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技术的影响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技术的影响精选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传播技术的影响第一页,本课件共有44页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有以下几种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有以下几种:(1)气味)气味(2)发光)发光(3)超声波)超声波(4)动作)动作(5)声音)声音蜜蜂蜜蜂“8字舞字舞”灰雁动作信号灰雁动作信号第二页,本课件共有44页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素。素。动物的信息传播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动物的信息传播行
2、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更多地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不是后更多地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不是后天的系统学习;天的系统学习;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第三页,本课件共有44页人类进化史诗人类进化史诗突变(中)突变(中)http:/ 传播革命的意义传播革命的意义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口语传播口语传播文字传播文字
3、传播印刷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电子传播第六页,本课件共有44页人类语言的特性:人类语言的特性: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 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 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口语传播时代一、口语传播时代第七页,本课件共有44页一、口语传播时代一、口语传播时代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局限性:口语受到空间和
4、时间的巨大限制,只能适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第八页,本课件共有44页1、漫长的人类传播史只有亲身传播存在 洞窟壁画(3万年前)、语言(2.5万年前)2、文字的出现 图形文字(约5000年前/埃及)、甲骨文(约3500年前/中国)从语言到文字的进化从语言到文字的进化第九页,本课件共有44页二、文字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 时间。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 空间。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也大大加
5、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第十页,本课件共有44页三、印刷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蔡伦造纸术蔡伦造纸术毕昇印刷术毕昇印刷术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4页三、印刷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15世纪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创造金属活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创造金属活字排版印刷,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字排版印刷,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量复制成为可能。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
6、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要的角色。全新的数字印刷传播时代全新的数字印刷传播时代 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4页三、印刷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资料片:资料片:BBC.文艺复兴的秘密文艺复兴的秘密古登堡印刷术古登堡印刷术BBC.文艺复兴的秘密文艺复兴的秘密-古登堡印刷术古登堡印刷术_标清标清.flv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4页四、电子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莫尔斯发出了世界第一封电报。1858年,大西洋海底电缆宣告竣工,实现
7、接近于实时速度的远距离信息传递。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4页电子媒介的种类1.电影2.广播 “炉边谈话”3.电视 美国大选电视辩论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4页电子媒介的影响1.促进经济2.推动政治3.方便生活4.传承文化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4页四、电子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有线系统有线系统以莫尔斯发明的有线电报和贝尔等人以莫尔斯发明的有线电报和贝尔等人在上世纪在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电话系统为标志年代研制的电话系统为标志无线系统无线系统以意大利人马可尼以意大利人马可尼1895年的无线电通信实验年的无线电通信实验获得成功为标志获得成功为标志 地上波传输地上波传输卫星传输卫星传输1957年,苏联发射
8、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l电子传播是通过电子信号的传输实现的。20世纪中期以后,电子信号的传输开始了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进军。l数字化生存时代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4页四、电子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电子媒介为人类传播带来的变革并不仅仅是空间和速度上的突破。从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子媒介还在另外三个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4页五、网络传播时代第十九页,本
