支座,另一端自由 按支座反力的
4、求解方法 静定梁:用平衡方程可求出未知反力的梁;静定梁:用平衡方程可求出未知反力的梁;ABAMAFAzFAxFAyFAxFB 超静定梁:仅用平衡方程不能求出全部未知反超静定梁:仅用平衡方程不能求出全部未知反力的梁。力的梁。FF 按梁的横截面 等截面梁:横截面沿梁的长度没有变化;等截面梁:横截面沿梁的长度没有变化;变截面梁:横截面沿梁的长度有变化。变截面梁:横截面沿梁的长度有变化。汽车钢板弹簧汽车钢板弹簧鱼腹梁鱼腹梁15.2 梁的内力及其求法 一、求梁的内力的方法截面法内力的形式及名称剪力剪力弯矩弯矩N或或kNNm或或kNm11MFQFRAaAAFRAFRB laF1F2内力的求法BF1FRAF
5、2FQ M?MFQFRAaA内力的正负号剪力剪力弯矩弯矩MM M M FQFQ左上右下为正左上右下为正左下右上为负左下右上为负向上凹变形为正向上凹变形为正向上凸变形为负向上凸变形为负FQFQ 例例1 图示简支梁受两个集中力作用,已知图示简支梁受两个集中力作用,已知F1=12kN,F2=10kN,试计算指定截面试计算指定截面1-1、2-2的内力的内力。解:(1)求支座反力BAF111FRAFRB3m1mF2221m1.5m0.5m(2)求1-1截面上的内力 FRAAFQ1M11mF10.5mBAF111FRAFRB3m1mF2221m1.5m0.5m (3)求2-2截面上的内力 F2F1AM2F
6、Q2FRABAF111FRAFRB3m1mF2221m1.5m0.5m 结论:1 梁的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左梁的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左侧(侧(或右侧或右侧)所有竖向力(包括斜向外力的竖向分力、)所有竖向力(包括斜向外力的竖向分力、约束反力)的代数和;且截面左边向上(约束反力)的代数和;且截面左边向上(右边向下右边向下)的外力使截面产生正号的剪力。的外力使截面产生正号的剪力。2 梁的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左梁的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左侧(侧(或右侧或右侧)所有竖向力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所有竖向力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包括外力偶
7、、约束反力偶);且截面左边顺时针(包括外力偶、约束反力偶);且截面左边顺时针(右边逆时针右边逆时针)的力矩使截面产生正号的弯矩。)的力矩使截面产生正号的弯矩。F2F1M2FQ2FRAMFQ 例例2 试利用上述结论写出图示梁试利用上述结论写出图示梁1-1截面上的剪力和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的表达式。弯矩的表达式。qF1FRBlbcMeF2de11fMFQ 例例3 求图示简支梁求图示简支梁1-1与与2-2截面的剪力和弯矩截面的剪力和弯矩。FRB解:(1)求支座反力FRABq=12kN/mAF=8kN113m2m221.5m1.5m(2)求求1-1截面的剪力截面的剪力FQ1、弯矩弯矩M1根据根据1-1截
8、面截面左侧左侧的外力计算可得的外力计算可得:根据根据1-1截面截面右侧右侧的外力计算可得的外力计算可得可见计算结果完全相同可见计算结果完全相同。FRBFRABq=12kN/mAF=8kN113m2m221.5m1.5m (3)求求2-2截面的剪力截面的剪力FQ2、弯矩弯矩M2 根据根据2-2截面右侧的外力计算可得截面右侧的外力计算可得:FRBFRABq=12kN/mAF=8kN113m2m221.5m1.5m15.3 内力图剪力图和弯矩图 为了形象地看到内力的变化规律,通常将剪力、弯为了形象地看到内力的变化规律,通常将剪力、弯矩沿梁长的变化情况用图形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剪力矩沿梁长的变化情况用图
9、形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剪力和弯矩变化规律的图形分别称为剪力图和弯矩图。和弯矩变化规律的图形分别称为剪力图和弯矩图。具体作法是:具体作法是:剪力方程: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弯矩方程:例例4 求作图示受均布荷载作用的简支梁的剪力图和求作图示受均布荷载作用的简支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图。解:(1)求支座反力(2)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取距左端为取距左端为x处的任一截面,此截面的剪力和弯矩处的任一截面,此截面的剪力和弯矩表达式分别为表达式分别为:xFRAFRBBqlA(3)画剪力图、弯矩图,标出特征值FQ图ql/2ql/2ql2/8M图xFRAFRBBqlA 例例5 简支梁受一集中力简支梁受一集中力F=
