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学-第四章-血液精选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正常人体学-第四章-血液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人体学-第四章-血液精选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正常人体学-第四章-血液第一页,本课件共有39页血浆白白C血小板血小板红红C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血液血液 血浆血浆 血血C CRBCRBCWBCWBC血小板血小板水(水(90%90%)其它其它第二页,本课件共有39页血量n n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相当于7080ml/Kg。n n循环血量:心血管内。n n储存血量:肝、肺、皮下静脉。失血:20%代偿不足,血压脉搏四肢厥冷,眩晕,恶心,乏力,甚至昏倒。30%可危及生命。第三页,本课件共有39页血细胞比容概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n n成年男性:4050n n成年女性:3748n n贫血患者,RBC 血细胞比容?n n严重
2、脱水患者,血浆减少,血细胞比容?第四页,本课件共有39页血液的理化特性1 1、颜色、颜色:血液血液-红色红色 动脉血动脉血(含氧高)含氧高)-鲜红 静脉血静脉血(含氧低)含氧低)-暗红 血浆血浆-淡黄色淡黄色2、比重:、比重:3、粘滞性-是水的是水的45倍倍4 4、酸碱度、酸碱度 正常血浆正常血浆PH:7.357.45,靠血液中各,靠血液中各种缓冲物质维持,主要是种缓冲物质维持,主要是NaHCO3/H2CO3,7.35,7.457.45为碱中毒。为碱中毒。5、渗透压、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约为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770KPa,与单位体积溶液,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有关。中溶质颗粒数目有
3、关。第五页,本课件共有39页二、血浆n n血浆的成分及作用水占91%92%,其余为溶质。1、无机盐 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阳离子:Na+、K+、Ca2+、Mg2+阴离子:CL-、HCO3-、HPO42-、SO42-第六页,本课件共有39页2、血浆蛋白 主要是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总量为6080g/L 白蛋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保持机体水平衡。球蛋白:发挥免疫、防御作用,与物质运输有关。纤维蛋白:参与血液凝固。第七页,本课件共有39页4、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指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包括尿素、尿酸、氨基酸、氨、胆红素等,临床把这些
4、物质中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5、其他成分 葡萄糖、多种脂类、酮体、乳酸酶、激素、维生素、O2 2、CO2 2第八页,本课件共有39页第九页,本课件共有39页n n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1、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正常值(770KPa)n n晶体渗透压:由离子和小分子晶体物质,如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形成,是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组成部分。n n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形成,为3.3KPa左右。n n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相近的溶液,如0.9%NS和5%GS。n n低渗溶液n n高渗溶液第十页,本课件共有39页2、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血浆渗透压具有吸引水分子通过生物半透膜的能力。细胞
5、膜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生物半透膜n n晶体渗透压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红细胞的形态n n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分的交换。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39页三 血细胞及其功能、红细胞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39页n n大小:直径为7-9um。n n形状:双凹圆盘状。n n结构特点:无核,无C器,n n内含物:充满血红蛋白(Hb)。n n膜上有ABO抗原,决定血型。n n功能:运输O2和CO2,缓冲酸碱平衡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39页RBC正常值正常值n n RBC 男性 (4.0-5.5)1012/Ln n 女性 (3.5-5.0)1012/L n n Hbn n 男性 120 160 g/L
6、n n 女性 110150g/Ln n血液中的RBC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最低值称为贫血。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39页 、白细胞、白细胞(4-10 x109/L)WBC有粒有粒C C无粒无粒C C 中性粒中性粒C(C(50-70%50-70%)嗜酸性粒嗜酸性粒C C(0.50.55 5)嗜碱性粒嗜碱性粒C C(0 01 1)淋巴淋巴C(C(20-40%20-40%)单核单核C C(38)分类依据:分类依据:根据根据C C质内有无特殊颗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和颗粒的嗜色性。粒和颗粒的嗜色性。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39页各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上一页上一页结束放映结束放映
7、下一页下一页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39页中性粒白Cn n数量:50-70%,是数量最多的白C。n n结构:分叶状(2-5个核)。核左移:1-2叶核增多-细菌感染。核右移:4-5叶核增多-衰老。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39页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39页嗜酸性粒Cn n数量:0.5-3%。n nC核:多为2叶,“八”字形核。n n在过敏性疾病中或寄生虫病时,数量增多。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39页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39页嗜碱性粒Cn n数量:最少,0-1%。n nC核:不规则,多呈“S”形。n nC质:蓝紫色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n n参与过敏反应。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39页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3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常 人体 第四 血液 精选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