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精选课件.ppt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精选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第一页,本课件共有61页第一节 生物测试及方式第二页,本课件共有61页一、生物测试(Bioassay)的概念: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注释1:所利用的生物反应包括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各级水平上的反应。注释2:生物测试不同于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测。前者能够测定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的影响,而后者只能测定污染物的浓度。例如:通过水污染的生物测试可获得以下数据:各种环境因素如DO、pH、温度、混浊度等对生命的有利以及不利的浓度或强度;污染物对受测生物的毒性;各种水生生物对污染物的相
2、对敏感性;废水所应处理的程度;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浓度等。第三页,本课件共有61页二、生物测试的方式(一)生物测试的分类1.短期生物测试(Short Term Bioassays)主要用于测定LC50、IC50、EC50,用来快速估计污染物的毒性,评定几种不同毒物或废物对某种生物的相对毒性或评定不同生物对不同条件如温度、pH的相对敏感性等。多数采用静止式。2.中期生物测试(Intermediate Term Bioassays)时间为8d到90d,多数情况下为流动式。3.长期生物测试(Long Term Bioassays)包括全部生活史的生物测试(Complete Lifecycle Bioas
3、says)和部分生活史的生物测试(Partial Lifecycle Bioassays)目的是要测定出在持续情况下不造成有害效应的毒物最大浓度或最大允许毒物浓度(MATC)只能采用流动式,要保证试验的环境条件和自然界的季节变化相符合。第四页,本课件共有61页(二)受试生物的选择(1)对试验毒物或者因子要具有敏感性(2)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和足够的数量,并在全年中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可获得(3)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具有重大的生态价值(4)在实验室内易于培养和繁殖(5)具有丰富的生物学背景资料,人们已经清楚了解受试生物的生活史、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等等(6)受试生物对试验毒物或因子的反应能够被测定,
4、并具有一套标准的测定方法或技术(7)受试生物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应考虑与人类食物链的联系。第五页,本课件共有61页影响生物测试结果的因素受试生物:年龄,生活阶段,尺寸大小,季节等。试验条件:温度,水质,水流速度等。实验室差异:人员造作水平,仪器设备,统计分析方法。(三)生物测试的标准化(1)不同的实验室进行许多有用的测试并把一致的测试结果选择出来(2)增加数据的准确性(3)测试可以被其他实验室重复(4)各种人员容易进行该试验(5)可方便的将数据进行比较(6)可为环境管理,环境立法提供可靠的数据或者结果第六页,本课件共有61页第二节 一般毒性试验第七页,本课件共有61页一、生物毒性的
5、基本概念毒物(Toxicant)的概念 任何能以较小剂量作用于机体,通过化学作用造成机体损害乃致死亡者,称毒物。毒物与非毒物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通常一种物质只有达到中毒剂量时才是毒物。中毒(Intoxication)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引起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中毒是各种毒性作用的综合表现,包括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毒性(Toxicity)指一种物质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毒性作用或毒效应(Toxic Effect)第八页,本课件共有61页 效应(Effect)也称为作用,指接触一定剂量化学物后,使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改变。效应是对个体而言的,这种改变可用一定的计量单位表示。反应
6、(Response)指接触一定剂量化学物后,产生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强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反应是对群体而言的,用百分率或比值来表示,如发病率、死亡率等。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以剂量为横坐标,以表示效应强度的计算单位或表示反应的百分率或比值为纵坐标绘制散点图所得到的曲线,即为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不同的化学物或同一化学物在不同条件下,其剂量与效应或反应的相关关系不同,可呈现不同类型的曲线。(见图31,32,33,34)第九页,本课件共有61页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图剂量10050反应强度()图31剂量反应曲线(直线型)剂量10050死亡率()图32 剂量反应曲线(抛物
7、线型)对数剂量10050死亡率()图33 剂量反应曲线(S形线型)死亡率(概率单位)对数剂量10050图34 剂量反应曲线第十页,本课件共有61页(二)毒性试验常用参数致死剂量或致死浓度致死剂量或致死浓度(Lethal Dose,Lethal Concentration):一次染毒后引起受试生物动物死亡的剂量或者浓度。绝对致死剂量或致死浓度(LD100、LC100):一群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或者剂量。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LC50):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浓度或者剂量。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MLC):能使一群动物中仅个别死亡的最高剂量或者浓度。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
