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世界精选课件.ppt
《物质与世界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与世界精选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物质与世界第一页,本课件共有66页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唯物论部分的核心是世界观。世界观是对世界的一般的总观点。何谓世界?世界是一个总称,指的是包罗万象的存在的整体。在佛学看来,“世”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是含迁流意的时间概念;“界”是指八方上下,是含方位意的十方的空间概念。这同中国古代所说的“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尸子)是一致的。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到,世界或宇宙是具有无限的空间和时间特征的一切事物存在的总和。第二页,本课件共有66页问题:世界有无共同性或统一性?若有,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这是人类在实践和认识中必然会产生和提出的首要问题。任何哲学理论都是
2、立足于对世界本质的解释方式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世界观的理论体系,立足于对世界本质的唯物主义解释的基础上。确立科学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物质、运动、时空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历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一个焦点,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第三页,本课件共有66页世界观与世界图景 世界观的内在矛盾表现为世界观与世界图景的矛盾,不以世界图景为表现形式的世界观是不存在的。世界图景是特定时代对世界的总体描述,是历史的产物。世界观与世界图景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矛盾。第四页,本课件共有66页一、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
3、学范畴物质观是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核心。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第五页,本课件共有66页1.对“世界的统一性”和“物质”的不同理解1)关于“世界的统一性”的不同理解:物质本体论 精神本体论 二元论 不可知论 实证主义第六页,本课件共有66页2)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历史证明,只有唯物主义对世界统一性的认识才是正确可靠的。在西方,“物质”(matter)一词最早是由希腊文“母亲”演化而来,意思是“创造者”。它是天地之母,万物由它生成,被它创造,因而是所有存在物的共同根据。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缺陷: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客观性原则,在本质上是正
4、确的。但由于当时科学、实践和其他历史条件的限制,其具体内容不是素朴的、直观的,就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直到19世纪末自然科学革命之前,人们对物质的了解,在思想方法上始终没有超出古代原子论的水平。第七页,本课件共有66页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缺陷:第一,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原始的实体原子,认为它具有广延性、不可分性、不变的质量、运动等特性。这实际上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用物质系统某一层次的某种具体形态(如机械运动)或某种属性来定义物质,把它归结为万物的本原,不了解哲学的物质范畴应是概括物质世界所有层次、一切运动形态和共同属性的最高抽象。第二,关于存在着某种“物的不变
5、的实质”和“终极的、绝对的实体”的猜测,也带有某种先入之见和主观武断的性质,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这种思想方式不了解运动、发展、变化是世界的本质,而是企图找到不变的终极形态。第八页,本课件共有66页第三,更重要的是,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不彻底、不完备的,它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因而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不能解释社会运动的物质性。因此,旧唯物主义每每在接触社会历史领域的问题时,就滑向唯心主义。第九页,本课件共有66页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马克思主义对哲学实行革命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解释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并运用它概括19世纪中叶、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发展的新成果
6、,总结哲学史上两种世界观、两条认识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为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第十页,本课件共有66页对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参见恩格斯、列宁的物质概念(参见课本p39)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6页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
7、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6页马克思提出了自己正确地理解物质概念的方法论原则:不仅从客体的方面去理解,而且同时从主体的方面去理解,从人的感性活动、从实践上去理解。这就是马克思所主张的主体性原则。在马克思看来,旧唯物主义对于物质概念的理解的合理性在于它坚持了客观性原则,坚持把世界理解为客观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思想的存在。但旧唯物主
8、义这一原则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它只是从客体方面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即客体性原则。恩格斯、列宁所说的“实物”、“物质”、“客观实在”,都应按照马克思提出的上述新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去理解。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6页二、运动、时间和空间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与它的运动观、时空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6页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在对物质概念作了规定之后,还得进一步探讨物质究竟以什么方式存在着。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1)运动是同物质一样的最高程度抽象的哲学范畴
9、,它概括了一切形式的变化和过程的一般本质。一切运动的共同本质:变化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6页 2)哲学运动观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在运动”,即运动的主体是什么。马克思认为,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马全2/164)(这里的所谓“主体”是指承担者、载体。)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6页唯心主义和宗教认为,只存在精神的运动,或者精神产生了物质的运动。也就是说,运动的主体是精神。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运动就是一例。坛经行由第一记载惠能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
10、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6页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贯彻始终的本质属性,认为事物本来是不动的、不变化的,事物的变化是由于外力的作用。3)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 参见课本p41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6页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1)时空概念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有过去、现在到将来一个方向。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其特点是三维性,即长、宽、高三个方向。通常又把时间和空间联结起来,称之为四维时空。所谓四维时空,是现代科学根据时空不可分离
