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第二章大气.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环境化学第二章大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化学第二章大气.ppt(1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第一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一、大气温度层结一、大气温度层结1、定义:、定义:由于由于地球旋转作用地球旋转作用以及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各层次大气以及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各层次大气对太阳对太阳辐射吸收程度辐射吸收程度上的差异,使得温度、上的差异,使得温度、密度等气象要素在垂直密度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呈不均匀的分布。方向上呈不均匀的分布。人们把人们把静大气的温度静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称为称为大气温大气温度层结度层结和大气密度层结。和大气密度层结。A、对流层对流层 troposphereB、平流层平流层stratosphereC、中间层
2、中间层mesosphereD、热层(电离层)热层(电离层)thermosphereE、逸散层逸散层exosphere100806040200热层中间层顶中间层平流层顶平流层对流层顶对流层 2 2、大气分层与各层的特性、大气分层与各层的特性160 200 240 280T(K)X(km)图图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2 2、大气分层与各层的特性、大气分层与各层的特性辐射逆温是地面因强烈辐射而又冷却降温形成。二、辐射逆温层对流层对流层1、对流层大气的重要热源是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故离地面 越近气温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称为大气垂直递减率:=-dT/dz T绝对
3、温度K,z高度在对流层中,dT/dz0,=0.6K/100m,即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2、一定条件下出现反常现象当=0 时,称为等温层;当0不稳定的大气:如果层结大气使气块趋于继续离开原来位置,则称层结是不稳定的,d0中性的大气:介于上两者之间,d=0 研究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递减率用于判断,气块稳定情况,气体垂直混合情况,考察污染物扩散情况。五、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2、天气形势和地理形势的影响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A、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三个因素:风:气块规则运动时水平方向速度分量,使污染物向下风 向扩散;湍流:使污染物向各个方向扩散;浓度梯度:使污染
4、物发生质量扩散。三种作用中风和湍流起主导作用。B、摩擦层:具有乱流特征的气层,也称乱流混合层。底部与地面接触,顶以上的气层为自由大气。厚度1000到1500米之间,污染物主要在该层扩散。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摩擦层里存在两种乱流:动力乱流动力乱流:也称为湍流,起因于有规律水平运动的气流遇 到起伏不平的地形扰动所产生的;热力乱流热力乱流:又称对流,起因于地表面温度与地表面附近温 度不均一,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随之 上面的冷空气下降,从而形成对流。两种形式的乱流常并存。C、气体污染物的扩散很大程度取决于对流与混合的程度,垂直运动程度越大,用于稀释污染物的大气容积量也就越大。1、风和大气湍流的
5、影响 dv/dt=(T-T)g/T dv/dt气块加速度 T 受热气块温度 T 大气温度 g 重力加速度 由于受热气块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从而促使气块上升。上升过程中气体温度下降并最终达到与外界气体温度一致,当受热气块会上升至 T=T 时。气块与周围大气达到中性平衡,气块停止上升,这个高度定义为对流混合层上限,或称最大混合层高度。最大混合高度的求法最大混合高度的求法首先在图上绘出某地某天探测的温度垂直廓线。如求某地某天午后最大混合层高度,只需从最高温度处做干绝热线。该线与温度廓线的交点的高度,即为混合层最大高度。同样,利用最低温度可求出早晨最小混合层高度。0 5 10 155001000高度高
6、度(m)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干绝热线探测的温度垂直廓线2、天气形势和地理形势的影响A、天气形势:指大范围气压分布的状况,局部地区的气象条 件总是受到天气形势的影响。如下沉逆温,使 污染物长时间的积累在逆温层重而不能扩散。B、地理形势:不同地形地面之间的物理性质差异引起热状况 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这种热力差异在弱 的天气系统条件下就有可能产生局地环流:海 陆风、城郊风和山谷风。陆陆 地地海海 洋洋海陆风陆陆 地地海海 洋洋陆风海陆风海风陆陆 地地海海 洋洋海风海陆风陆风郊区冷空气热岛效应城市冷空气郊区城郊风城郊风城郊风城郊风山谷风山谷风山谷风山谷风:山风:山风山谷风山谷风:谷风:谷风第二节 大气
