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动机发展历程精选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永动机发展历程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动机发展历程精选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永动机发展历程第一页,本课件共有18页前言第一类永动机第二类永动机启示第二页,本课件共有18页前言 动力是人类发展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动力的发展推动者人类文明的发展,动力的每次改革都会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人类对动力一直在进行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动力的探索在曲折中不断前进。那么,我们在此期间走过那些弯路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前辈们设计的较为典型的几种“永动机”吧。第三页,本课件共有18页第一类永动机 历史上有不少人企图设计一种机器,它不消耗能量,却可以不停息地转动甚至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永动机。虽然经过许多人的辛劳,但事实证明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归于失败。这类永动机是一种
2、幻想,永远不可能成功,因为它违反了自然界最普遍的一个规律,这就是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第四页,本课件共有18页 亨内考永动机 达芬奇之滚珠永动机 泰斯尼尔斯之磁石永动机 斯特尔之流水落差永动机 浮力永动机 第一类永动机的发展案例第五页,本课件共有18页亨内考永动机在欧洲,早期最著名的一个永动机设计方案是十三世纪时一个叫亨内考的法国人提出来的。如图所示:轮子中央有一个转动轴,轮子边缘安装着个可活动的短杆,每个短杆的一端装有一个铁球。方案的设计者认为,右边的球比左边的球离轴远些,因此,右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要比左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大。这样轮子就会永无休止的沿着顺时针的方向转。虽然右边每个球产生的力
3、矩大,但是球的个数少,只有四个,左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虽小,但是球的个数却有八个之多。于是轮子不会持续转动下去而对外做功,只会摆动几下,便停在图中所画的位置上。图 1 亨内考永动机第六页,本课件共有18页滚珠永动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设计上如图所示的装置。他设计时认为,利用格板的特殊形状,使右边的重球滚到比左边的重球离轮心更远些的地方。本以为在两边重球不均衡的作用下会使轮子沿箭头方向转动不息,但结果却是否定的。达芬奇敏锐地由此得出结论: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达芬奇劝告永动机的设计者们:“永恒运动的幻想家们!你们的探索是何等徒劳无功,还是去作淘金者吧!”由杠杆平衡原理可知,右边每个重物施加于
4、轮子的旋转作用虽然较大,但是重物的个数却较少。精确的计算可以证明,总会有一个适当的位置,使左右两侧重物施加于轮子的相反方向的旋转作用(力矩)恰好相等,互相抵消,使轮子达到平衡而静止下来。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且忽略碰撞中的能量损耗,给轮子一个初速度,轮子就能依靠惯性永不停息地转动。图2 滚珠永动机第七页,本课件共有18页磁力永动机1570年,意大利的泰斯尼尔斯,提出用磁石的吸力可以实现永动机。A是一个磁石,铁球C受磁石吸引可沿斜面滚上去,滚到上端的E处,从小洞B落下,经曲面BFC返回,复又被磁石吸引,铁球就可以沿螺旋途径连续运动下去。大概他那时还没有建立库伦定律,他不知道磁力的大小是与距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永动机 发展 历程 精选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