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实用复习课程.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实用复习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实用复习课程.ppt(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页,共52页。吕思勉先生(xin sheng)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可以说,先秦可以说,先秦(Xin Qn)(Xin Qn)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统的根。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i ji zhng mng)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第二页,共52页。先秦先秦(Xin Qn)诸子概说诸子概说 先秦先秦(Xin Qn)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能文能武,博学多才能文能武,博学多才(b xu du ci)(b x
2、u du ci)的新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的繁荣局面。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第三页,共52页。背景(bijng)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宗法制动摇,兼并战争频仍、政治(zhngzh)风云多变。正是在这种情势之下,士阶层空前活跃有的聚徒讲学、有的游说各国。诸侯卿相争相养士,以招揽人才,壮大目己的势
3、力,而贤能之士也借机献计献策,陈述己见。如战国中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中各派学者荟萃,竟达上千人,他们论学议政,著书立说,盛况空前。第四页,共52页。战国时期,各诸侯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外,为逐鹿中原,十分需要借重知识分子,因而“养士”之风盛行。这对“百家争鸣”起了促进作用。战国诸侯对“士”往往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他们虽然有所偏重和选择,但对各家的学术兼容并蓄。这是因为战国诸侯为了巩固其政权,要从多方面去总结政治得失,摸索统治经验(jngyn),因此对各家各派“兼而礼之”。由于战国诸侯对“士”的宽容政策,允许其“合者留,不合者去”,从而促进了各国的人才流动。
4、这也为“百家争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第五页,共52页。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培养了冲破(chn p)旧传统思想的束缚、敢于探求的精神,从而大大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因此,各家各派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种观点纷然并存,直接交锋。在“百家争鸣”过程中,有儒、墨之争,儒、法之争,儒、道之争,等等,就是在一家之中,内部也有不同派别的争论。诸子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救世的主张。正如淮南子要略说,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这样就形成了各家各派的特色。第六页,共52页。先秦诸子思想流派和代表先秦诸子思想流派和代表儒家(孔丘、孟轲、荀子)、法家儒家(孔丘、孟轲、荀子)、法家(韩非、李斯、管仲、商鞅)、道(韩
5、非、李斯、管仲、商鞅)、道家(老子、庄周)、墨家(墨翟)、家(老子、庄周)、墨家(墨翟)、杂家(吕不韦)、名家(惠施杂家(吕不韦)、名家(惠施(hu sh))、兵家(孙武、孙膑)、农)、兵家(孙武、孙膑)、农家(许行)、纵横家(苏秦、张仪)家(许行)、纵横家(苏秦、张仪)、阴阳家(邹衍)。、阴阳家(邹衍)。第七页,共52页。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乐春秋。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mng z)(mng z)、荀子。、荀子
6、。儒儒 家家第八页,共52页。孔子(前孔子(前551前前479年),名丘,字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是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孰不可忍也忍也?),理想人格,理想人格(rng)的核心是仁的核心是仁(克克己复礼己复礼),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过”与与“不及不及”。确立了。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儒儒 家家第九页,共52页。儒儒 家家 孟子(前
7、孟子(前372前前289年),是战国中期儒家年),是战国中期儒家(Rji)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思想要点:一、张扬思想要点:一、张扬(zhngyng)性善说(人都有恻性善说(人都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二、宣扬民本思想。二、宣扬民本思想。三、提倡仁政。三、提倡仁政。第十页,共52页。儒儒 家家 荀子(前荀子(前313前前230年),是先秦年),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最后一位儒学(r xu)大师。大师。他提出了人能依据礼义征服自然的他提出了人能依据礼义征服自然的思想。认为人的是邪恶的思想。认为人的是邪恶的性恶论,性恶论,所以弘扬所以弘扬“克己
8、复礼克己复礼”的思想。并试图的思想。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中。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中。第十一页,共52页。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初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在战国初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称为显学。墨子(前墨子(前468468前前376376年),相年),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位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位出身出身(chshn)(chshn)于小生产的手工业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层的思想家。他主张者阶层的思想家。他主张“非攻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贤尚贤”“”“明鬼明鬼”等。等。墨墨
9、家家 第十二页,共52页。道家道家(Doji)(Doji)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李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曾做过老子,李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曾做过周守藏室官员。周守藏室官员。老子的思想核心是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道”。“道道”是宇宙中的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形成了对立终极存在,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形成了对立统一的辨证宇宙观,认为万事万物的形成发展不受统一的辨证宇宙观,认为万事万物的形成发展不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提出超自然的意志支配。提出“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小
10、国寡民”的社会观。提出的社会观。提出“为而不有为而不有”“”“至公无私至公无私”“”“致致虚守静虚守静”“”“柔弱胜刚强柔弱胜刚强”人生观。人生观。道道 家家 第十三页,共52页。道道 家家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大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巨擘,大约和孟子同时约和孟子同时(tngsh)或稍后。或稍后。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这种思想是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这种思想是基于对社会人生的同情和关怀。感慨世人基于对社会人生的同情和关怀。感慨世人“皆知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道法自然”的观点,的观
