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概论(3)复习课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易概论(3)复习课程.ppt(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周易概论(3)取象取象n n“拟物取象”:初爻多取在下之物,上爻多取在上之物。取象取象n n“远取诸物”n n乾卦n n初九爻:“潜龙勿用。”n n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n n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n n九四爻:“或跃在渊,无咎。”n n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n n上九爻:“亢龙有悔。”两种常见的错误两种常见的错误n n全取说卦及汉人的易象以解卦爻之辞,凭古易的一点断文碎义,苦苦探索那些久已亡佚的取象之法,势必走上支离卦象以就经文,生拉硬扯以顺己意的旧路数。n n认为周易的卦爻之辞与象毫无关联,干脆全盘否定古人以象解经的传统路子,纯以训诂解经,因古时字少
2、,遂借通假之便随意训释,使训诂学成为一支点木成金的魔术棒。周易的取象周易的取象n n据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所谈,周易的取象计有“八卦之象”,“六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等七种。八卦之象八卦之象n n说卦所记载:n n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n n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八卦之象八卦之象n n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n n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
3、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八卦之象八卦之象n n因为早在春秋时代,人们即已很熟练地运用这些卦象对周易进行分析了。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使筮之,曰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左传昭公五年:“庄叔以周易筮之曰:离,火也,艮,山也”再加国语晋语:“司空季子曰:震,车也。坎,水也。坤,土也”等等。由左传国语的这些记载看,其八卦之象与说卦基本相同,因此,早在春秋时代(或者更早)八卦之象就被用来解说周易了。六画之象六画之象n n两卦相重而生“六画之象”,这就是系辞中所谓“八卦相荡”而生成的六十四卦。六画之象六画之象n n六
4、画之象包含内外两个经卦,亦称上下两卦。据左传国语记载,春秋时代的人称内卦曰“贞”,称外卦曰“悔”。六画之象六画之象n n汉人在其注释周易经文的著作中,认为每个卦体的阴阳爻画之间,还有着“承”、“乘”、“比”、“应”、“据”、“中”的关系。自汉人始,迄清人止,历代的易学家在注释经文,阐述易象时,他们都离不开运用这些关系来分析每卦的卦象。“承承”n n所谓“承”,一般指一卦的卦体中,若阳爻在上,阴爻在下,则此阴爻对于上面的阳爻称之谓“承”。古人称之谓“初承二”。“承承”n n随卦六二爻:“系小子,失丈夫。”虞翻注曰:“承四隔三,故失丈夫。”(周易集解随卦)意思是说,在随卦中,六二爻是阴爻,位置在下
5、,九四爻是阳爻,象征“丈夫”,位置在上,六二爻“承”九四爻,又被六三爻在中间阻隔,因而“失丈夫”。“承承”n n谦卦初六爻辞中“谦谦君子”一句,周易集解引荀爽注曰:“初在最下为谦,二阴承阳亦为谦,故曰谦谦也。二阴一阳,相与成体,故曰君子也。”意思是说,在谦卦卦体中,初六爻为阴爻,位置在最下,本有谦让的意思。初六爻与六二爻都“承”九三阳爻,也有谦旨,故称之谓“谦谦”,“乘乘”n n所谓“乘”,一般指六画之象中,若阴爻在上,阳爻在下,则此阴爻对下面的阳爻称之谓“乘”。古人称“上乘五”。“乘乘”n n屯卦中,六二爻为阴爻,初九爻为阳爻,六二爻在初九爻之上,故曰“二乘初”。他注此卦上六爻“乘马班如”一