11、的特性,把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结合起来的一种现实性描述,他有利于更完整、具体地反映现实事物的运动过程。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6页2)时空的客观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首先肯定了时空的客观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决定了时空的客观性,而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对客观时空的反映。唯心主义否认时空的客观性。其主要特征和手法,就是把时空说成仅仅是人心中的观念,用观念的主观性来代替对象的客观性。比如,贝克莱认为,离开心中观念的前后相承,时间是不能存在的,广袤所在之处,即是在他心中。康德认为,时空是人“先天给予的”、“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外化为自然以后出现空间,再进一步外化为人类社会后才出现时间
12、。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66页旧唯物主义的“绝对时空”观则代表了另一极端,这就是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其往往把时空的客观实在性夸大为时空本身是在物质之外的一种独立存在,它们有自己绝对的形态和尺度。从德谟克利特到洛克,宇宙被认为有两个本原:原子和虚空。虚空是指无物质的空间,原子在虚空中运动。这种思想后来被牛顿所继承并发展为机械唯物论的绝对时空学说。“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储藏所。”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6页 3)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要点:人类实践和现代科学以日益丰富的材料证明,必须以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才能真正把握时间和空间的本质特征。第一,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之间彼此不
13、可分离。第二,时间、空间的客观性表现为它们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绝对性和具体形态的相对性,是绝对 和相对的辩证统一。第三,割裂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之间具体的、辩证的联系,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时空观上的共同特征。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6页4)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同时,时间和空间的具体形态、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又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6页物质世界的时
14、空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时间是无始无终的,它的一维持续性是无限的,时间无论向后追溯多远,没有开端;无论向前探索多久,没有尽头,永远不存在“无时间”的状态。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它的三维广延性是无限的,空间无论从哪一点出发,沿着前后、左右、上下延伸出去,永远不会达到尽头。时间的有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的每一具体事物,其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的,凡是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毫无例外会走向灭亡。空间的有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每一具体事物占有的空间位置总是有限的。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6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同时,它又认为
15、物质是不灭的、无限的,并且处在永恒地绝对运动之中。由此,必然逻辑地得出结论: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属性的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恩格斯说:“时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无限性,本来就是,而且按照简单的词义也是: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无论是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6页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是无法完全靠实践经验来证实的。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种种事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可是,空间和时间的有限性同样不可能靠实践经验来证实。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还没有找到可以说明空间的边界和时间的开端的经验事实。时空究竟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的问题,成了人类历史上长期争论的高
16、难度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靠科学的经验事实以外,还必须靠辩证的理性思维。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6页在古代,特别是在中世纪,时空有限论曾长期占统治地位。因为,一方面,这种观点更接近于人们的感性直觉和日常经验;另一方面,唯心主义者和神学家们以此来为上帝创世的“奇迹”作论证,为神灵居住的“天国”争地盘。与时空有限论相对立,在古代也出现了时空无限论的观点。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冲破着时空有限论所设置的界限,越来越证明着时空的无限性。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6页发现时空上的有限和无限的对立,是康德的著名的“二律背反”之一。他由此作出结论:对于时空有限和无限的问题,理性是无能为力的,世界的本质是不可知
17、的。康德的这个“二律背反”的实质在于,他发现了有限和无限的对立,却未能把二者统一起来。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6页而把有限和无限对立双方辩证地统一起来的是黑格尔。他认为,作为绝对观念体现的各种具体事物都有自己确定的界限(这种界限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上),即都是有限的。有限是对无限的否定,而“有限自身的本性,就是超越自己,否定自己的否定,并成为无限”,“使有限转化为无限的不是外在的力量,而是它(有限)的本性”。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6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高度评价了黑格尔的这一辩证思想,同时又扬弃了它的思辨的性质,把时空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对立统一看作是客观物质世界本身所固有的
18、辩证法。由此可见,唯一正确的答案只能是: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时空观,正是这一客观存在的现实矛盾的理论表现。只有坚持这个观点,才能同一切宗教迷信、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划清界限,彻底贯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66页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辩证统一表现为:第一,无限包含着有限,无限由有限所构成。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必然把具体的现实的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包含于自身之中,离开一个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所谓时空的无限性也就不复存在了。第二,有限体现着无限。任何具体的确定的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自己的界限,然而由于事物运动、转化的本性,有
19、限的界限又不断地被打破、被否定而趋于无限。这种无限的趋势,并不是存在于有限之外,而是包含于有限之中,而且任何一个有限的物质客体,就其特性、层次说也是无限的,是包含着无限的有限客体。有限和无限既是相互排斥的,又是相互贯通的。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6页第二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从茫茫宇宙到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形态。人类社会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物质体系,尽管它同其他自然界存在形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而劳动则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现实基础。要把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就要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物质统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 世界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