10、9ql和一集中力偶和一集中力偶Me=ql2作作用,试作出其剪力图和弯矩图用,试作出其剪力图和弯矩图。分析分析:1-1、2-2截截面上的剪力面上的剪力 结论:结论:当梁中间受力较复杂时,剪力方程和弯当梁中间受力较复杂时,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函数式来表达,必须分矩方程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函数式来表达,必须分段段 列出其表达式。列出其表达式。分段是以集中力、集中力偶的作用位置及分布荷分段是以集中力、集中力偶的作用位置及分布荷载的起点和终点为界载的起点和终点为界(分段点如何确定?分段点如何确定?)1122(?)3344BA(O)lCDF Mel/3l/3 解:(1)求支座反力 (2)分三
11、段AC、CD、DB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AC段FRAFRBBA(O)lCDF Mel/3l/3 CD段段 DB段段 FRAFRBBA(O)lCDF Mel/3l/3(3)画剪力图、弯矩图,标出特征值 FQ图M图图1122BA(O)CDFRAFRBlF Mel/3l/3 结论:当梁上荷载有变化时,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不当梁上荷载有变化时,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函数式来表达,必须分段列出其可能用一个统一的函数式来表达,必须分段列出其表达式。分段是以表达式。分段是以集中力、集中力偶的作用位置及集中力、集中力偶的作用位置及分布荷载的起点和终点分布荷载的起点和终点为界。为界。剪力图和弯矩图
12、一般是连续的剪力图和弯矩图一般是连续的。在集中力作用。在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发生突变,突变的数值等于集中力的大小,处剪力图发生突变,突变的数值等于集中力的大小,方向与集中力的方向相同;在有集中力偶作用的地方向与集中力的方向相同;在有集中力偶作用的地方弯矩图发生突变,突变的数值等于集中力偶的大方弯矩图发生突变,突变的数值等于集中力偶的大小,方向为小,方向为“顺下逆上顺下逆上”。15.4 弯矩、剪力、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 一、弯矩、剪力、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 BA(O)CDlF Mel/3l/3 二、剪力图、弯矩图的规律q 0 0 0 0 0MM 结论(规律):(2)当梁的支承情况当梁的支承情况对称对称
13、,荷载,荷载反对称反对称时,则弯矩时,则弯矩图永为图永为反对称反对称图形,剪力图永为图形,剪力图永为对称对称图形。图形。(1)当梁的支承情况当梁的支承情况对称对称,荷载也,荷载也对称对称时,则弯矩时,则弯矩图永为图永为对称对称图形,剪力图永为图形,剪力图永为反对称反对称图形;图形;FQ图M图CBAq/2EIlABCEIlq/2q/2 例例7 图示左端外伸梁,外伸端图示左端外伸梁,外伸端A作用一集中力偶作用一集中力偶Me=qa2,BA段所受荷载的分布集度为段所受荷载的分布集度为q,试利用微分试利用微分关系作梁的剪力图、弯矩图关系作梁的剪力图、弯矩图。解:(1)求支座反力三、画剪力图、弯矩图的简便
14、方法Bq3aAMeCaFRAFRB(2)作剪力图(3)作弯矩图x7/6qa11/6qa=121/72qa2FQ图M图MeMmaxBq3aAMeCaFRAFRB2m2m2mFRA=5kNFRB=4kNP=3kNM1=2kNmM2=6kNmq=1kN/m2mBA+466683222FQ(kN)M(kNm)例例例例8 8 作梁的内力图作梁的内力图 结论结论:q、F、Me共同作用共同作用时产生的内力等于时产生的内力等于q、F、Me分别分别单独作用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内力之时产生的内力之和和。因此,当梁上有几种(或几个)荷载作用时,可以因此,当梁上有几种(或几个)荷载作用时,可以先分别计算每种(或每个)荷载
