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囊性或囊性为主肿瘤性病变的影像诊断精选课件.ppt
《颅脑囊性或囊性为主肿瘤性病变的影像诊断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脑囊性或囊性为主肿瘤性病变的影像诊断精选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颅脑囊性或囊性为主肿瘤性病变的影像诊断第一页,本课件共有65页 一一.引言引言颅脑囊性或囊性为主的肿瘤性病变较多,也较常见,但涉及病种复杂,影像诊断中常需鉴别。此类病变具有影像学共性表现:囊液在CT上多表现为较均匀的低密度区;MRI上多表现为较均匀的长T1长T2区;增强后CT/MRI囊液区不强化,壁结节或内残留少许实质部可有不同程度强化或不强化;伴有或不伴有占位效应。但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大影像表现个性差异,值得总结分析。掌握颅脑囊性或囊性为主的肿瘤性病变影像诊断要点,并对其影像特征性表现和相关临床知识深入的了解,必将对于此类病变的准确定性诊断十分重要。第二页,本课件共有65页二.各种颅脑囊性
2、或囊性为主肿瘤性病变影像表现与相关临床第三页,本课件共有65页1.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astrocyte tumorsastrocyte tumors)为最常见的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3%26%,占胶质瘤的50%左右左右。“囊性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年青人,为低级别胶质瘤。第四页,本课件共有65页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1.常发生于大脑皮层下。2.囊液主要为液化坏死,CT呈均匀低密度/MRI呈均匀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3.周边水肿常较轻,占位效应较轻。4.增强后不强化。5.壁结节MRS示Cho浓度升高,对诊断有帮助。第五页,本课件共有65页 A B 囊性星形细胞瘤(I级)A.左额叶肿瘤
3、呈囊性,T1WI见病灶椭圆形低信号;B.T2WI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晰锐利,周围见水肿带,呈稍长T2信号第六页,本课件共有65页A B C 囊性星形细胞瘤(I级)AC.平扫T1WI、T2WI和FLAIR示左颞叶囊性长T1长T2占位灶,其内侧见小结节影第七页,本课件共有65页 D E F 囊性星形细胞瘤(I级)DF.平扫T2WI和DWI示病灶呈囊液性,DWI呈低信号第八页,本课件共有65页 G H I 囊性星形细胞瘤(I级)GI.增强扫描囊壁和壁结节无明显强化增强扫描囊壁和壁结节无明显强化第九页,本课件共有65页囊性星形细胞瘤(I级)MRS:Cho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65页2.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4、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毛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是一种少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见的良性肿瘤,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中被列为级星形细胞肿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约占颅内胶质瘤4%5%5%,占成年组星形细胞肿瘤的72525,青少年组(2020岁以下)为76,多见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高峰为岁。肿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大体病理分型中包含有:囊肿型:病变呈囊性,没有壁结节或实性肿块;囊肿结节型:以囊性病变为主,伴有壁结节囊肿结节型:以囊性病变为主,伴有壁结节;实质型。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5页 诊断要点1.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好发
5、于小脑好发于小脑,以小脑蚓部多发,蚓部多发,其次为小脑半球,亦可发生于幕上,位于视交叉和下丘脑。其次为小脑半球,亦可发生于幕上,位于视交叉和下丘脑。2.2.肿瘤增强后实性部分,包括附壁结节和囊壁均匀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少数肿瘤只有实质部分、附壁结节,囊性部分不强化,少数肿瘤只有实质部分、附壁结节强化,而强化,而囊壁强化不明显或不强化。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5页A BA.T1WI示左侧小脑半球一囊实性肿块,囊性部分呈脑脊液样长T1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T1 信号,四脑室受压变形;B.T2WI示相应区域肿块的囊性部分呈长 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 T2信号,瘤周水肿不明显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5页
