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鉴定标准版精选课件.ppt
《抗震鉴定标准版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鉴定标准版精选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抗震鉴定标准版第一页,本课件共有43页一、什么样的建筑物需要进行鉴定?二、抗震鉴定主要依据的标准规范有哪些?三、我国抗震鉴定标准的沿革。四、09抗震鉴定标准的主要修订。五、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基本要求。六、中小学校用房抗震鉴定中的几个问题。第二页,本课件共有43页一、什么样的建筑物需要进行抗震鉴定?1.1.接近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建筑。接近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建筑。2.2.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要求提高的建筑。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要求提高的建筑。3.3.需要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的建筑。需要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的建筑。4.4.其他有必要进行抗震
2、鉴定的建筑。其他有必要进行抗震鉴定的建筑。如:遭受灾害(地震、火灾、爆炸、撞击)受损的建筑,如:遭受灾害(地震、火灾、爆炸、撞击)受损的建筑,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低劣的建筑等。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低劣的建筑等。第三页,本课件共有43页二、抗震鉴定的主要标准规范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GB 50223-2008)2.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GB 50292-1999)3.3.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14-2008GB 50114-2008)4.4.
3、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GB 50023-2009)5.5.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JGJ 125-99JGJ 125-99)20042004年版年版6.6.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7.7.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GB/T 50344-2004)8.8.抗震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通知抗震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通知第四页,本课件共有43页1.1.试点起步阶段(试点起步阶段(1966196619761976)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草案稿),(草案稿),19641964 1
4、968 1968年编制了京津地区一般民用建筑、单层工业厂房、旧建筑、年编制了京津地区一般民用建筑、单层工业厂房、旧建筑、农村房屋及烟囱、水塔等的抗震鉴定标准(草案)和抗震措施要点。农村房屋及烟囱、水塔等的抗震鉴定标准(草案)和抗震措施要点。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试行)(试行)TJ11-74TJ11-74 1975 1975年编制年编制京津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京津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试(试行),行),9 9月正式实施。月正式实施。该阶段的特点:探索抗震鉴定的基本技术与管理方法该阶段的特点:探索抗震鉴定的基本技术与管理方法三、我国抗震鉴定标准的
5、沿革第五页,本课件共有43页2.2.蓬勃开展阶段(蓬勃开展阶段(1976197619891989)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TJ23-77TJ23-77)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TJ11-78)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117-88GBJ117-88)该阶段的特点:该阶段的特点:建立了抗震鉴定的管理体制,采用普查、分类、排建立了抗震鉴定的管理体制,采用普查、分类、排队、立项,然后按抗震鉴定、设计审批、组织施工、竣队、立项,然后按抗震鉴定、设计审批、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的程序进行。工验收的程序进行。对
6、抗震鉴定技术及时进行总结,为第三阶段奠定了对抗震鉴定技术及时进行总结,为第三阶段奠定了技术基础。技术基础。第六页,本课件共有43页3.3.综合发展阶段(综合发展阶段(1989198920082008)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GB50023-9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GBJ11-89)(GB50011-2001GB50011-2001)20012001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颁布实施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颁布实施 该阶段的特点:该阶段的特点:抗震鉴定与建筑功能改造紧密结合。抗震鉴定与建筑功能改造紧密结合。抗震鉴定的要求扩大到抗震鉴定的要求
7、扩大到6 6度区。度区。强调建筑抗震能力的综合分析。强调建筑抗震能力的综合分析。第七页,本课件共有43页1.1.扩大了原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扩大了原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n 9595标准:仅针对标准:仅针对TJ11-78TJ11-78实施以前设计建造的房屋,当设防烈实施以前设计建造的房屋,当设防烈度不提高时,已按度不提高时,已按7777鉴定标准鉴定标准加固或按加固或按7878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建筑,可不再进行抗震鉴定。按设计的建筑,可不再进行抗震鉴定。按8989规范设计建造的房屋规范设计建造的房屋的抗震鉴定未提及。的抗震鉴定未提及。n 0909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标准:适用于抗震设
8、防烈度为6 69 9 度地区的现有建筑的抗度地区的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不适用于新建建筑工程(含烂尾楼)的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震鉴定,不适用于新建建筑工程(含烂尾楼)的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的评定,也不适用于古建筑、文物建筑、危险房屋和行业有特殊量的评定,也不适用于古建筑、文物建筑、危险房屋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要求的建筑。现有建筑(现有建筑(Available buildingsAvailable buildings):除古建筑、新建建筑、危除古建筑、新建建筑、危险建筑以外,迄今仍在使用的既有建筑。险建筑以外,迄今仍在使用的既有建筑。四、09抗震鉴定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第八页,本课件共有43页4.4.
