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和个体化精选课件.ppt
《社会化和个体化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化和个体化精选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社会化和个体化第一页,本课件共有54页分析社会化的主要理论视角有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以及生命历程理论等。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的新趋势和新特征就是个性化或“个体化的社会”的来临。从社会互构论来看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基本关系,可以发现,社会化与个体化是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的理论刻画,个体化在某些方面是传统社会化的超越。第二页,本课件共有54页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第三页,本课件共有54页一、社会化概述1.社会化的定义在社会学中,“社会化”概念的内涵有一个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程。(1)一般来说,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社会化研究主要以少年儿
2、童为对象,研究的重点是个人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2)从50年代开始,在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和英克尔斯关于人的现代化研究的推动下,社会化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出现并形成了广义的社会化研究。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在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第四页,本课件共有54页(3)新发展:一是强调研究个体的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意义,以及个体社会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个体的成长与社会运行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是扩大个体的内涵,由具体的人一个群体或单元。第五页,本课件共有54页2.社
3、会化理解的角度:文化的角度、个性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度。(1)从文化角度,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认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第六页,本课件共有54页(2)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有个性的人。认为内化他人的态度,并按照社会上其他人的一般期待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就是社会化过程。(3)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认为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角色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
4、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第七页,本课件共有54页综合上述三个研究角度,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第八页,本课件共有54页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儿童社会化的标准是:至少有一个朋友并且至少保持6个月以上;在看不到什么好处的情况下能主动帮助别人;做了错事,造成了明显不良后果但未被别人发现的时候能主动认错;别
5、人做了对他不利的事时能原谅并且不告状;对朋友或同伴的福利表示关心或能够分享他人的幸福和高兴。以上标准,6岁以下至少应达到一条;712岁至少应达到两条;1318岁至少应达到三条,才称得上社会人。第九页,本课件共有54页中国古代的成人标准:1.年龄:20岁;2.生理上的成熟;3.掌握一定的农业劳动技能;4.心智的成熟;5.对伦理和社会生活准则的自觉认同第十页,本课件共有54页中国少数民族的成年礼 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成年礼。比如:基诺族青少年长到15岁左右,就要举行成年礼,以取得正式村庄成员的资格。他们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将当事人“劫持”到祭祖场所举行仪式,长老领颂史诗。发给当事人两包祭肉。
6、父母赠以全套的生产工具和衣饰。从此即可穿成人衣服,有权利恋爱。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4页2.社会化的类型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起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角色的期望和要求。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4页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发生在青年时期。发展社会化: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划和知识的社会化。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
7、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4页3.社会化的理论视角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格”。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情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人格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识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及情感(感觉与感情)。自我意识是个体关于“我是谁”的看法和判断,它是人格的核心组成部分。自我意识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4页(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首先,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
8、,即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最后,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4页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认为自我意识是随着符号使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人出生之初是没有自我意识的,随着符号使用能力的提高,人开始将“我”作为一个符号,作为一个对象加以思考,这时自我意识就产生了。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主我”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4页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
9、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米德将社会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模仿阶段、嬉戏阶段和博弈阶段。随着一个人从只能扮演有限的、特定的角色到能够扮演普通的“一般化他人”的角色,“客我”的内涵外延也在不断扩展。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4页(3)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其基本成分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别是性冲动。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4页自我:是从本我中分离出来的。由于本我的各种需求在现实中不可能立即和全部满足,个体必须接受现实的限制,学会
10、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于是服从现实的一部分即从本我中分离出来,成为自我。自我遵循着现实原则。它在本我、超我和现实环境之间起着居间调节作用。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4页超我是从自我中剥离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它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后形成的,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在整个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对人格的其他部分进行审查和监控。它遵循着完美原则。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过程分为5个时期: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7-青春期)、两性期(青春期以后)。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54页(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认为社会文化对于人格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并
11、且人格的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某种心理问题,都要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特定社会要求作出反应。如果个人能够成功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表现出心理和行为上的积极反应;如果个人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出现认同危机,给以后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4页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期,0-1岁)婴儿如果能得到父母或他人的良好照料,各种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能建立起对周围的信任感。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期,2-3岁)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自己的肢体活动加以自主控制,用自己的感官去熟悉周围的环境。父母应有意识地鼓励孩子的这种自主性活动。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4页主动和内疚(学前时期
12、,4-5岁)。由于儿童具有了语言能力和从事游戏活动的能力,他开始表现出与他人交谈和一起从事游戏活动的主动性。父母如果对儿童的主动要求不予理睬或管束太多,取笑或惩罚儿童,就可能使他产生内疚感,影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期,6-11岁)。在这一时期,儿童对周围事物的用途和好奇心增强,乐于使用工具去进行操作。这时成年人应鼓励儿童积极动脑并努力完成自己喜爱的活动,培养其勤奋精神。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4页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青少年在这一时期特别注意观察和认识各种社会角色的意义,学会扮演不同角色,实现角色的自我认同。如果个人在这一时期的社会交往活动缺乏主动和自信,将不能正确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化 个体化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