6、C DC.D.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壁轻度强化,四脑室受压变形,幕上脑室扩张积水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5页 A B C E F G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囊肿结节型)A.CT 平扫示右枕叶以囊性为主的低密度影,其内见分隔,分隔可见点状钙化();B.C.分别为T1WI矢状位及横断位示病灶呈长T1信号,内见等低信号分隔;D.T2WI横断位示病灶的囊性部分呈明显高信号,分隔呈低信号,瘤周见轻度水肿;E.F.增强扫描肿瘤分隔部分轻度强化,壁结节呈明显强化,囊壁无强化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5页3.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 神经节细胞瘤极少见,是一种单纯的神经元肿瘤,缺乏胶质成分,由肿瘤样成
7、熟的神经节细胞及少量非肿瘤性支持细胞组成。通常认为节细胞瘤实际是一种发育异常,并有肿瘤性改变,WHO的恶性度分类为I级级,属于良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绝大部分发生在30岁以前。好发部位为大脑半球尤其是颞叶,其次是额、顶叶,鞍上区及脑干少见。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5页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1)肿瘤常有囊变,完全囊变时肿瘤可由单个或多个囊)肿瘤常有囊变,完全囊变时肿瘤可由单个或多个囊组成组成。2 2)CT/MRI平扫肿瘤呈不均质混杂呈不均质混杂密度/信号,信号,囊液囊液呈脑脊液样呈脑脊液样;钙化常见;占位效应轻或无占位效应。3)增强后半数以上有强化,肿瘤的实性部分)增强后半数以上有强化,肿瘤的实
8、性部分轻度强化,强化多不均匀,囊变部分无强化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5页 A B C 神经节细胞瘤AC.MR平扫T1WI见右侧枕叶多囊状脑脊液样低信号,T2WI呈脑脊液样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5页4.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起源于起源于软脑膜下的星形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肿瘤,占星形细胞瘤不足1%。1993年列入WHO星形细胞肿瘤的分类中,WHOWHO恶性度恶性度分级为分级为II II级。主要发生在级。主要发生在30岁以前,尤其常见于儿童,男女发病率无差异。第十九页,本课件
9、共有65页 诊断要点1 1)肿瘤肿瘤位置位置浅表浅表,主要发生于主要发生于大脑半球大脑半球,以颞叶最为常见以颞叶最为常见,其次,其次是顶叶、枕叶和额叶。是顶叶、枕叶和额叶。常伴有软脑膜受累常伴有软脑膜受累。2 2)CT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囊性病变,境界清晰,可有少量实质部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囊性病变,境界清晰,可有少量实质部分或附壁结节,呈等或稍低密度,分或附壁结节,呈等或稍低密度,壁结节常靠近软脑膜壁结节常靠近软脑膜。增强扫。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或壁结节可见描囊性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或壁结节可见明显强化明显强化。3 3)MRIMRI平扫平扫肿瘤呈囊实混合性,囊性部分呈长肿瘤呈囊实混合
10、性,囊性部分呈长T1T1、长、长T2T2信号,信号,壁结节壁结节靠近邻近的靠近邻近的软脑膜软脑膜,呈呈稍稍长长T1T1、稍长、稍长T2T2信号。信号。一般一般无钙化无钙化。增强后壁结节增强后壁结节明显强化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壁可强化也可不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壁可强化也可不强化,囊壁强化表示囊壁为肿瘤组织,囊壁不强化表示囊壁结构为反应囊壁强化表示囊壁为肿瘤组织,囊壁不强化表示囊壁结构为反应性增生的胶质细胞组成。性增生的胶质细胞组成。4 4)主要与)主要与节细胞瘤节细胞瘤相鉴别相鉴别:节细胞胶质瘤占位效应轻或无占位:节细胞胶质瘤占位效应轻或无占位效应,钙化常见,而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钙
11、化少见效应,钙化常见,而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钙化少见。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65页 A B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A.B.分别为相应层面的横断面T1WI和T2WI,示右侧额颞叶囊实性占位,T1WI见实性部分呈等信号,囊性部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部分呈等及稍高信号,靠近外侧裂池的软脑膜,囊性部分呈明显高信号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5页 C D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C.D.分别为冠状面FLAIR及横断面DWI,肿瘤FLAIR呈稍高及低混杂信号,DWI呈等低信号 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5页 E FE.F.分别为增强后横断面和冠状面T1WI,示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第二十三页
