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构与功能 (2)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结构与功能 (2)精选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皮肤结构与功能(2)第一页,本课件共有31页第一篇第一篇总论总论第一章第一章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l l学习要点l l掌握表皮各层、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熟悉皮肤的超微结构。了解真皮、皮下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l l内容要点l l第一节第一节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第二页,本课件共有31页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l l皮肤(skin)位于体表,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并与其下的组织相连。其间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和皮肤附属器。在口、鼻、肛门、尿道口、阴道口等处与体内管腔黏膜相移行,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第三页
2、,本课件共有31页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l l成人皮肤面积约1.22.0m2 2,新生儿约0.21m2 2。其厚度不包括皮下组织,约0.54.0mm,重量占人体总体重的16%。眼睑最薄,掌跖最厚。皮肤的表面有皮嵴和皮沟。皮沟将皮面划分为皮野。指纹由皮沟和皮嵴所组成,其形状各不相同,终生不变。皮肤颜色的深浅因人种、年龄、性别及部位不同而异。第四页,本课件共有31页第五页,本课件共有31页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l l一、表一、表皮皮:表皮(epidermis)属于复层鳞状上皮。属于复层鳞状上皮。l l1.1.角质形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kc):是表皮的主要成分,
3、根据,根据其发展阶段和特点,可将表皮分为其发展阶段和特点,可将表皮分为五层。由里向外分。由里向外分别是: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生别是: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生理情况下,表皮基底细胞分裂周期理情况下,表皮基底细胞分裂周期131319天;表皮的更替时间更替时间28天,基底细胞分裂周期加上更替时间称天,基底细胞分裂周期加上更替时间称表皮表皮更新时间更新时间,约为,约为4747天。第六页,本课件共有31页l l1)基底层:由一层圆柱状细胞组成,呈栅栏状排列。其长轴与表皮下基底膜带垂直。胞浆嗜碱性,胞核浓染呈椭圆形,位置偏下方。基底层与真皮的交界面呈波浪状,表皮向真皮伸入
4、的部分称表皮脚,真皮向表皮突出的部分称真皮乳头,两者相互镶嵌,其间交界处有表皮下基底膜带,它对表皮与真皮的连接和支持、表皮的代谢和物质交换及免疫功能等有重要作用。相邻的基底细胞、棘细胞间以桥粒相连。基底细胞与真皮以半桥粒相连。基底膜带(BMZ),具有渗透的屏障作用,可阻止分子量大于40000的物质通过。第七页,本课件共有31页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l l(2)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由里向外,棘细胞渐趋扁平,电镜下,胞质内出现许多200300nm椭圆形被膜颗粒,其内含有双极性磷酸脂质,可在角质形成细胞外形成一层薄膜,使之具有屏障作用。第八页,本课件共有31页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5、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l l(3)颗粒层:位于棘细胞层上方,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在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形成一个防水屏障,使体内水分不易渗出,也阻止体外水分向内渗入。第九页,本课件共有31页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l l(4)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的表皮,位于颗粒层上方。有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l l(5)角质层:位于表皮的最外层。抵抗摩擦,阻止水分、电解质及微生物的通过,起到屏障作用第十页,本课件共有31页2黑素细胞l l位于基底细胞层,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约占基底细胞的10%。此外,也可见于毛发、黏膜、眼色素层和软脑膜等处。在暴露部位的皮肤、乳晕、腋窝、生殖器
6、及会阴区较多。其功能是产生黑素。每个黑素细胞借助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输送黑素颗粒。每个黑素细胞的树枝状突起大约与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相接触,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主要起到遮挡和反射光线的作用,保护细胞核免受辐射损伤。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31页l l3.朗格汉斯细胞:是来源于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约占表皮细胞的4%左右。氯化金ATP酶染色阳性。电镜下,细胞内有特征性的Langerhans颗粒。细胞表面有多种标志,包括IgG、IgE和C3b等的受体以及CD1a、CD4、CD45、S-100等抗原。有识别、处理入侵抗原的功能。在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免疫和免疫监视等方