9、课件共有44页网络传播的特点:1.信息量巨大 2.技术融合 3.信息双向流动 4.超越时空限制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44页网络传播的影响传播的传受关系发生变化传播内容多媒体化互动性增强网络参与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领域中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4页人类传播革命的规律:1.传播革命的步伐呈加速的状态发展2.传播技术呈叠加态势发展3.传播手段呈整合状态发展4.信息的复制和传送速度越来越快5.信息和知识的增加呈金字塔状发展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4页第二节、媒介理论的演进第二节、媒介理论的演进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所谓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
10、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4页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的媒介,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行功能的媒介系统。(2)再现的媒介系统。在这一类系统中,对信息)再现的媒介系统。在这一类系统中,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
11、或机器,但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但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3)机器媒介系统。这些媒介,不但传播一方需)机器媒介系统。这些媒介,不但传播一方需要使用机器,接收一方也必须使用机器。要使用机器,接收一方也必须使用机器。媒媒介介即即讯讯息息u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4页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媒介发达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是信息的绝对量的增媒介发达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是信息的绝对量的增加。加。信息量
12、正在以信息量正在以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以的速度急剧增加,以5年为周期年为周期来计算,在今后不到来计算,在今后不到70年的时间内,人类积累的信息量年的时间内,人类积累的信息量将达到我们今天信息量的将达到我们今天信息量的100万倍。万倍。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结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形态,并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构和形态,并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4页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3、:信息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社会经济主体的主导地位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社会经济主体的主导地位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成为劳动力主体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成为劳动力主体交易结算主要依靠信用交易结算主要依靠信用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贸易主流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贸易主流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4页三、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三、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从媒介普及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媒介普及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初级信息化阶段初级信息化阶段
14、是从是从20世纪世纪50年代到年代到80年代中期。在这年代中期。在这个阶段,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得到了高度普个阶段,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得到了高度普及,个人用的媒介也日趋多样化及,个人用的媒介也日趋多样化。高度信息化阶段高度信息化阶段是从是从20世纪世纪80年代末直到今天。年代末直到今天。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4页三、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三、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l高度信息化阶段的特点是:高度信息化阶段的特点是:(1)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2)微型电脑普及到家
15、庭,并迅速成为个人进行综微型电脑普及到家庭,并迅速成为个人进行综合信息处理的媒介;合信息处理的媒介;(3)以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的以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的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4页总结总结语言符号系统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彻底摆脱语言符号系统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彻底摆脱了动物传播状态。了动物传播状态。社会信息系统的相对自立性不断增强社会信息系统的相对自立性不断增强。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和多样化的过程。20世纪世纪90年代
16、以来,各种不同的媒介功年代以来,各种不同的媒介功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媒媒介介是是人人的的延延伸伸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4页麦克卢汉麦克卢汉马歇尔马歇尔麦克卢汉(麦克卢汉(1911-1980),加),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被誉为信息社会拿大著名传播学家,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电子世界的“圣人圣人”和和“先知先知”。资料片:资料片:BBC 传播学大师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麦克卢汉http:/ 2.理解媒介理解媒介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4页LOREM IPSUM DOLOR(一)“空间型”媒介 烽火、鼓、笛、号角、旗语、手语 优点:突破空间障碍,远距离传播。信息传递快且远
