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精选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精选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5)1第一页,本课件共有56页2 1-1 1-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一、吸光光度法的概念一、吸光光度法的概念 在光谱分析中,依据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在光谱分析中,依据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主要有主要有: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围2.52.5 10001000 m,m,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200200 400
2、 nm400 nm(近紫外区)(近紫外区),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分析。第二页,本课件共有56页3可见吸收光谱: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400400 750 nm 750 nm,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二、吸光光度法的特点:二、吸光光度法的特点:(1 1)灵敏度高;)灵敏度高;(2 2)准确度高;)准确度高;(3 3)操作简便快速;)操作简便快速;(4 4)应用广泛。)应用广泛。第三页,本课件共有56页4三、光的基本性质三、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可用光是一
3、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可用波长波长、频率、频率、光速、光速c c、波数(、波数(cmcm-1-1)等参数来描述:)等参数来描述:=c=c ;波数波数 =1/=1/=/c c 光是由光子流组成,光子的能量:光是由光子流组成,光子的能量:E=h E=h =h c/=h c/(PlanckPlanck常数常数:h h=6.626=6.626 10 10-34 -34 J J S)S)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白光白光(太阳光太阳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单色光单色光:单波长的光:单波长的光(由具有相同能量
4、的光子组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成)可见光区可见光区:400-750 nm400-750 nm 紫外光区紫外光区:近紫外区:近紫外区200-400 nm200-400 nm 远紫外区远紫外区10-200 nm 10-200 nm(真空紫(真空紫 外区)外区)第四页,本课件共有56页5四、物质的颜色四、物质的颜色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表表1-1 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互补关系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互补关系第五页,本课件共有56页6五、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五、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
5、M +M +h h M*M*M +热热M+荧光或磷光荧光或磷光基态基态 激发态激发态E1 (E)E2 E=E2 -E1=h 量子化量子化;选择性吸收;选择性吸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对不同波长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光的吸收程度不同;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度度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 max;第六页,本课件共有56页7六、光吸收曲线六、光吸收曲线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某一物质测定吸光度,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某一物质测定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
6、曲线,描述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描述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图图1-1吸收曲线吸收曲线第七页,本课件共有56页8吸收曲线的讨论吸收曲线的讨论:l(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maxl(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状相似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曲线形状和max则不同。则不同。l(3)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
7、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第八页,本课件共有56页9 (4)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有差异,在max处吸光度处吸光度A 的差异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最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5)在在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第九页,本课件共有56页10七、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七、光吸收的基本定律1.1.朗伯朗伯比耳定
8、律比耳定律 布格布格(Bouguer)(Bouguer)和朗伯和朗伯(Lambert)(Lambert)先后于先后于17291729年和年和1760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度的关系。A Ab b 18521852年比耳年比耳(Beer)(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A A c c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其数学表达比耳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为:第十页,本课件共有56页11朗伯朗伯-比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比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A
9、 Alglg(I I0 0/I I)=)=b cb c 或或:A Alglg(I I0 0/I I)=)=a b ca b c 式中式中A A:吸光度;:吸光度;I I0 0 :入射光强度;:入射光强度;I I:透射光强度;:透射光强度;b b:液层厚度:液层厚度(光程长度光程长度),通常以,通常以cmcm为单位;为单位;:摩摩尔尔吸吸光光系系数数,单单位位LmolLmol-1-1cmcm-1-1;溶溶液的浓度液的浓度c c单位单位molLmolL-1-1;a a:吸吸光光系系数数,单单位位LgLg-1-1cmcm-1-1;溶溶液液的的浓浓度度c c单位单位gLgL-1-1。第十一页,本课件共
10、有56页12 与与a a的关系为:的关系为:=MaMa (M M为物质的摩尔质量)为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Lmol(Lmol-1-1cmcm-1-1)在数值上等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于浓度为1molL1molL-1-1、液层厚度为、液层厚度为1cm1cm时该溶液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吸光系数吸光系数a a(Lg(Lg-1-1cmcm-1-1)相当于浓度为相当于浓度为1gL1gL-1 1,液层厚度为,液层厚度为1cm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光度。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6页13吸光度吸光度A A 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
11、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度:A Alglg(I I0 0/I I)透过度透过度T T 描述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描述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度:T T=I It t/I I0 0吸光度吸光度A A 与透光度与透光度T T 的关系的关系:A A lg lg T T A A、T T、c c 三者的关系如右图所三者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示。吸光度吸光度A A具有加和性:具有加和性:A A总总=A A1 1+A A2 2A A1 1、A A2 2分别为两种吸光物质的吸分别为两种吸光物质的吸光度。光度。ATATC图图8-3 A8-3 A,T T,C C关系曲线关系曲线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6页14 朗伯朗伯-比耳定