7、面均起着重要作用。l l4.麦克尔细胞散在分布于基底细胞之间,一般认为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推测该细胞的功能与感觉有关。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31页l l二、真二、真皮皮:真皮真皮(dermis)来源于中胚层,是整个皮肤来源于中胚层,是整个皮肤的支架结构,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细的支架结构,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细胞和基质构成。胞和基质构成。胶原纤维是真皮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胶原纤维是真皮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纤维韧性大,抗拉力强,但缺乏弹性。网状纤维较细小,是一种未成熟的胶原纤维,主要分布于乳头层、皮肤附属器、血管和神经周围等处。弹力纤维缠绕在胶原纤维之间。弹力纤维缠绕在胶原纤
8、维之间。弹力纤维使皮肤具有弹性,受牵挂后易恢复原状。基质是一种无定形的均质状物质,充填于纤维和细胞之间。主要成分为粘多糖、水、电解质及血浆蛋白等。真皮中的细胞真皮中的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肥大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浆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噬黑素细胞等。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噬黑素细胞等。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31页l l三、皮下组织三、皮下组织:l l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其厚薄因身体不同部位及营养状况而异。皮下脂肪具有:防止散热、储备能量、缓冲机械性冲击及参与体内脂肪代谢等功能。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31页四、皮肤附属器四、皮肤附属器l l皮肤附属器
9、包括:毛发、毛囊、皮脂腺、小汗腺、大汗腺及指(趾趾)甲等。甲等。l l1.1.毛发与毛囊、毛发由角化的表皮细胞构成,分为长毛、毛发与毛囊、毛发由角化的表皮细胞构成,分为长毛、短毛及短毛及毳毛(cuicui毛)。毛发露出皮面以上的部分称毛干,在毛囊内的部分称毛根,毛根下端略膨大为毛球。毛球下端向内凹入部分称毛乳头,内含结缔组织、神经末梢及毛细血管,为毛球提供营养;毛球下层靠近乳头处称毛基质,是毛发及毛囊的生长区。并有黑素细胞。毛囊由表皮下陷而成。自毛囊口至皮脂腺开口部称漏斗部,皮脂腺开口至立毛肌附着处为峡部。立毛肌下端附着在毛囊下部,上端附着于真皮乳头下层。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31页第十六页,本
10、课件共有31页l l2.皮脂腺:由腺体和导管构成,导管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开口于毛囊上部,位于立毛肌和毛囊的夹角之间,立毛肌收缩时可促进皮脂排出。皮脂腺分泌皮脂润滑皮肤和毛发。l l3.小汗腺:分汗液和调节体温的作用。除唇红区、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等处外,小汗腺遍布全身,以足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有大小汗腺之分)小汗腺属单管状腺体,可分为分泌部和导管部。导管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31页l l4.顶泌汗腺:又称大汗腺,属大管状腺体。其分泌部位于皮脂肪层中,通常导管开口于毛囊皮脂腺入口和上方,少数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主要分布于腋窝、乳晕、肛门及外阴等处。分泌物呈乳
11、状液,无气味,若排出后被细菌分解,即产生臭味,如腋臭。顶泌汗腺的分泌主要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分泌较为旺盛。l l5.甲: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由甲板、甲根、甲廓、甲床构成,甲根之下的上皮细胞称为甲母,是甲的生长区。甲的近端有甲半月。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31页皮肤组织结构示意图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31页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31页l l五、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五、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l l1.皮肤的血管主要有皮下血管丛、真皮下血管丛、乳头下血管丛三丛构成。皮下血管丛位于皮下组织深部,水平走向,分支营养周围组织;真皮下血管丛位于皮下组织上部,分枝营养汗腺、汗管、毛乳头和皮脂腺
12、;乳头下血管丛位于乳头下部,由此分出的毛细血管袢的上行小动脉支供给真皮乳头的血流。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31页l l2.皮肤的淋巴管、皮肤中的组织液、游走细胞、病理产物、细菌等均易进入淋巴管而达淋巴结,被滤去或被吞噬消灭。l l3.肤的肌肉、除面部表情肌为横纹肌外,主要为平滑肌,包括立毛肌、阴囊肉膜、乳晕和血管壁的平滑肌。l l4.皮肤的神经有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31页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可分为三类:l l末端变细的游离神经末稍,主要分布于皮肤浅层和毛囊的周围,能感受痛觉、温觉、触觉和振动觉,但专一性较差。l l末梢膨大的游离神经末梢,如表皮下感受触觉的麦克尔的触盘。l l有