7、中污染物的转化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是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如光解、氧化还原、酸碱中和以及聚合等反应,转化成无毒化合物,从而去除了污染或者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加重污染。一、光化学反应基础一、光化学反应基础1、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后可产生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初级过程A、初级过程包括化学物质吸收光量子形成激发态物种,其基本步骤为:A+hv A*式中:A物种A的激发态;hv光量子随后,激发态A可能发生如下几种反应:光物理过程 A*A+h A*+M A+M 光化学过程 A*B1+B2+A*+C D1+D2+无辐射跃迁
8、,亦即碰撞失活过程。激发态物种通过与其它分子M碰撞,将能量传递给M,本身又回到基态。光离解,即激发态物种离解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新物种。A与其它分子反应生成新的物种辐射跃迁即激发态物种通过辐射荧光或磷光而失活次级过程次级过程B、次级过程:指在初级过程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进一步发生的反应。如大气中氯化氢的光化学反应过程:HCl+hv H+Cl H+HCl H2+Cl Cl+Cl Cl2这些过程都是热反应。光化学定律光化学定律 光化学第一定律光化学第一定律:光子的能量大于化学键能时,且分子对某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征吸收光谱才能引起光离解反应。光化学第二定律光化学第二定律:分子吸收光的过程是单光子过程,
9、该定律的基础是电子激发态分子的寿命很短,10-8秒,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辐射强度比较弱的情况下,在吸收第二个光子的几率很小。光量子能量和化学键之间的对应关系:光量子能量和化学键之间的对应关系:E=h v=h c/式中:E光量子能量;h 普朗克常数,6.62610-34 j s/光量子 c 光速,2.9791010 cm/s 1mol分子吸收的总能量为:E=N0 h v 式中:N0 阿伏加德罗常数,6.0221023。通常化学键的健能大于167.4kJ/mol,所以波长大于700nm 的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降解。2、量子产率、量子产率(quantum yield)如果分子在吸收光子之后,光物理过程和
10、光化学过程均有发生,那么i1,即所有初级过程量子产率之和必定等于1。单个初级过程的初级量子产率不会超过1,只能小于1或等于1。总量子产率(又称表观量子产率,总量子产率(又称表观量子产率,)Example1:CH3COCH3+hv CO+2CH3CO 的总量子产率=co=1,即在丙酮光解的初级过程中,每吸收一个光子便可离解生成一个CO分子。总量子产率总量子产率NO2example2:NO2+hv NO+O 式中:Ia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体积NO2吸收光量子数吸收光量子数当有当有O2存在时,存在时,O2+O O3 O3+NO NO2+O2 可见光解生成的可见光解生成的NO还有可能被还有
11、可能被O3氧化成氧化成NO2,从中观察从中观察到的结果是所生成的到的结果是所生成的NO总量子产率要比上面计算出来的小,总量子产率要比上面计算出来的小,即即 NO,若体系中是纯若体系中是纯NO2,则则 O+NO2 NO+O2,此此时时=2NO。远大于远大于1的总量子产率存在于一种链反应机理中。如在的总量子产率存在于一种链反应机理中。如在235.7nm波长光的辐射下,波长光的辐射下,O3消失的总量子产率为消失的总量子产率为6。光化学。光化学反应都比较复杂,大部分都包括一系列热反应。因此反应都比较复杂,大部分都包括一系列热反应。因此总量子总量子产率变化很大,小的接近于产率变化很大,小的接近于0,大的
12、可达到,大的可达到106。3、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1)氧分子和氮分子(2)O3(3)NO2(4)HNO2 和 HNO3(5)SO2(6)醛类(7)卤代烃(1)氧分子和氮分子的光离解240nm 以下的紫外光可引起 O2 的光解,O2+hv O+O120nm 以下的紫外光在上层大气中被 N2 吸收,N2+hv N+N 氮分子的光离解反应仅限于臭氧层以上。(2)O3的光离解的光离解O2光解产生的O可与 O2反应:O+O2+M O3+M该反应是平流层中O3主要来源,也是O消除的主要过程。O3+hv O+O2 O3 主要吸收波长小于 290nm 的紫外光(4)NO2 的光离解NO2 是城市大气中
13、重要的吸光物质,在低层大气中可以吸收全部来自太阳的紫外光和部分可见光。NO2 吸收 CH3H CH3Cl CH3Br CH3I高能量短波照射时,可能会发生两个键断裂,应断两个最弱 的键。即使最短波长的光,如147nm,三键断裂也不常见。CFCl3+hv CFCl2+ClCFCl3+hv CFCl+2ClCF2Cl2+hv CF2Cl+ClCF2Cl2+hv CF2+2Cl二、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来源二、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来源自由基在其电子壳层的外层有一个不成对的电子,因而有很高的活性,具有强氧化作用。大气中存在的重要自由基有HO、HO2、R(烷基)、RO(烷氧基)和RO2(过氧烷基)等。其中以 HO