12、律的物理意义:当平行单色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当平行单色光通过单一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光通过单一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度的乘积成正比。朗伯朗伯-比耳定律是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比耳定律是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和定量测定的依据。广泛地应用于紫础和定量测定的依据。广泛地应用于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区的吸收测量,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区的吸收测量,也适用于原子吸收测量。也适用于原子吸收测量。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6页15l2.2.摩尔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的讨论的讨论(1 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吸收物质
13、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特征常数;(2 2)不随浓度不随浓度c c和光程长度和光程长度b b的改变而改变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波长等条件一定时,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待测物浓度无关;与待测物浓度无关;(3 3)可作为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定性鉴定的参数;(4 4)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值是不同的。在值是不同的。在最大吸收波长最大吸收波长max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maxmax表示。表示。maxmax表明了该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
14、,也反映了,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6页16(5 5)max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10105 5:超高灵敏;:超高灵敏;=(6=(61010)10104 4 :高灵敏;:高灵敏;=(2=(26 6)10104 4 :中等灵敏;:中等灵敏;21010 10-2-2molLmolL-1-1时,吸光质点间时,吸光质点间可能发生缔合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对光的可能发生缔合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对光的吸收。朗伯吸收。
15、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物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物的形成等化学平衡时,使吸光质点的浓度发生变的形成等化学平衡时,使吸光质点的浓度发生变化,影响吸光度。化,影响吸光度。(3)3)工作曲线不过原点工作曲线不过原点 存在系统误差:吸存在系统误差:吸收池不完全一样;参比收池不完全一样;参比溶液选择不当等。溶液选择不当等。图图8-4-2 8-4-2 工作曲线工作曲线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56页211-2 1-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一、主要部件一、主要部件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 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
16、6页221光源:2单色器:包括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 棱镜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色散元件色散元件 分出光波长不等距分出光波长不等距 光栅光栅衍射和干涉衍射和干涉 分出光波长等距分出光波长等距钨灯或卤钨灯钨灯或卤钨灯可见光源可见光源 3501000nm氢灯或氘灯氢灯或氘灯紫外光源紫外光源 200360nm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6页23续前3吸收池:玻璃能吸收UV光,仅适用于可见光区 石英不能吸收紫外光,适用于紫外和可见光区l 要求:匹配性(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应一致)4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5记录装置:讯号处理和显示系统光电池光电池光电管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
17、电倍增管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6页24类型:类型:1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特点:特点:使用时来回拉动吸收池使用时来回拉动吸收池 移动误差移动误差l对光源要求高对光源要求高l比色池配对比色池配对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6页25续前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特点:特点:不用拉动吸收池,可以减小移动误差不用拉动吸收池,可以减小移动误差对光源要求不高对光源要求不高可以自动扫描吸收光谱可以自动扫描吸收光谱 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6页26续前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特点:特点:利用吸光度差值定量利用吸光度差值定量消除干扰和吸收池不匹配引起的误差消除干扰和吸收池不匹配引起的误差第二十六
18、页,本课件共有56页27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6页281-31-3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一、显色反应的选择一、显色反应的选择 选择显色剂选择显色剂 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灵敏度高、选择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生成物稳定、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性高、生成物稳定、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与有色物最大吸收波长之差(对比度),吸收,与有色物最大吸收波长之差(对比度),应满足应满足 60nm60nm。常用配位显色反应或氧化还原显色反应对待测常用配位显色反应或氧化还原显色反应对待测离子进行显色后测定。例如:钢中微量锰的测定,离子进行显色后测
19、定。例如:钢中微量锰的测定,MnMn2 2不能直接进行光度测定,可将其氧化成紫不能直接进行光度测定,可将其氧化成紫红色的红色的Mn()Mn(),在,在525 nm525 nm处处 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6页29二、显色条件的选择二、显色条件的选择 1.1.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用量:吸光度吸光度A A与显色与显色剂用量剂用量 c cR R的关系曲的关系曲线如图线如图12-812-8所所 示。示。选择曲线变化平坦选择曲线变化平坦处处 作为显色条件。作为显色条件。2.2.溶液的溶液的pHpH值值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pHpH值条件值条件下显色溶液的吸光度。选择
20、曲线中吸光度较大且下显色溶液的吸光度。选择曲线中吸光度较大且恒定的平坦区所对应的恒定的平坦区所对应的pHpH范围。范围。3.3.显色时间与温度显色时间与温度 显色反应一般在室温下进行,有的反应需显色反应一般在室温下进行,有的反应需加热,应通过实验找出适宜的温度范围。加热,应通过实验找出适宜的温度范围。图8-10 吸光度与显色剂用量关系曲线cRcRcRAAA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6页30pHA 图8-11 吸光度与pH关系曲线三、干扰的消除三、干扰的消除 1.1.加入掩蔽剂加入掩蔽剂选择掩蔽剂的原则是:掩蔽剂不与待测组分选择掩蔽剂的原则是:掩蔽剂不与待测组分反应;掩蔽剂本身及掩蔽剂与干扰组分的
21、反应产反应;掩蔽剂本身及掩蔽剂与干扰组分的反应产物不干扰待测组分的测定。物不干扰待测组分的测定。例:测定例:测定TiTi4 4,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56页31 加入加入H H3 3POPO4 4掩蔽剂使掩蔽剂使FeFe3+3+(黄色黄色)成为成为Fe(POFe(PO)2 23-3-(无色无色),消除,消除FeFe3+3+的干扰;又如用铬天菁的干扰;又如用铬天菁S S光光度法测定度法测定AlAl3+3+时,加入抗坏血酸作掩蔽剂将时,加入抗坏血酸作掩蔽剂将FeFe3+3+还原为还原为FeFe2+2+,消除,消除FeFe3+3+的干扰。的干扰。2.2.选择适当的显色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显色反应条件通过
22、控制适宜的显色条件,消除干扰组分的通过控制适宜的显色条件,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影响。3.3.选择适宜的波长选择适宜的波长避开干扰物的最大吸收,配制适当的参比液,避开干扰物的最大吸收,配制适当的参比液,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6页32 4.4.提高显色反应的选择性提高显色反应的选择性利用被测物能形成三元络合物的特点,提高显色利用被测物能形成三元络合物的特点,提高显色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的选择性。5.5.分离干扰离子分离干扰离子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预先除去干扰物质。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预先除去干扰物质。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6页331-4 1-4 吸光光度测量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精选课件 紫外 可见 分光光度法 精选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