13、被囊的神经末梢,种类很多,大小不一,如有被囊的神经末梢,种类很多,大小不一,如MessnerMessner(麦氏小体)、环状小体、(麦氏小体)、环状小体、Krause(克劳泽小体)(克劳泽小体)、梭形小体等。皮肤的感觉可分为触觉、痛觉、热觉、冷、梭形小体等。皮肤的感觉可分为触觉、痛觉、热觉、冷觉及压觉等。皮肤的运动神经在面部控制面部横纹肌。交觉及压觉等。皮肤的运动神经在面部控制面部横纹肌。交感神经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支配立毛肌、血管、血管球感神经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支配立毛肌、血管、血管球和大小汗腺的肌上皮细胞;小汗腺分泌细胞受胆碱能纤维和大小汗腺的肌上皮细胞;小汗腺分泌细胞受胆碱能纤维支配。
14、支配。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31页第二节第二节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的生理功能l l一、保护作用:一、保护作用:皮肤履盖于人体表面,对机械性刺激有一定的防护作用。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交织成网,使皮肤具有较强的抗拉性和较好的弹性。皮下脂肪具有缓冲作用。皮肤角质层有一定的阻抗能力。皮肤对紫外线有吸收、反射和遮蔽作用,以减轻对细胞的损伤。二、感觉作用:二、感觉作用:二、感觉作用:二、感觉作用:皮肤中有丰富的功能不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各种不同的刺激,并将其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传至大脑皮层中央后回而产生触觉、压觉、冷热觉、复合感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及图形觉以及干、湿、坚硬及柔软等感觉等。
15、这些感觉有的通过大脑皮层分析判断,作出有益机体的反应,保护机体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如对烫的回缩反射等。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31页l三、调节体温作用:三、调节体温作用:皮肤在调节体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外界温度或因病体温发生变化时,皮肤和内脏的温度感觉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和血液温度的变化作用于下视丘的温度调节中枢,然后通过交感神经调控皮肤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改变皮肤中的血流量及热量的散发以调节体温,使正常人的体温经常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31页l四、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四、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在正常的室温下,只有不显性出汗。当环境温度高于30或剧烈运动时,可出现显性出汗。汗液排出
16、后与皮脂混合,形成弱酸性乳状脂膜,有润泽皮肤和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人体通过排汗可散热降温,以维持正常的体温。大脑皮质活动出汗增多,称为精神性排汗。吃辛辣性食物出汗,称味觉性出汗。皮脂在皮肤表面与汗液混合后可形成乳状脂膜,能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起到保护作用。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31页l l五、吸收作用:五、吸收作用:皮肤能防止水分及某些化学物质进入体内或从体内通过皮肤丢失。也具有一定的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有些药物如汞、硼酸、酚、铅、有机磷等可经皮肤吸收后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皮肤的吸收作用主要是通过角质形成细胞间隙及附属器进入真皮。黏膜吸收作用较强;婴儿吸收作用较成人强;掌跖部吸收能力较身体
17、其他部位最弱。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31页l l六、代谢作用:六、代谢作用:皮肤与其他组织器官一起参与整个机体的代谢活动。皮肤内含水量较高,是身体储藏水分的重要器官。皮肤中含有、氯、钾、钙、镁、磷、铜和锌等多种电解质。其中以钠和氯含量最高,是细胞外液的主要电解质;钾、钙、镁主要在细胞内,钾对维持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及渗透压起着重要作用;表皮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合成维生素D3,对防治软骨病有重要的作用。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31页l l七、免疫作用:七、免疫作用:表皮与真皮都具有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自稳功能和免疫监视三大功能。因此,皮肤也构成了具有免疫作用的独特单位,称为皮肤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成分有:角质形成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角质形成细胞可以分泌白介素(IL)1、2、3、6、7、8等细胞因子,参与皮肤免疫功能的调节,能趋化和激活白细胞。l l皮肤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与变态反应场所,因引起机体过敏的抗体IgE储存最多的部位是皮肤。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31页皮肤的生理功能示意图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31页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31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