17、缺点:受时间影响,不能跨时代,且信息量有限(二)“时间型”媒介 石头、金属、泥土、羊皮纸 优点:克服时间障碍,跨世代传播。且信息量丰富 缺点:受空间限制,不能远距离传递信息二、形形色色的各类媒介二、形形色色的各类媒介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4页LOREM IPSUM DOLOR大众传播的条件:1、在技术上提高复制水准(快、远、多、精(1)中国发明的木板印刷术(雕版在629649,活版在10401049)(2)德国工匠戈登堡(1450年)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制造出手摇式印刷机,大大提高了印刷、复制的速度(3)以蒸汽为动力的新型滚筒印刷机(19世纪初),使印刷的速度进一步提高2、大量发行3、拥有大
18、量读者群三、三、复制技术的演进复制技术的演进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4页四、社会结构的变革大众传播产生的社会原因:1、生产力发展和工业革命兴起使信息需求扩大2、工业革命造就了大众媒介的读者群3、宽松的文化体制有利于大众媒介的涌现大众传播时代开幕的标志:1833年本杰明戴伊(美)在纽约创办太阳报第三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4页第二节 从活字媒介到声像媒介一、活字媒介“家族”的成长活字媒介家族成员:报纸、杂志、书籍1、报纸:以刊载新闻、评论、副刊及广告为主,面向公众定期连续发行的印刷出版物优点:报道详尽,解说深刻;可供反复阅读、思考;容易保存缺点:必须有一定的文化水平2、杂志:装订成册、定期或不定期连
19、续印行的出版物特点:出版周期长,细致深刻,具有较强的指导、解释功能;对象明确,读者群固定;3、书籍:生产周期长,新闻性、时效性差,但对问题阐述系统而完整,适于长期保存和使用 第三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4页二、声像媒介“家族”的兴起1、电影:集表演(戏剧、舞蹈)、表现(文学、绘画)和音响(音乐、对白)于一身的高级艺术,需各种专业人员共同创作的一种工业优点:影像清晰,信息量大;注意力易集中,娱乐性强缺点:环节多、要求高、周期长、时效差2、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信息工具优点:渗透性;时效性;灵活性;通俗性缺点:易逝性;被动性3、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像的信息工具优点:现场感强;同步
20、、远距离传播;感染力强缺点:难以表现非视觉性事物;技术要求高;设备投入大第三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4页第三节 新媒介与 信息化社会一、何谓新媒介广义:近半个世纪以来陆续涌现的一系列传播新技术狭义:继报纸、广播、电视后出现的互联网和手机新媒介的特征:1、不同于传统的六大媒介2、新技术与原有技术的组合3、Computer+Communication的组合第三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4页二、新媒介的种类1、通信卫星:由中继器、天线、遥测指令、控制及电源系统组成,用于同步转播电视节目或通话的中介优点:传播距离远,范围广;信息容量大;服务灵活性强2、光纤通信:用于同步传输电流或信号的中介优点:材料来源丰富;损
21、耗少,容量大;重量轻,体积小;不受电磁干扰,无杂音;保密性强3、有线电视:通过共用天线将电视画面用电缆传给观众的电视4、电脑:集信息识别、录取、存储、运算和转换及各种活字和声像媒介功能于一身的工具5、互联网:由电脑中心控制,既可贮存、处理、传送各种文字信息,还可传受电话、广播、电视等声像信息的数字化传播工具优点:技术融合;信息双向;受众自由选择;超越时空限制6、手机:打破大众传媒间界限,拆除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间藩篱的一种集大成的技术和信息终端第三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4页三、传播新技术对媒介实践 和研究的冲击 1、信源多元化 2、技术融合化 3、内容个人化 4、传受交互化 5、关系平等
22、化第三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4页第四节 媒介理论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媒介即讯息媒介发出的“讯息”,都代表或规模、或速度、或类型的变化,既是技术,也是内容,并介入人类生活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的发展能延伸人类五官的功能3、冷媒介与热媒介高清晰度、低参与度为“热媒介”,反之为“冷媒介”4、地球村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传播,使地球变成一个小村庄第四十页,本课件共有44页5、对麦克卢汉理论的评价(1)优点不拘泥于研究传播过程和传播内容中的媒介,而将其放在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考察,将万物视作媒介,拓宽了研究思路(2)缺憾a、过分强调和夸大媒介作用,忽略人的主导性和能动性b、文风晦涩,理论欠周密,缺乏客
23、观性c、“冷”、“热”媒介观的理由不充足,有自相矛盾之嫌第四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4页二、威廉斯的媒介观1、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大众媒介就是大众世界本身3、社会意向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科技能否满足社会需要,取决于需求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的地位,取决于需求的主体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的地位,取决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状况4、对威廉斯媒介观的评价优点:媒介研究应关注传媒同社会制度和文化间复杂的关系,开启了文化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缺点:过分强调文化的重要性第四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4页三、梅罗维茨的创新与发展1、情境应被视为信息系统2、电子媒介的普及造成社会情境的变化a.媒介符号(信息传送形式)的不同导致情境的合并b.媒介物理特征的不同导致了情境的合并c.媒介信息内容的不同导致了情境的合并3、媒介的变化促使人们行为的变化4、与麦克卢汉理论的比较相同:视传播技术及其变迁为社会变迁的动因,忽视技术的 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区别:比麦氏理论更具体和扎实,推理缜密,论证严谨第四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4页2022/12/10感谢大家观看第四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4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