15、单独作用时的梁的反力先分别计算每种(或每个)荷载单独作用时的梁的反力和内力,然后将这些分别计算所得的结果代数相加得梁和内力,然后将这些分别计算所得的结果代数相加得梁的反力和内力。这种方法称为的反力和内力。这种方法称为叠加法。15.5 叠加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BqACMeDlbaF 线弹性,位移可以叠加线弹性,位移可以叠加线弹性,位移可以叠加线弹性,位移可以叠加 1 1F F1 1F F1 1+F+F2 2 F F2 2 2 2F F OF F OF F O 2 2 1 1F F OF F OF F O 非线性弹性,位移不可以叠加非线性弹性,位移不可以叠加非线性弹性,位移不可以叠加非线性弹性,位移
16、不可以叠加F F1 1 1 1F F2 2 2 2F F1 1+F+F2 2 2 2叠加原理成立的前提条件:叠加原理成立的前提条件:(1)小变形)小变形(2)材料满足虎克定理(线性本构关系)材料满足虎克定理(线性本构关系)当变形为微小时,可采用变当变形为微小时,可采用变形前尺寸进行计算。形前尺寸进行计算。1、叠加原理叠加原理:当梁在各项:当梁在各项荷载作用下某一横截面上荷载作用下某一横截面上的弯矩等于各荷载单独作的弯矩等于各荷载单独作用下同一横截面上的弯矩用下同一横截面上的弯矩的代数和。的代数和。2、区段叠加法作弯矩图区段叠加法作弯矩图:设简支梁同时承受跨间荷设简支梁同时承受跨间荷载载q与端部
17、力矩与端部力矩MA、MB的作用。的作用。其弯矩图可由简支梁受端部力其弯矩图可由简支梁受端部力矩作用下的直线弯矩图与跨间矩作用下的直线弯矩图与跨间荷载单独作用下简支梁弯矩图荷载单独作用下简支梁弯矩图叠加得到。即:叠加得到。即:+MAMBM0+MAMBM0弯曲内力弯曲内力BMAAqMBlB1 q(x)=0 结论结论:弯矩图为一水平直线弯矩图为一水平直线 。FQM+lABMe 结论结论: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弯矩图为斜率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弯矩图为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的绝对值等于FS一斜直线一斜直线 ()。()。lFABFQFMFl-lFABFQF-MFl+结论结论: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弯矩图为斜率的绝对
18、值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弯矩图为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等于FS一斜直线一斜直线 ()。()。2 q(x)0 结论结论:剪力图为斜率等于剪力图为斜率等于q的的 一斜直线()一斜直线(),弯矩图,弯矩图为抛物线(开口向下)。为抛物线(开口向下)。BqlAM图FQ图ql/2ql/2 3 q(x)0 结论结论:剪力图为斜率等于剪力图为斜率等于q的的 一斜直线()一斜直线(),弯,弯矩图为抛物线(开口向上)。矩图为抛物线(开口向上)。qBlAxFQ图ql/2ql/2ql2/8M图 4 集中力F作用处 结论结论:在集中力作用在集中力作用处剪力图发生突变处剪力图发生突变(弯弯矩不变矩不变),突变的数值,突变的数值等
19、于集中力的大小,方等于集中力的大小,方向与剪力的方向相同。向与剪力的方向相同。1FQ图M图FRAFRBlFaAB 5 集中力偶Me作用处 结论结论:在有集中力偶作用的地方弯矩图发生突在有集中力偶作用的地方弯矩图发生突变变(剪力不变剪力不变),突变的数值等于集中力偶的大小,突变的数值等于集中力偶的大小,方向为方向为“顺下逆上顺下逆上”。lMebxFQ图M图FRAFRB 例例9 试判断图示各题的试判断图示各题的FQ、M图是否正确,如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请指出并加以改正。有错请指出并加以改正。lFABMxFl-MeABlMx+Me3mAq=20kN/mBF=70kN1mCFQxMx+60kN50kN6
20、0kN.m 23.6kN.m144.2kN.mM+x36.4kNFQ+23.6kNx4m1mCDq=15kN/mA5.5mBMe=10kN.mFRA=36.4kNFRB=23.6kN由图可知,在梁的由图可知,在梁的AC、DB两段内,各横截面上既两段内,各横截面上既有剪力又有弯矩,这种弯有剪力又有弯矩,这种弯曲称为曲称为剪切弯曲剪切弯曲(或横力弯或横力弯曲曲)。在梁的在梁的CD段内,各横段内,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无剪力,截面上只有弯矩而无剪力,这种弯曲称为这种弯曲称为纯弯曲纯弯曲。15.6 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1、剪切弯曲、剪切弯曲内力内力剪力剪力Q 切应力切应力t弯矩弯矩M 正应力正应力2、
