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李平》PPT课件.ppt
《《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李平》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李平》PPT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在课改实践中,我区为了减少课堂教在课改实践中,我区为了减少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中学生“不想学、学不会、不会学不想学、学不会、不会学”和教师和教师“教不会、不会教、不愿教教不会、不会教、不愿教”的的心理和行为负担,提出了心理和行为负担,提出了“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减负提质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改革的“135”135”推进推进思路。思路。“1”1”是指一个核心,课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是指一个核心,课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着力点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阅读、思考、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着力点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阅读、思考、实践、交流和创新能力等形式的综合能力),而
2、前提条件是我实践、交流和创新能力等形式的综合能力),而前提条件是我们教师的教学力的提升(学习研究、设计与操作、激励和评价、们教师的教学力的提升(学习研究、设计与操作、激励和评价、资源开发、教学创新能力等形式的综合力)。资源开发、教学创新能力等形式的综合力)。“3”3”是指是指“行政推动、专业引领、学校推动行政推动、专业引领、学校推动”三位一体的三位一体的实施策略,我们与广大教师一起开展了实施策略,我们与广大教师一起开展了“课堂文化、教学方式、课堂文化、教学方式、课堂模式、课堂评价课堂模式、课堂评价”等方面内容的研究。等方面内容的研究。“5”5”是课堂行为五项常规:即管理、教学、学习、评价、是课
3、堂行为五项常规:即管理、教学、学习、评价、资源运用。资源运用。1.1.化学学科学习的现状:三重一轻化学学科学习的现状:三重一轻三重:三重:(1 1)心理负担重(缺乏自信心)心理负担重(缺乏自信心)(2 2)记忆负担重(初、高中都要求记忆)记忆负担重(初、高中都要求记忆)(3 3)机械重复的作业重(天天都做成套的练习题)机械重复的作业重(天天都做成套的练习题)一轻:一轻: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训练的负担太轻。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训练的负担太轻。(1 1)改变课程)改变课程过于注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4、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2 2)改变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2.2.回顾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回顾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3 3)改变课程内容的)改变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
5、难、繁、偏、旧”和和过于注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的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 4)改变课程实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过于强调接收方向,死记硬背、机接收方向,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勤于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6、与合作的能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力。2.2.回顾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回顾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5 5)改变课程评价)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展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展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功能。(6 6)改变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生的适应性。2.2.回顾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回顾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3 3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
7、活动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活动 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升学生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学习力,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实践能力,倡导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活动应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教学活动应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真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社会。复杂社会。(1 1)教学改革就是继承与发展)教学改革就是继承与发展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和突出了接收和掌握,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和突出了接收和掌握,冷落、贬低了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冷落、贬低了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
8、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学生的学习活动纯粹地成了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学生的学习活动纯粹地成了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挖掘教材的学科思想、方法点拨、指导,让如果能够挖掘教材的学科思想、方法点拨、指导,让学生豁然开朗,对问题解决探究方法的引领还是必要学生豁然开朗,对问题解决探究方法的引领还是必要的,对问题解决、科学探究方法的引领还是必要的。的,对问题解决、科学探究方法的引领还是必要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过程突显出来,使学习