11、点,认为认为“道道”是无限的、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是无限的、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第十四页,共52页。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物主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受到秦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认为
12、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认为“法法治、术治、势治治、术治、势治”都是帝王之具。都是帝王之具。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策、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策、残酷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残酷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zhndu)(zhndu)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益的。民的利益的。法法 家家 第十五页,共52页。先先秦秦诸诸子子都都是是我我国国文文化化的的宝宝贵贵遗遗产产。这这一一时时期期就就流流派派风风格格之之多多、哲哲思思(zh s)之之深深、影影响响之之远远、原原创创作作之之强强而而言言,是是空空前前的的,也也可可以以说说是是绝绝后后的的。第十六页,共52页。第十七
13、页,共52页。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来从事(cngsh)改革了。改革了。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的坚韧品质。第十八页,共52页。关于论语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dz)及其再传弟子(dz)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dz)问及弟子(dz)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
14、,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篇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两三个字。第十九页,共52页。论语二十篇:论语二十篇:学而为政八修学而为政八修里仁公冶长雍里仁公冶长雍也也述而泰伯子罕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子路(z l)宪问宪问卫灵公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子张尧曰第二十页,共52页。关关于于书书名名的的来来源源,班班固固(bn g)汉汉书书艺艺文文志志中中有有这这样样的的解解释释:“论论语语者者,孔孔子子应应答答弟弟子子、时时人人及及弟弟子子相相与与言言而而接接闻闻于于夫夫子子之之语语也也。当当时时弟弟子子各各有有所所记记,夫夫子子既既卒卒,门门人人相相与与辑辑而而论论纂
15、纂,故故谓谓之之论论语语。”论论ln:编编纂纂。语语:言言论论。第二十一页,共52页。了解语录体的特点了解语录体的特点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书,主要体式有四种:()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及所问问题(wnt),然后记录,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孔子的回答;()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形;()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第二十二页,共52页。司马迁评价
16、司马迁评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出自诗经小雅小雅车辖。车辖。司马迁史记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孔子:“诗有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汉郑玄注解说: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玄把郑玄把“高山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比喻崇高的道德(dod),“仰仰”是慕仰;是慕仰;“景行景行”是是“明行明行”,即光明正,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止止”,都解,都解释为语助词,看
17、来没有什么异义。释为语助词,看来没有什么异义。第二十三页,共52页。【原文】【原文】仪封人仪封人(1)请见请见(xin),曰:,曰:“君子君子(jnz)之至于斯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从者见之(2)。出曰:。出曰:“二三子二三子何患于丧何患于丧(sng)(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为木铎(du)(4)。”第二十四页,共52页。【注释】【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请见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请见(xin):引见引见(2)君子之至于斯
18、也。之,定语君子之至于斯也。之,定语(dngy)后后置标志。相当于置标志。相当于“至于斯之君子至于斯之君子”。(3)从者见之:随行的人引见了他。从者见之:随行的人引见了他。(4)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第二十五页,共52页。【译文】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凡是到这里来的君子,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孔夫子
19、为圣人来宣扬(xunyng)大道。”第二十六页,共52页。【评析】【评析】孔子孔子(kn z)在他所处的那个时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kn z)的人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孔子(kn z)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kn z)是佩服至极了。是佩服至极了。借仪封之口,用借仪封之口,用“木铎木铎”喻孔喻孔子子(kn z),高度赞美孔子,高度赞美孔子(kn z)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
20、。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第二十七页,共52页。2【原文】【原文】长沮长沮(j)、桀、桀(ji)溺溺(n)(1)耦耦(u)而耕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焉。长沮曰:长沮曰:“夫执舆夫执舆(y)(4)者为谁?者为谁?”子路曰:子路曰:“为孔丘。为孔丘。”曰:曰:“是鲁孔丘与是鲁孔丘与(y,同同“欤欤”)?”曰:曰:“是也。是也。”曰:曰:“是知津矣。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子为谁?”曰:曰:“为仲由。为仲由。”曰:曰:“是孔丘之徒与?是孔丘之徒与?”对曰:对曰:“然。然。”曰:曰:“滔滔者天下滔滔者天下(tinxi)皆是也,而皆
21、是也,而谁以谁以(5)易(易(y)之?且而与其从辟)之?且而与其从辟(6)(b)人之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耰(7)()而而不辍不辍(chu)。子路行以告。夫子怃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然然(8)曰:曰:“鸟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tinxi)有道,丘不与易也。有道,丘不与易也。”第二十八页,共52页。2【注释】【注释】(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问津: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下 有道 实用 复习 课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