21、纯弯曲、纯弯曲 内力:弯矩内力:弯矩M 正应力正应力由以上定义可得:由以上定义可得:1.纯弯曲实验纯弯曲实验 横向线横向线(a b、c d)变)变形后仍为直线,但有转动形后仍为直线,但有转动(一)梁的纯弯曲实验(一)梁的纯弯曲实验纵向对称面纵向对称面bdacabcdMM 纵向线变为纵向线变为同心圆弧同心圆弧曲线,且上缩下伸曲线,且上缩下伸 横向线与纵向线变形横向线与纵向线变形后仍正交。后仍正交。横截面高度不变。横截面高度不变。纯弯曲梁上正应力的确定纯弯曲梁上正应力的确定(2)纵向纤维间无挤压、只受轴向拉伸和压缩。纵向纤维间无挤压、只受轴向拉伸和压缩。(1)平面假设: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只是绕
22、中平面假设: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只是绕中性轴发生转动,性轴发生转动,并垂直于变形后梁的轴线并垂直于变形后梁的轴线。中性层中性层纵向对称面纵向对称面中性轴中性轴(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2.根据上述的表面变形现象,由表及里地推断梁根据上述的表面变形现象,由表及里地推断梁内部的变形,作出如下的两点假设:内部的变形,作出如下的两点假设:3.两两 个个 概概 念念中性层:梁内一层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中性层:梁内一层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而纤维不受拉应力和压应力,此层纤维称中性而纤维不受拉应力和压应力,此层纤维称中性层。层。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
23、交线。中性层中性层纵向对称面纵向对称面中性轴中性轴M 横截面上的弯矩横截面上的弯矩y 所计算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所计算点到中性轴的距离Iz 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4.正应力公式正应力公式不仅适用于纯弯曲,也适用于剪力弯曲不仅适用于纯弯曲,也适用于剪力弯曲;适用于所有截面。适用于所有截面。5.应力正负号确定应力正负号确定M为正时为正时,中性轴中性轴上部上部截面截面受压受压 下部下部截面截面受拉受拉;M为负时为负时,中性轴中性轴上部上部截面截面受拉受拉 下部下部截面截面受压受压.在拉区为正在拉区为正,压区为负压区为负 最大正应力最大正应力危险截面危险截面:最大弯矩所在截面最大弯矩所在
24、截面 Mma危险点:距中性轴最远边缘点危险点:距中性轴最远边缘点 ymax 令令 则则一般截面,最大正应力发生一般截面,最大正应力发生在弯矩绝对值最大的截面在弯矩绝对值最大的截面的上下边缘上;的上下边缘上;5.最大正应力最大正应力DdDd=abhdWz Wz 抗弯截面模量抗弯截面模量1、正应力强度条件:、正应力强度条件:矩形和工字形截面梁正应力矩形和工字形截面梁正应力 max=M/Wz Wz=Iz/(h/2)特点:特点:max+=max-T形截面梁的正应力形截面梁的正应力 max+=M/W1 W1=Iz/y1 max-=M/W2 W2=Iz/y2 特点:特点:max+max-15.7 梁的正应
25、力强度计算2、强度条件应用:依此强度准则可进行三种强度计算、强度条件应用:依此强度准则可进行三种强度计算、校核强度:校核强度校核强度:设计截面尺寸:设计截面尺寸:确定许可载荷:确定许可载荷:例例10 受均布载荷作用的简支梁如图受均布载荷作用的简支梁如图所示试求:所示试求:(1)11截面上截面上1、2两点的正应两点的正应力力(2)此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此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3)全梁的最大正)全梁的最大正应力应力(4)已知)已知E=200GPa,求,求11截截面的曲率半径。面的曲率半径。Q=60kN/mAB1m2m11x+MM1Mmax12120180zy解:画解:画M图求截面弯矩图求截面弯矩3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力学 弯曲 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