9、活动成为提升现,探究等认识过程突显出来,使学习活动成为提升学生阅读、思考、实践、交流、创新等能力。学生阅读、思考、实践、交流、创新等能力。4 4什么是品质课堂什么是品质课堂(2 2)认识生命、社会、生活)认识生命、社会、生活 生命是一个过程,不是不灭。生命是一个过程,不是不灭。学习是人生的手段,也是目的。学习是人生的手段,也是目的。社会需要分工,不是每个人都从事脑力劳动,更社会需要分工,不是每个人都从事脑力劳动,更不是都从事化学有关的专业。不是都从事化学有关的专业。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者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者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
10、知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的意义。识并赋予经验的意义。4 4什么是品质课堂什么是品质课堂(3 3)“诗诗”与与“思思”的结合的结合诗,就是学生活动要有朦胧的、新鲜的、整体的感受情景,诗,就是学生活动要有朦胧的、新鲜的、整体的感受情景,让学生自觉地,感性地进入教学情景。让学生自觉地,感性地进入教学情景。思,就是学习活动要有科学探究氛围和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思,就是学习活动要有科学探究氛围和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科思想、方法去设计,实践、分析和解决真实、复杂按照学科思想、方法去设计,实践、分析和解决真实、复杂问题。问题。如果,当如果,当“诗诗”否定否定“思思”,
11、并以一种粗俗的方式出现时,并以一种粗俗的方式出现时,我们关注不到那种深邃、清澈的生命迹象。同样,当我们关注不到那种深邃、清澈的生命迹象。同样,当“思思”否定否定“诗诗”时,极端地发展为体系哲学,以及科学主义的时时,极端地发展为体系哲学,以及科学主义的时候,我们已看不见生命的面目,把体系当成了真理,把对自候,我们已看不见生命的面目,把体系当成了真理,把对自然的研究当成了全部意义,课堂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然的研究当成了全部意义,课堂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深入浅出深入浅出”是教师的功底。是教师的功底。4 4什么是品质课堂什么是品质课堂(4 4)品质课堂)品质课堂 激情与智慧、浪漫与精确,激情与智
12、慧、浪漫与精确,“诗诗”与与“思思”交交替循环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科学观念,替循环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科学观念,并形成科学素养。并形成科学素养。4 4什么是品质课堂什么是品质课堂(1 1)教学活动是预设与生产,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教学活动是预设与生产,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因为有程序,则表现出相对封闭;预设因为有程序,则表现出相对封闭;过分强调则变得机械、程序化;过分强调则变得机械、程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对好奇心的刺激。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对好奇心的刺激。5.5.辩证地看待教学设计辩证地看待教学设计(2 2)用教材教
13、,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课标才是教学的依据;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课标才是教学的依据;广泛提取教学资源;广泛提取教学资源;重新组合成符合你的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重新组合成符合你的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关注学生原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原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5.5.辩证地看待教学设计辩证地看待教学设计(3 3)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组织活动;组织活动;捕捉生产问题;捕捉生产问题;引导学习思考,自主得出结论;引导学习思考,自主得出结论;检测学习目标。检测学习目标。5.5.辩证地看待教学设计辩证
14、地看待教学设计(4 4)克服随意性与盲目性)克服随意性与盲目性 创设情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启迪思想;启迪思想;训练方法;训练方法;揭示本质。揭示本质。5.5.辩证地看待教学设计辩证地看待教学设计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从课标的提出,到学任何一次课程改革,从课标的提出,到学生学习成果的生成,主要存在生学习成果的生成,主要存在三个落差:三个落差:第一,从课标到教材的落差;第一,从课标到教材的落差;第二,从教材到实施教学的落差;第二,从教材到实施教学的落差;第三,从教学活动到学生学习成果(素质变化)第三,从教学活动到学生学习成果(素质变化)的落差。的落差。5.5.辩证地看待教学设计辩证地看
15、待教学设计一、研究课标与教材,控制二者的一、研究课标与教材,控制二者的“落差落差”首先:我们要明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不同。首先:我们要明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不同。教学目标:是执教者要达成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执教者要达成的目标。内容标准:是学生建构知识内容的标准。内容标准:是学生建构知识内容的标准。教学建议:是教师教学讲的拓展度。教学建议:是教师教学讲的拓展度。活动与探究建议:是学生学习活动拓展度。活动与探究建议:是学生学习活动拓展度。其次:是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其次:是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1.2.主题主题1 1:认识化学科学:认识化学科学 主题主题2 2: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基础 主
16、题主题3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必修必修1 1 教材有四章教材有四章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可见:主题可见:主题22第一章第一章 主题主题33涵盖二、三、四章涵盖二、三、四章如:必修如:必修1 1 课程标准有三个主题:课程标准有三个主题:(1 1)氧化)氧化还原知识体系的建构;还原知识体系的建构;(2 2)离子反应知识体系的建构;)离子反应知识体系的建构;(3 3)化学实验知识体系的建构;)化学实验知识体系的
17、建构;(4 4)物质结构知识体系的建构;)物质结构知识体系的建构;(5 5)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建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建构;(6 6)化学学习中)化学学习中“量量”的概念的建立。的概念的建立。如:必修模块中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如:必修模块中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一)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一)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 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2 2个必修模块和个必修模块和6 6个选修模块。其个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中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深化。根据化学课程标准
