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2)精选课件.ppt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2)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2)精选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2)第一页,本课件共有26页关于感染的基本概念关于感染的基本概念 感染是微生物的致病性与宿主的感染是微生物的致病性与宿主的免疫力相互作用并引起不同程度病理免疫力相互作用并引起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过程。微生物(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微生物(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感染(感染(infection)致病性(致病性(pathogenicity)第二页,本课件共有26页致病性的影响因素致病性的影响因素1、毒力2、侵入数量3、侵入门户细菌的致病性侵袭力(1.菌体表面结构、2.侵袭性酶类)毒素(外毒素、内毒素)第三页,本课件共有26页菌毛、粘附素菌毛、粘附素毛发样突出物毛发样突出
2、物荚膜荚膜类荚膜物质类荚膜物质细胞壁结构细胞壁结构血浆凝固酶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激酶链道酶链道酶胶原酶等胶原酶等1 侵袭力粘附作用抗吞噬抗杀菌利于细菌毒素扩散一、细菌的毒力一、细菌的毒力第四页,本课件共有26页粘附是细菌引起粘附是细菌引起感染的首要条件感染的首要条件 细菌黏附于宿主组织细菌黏附于宿主组织第五页,本课件共有26页不不吞吞噬噬不不完完全全吞吞噬噬抗吞噬抗杀菌第六页,本课件共有26页透透明质酸酶明质酸酶链链激酶(溶纤维激酶(溶纤维蛋白酶)蛋白酶)链道酶(链道酶(DNA酶)酶)侵袭性酶侵袭性酶 利于细菌毒素扩散第七页,本课件共有26页内毒素内毒素外毒素外毒素生理病理变
3、化2 2、毒素、毒素第八页,本课件共有26页外毒素外毒素2 2、化学成分化学成分: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酸、蛋白酶分解破坏。酸、蛋白酶分解破坏。3、抗原性抗原性: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 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4、致病作用致病作用: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 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 症状。症状。1、来源来源来源来源:多由革兰阳性菌合成释放,多由革兰阳性菌合成释放,多由革兰阳性菌合成释放,多
4、由革兰阳性菌合成释放,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 释出。释出。第九页,本课件共有26页肠毒素霍乱肠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A:活性亚单位B:结合亚单位 可提纯制疫苗外毒素分子结构:A-B模式第十页,本课件共有26页抗毒素抗毒素(antitoxin)的的使用原则使用原则 早期早期 足量足量 防过敏防过敏 治疗治疗 抗毒素抗毒素类毒素类毒素 抗毒素抗毒素 预防预防外毒素外毒素2.1外毒素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26页细菌的外毒素细菌的外毒素 类型 细菌 名称 引起疾病神经毒素 破伤风梭菌 痉挛毒素 破伤风 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 肉毒中毒细胞毒素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毒素 白喉 葡萄
5、球菌 TSST-1 毒性休克综合征 表皮剥脱毒素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A群链球菌 致热外毒素 猩红热肠毒素 霍乱弧菌 肠毒素 霍乱 大肠埃希菌(产毒型)肠毒素 腹泻 产气荚膜梭菌 肠毒素 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 肠毒素 食物中毒 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26页 发热反应发热反应 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等,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等,使之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后者再作用于使之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后者再作用于宿主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宿主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发热。高发热。2.2内毒素的作用白细胞反应白细胞反应 早期白细胞下降,早期白细胞下降,1-2h1-2h上升上升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26页 内毒素血症
6、与内毒素休克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活性介质使小血管功能紊乱而微循环活性介质使小血管功能紊乱而微循环障碍静脉血流量减少障碍静脉血流量减少-血压下降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组织灌注不足 缺氧,酸中毒缺氧,酸中毒 甚至休克甚至休克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26页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激活凝血机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凝血机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凝血系统发生连续反应形成微血栓,引起凝血系统发生连续反应形成微血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IC)凝血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减少凝血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减少 血小板、纤维蛋白减少血小板、纤维蛋白减少内毒素激活和促进纤维酶系统,
7、内毒素激活和促进纤维酶系统,引起纤维蛋白溶解,血管内凝血又被溶解引起纤维蛋白溶解,血管内凝血又被溶解 皮肤粘膜皮肤粘膜出血点出血点 淤血淤血 或内脏或内脏出血出血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26页内毒素与外毒素主要区别内毒素与外毒素主要区别来来 源源 主要主要G+分泌分泌 G-细胞壁成分细胞壁成分 裂解后释放裂解后释放区别要点区别要点 外外 毒毒 素素 内内 毒毒 素素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蛋白质蛋白质 脂多糖脂多糖稳稳 定定 性性 6080 180 30min被破坏被破坏 2-4h才被破坏才被破坏毒性作用毒性作用 毒性强毒性强 毒性较弱毒性较弱 对组织器官有选择对组织器官有选择 各种细菌内毒各种细菌内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2精选课件 细菌 致病性 感染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