6、句,亦曰:“乘五也。”意思是说,屯卦上六爻为阴爻,九五爻为阳爻,上六爻在九五爻之上,故注谓“乘五也”,指上六阴爻“乘”九五阳爻。“乘乘”n n若一个卦体中,几个阴爻都在一个阳爻之上,则这几个阴爻对这一阳爻都可以称“乘”。如谦卦六五爻辞中“不富以其邻”一句,周易集解引荀爽曰:“邻谓四与上也,自四以上乘阳。”意思说,对于六五爻来说,“邻”是指六四爻与上六爻,因为这两爻都与六五爻相邻,故说“邻谓四与上也”。同时,在谦卦卦体中,自六四爻起,它与六五爻及上六爻都“乘”九三阳爻,故谓“自四以上乘阳”。“比比”n n所谓“比”,指在一卦的卦体中,其相邻两爻若是有一种相亲密的关系,称之为“比”。如其初爻与二爻
7、;二爻与三爻;三爻与四爻;四爻与五爻;五爻与上爻等都可以称“比”。若相邻两爻,一爻为阴,一爻为阳,较善于得“比”。“比比”n n虞翻多以此注易。如比卦六四爻:“外比之贞吉。”虞翻注曰:“在外体故称外,得位比贤,故贞吉也。”意思说,在比卦中,六四爻位置在外卦,所以说“在外体”,六四爻是阴爻,位置在第四爻,第四爻是“阴位”,今阴爻而居阴位,故称“得位”,又因六四爻与九五爻有相“比”的关系,故称“得位比贤”。“应应”n n易纬易纬 乾凿度:乾凿度:“三画以下三画以下为地,四画以上为天。为地,四画以上为天。”“”“动于动于地之下则应于天之下,动于地地之下则应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之
8、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于天之上。上则应于天之上。”这就是说,这就是说,在六画之象中,其初爻与四爻,在六画之象中,其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汉人认为有着一种呼应的关系。汉人认为有着一种呼应的关系。这种呼应关系被汉代易学家称这种呼应关系被汉代易学家称之谓之谓“应应”。“应应”n n临卦初九爻:“咸临,贞吉。”虞翻注谓:“得正应四,故贞吉也。”意思说,初九爻为阳爻,又在阳位,阳爻居阳位,故谓“得正”。在这一卦中,初九爻应六四爻,故谓“应四”。六四爻为阴爻,又居阴位,也“得正”,由初九爻与六四爻这样两个“得正”的卦爻互“应”,虞翻认为这就是此爻“贞吉
9、”的原因。“应应”n n睽卦卦辞中有睽卦卦辞中有“小事吉小事吉”一语,一语,周易集解引郑玄注曰:周易集解引郑玄注曰:“二五二五相应,君阴臣阳。相应,君阴臣阳。”意思是说,在意思是说,在这一卦体中,九二爻与六五爻有着这一卦体中,九二爻与六五爻有着相相“应应”的关系。六五爻为的关系。六五爻为“君君”(”(汉人汉人以第五爻为天子,详见后以第五爻为天子,详见后),然而却,然而却是阴爻,九二爻是阳爻,但却是臣是阴爻,九二爻是阳爻,但却是臣爻,同时,又是阳爻居阴位,阴爻爻,同时,又是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互相居阳位,互相“失位失位”,所以此卦只,所以此卦只能能“小事吉小事吉”了。了。“据据”n n所谓“
10、据”,在一卦的卦体中,一般指阳爻立于阴爻之上,则此阳爻对于下面的阴爻称之谓“据”。古人解易之书称谓“二据初”。“据据”n n以蒙卦为例,周易集解引虞翻注该卦九二爻曰:“应五据初。”意思是说,在这一卦体中,九二爻应六五爻,故曰“应五”。同时,九二爻为阳爻,初六爻为阴爻,九二阳爻既在初六阴爻之上,就是九二爻“据”初六爻了,故谓“据初”。“据据”n n在一个卦体中,若只有一个阳爻,在一个卦体中,若只有一个阳爻,其余都是阴爻,而此阳爻的位置其余都是阴爻,而此阳爻的位置在卦体中又比较偏上,则此阳爻在卦体中又比较偏上,则此阳爻对其余阴爻皆可以称对其余阴爻皆可以称“据据”。如。如豫卦九四爻豫卦九四爻“由豫,