12、,本课件共有65页5.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NS primitive(CNS primitive neuroectodemal tumorsneuroectodemal tumors,CNS PNET)是一种少见高度恶性的肿瘤。本病多见于青少年。由于肿瘤生长较快,其内部常伴有囊变和坏死区。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5页 诊断要点1.1.肿瘤可发生于肿瘤可发生于幕上幕上的任何部位,但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中线附近及侧脑室旁、皮常见于中线附近及侧脑室旁、皮层下或颅中窝层下或颅中窝。伴有室管膜分化特征的。伴有室管膜分化特征的PNE
13、TPNET见于脑室内。见于脑室内。2.CT2.CT:平扫肿瘤多为圆形,实性部分多呈稍高密度,瘤体常因出血、:平扫肿瘤多为圆形,实性部分多呈稍高密度,瘤体常因出血、坏死和囊变而致密度不均,约坏死和囊变而致密度不均,约50%50%的病例可出现的病例可出现钙化钙化。增强后有增强后有明显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的不均匀强化,边缘清晰。,边缘清晰。3.MRI3.MRI:瘤体瘤体T1WI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T2WI呈高或较高信号,呈高或较高信号,且较不均匀。部分病例肿瘤内可发生出血,且较不均匀。部分病例肿瘤内可发生出血,T1WIT1WI和和T2WIT2WI均均表现表现为高信号。为高
14、信号。囊变和坏死区并不局限于肿瘤中央部,而是在瘤体内囊变和坏死区并不局限于肿瘤中央部,而是在瘤体内呈灶状散在分布,可见于肿瘤边缘呈灶状散在分布,可见于肿瘤边缘。增强扫描后,病灶实性部分及。增强扫描后,病灶实性部分及病灶壁病灶壁明显强化明显强化。可伴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可伴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肿瘤越接近皮层,肿瘤越接近皮层,水肿越明显水肿越明显。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5页 A B C D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A.B.左侧顶叶近中线见一类圆形囊实性病灶,边界清晰,实性部分呈等T1、稍长T2信号,囊变区较大,呈长T1、长T2信号,中线结构受压右移;C.D.注入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
15、实性部分及病灶壁明显强化,周边散在囊性区不强化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5页6.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又称成神经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链的原始神经嵴细胞的肿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高度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肾上腺及交感神经链区域,而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极为罕见。主要发生于儿童,成年人发病罕见,成年人发病罕见。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5页 诊断要点1.1.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肿瘤体积多较大,并且有分叶,占位征象明显。肿瘤易发生坏死、囊变及出血。2.CT:平扫多为等或稍高密度的肿块,其内可见有坏死、平扫多为等或稍高密度
16、的肿块,其内可见有坏死、出血、囊变及钙化。出血、囊变及钙化。3.MRI:平扫平扫T1 1WI 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 呈等或稍高信号。坏死囊变区呈更低T1、更高、更高T2信号,瘤内出血T T1WI、T2WI均为高信号。4.中枢神经母细胞瘤虽为高度恶性肿瘤,但瘤周水肿相对较轻,这与其他脑内恶性肿瘤随恶性程度增加瘤周水肿也随之明显不同。5.增强扫描后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明显强化。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5页 A B C D E F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AC.左侧颞叶见一较大稍长T1、长T2信号为主的病灶,有大片状囊变坏死区,边界清晰,有分叶,占位征象明显,但更长T2水肿较轻;DF.注入
17、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5页7.血管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又称血管网状细胞瘤(angioreticuloma),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2%,占后颅窝肿瘤的7%7%12%12%,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稍多于女性。此瘤中的20%患者伴有视网膜血管瘤,而6%6%的视网膜血管瘤伴发小脑的血管母细胞瘤。1020发生于Von Hippel-Lindau病病。约80%的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位于小脑者达95%,表现为间歇性枕下痛。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65页 诊断要点1 1)小脑好发。2 2)根据大体病理及影像表现,将血管母细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颅脑 为主 肿瘤 性病变 影像 诊断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