8、0、LC0):能使一群动物虽然发生严重中毒,但全部存活无一死亡的最高剂量或者浓度。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1页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um Noeffect Level):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与阈剂量一样,最大无作用剂量也不能通过试验获得。每日容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1页最小有作用剂量: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能使某项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
9、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也可称为中毒阈剂量,或中毒阈值。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1页毒作用带:是一种根据毒性和毒性作用特点综合评价外来化合物危险性的指标:急性毒作用带(Acutetoxic Effect Zone):又称一次作用带,是指半数致死浓度(剂量)与急性阈浓度之比值。该值与外来化合物一次作用的危害性成反比关系。急性毒作用带越宽,说明该化合物外来引起急性致死性中毒的危害性越小。慢性毒作用带(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急性阈浓度(剂量,Limac)与慢性阈浓度(剂量,limch)之比值,以此表示外源性化合物的蓄积性及机体代偿能力。慢性毒作用带愈
10、宽,Zch值愈大,说明该化合物引起慢性中毒的可能性就愈大。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1页半数效应浓度(EC50):能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通常指非死亡效应。半数抑制浓度(IC50):引起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50%抑制的浓度。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1页二、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的试验。其目的是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急性毒性试验类型哺乳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蚯蚓急性毒性试验第
11、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1页动物急性毒性试验(1)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如下:按试验要求选择受试生物常用成年大鼠或小鼠,雌雄动物同时试验,对试验动物预先观察几天后标记编号并随机分组。预备试验和确定剂量组选用少量动物进行预备试验,找出引起动物90(或全部)死亡的剂量(即最高剂量组剂量)和引起动物10死亡(或不死亡)的剂量(即最低剂量组剂量)。在最高剂量组剂量和最低剂量组剂量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插入若干个中间剂量(一般46组),从而确定正式试验的剂量组。染毒方式和受试物的配制一般用灌胃法和人工熏气法。受试物的配制:配制试验所需的最高剂量浓度溶液,然后依次稀释到所需浓度。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1页动物急性
12、毒性试验(2)观察指标中毒症状:一般观察2448小时,最好观察到绝大多数动物出现典型中毒症状。动物死亡数目和死亡时间病理检查:对于试验时立即死亡的动物,可解剖,分析死亡原因,看是技术事故还是中毒引起的死亡。确定半数致死量(LD50)试验结果LD50值越小,毒性越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只能粗略地表示某化学物质的毒性,而不能全面反映其毒性。由于动物种属、性别、染毒方式的不同,所表现的毒性也不一致,故表示LD50应注释明动物种类和染毒方式。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1页三、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一)亚慢性毒性试验:指实验动物连续多日接触较大剂量的外来化合物所出现的中毒效应。所谓较大剂量,是指小于急
13、性LD50的剂量。1.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探讨亚慢性毒性的阈剂量或阈浓度和在亚慢性试验期间未观察到毒效应的剂量水平,且为慢性试验寻找接触剂量及观察指标。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1页2、实验动物的选择 亚慢性毒性作用研究一般要求选拔两种实验动物,一种为啮齿类,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如大鼠和狗,以便全面了解受试物的毒性特征。由于亚慢性毒性试验期较长,所以选择被动物的体重(年龄)应较小,如小鼠应为15g左右,大鼠100g左右。3、染毒途径 亚慢性毒性试验接触外来化合物途径的选择,应考虑两点:一是尽量模拟人类在环境中接触该化合物的途径或方式,二是应与预期进行慢性毒性试验的接触途径相一致。具体接触途径
14、主要有经口、经呼吸道和经皮肤三种。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61页4、观察指标(1)一般性指标1).一般综合性观察指标,这类指标是非特异性观察指标,它是外来化合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综合性总体反映。动物体重:实验动物在亚慢性方式接触外来化合物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动物体重的增长,包括食欲变化、消化功能变化、代谢和能量消耗变化等。体重变化的表示方式,可将接触组与对照组同期体重绝对增长的重量加以比较和统计学处理。也可将接触组与对照组同期体重百分增长率(以接触化合物开始时动物体重为100%)进行统计和比较。食物利用率:亚慢性试验期间必须注意观察并记录动物的饮食情况,在此基础上计算食物利用率,即动物每食入1