9、汶川地震后(汶川地震后(2008.5.122008.5.12)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GB50023-2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GB50011-2001)20082008年版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GB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GB 50223-2008)该阶段的特点:该阶段的特点: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地震,特别是汶川大地震的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地震,特别是汶川大地震的震害经验教训,吸收了建筑抗震鉴定技术
10、的最新科研究震害经验教训,吸收了建筑抗震鉴定技术的最新科研究成果,对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进行了创新、补充和成果,对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进行了创新、补充和完善。完善。第九页,本课件共有43页n 几点说明:几点说明:对新建建筑,抗震安全性评估旨在判断房屋的设计和施工是对新建建筑,抗震安全性评估旨在判断房屋的设计和施工是否符合抗震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对现有建筑,抗震安全性评估否符合抗震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对现有建筑,抗震安全性评估是从抗震承载力和抗震构造两方面综合判断结构实际具有的抗御是从抗震承载力和抗震构造两方面综合判断结构实际具有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地震灾害的能力。需要进行抗震鉴定的需要进
11、行抗震鉴定的“现有建筑现有建筑”主要分为三类: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使用年限在设计基准期内且设防烈度不变,但原规定的第一类是使用年限在设计基准期内且设防烈度不变,但原规定的抗震设防类别提高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提高的建筑;第二类是虽然抗震设防类别不变,但现行的区划图设防烈度提高第二类是虽然抗震设防类别不变,但现行的区划图设防烈度提高后又使之可能不符合相应设防要求的建筑;后又使之可能不符合相应设防要求的建筑;第三类是设防类别和设防烈度同时提高的建筑。第三类是设防类别和设防烈度同时提高的建筑。第十页,本课件共有43页n 几点说明:几点说明:现有建筑增层时的抗震鉴定,情况复杂,标准未作规定。对现现有建
12、筑增层时的抗震鉴定,情况复杂,标准未作规定。对现有建筑进行装修和改善使用功能的改造时,若不增加房屋层数,应有建筑进行装修和改善使用功能的改造时,若不增加房屋层数,应按鉴定标准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并确定结构改造的可能性;若进按鉴定标准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并确定结构改造的可能性;若进行加层改造,一般来说,加层的要求应高于现有建筑鉴定而接近或行加层改造,一般来说,加层的要求应高于现有建筑鉴定而接近或达到新建工程的要求,此时可以采用综合抗震能力鉴定的原则,但达到新建工程的要求,此时可以采用综合抗震能力鉴定的原则,但不能直接套用抗震鉴定标准的具体要求。不能直接套用抗震鉴定标准的具体要求。不得按标准的规定
13、进行新建工程的抗震设计,或作为新建工程不得按标准的规定进行新建工程的抗震设计,或作为新建工程未执行设计规范的借口。未执行设计规范的借口。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3页2.2.提出了现有建筑鉴定的后续使用年限,根据现有建筑设计建造年代提出了现有建筑鉴定的后续使用年限,根据现有建筑设计建造年代及原设计依据规范的不同,将其后续使用年限划分为及原设计依据规范的不同,将其后续使用年限划分为3030、4040、5050年三年三个档次。个档次。后续使用年限后续使用年限(Continuous Continuous seismicseismic working life working life或或Continui
14、ng Continuing seismicseismic service life service life):对现有建筑经抗震鉴定后继续使用所约对现有建筑经抗震鉴定后继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不需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不需重新鉴定重新鉴定和相应和相应加固加固就能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设计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Design working lifeDesign working life):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订目的使用的时期。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订目的使用的时期。设计基
15、准期设计基准期(Design reference periodDesign reference period):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3页n 现有建筑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下列规定选择其后续使用年限:现有建筑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下列规定选择其后续使用年限:在在7070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用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年限不应不应少于少于3030年;在年;在808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年代建造
16、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40年或更长,且不得少于年或更长,且不得少于3030年。(年。(8989规范正式执行一般不晚于规范正式执行一般不晚于19931993年年7 7月月1 1日)日)在在9090年代(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年代(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用年限不宜不宜少于少于4040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50年。(年。(0101规范正式执行一般不晚于规范正式执行一般不晚于20032003年年1 1月月1 1日)日)在在20012001年以后(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年以后(按当时施
17、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筑,后续使用年限宜宜采用采用5050年。年。注意:注意:标准中给出的是最低后续使用年限,有条件时宜选择更长的后续使用年限,标准中给出的是最低后续使用年限,有条件时宜选择更长的后续使用年限,不得随意减少后续使用年限。不得随意减少后续使用年限。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3页3.3.给出了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建筑应采用的抗震鉴定方法给出了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建筑应采用的抗震鉴定方法3030年:年:A A类建筑抗震鉴定,基本沿用类建筑抗震鉴定,基本沿用9595标准方法,主要增加标准方法,主要增加7 7度度(0.15g0.15g)和)和8 8度(度(0.30