14、 和 HO2 更为重要。1、HO 和和HO2 浓度分布浓度分布2、HO 和和HO2 来源来源3、R、RO、RO2来源来源1、HO 和和HO2 浓度分布浓度分布A、HO 最高浓度出现在热带B、两个半球之间HO 分布不对称C、光化学生成产率白天高于夜间,峰值出现在阳光最强时,夏季高于冬季2、HO 和和HO2 来源来源A、HO来源来源清洁大气:O3 的光解是清洁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 O3+hv O+O2 O+H2O 2HO污染大气,如存在HNO2,H2O2 HNO2+hv HO+NO H2O2+hv 2HOHNO2 的光离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 B、HO2 来源来源主要来自醛类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
15、光解 H2CO+hv H+HCO H+O2+M HO2+M HCO+O2 HO2+CO只要有 H 和 HCO 存在,均可与 O2 反应生成 HO2 亚硝酸酯和 H2O2 光解 CH3ONO+hv CH3O+NO CH3O+O2 HO2+H2CO H2O2+hv 2HO HO+H2O2 H2O+HO2若有CO存在,则:HO+CO CO2+H H+O2 HO2 3、R、RO、RO2 来源来源A、R 来源:大气中存在最多的烷基是甲基,它的主要来源是乙醛和丙酮的光解。CH3CHO+hv CH3+HCO CH3COCH3+hv CH3+CH3COO 和 HO 与烃类发生 H 摘除反应,也可生成烷基自由基
16、。RH+O R+HO RH+OH R+H2OB、RO 来源:甲基亚硝酸酯和甲基硝酸酯光解。CH3ONO+hv CH3O+NO CH3ONO2+hv CH3O+NO2 C、RO2 来源:烷基与 O2 结合。R+O2 RO2三、氮氧化物的转化三、氮氧化物的转化主要人为来源:矿物燃料的燃烧。燃烧主要物质:一氧化氮。氮氧化合物与其他污染物共存时,在阳光照射下可发生光化学烟雾。1、大气中的含氮化合物主要含氮污染物:N2O、NO、NO2、NH3、HNO2、HNO3、亚硝酸酯、硝酸酯、亚硝酸盐、硝酸盐、铵盐等。N2O:简介:无色气体,清洁空气组分,低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 含氮化合物。天然源:环境中的含氮化合物
17、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而产生 的,是其主要来源。人为源:土壤中含氮化肥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NOx大气污染化学中所说的氮氧化物通常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用 NOx 表示。天然来源:生物有机体腐败过程中微生物将有机氮转化成为 NO,NO 继续被氧化成 NO2。(主要来源)有机体中的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氨被 HO 氧化成为 NOx。人为来源:矿物燃料的燃烧。城市大气中 NOx 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一些固定的排放源。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氮和氧在高温条件下化合生成NOx的链式反应机制如下:O2 O+O O+N2 NO+N N+O2 NO+O 2NO+O2 2NO2在这个链式反应中前3个反应都进行得很快,唯NO与空
18、气中氧的反应进行得很慢,故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2含量很少。矿物燃料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NOx以NO为主,通常占90%以上,其余为NO2。NOx2、NOx 和空气混合体系中的光化学反应好好把握此公式若体系中无其他反应参与,O3 浓度取决于NO2/NO3、氮氧化物的气相转化A、NO 的氧化与 O3 反应:NO+O3 NO2+O2与 RO2 反应:RH+HO R+H2O R+O2 RO2 NO+RO2 RO+NO2 其中:RO+O2 RCHO+HO2 HO2+NO NO2+HO HO 和 RO 与 NO 生成亚硝酸或亚硝酸酯:HO+NO HNO2 RO+NO RONO3、氮氧化物的气相转化B、NO2
19、的转化NO2 与 HO 反应:NO2+HO HNO3该反应是大气中气态 HNO3 主要来源。NO2 与 O3 反应:NO2+O3 NO3+O2 这是大气中 NO3 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反应是 NO2+NO3 N2O5C、过氧乙酰硝酸酯 PAN PAN 是由乙酰基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形成过氧乙酰基,然后再与NO2 化合生成化合物。O CH3CO+O2 CH3COO O O CH3COO+NO2 CH3COONO23、氮氧化物的气相转化乙酰基来源:CH3CHO+hv CH3CO+H(乙醛光解)大气中乙醛来源:乙烷的氧化 C2H6+HO C2H5+H2O C2H5+O2 C2H5O2 C2H5O2+NO
20、C2H5O+NO2 C2H5O+O2 CH3CHO+HO23、氮氧化物的气相转化D、NOx 的液相氧化的液相氧化见书小字部分四、碳氢化合物的转化1、大气中主要的碳氢化合物A、CH4: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要比CO2大20 倍。它是唯一能由天然源排放而造成大浓度的气体。来源:主要来源:有机物的厌氧发酵过程 2CH2O CO2+CH4反刍动物以及蚂蚁等的呼吸过程产生原油和天然气的泄露 1.大气中主要的碳氢化合物B、石油烃:以烷烃为主,还有一部分烯烃、环烷烃和芳烃。相比之下,不饱和烃较饱和烃的活性高,易于促进光化学反应。C、萜类:主要来自于植物生长过程中向大气释放的有机化合物。D、芳香烃(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化学 第二 大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