11、大有得由豫,大有得”一句,周易集解引虞翻注曰:一句,周易集解引虞翻注曰:“据有五阴,坤以众顺。据有五阴,坤以众顺。”意思是意思是说,在这一六画之象中,九四爻说,在这一六画之象中,九四爻为阳爻,它一爻可以为阳爻,它一爻可以“据据”其他五其他五阴,豫卦内卦为坤,坤为众,阴,豫卦内卦为坤,坤为众,故谓故谓“据有五阴,坤以众顺据有五阴,坤以众顺”。“中中”n n所谓所谓“中中”,又被汉以来,又被汉以来的易学家们称为的易学家们称为“居中居中”“”“得中得中”“”“处中处中”等,一等,一般系指一卦卦体中的般系指一卦卦体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第二爻与第五爻(但也但也有例外有例外),因为第五爻,因为第五爻为外卦之
12、为外卦之“中中”,第二,第二爻为内卦之爻为内卦之“中中”。“中中”n n临卦九二爻“咸临吉,无不利”,周易集解引虞翻注曰:“得中多誉。”意思是说,九二爻位置在内卦之“中”,故曰“得中多誉”。n n以上我们简略叙述了“六画之象”中的“承”,“乘”,“比”,“应”,“据”,“中”。如果我们看汉唐以来各家易注,必然会遇到他们运用这些术语分析卦象,阐释经文。故应对这些术语有个粗浅的了解,以便于掌握自汉唐至明清传统研究周易的方法。方位之象方位之象n n何谓“方位之象”?方位之象指八经卦所象征的八个方位。即:乾为西北;坎为正北;艮为东北;震为正东;巽为东南;离为正南;坤为西南;兑为正西。n n至宋,这“方
13、位之象”又有“先天方位”与“后天方位”之分。说卦中论述的八卦方位被称作“后天方位”。按宋人的说法,这“先天方位”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兑东南。象形之象象形之象n n何谓何谓“象形之象象形之象”?”?举举鼎卦为例,鼎鼎卦为例,鼎卦之所以称卦之所以称“鼎鼎”,恐怕就是因为组成该恐怕就是因为组成该卦的六个爻画俱有卦的六个爻画俱有“鼎鼎”的形象。我们看:初的形象。我们看:初六爻像六爻像“鼎鼎”之足,九之足,九二爻、九三爻及九四二爻、九三爻及九四爻像爻像“鼎鼎”之腹,六五之腹,六五爻像爻像“鼎鼎”耳,上九爻耳,上九爻像像“鼎鼎”之铉。之铉。爻位之象爻位之象n n所谓“爻位之象”
14、,据易纬乾凿度,在每卦的六个爻画中,古人以初爻为“元士”,以第二爻为“大夫”,第三爻为“公”,四爻为“诸侯”,五爻为“天子”,上爻为“宗庙”。互体之象及应用互体之象及应用n n按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杜预注“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曰:“自二至四有艮象,艮为山是也。”互体之象及应用互体之象及应用n n系辞中说:“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三与五同功而异位。”及说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这些话很可能说的“互体之象”,不然何以“非其中爻不备”?何以“同功而异位”
15、,提出了“二与四”“三与五”?特别是这个“迭用柔刚”的“迭”字,更是发人深思。互体之象及应用互体之象及应用n n郑玄在礼记正义缁衣中注恒卦九三爻:“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曰:“互体为乾,乾有刚健之德。体在巽,巽为进退,是不恒其德也。又互体为兑,兑为毁折,是将有羞辱也。”意思是说,在恒卦中,九二爻、九三爻与九四爻互体为经卦乾。互体之象及应用互体之象及应用n n颐卦,其卦辞中有“观颐自求口实”一句,周易集解引郑玄注曰:“自二至五有二坤。”互体之象及应用互体之象及应用n n贲卦初九爻:贲卦初九爻:“贲其趾,舍车贲其趾,舍车而徒。而徒。”虞翻曰:虞翻曰:“应在震,震为应在震,震为足,故贲其趾。足
16、,故贲其趾。”意思是说,在这意思是说,在这一卦体中,初九爻的应爻是六四一卦体中,初九爻的应爻是六四爻,而九三爻与六四爻、六五爻爻,而九三爻与六四爻、六五爻互体成震,六四爻作为初九爻的互体成震,六四爻作为初九爻的应爻,位置居互体得出的经卦震应爻,位置居互体得出的经卦震之之“中中”,故谓,故谓“应在震应在震”。而在。而在说卦中震为足,虞翻认为这说卦中震为足,虞翻认为这就是爻辞称就是爻辞称“贲其趾贲其趾”的原因所在。的原因所在。互体之象及应用互体之象及应用n n东汉人讲易,除用“互体之法”解卦外,如上所述,又用“连互”之法解释着一些卦爻辞的来源。这种“连互”之法既然被东汉的一些易学大家所运用,其法恐
