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验总则精选课件.ppt
《食品微生物检验总则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微生物检验总则精选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食品微生物检验总则关于食品微生物检验总则第一页,本课件共有18页一、实验室基本要求一、实验室基本要求二、样品的采集二、样品的采集三、样品检验三、样品检验四、生物安全与质量控制四、生物安全与质量控制五、记录与报告五、记录与报告六、检验后样品的处理六、检验后样品的处理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18页1.环境环境(1)实验室环境不应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环境不应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应与办公室区域明显分开。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应与办公室区域明显分开。(3)实验室工作面积和总体布局应能满足从事检验工作实验室工作面积和总体布局应能满足从事检验工作的需要,实验室布局应采用单方向工作流
2、程,避免交的需要,实验室布局应采用单方向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叉污染。(4)实验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应实验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应符合工作要求。符合工作要求。(5)一般样品检验应在洁净区域一般样品检验应在洁净区域包括超净工作台或洁净实包括超净工作台或洁净实验室验室进行,洁净区域应有明显的标示。进行,洁净区域应有明显的标示。(6)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工作应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工作应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evel 2,BSL-2)进行。)进行。一、实验室基本要求一、实验室基本要求第三页,本课件共有18页2.人员人员(
3、1)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教育、微生物专业培训经历,具备相应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教育、微生物专业培训经历,具备相应的资质,能够理解并正确实施检验。的资质,能够理解并正确实施检验。(2)检验人员应掌握实验室生物检验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知识。检验人员应掌握实验室生物检验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知识。(3)检验人员应在检验过程中保持个人整洁与卫生,防止人为检验人员应在检验过程中保持个人整洁与卫生,防止人为污染样品。污染样品。(4)检验人员应在检验过程中遵守相关预防措施的规定,保证自身安全。检验人员应在检验过程中遵守相关预防措施的规定,保证自身安全。(5)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执行涉及到辨色的实验。有颜色视觉
4、障碍的人员不能执行涉及到辨色的实验。3.设备设备(1)实验设备应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实验设备应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2)实验设备应放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便于维护、清洁、消毒与校实验设备应放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便于维护、清洁、消毒与校准,并保持整洁与良好的工作状态。准,并保持整洁与良好的工作状态。(3)实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检定(加贴标识)、维护和保实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检定(加贴标识)、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工作性能和操作安全。养,以确保工作性能和操作安全。(4)实验设备应有日常性监控记录和使用记录。实验设备应有日常性监控记录和使用记录。第四页,本课件共有18页4.检验用品检验用品(1)常
5、规检验用品主要有接种环(针)、酒精灯、镊子、剪刀、常规检验用品主要有接种环(针)、酒精灯、镊子、剪刀、药匙、消毒棉球、硅胶(棉)塞、药匙、消毒棉球、硅胶(棉)塞、微量移液器、吸管、吸球、微量移液器、吸管、吸球、试管、平皿、微孔板、广口瓶、量筒、玻棒及试管、平皿、微孔板、广口瓶、量筒、玻棒及L形玻棒等。形玻棒等。(2)检验用品在使用前应保持清洁和检验用品在使用前应保持清洁和/或无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或无菌。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湿热法、干热法、化学法等。包括湿热法、干热法、化学法等。(3)需要灭菌的检验用品应放置在特定容器内或用合适的材料需要灭菌的检验用品应放置在特定容器内或用合适的材料(如专用包装纸
6、、铝箔纸等)包裹或加塞,应保证灭菌效果。(如专用包装纸、铝箔纸等)包裹或加塞,应保证灭菌效果。(4)可选择适用于微生物检验的一次性用品来替代反复使用的可选择适用于微生物检验的一次性用品来替代反复使用的物品与材料(如培养皿、吸管、吸头、物品与材料(如培养皿、吸管、吸头、试管、接种环等)。试管、接种环等)。(5)检验用品的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和清洁检验用品的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和清洁,已灭菌与未灭菌的用已灭菌与未灭菌的用品应分开存放并明确标识。品应分开存放并明确标识。(6)灭菌检验用品应记录灭菌灭菌检验用品应记录灭菌/消毒的温度与持续时间。消毒的温度与持续时间。第五页,本课件共有18页5.培养基和试剂
7、培养基和试剂(1)培养基培养基 培养基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按照培养基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按照GB/T 4789.28的规定执行。的规定执行。(2)试剂试剂 检验试剂的质量及配制应适用于相关检验。对检验结果有重要检验试剂的质量及配制应适用于相关检验。对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试剂应进行适用性验证。影响的关键试剂应进行适用性验证。6.菌株菌株(1)应使用微生物菌种保藏专门机构或同行认可机构保存的、可溯应使用微生物菌种保藏专门机构或同行认可机构保存的、可溯源的标准或参考菌株。源的标准或参考菌株。(2)应对从食品、环境或人体分离、纯化、鉴定的,未在微生应对从食品、环境或人体分离、纯化、鉴定的,未在微生物菌种保
8、藏专门机构登记注册的原始分离菌株(野生菌株)进物菌种保藏专门机构登记注册的原始分离菌株(野生菌株)进行系统、完整的菌株信息记录,包括分离时间、来源,表型及行系统、完整的菌株信息记录,包括分离时间、来源,表型及分子鉴定的主要特征等。分子鉴定的主要特征等。(3)实验室应保存能满足实验需要的标准或参考菌株,在购入和实验室应保存能满足实验需要的标准或参考菌株,在购入和传代保藏过程中,应进行验证试验,并进行文件化管理。传代保藏过程中,应进行验证试验,并进行文件化管理。第六页,本课件共有18页二、样品的采集二、样品的采集1.采样原则采样原则(1)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根据检验目的
9、、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等确定采样方案。危害程度等确定采样方案。(2)应采用随机原则进行采样,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应采用随机原则进行采样,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代表性。(3)采样过程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采样过程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污染。污染。(4)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样品中原有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第七页,本课件共有18页采样可分为大样的采集,中样的采集(采样可分为大样的采集,中样的采集(200g或或m
10、l),小样的采集(),小样的采集(25g或或ml)采样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需要,一采样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需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鉴于采样的数量和规则各有不同,一般可按下述方法进行。鉴于采样的数量和规则各有不同,一般可按下述方法进行。(1)液体、半流体饮食品。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它饮料,如)液体、半流体饮食品。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它饮料,如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行充分混匀后采样。样品应分别盛放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行
11、充分混匀后采样。样品应分别盛放在三个干净的容器中,盛放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在三个干净的容器中,盛放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物质。物质。(2)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3)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采样。(4)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食
12、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样件数,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少于10个。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型性。个。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型性。第八页,本课件共有18页 2.采样方案采样方案(1)类型类型 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二级采样方案设有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二级采样方案设有n、c和和m值,三级采样方案设有值,三级采样方案设有n、c、m和和M值。值。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微生物 检验 总则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