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精选课件.ppt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精选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第一页,本课件共有24页【复习目标复习目标】1.1.把握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把握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演变过程,归,归 纳纳先秦先秦儒学、西汉儒学、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儒学、西汉儒学、宋明理学及明末清 初进步思潮的初进步思潮的内涵内涵。2.理解儒学在不同时期的理解儒学在不同时期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地位变化及其原因,加深思想是为政治服务、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的认识。3.3.通过知识之间横向、纵向联系对比,认识儒认识儒家思想在家思想在继承中发展继承中发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第二页,本课件共有24页1、创立:2、发展:3、重创:4、主导:
2、5、冲击:6、融合:7、理学:8、批判继承:春秋时期,孔子提出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仁”和和“礼礼”的学说,的学说,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仁政”学说学说秦朝,秦朝,“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儒家思想遭重创。西汉,董仲舒提出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冲击。宋明时期,儒学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以宋明时期,儒学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以“理理”和和“天理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为核心的新儒学。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明清时期,批判
3、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给传统思想注入新活力。色的新思想体系,给传统思想注入新活力。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第三页,本课件共有24页仁、礼、为政以德;仁政、仁、礼、为政以德;仁政、民本;礼法并施民本;礼法并施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大一统,天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实行仁政,外儒内感应、君权神授、实行仁政,外儒内法、三纲五常法、三纲五常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心即理,“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发明本心和致良
4、知发明本心和致良知批判宋明理学,抨击君主专制,发展批判宋明理学,抨击君主专制,发展工商业,经世致用工商业,经世致用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儒学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内涵第四页,本课件共有24页(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未受重视政治上成为政治上成为正统思想,思想,思想上确立了思想上确立了主流地位地位成为成为官方哲学,巩固统治地位,巩固统治地位是对儒学的是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儒学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地位第五页,本课件共有24页主要在于其思想主要在于其思想适应适应时代的需求时代的需求,特别特别适应了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统治者统
5、治者的推崇。的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有不竭的生命力有不竭的生命力,能不断吸收其他思能不断吸收其他思想的优秀成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想的优秀成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应性的调整。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等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等儒学家儒学家对儒学对儒学的改造和发展。的改造和发展。儒家思想被尊崇、长期盛而不衰的原因第六页,本课件共有24页(发展)(发展)(批判)(继承)民间官方儒先秦(孔孟荀)西汉(董仲舒)宋明(理学)明清(进步思潮)创立发展新儒学新发展新活力一条主线;两个视角;三次翻“新”;四个阶段 儒家思想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发展?第七页,本课件共有24页明末清初:
6、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与儒学地位的挑战等。小结儒学思想演变的四个阶段: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学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儒学的成熟第八页,本课件共有24页(2012年海南卷历史,年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这段话体现的是(段话体现的是()A A民本思想民本思想 B B仁政思想仁政思想 C C礼法并重礼法并重 D D礼治为先礼治为先B第九页,本课件共有24页“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
7、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冯天谕等著中华中华文化史文化史)这一观点这一观点()A A肯定董仲舒的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学说学说 B B肯定董仲舒的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主张主张 C C否定董仲舒的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大一统”学说学说 D D否定董仲舒的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学说学说C第十页,本课件共有24页(2011年广东卷文综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虎溪三笑三笑”讲讲的是的是儒者儒者陶渊明、陶渊明、道士道士陆修静、陆修静、僧人僧人慧慧远一
8、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唐宋诗歌、绘画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的结论是,当时 A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A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24页(2011年北京卷文综年北京卷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唐代,代,宋宋代逐渐在中
9、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元代在贵州、云南,代在贵州、云南,清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A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24页(20102010年广东卷文综年广东卷文综1515)“人人自有定盘针,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万
10、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这首诗反映了 A.A.孟子的孟子的“仁政仁政”B B董仲舒的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独尊儒术”C.C.王阳明的王阳明的“心学心学”D.D.顾炎武的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经世致用”C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24页(2011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 3)长期以来,儒学是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的现实,强调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这说明李贽 A A反对儒家的
11、正统思想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24页(20092009年上海高考年上海高考3131题)题)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孔子的中国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问题:问题:(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2、(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1 1)仁、礼。)仁、礼。(2 2)汉:汉: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主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宋:宋:宋代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宋代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存存天理、灭人欲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成为官方哲学。,建立理学体系,成为官方哲学。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24页(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年天津文综历史,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儒家思想 发展 历程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