15、00g饲料所增长的体重克数。分析比较接触组与对照组食物利用率,有助于分析受试化合物对实验动物的生物学效应。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1页症状实验动物在接触外来化合物过程中所出现的中毒症状及出现各症状的先后次序、时间均应记录和分析。脏器系数或称脏/体比值,是指某个脏器的湿重与单位体重的比值,通常以100g体重计。如肝/体比,即(全肝湿重/体重)100。此指标的意义是实验动物在不同年龄期,其各脏器与体重之间重量比值有一定规律;若受试化合物使某个脏器受到损害,则此比值就会发生改变,可以增大或缩小,因此,脏/体比值是一个灵敏、有效和经济的指标。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1页2)一般化验指标主要指血象和肝、
16、肾功能的检测,在亚慢性试验中研究外来化合物对实验动物的毒性作用,使用这类指标,一般为筛检性和探讨性。通常血象检测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红蛋白定量等。肝、肾功能也是一种常规指标,如SGOT、SGPT、血清尿素氮、尿蛋白定性或定量、尿沉渣镜检等。(2)病理学检查:亚慢毒性试验中应重视病理学检查。凡是在染毒过程中死亡的动物均应及时解剖,肉眼检查后再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必要时作组织化学或电镜镜检。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1页(二)慢性毒性试验1、概念:慢性毒性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给予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2、目的:慢性毒性试验是确定外来化合物的毒性下限,即
17、长期接触该化合物可以引起机体危害的阈剂量和无作用剂量。为进行该化合物的危险性评价与制定人接触该化合物的安全限量标准提供毒理学依据,如最高容许浓度和每日容许摄入量等。3、慢性毒性试验期限:一般认为工业毒理学慢性试验动物染毒6个月或更长时间;而环境毒理学与食品毒理学则要求实验动物染毒1年以上或2年。也有学者主张动物终生接触外来化合物才能全面反映外来化合物的慢性毒性效应,以及求出阈剂量或无作用剂量。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1页4、实验动物慢性毒性试验选择实验动物的条件与亚慢性毒性试验相同。但实验动物最好为纯系甚至同窝动物均匀分布于各剂量组。实验动物年龄应较小,大鼠和小鼠应为初断奶者,即小鼠出生后3周
18、,体重1012g;大鼠出生后34周,体重5070g。性别要雌雄各半。慢性毒性试验实验动物的饲养条件和饲养环境与亚慢性毒性试验相同。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1页5、接触途径:慢性毒性试验多为经口与经呼吸道接触。经呼吸道接触,每日接触时间,依试验要求而定。工业毒物的试验通常每日吸入46小时。环境污染物一般要求每日吸入8小时或更长。6、剂量的选择与分组:为制定外来化合物卫生标准而进行慢性毒性试验时,一般设3个染毒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必要时另设一个溶剂对照组,即无作用剂量组、阈剂量组、发生比较轻微毒性效应的剂量组(此为最高剂量组)。以求出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1页 染毒组剂量的选
19、择可参考三组数据。一是以亚慢性阈剂量为出发点,即以亚慢性阈剂量或其1/5 1/2剂量为慢性毒性试验的最高剂量,以这一阈剂量的1/501/10为慢性毒性试验的预计阈剂量组,并以其1/100为预计的慢性无作用剂量组;一是以急性毒性的LD50剂量为出发点,即以LD50的1/10剂量为慢性试验的最高剂量。以LD50 的1/100为预计慢性阈剂量,以LD50 的1/1000为预计的无作用剂量组。各染毒剂量组之间的剂量间距应当大些,有利于求出剂量-反应关系,也有助于排除实验动物个体敏感性差异。组间剂量差一般以510倍为宜,最低不小于两倍。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1页7、观察指标 体重、食物摄取、临床症状、
20、行为、血象和血液化学、尿的性状及生化成分以及重点观察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已经显现的阳性指标。注意三点:一是试验前应对一些预计观察指标,尤其是血、尿常规及重点测定的生化指标进行正常值测定,废弃个体差异过大的动物;二是在接触外来化合物期间进行动态观察的各项指标,应与对照组同步测定;三是各化验测定方法应精确、可靠、且进行质量控制。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1页四、蓄积毒性试验(一)基本概念蓄积毒性作用:外源化学物连续或反复多次地与机体接触,当其吸收速度超过生物转化和排泄的速度时,在体内的总量就会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蓄积作用。蓄积作用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1.物质蓄积物质蓄积化学分析的方法能够测出
21、机体内存在该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时。2.功能蓄积(损伤蓄积)功能蓄积(损伤蓄积)多次接触一定时间后,虽不能测出该物质或其代谢产物,但机体有慢性中毒的症状出现。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1页(二)试验方法蓄积系数法:蓄积系数是指多次染毒使半数动物出现毒性效应的总有效剂量(ED50(n))与一次染毒的半数有效量(ED50(1)之比值,毒性效应包括死亡。蓄积系数K1、固定剂量法:2、递增剂量法: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61页生物半减期法:由于生物的代谢作用,环境污染物在机体或器官内的量减少到原有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又称代谢半减期或生物半衰期(T)生物半减期T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1页第三节 生物的分子和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污染物 生物 效应 检测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