18、g0.30g)的相关内容,但对设防类别为乙类的建)的相关内容,但对设防类别为乙类的建筑,有较明显的提高。筑,有较明显的提高。4040年:年:B B类建筑抗震鉴定,相当于类建筑抗震鉴定,相当于8989设计规范方法,设计规范方法,同时考虑了同时考虑了0101规范比规范比8989规范放松的要求,规范放松的要求,对于按对于按8989规范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规范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由于本地区提高设防烈度或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提高而进行抗震鉴定时,由于本地区提高设防烈度或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提高而进行抗震鉴定时,当选择当选择4040年的后续使用年限确有困难时,允许略少于年的后续使用年限确有困难时,允许略少于404
19、0年。年。5050年:年:C C类建筑抗震鉴定,现行设计规范方法。类建筑抗震鉴定,现行设计规范方法。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3页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3页4.4.明确了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明确了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n 8989规范规范20012001规范规范20102010规范的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规范的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小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根据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5050年内超越概年内超越概率约为率约为6363的地震烈度为对应于统计的地震烈度为对应于统计“众值众值”的烈度,比基本烈的烈度,比基本烈度约低一度半,取
20、为第一水准烈度,称为度约低一度半,取为第一水准烈度,称为“多遇地震多遇地震”;5050年超越年超越概率约概率约1010的地震烈度,即的地震烈度,即19901990中国地震区划图规定的中国地震区划图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地震基本烈度度”或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烈度,或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烈度,取为第二水准烈度,称为取为第二水准烈度,称为“设防地震设防地震”;5050年超越概率年超越概率2 23 3的地震烈度,取为第三水准烈度,称为的地震烈度,取为第三水准烈度,称为“罕遇地震罕遇地震”,当基本,当基本烈度烈度6 6度时为度时为7 7度强,度强,7 7度时为
21、度时为8 8度强,度强,8 8度时为度时为9 9度弱,度弱,9 9度时为度时为9 9度强。度强。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3页n 与三个地震烈度水准相应的抗震设防目标是:一般情况下与三个地震烈度水准相应的抗震设防目标是:一般情况下(不是所有情况下不是所有情况下),遭遇第一水准烈度,遭遇第一水准烈度众值烈度众值烈度(多遇地震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从结构抗震分析角度,可以影响时,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从结构抗震分析角度,可以视为弹性体系,采用弹性反应谱进行弹性分析;遭遇第二水准视为弹性体系,采用弹性反应谱进行弹性分析;遭遇第二水准烈度烈度基本烈度基本烈度(设防地震设防地震)影响时,结
22、构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影响时,结构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但非弹性变形或结构体系的损坏控制在可修复的范围;遭遇第但非弹性变形或结构体系的损坏控制在可修复的范围;遭遇第三水准烈度三水准烈度最大预估烈度最大预估烈度(罕遇地震罕遇地震)影响时,结构有较大的影响时,结构有较大的非弹性变形,但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免倒塌。非弹性变形,但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免倒塌。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3页n 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 后续使用年限后续使用年限5050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现行国家标准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
23、1GB 50011相同的设防目标;后续使用年限少于相同的设防目标;后续使用年限少于5050年的现有建筑,在遭遇同样的地震影响时,其损坏程度略大于年的现有建筑,在遭遇同样的地震影响时,其损坏程度略大于按后续使用年限按后续使用年限5050年的建筑。年的建筑。几点说明:几点说明:“三个水准三个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现有建筑同样要保证大震不倒,但小震可能会有轻度损坏,中震可现有建筑同样要保证大震不倒,但小震可能会有轻度损坏,中震可能损坏较为严重。能损坏较为严重。上述设防目标是在后续使用年限内具有相同概率保证前提条件下得到的,上述设
24、防目标是在后续使用年限内具有相同概率保证前提条件下得到的,因此从概率意义上现有建筑与新建工程的因此从概率意义上现有建筑与新建工程的设防目标一致设防目标一致。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3页设计使用年限102030405060708090100地震作用相对比 例 系 数0.370.590.750.881.001.101.201.281.361.43设计使用年限2030405060708090100地震构造综合影响系数6度0.570.760.901.001.081.151.211.261.307度0.470.710.871.111.201.281.351.418度0.340.630.841.131.25
25、1.351.431.519度0.270.570.811.171.321.451.541.61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3页5.5.与新修订的与新修订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GB 50223-2008)进行)进行了衔接,现有建筑按其重要性及使用用途划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了衔接,现有建筑按其重要性及使用用途划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和适度设防类,不同设防类别的建筑具有相应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和适度设防类,不同设防类别的建筑具有相应的鉴定要求:的鉴定要求:丙类,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并进行抗震验算。丙类,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震 鉴定 标准版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