18、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拓展与深化。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设计,6 6个个选修模块之间是平行关系,如下图所示:选修模块之间是平行关系,如下图所示:化化学学与与生生活活化化学学与与技技术术物物质质结结构构与与性性质质化化学学反反应应原原理理有有机机化化学学基基础础实实验验化化学学化学化学1 1化学化学2 2(1 1)按章节顺序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进行详细说明)按章节顺序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的达成目标)。(具体的达成目标)。(2 2)针对不同生源层次,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基本要求)针对不同生源层次,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基本要求 (全体学生在章节学习时掌握)。(全体学生在章节学习时掌握)。
19、(3 3)有条件的学生(名校班、实验班、重点班)可在本)有条件的学生(名校班、实验班、重点班)可在本 节增补弹性要求。节增补弹性要求。(4 4)有条件的学生在必修)有条件的学生在必修2 2结束前掌握发展性要求。结束前掌握发展性要求。(5 5)确定不宜拓展内容(留待选修时学习)。)确定不宜拓展内容(留待选修时学习)。(一)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一)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 如:离子反应知识的建构如:离子反应知识的建构 课标:主题课标:主题3 3、第、第4 4点点 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
20、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教材:第二章教材:第二章 第一节第一节 离子反应(人教版)离子反应(人教版)其他资源其他资源:另外教材比较、考纲要求、考试题另外教材比较、考纲要求、考试题(一)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一)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会写:能够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子会写:能够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子方程式,知道这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形式形方程式,知道这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形式形式存在。式存在。会看:看到离子方程式知道代表的是某一类反应,会看:看
21、到离子方程式知道代表的是某一类反应,并能举例,如看到并能举例,如看到H H+OH+OH-=H=H2 2O O知道代表的是强酸、强知道代表的是强酸、强碱之间形成可溶性盐的反应。碱之间形成可溶性盐的反应。会判断: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会判断: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会检验:掌握会检验:掌握ClCl-、SOSO4 42-2-、COCO3 32-2-的检验方法。的检验方法。1.1.基本要求:基本要求:2.2.弹性的要求:弹性的要求:涉及强酸、强碱、盐(包括难溶盐)离子方程式涉及强酸、强碱、
22、盐(包括难溶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限于初中学过的方程式)。的书写(限于初中学过的方程式)。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3.3.发展性要求:发展性要求:涉及醋酸、氨水等弱电解质以及碳酸氢根离涉及醋酸、氨水等弱电解质以及碳酸氢根离子等酸式盐的较为复杂的离子方程式。子等酸式盐的较为复杂的离子方程式。4.4.不宜拓展:不宜拓展: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涉及量的关系的离子反应,如过量、不足量等。涉及量的关系的离子反应,如过量、不足量等。又如:化学学习中又如:化学学习中“量量”的概念的建立的概念的建立课标:课标:主题主题1 1、第、第3 3点点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
23、基本单位,能用于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教材:教材:第一章第一章 第二节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其他资源:其他资源: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考纲、考题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考纲、考题1.1.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知道知道“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
24、尔质量的计算方法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含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含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单计算。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初步学会使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只初步学会使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只要求配制没有明显热效应的溶液)。要求配制没有明显热效应的溶液)。教学要求:教学要求:2.2.弹性的要求:弹性的要求: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简单计算。掌握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掌握物质
25、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3.3.发展性要求:发展性要求: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及有关计算。子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及有关计算。4.4.不宜拓展:不宜拓展: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这样做的好处是:这样做的好处是:1.1.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起到定向作用。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起到定向作用。2.2.有利于因材施教,保护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因材施教,保护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3.3.有效地控制教学深广度,为学生减轻负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李平 课程 理念 化学 教学 设计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