17、怕也有所本。只有魏人王弼不信互体之说,他注易排斥互体不用。反对之象反对之象n n所谓“反对之象”,系将一个六画之象颠倒过来,这样就成了另一新的卦体。举否卦为例,将否卦的六个爻画颠倒过来,这样便成了泰卦。这种六个爻画的颠倒,古人又称之谓“倒象”“反易”。反对之象反对之象n n在这种互为反对之象的两卦中,其前一卦初爻爻辞的吉凶,绝大部分和后一卦上爻爻辞的吉凶相同。例如屯卦初九爻:“盘桓,利居贞,利建侯。”蒙卦上九爻:“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反对之象反对之象n n最有意思的是:有些卦的爻辞干脆就在其反对之象的另一卦里又写上了。如损卦六五爻:“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损卦的反对之象是益卦。
18、损卦六五爻画经颠倒之后,即为益卦六二爻画,而益卦六二爻辞为:“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反对之象反对之象n n古人曾运用古人曾运用“反对之象反对之象”,探求过一些卦爻之辞的,探求过一些卦爻之辞的由来。如临卦,其卦辞曰:由来。如临卦,其卦辞曰:“元亨利贞,至于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八月有凶。”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十二辟卦中,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十二辟卦中,观卦为八月之卦,而临卦为观卦的观卦为八月之卦,而临卦为观卦的“反对之象反对之象”,故称,故称“八月有凶八月有凶”。n n不管此解是否有据,总之,有一点是可以确定下不管此解是否有据,总之,有一点是可以确定下来的:周易古经的作者,肯定使用了来
19、的:周易古经的作者,肯定使用了“反对之反对之象象”,因为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正是以,因为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正是以“反对之反对之象象”作基础的。作基础的。“象象”n n自春秋战国起,经汉唐至明清止,以易象解释经文,一直是两千多年来易学长河中的一支主流,正因如此,它也是今人应该重新探讨和评价的地方。今天,在探讨研究周易古经经文时,不应把两千多年来前人有关易象的研究统统否定。关于卦变关于卦变n n说卦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n n历来治易者认为,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卦与卦间往往有着某种变化联系。此一卦,是由彼一卦变化而来。这种卦与卦之间的变化联系,被称之谓“卦变”。彖等对卦变的描述彖等对卦变的描述
20、n n像系辞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者,进退之象也。”“以动者尚其变。”“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等等。彖彖 n n彖彖 屯: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刚柔始交而难生。”n n彖彖 蛊:蛊:“刚上而柔下。刚上而柔下。”n n彖彖 剥:剥:“柔变刚也。柔变刚也。”n n彖彖 复:复:“刚反,动而以顺行。刚反,动而以顺行。”n n彖彖 咸: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21、。”n n彖彖 恒:恒:“刚上而柔下。刚上而柔下。”n n彖彖 升:升:“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n n彖彖 涣:涣:“刚来而不穷,柔得乎位而上同。刚来而不穷,柔得乎位而上同。”n n彖彖 贲:贲:“柔来而文刚。柔来而文刚。”“”“刚上而文柔。刚上而文柔。”等等。等等。周易古经之卦变周易古经之卦变n n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辞与爻辞,人们会看到:此一卦的卦爻辞中,往往含有彼一卦卦名。n n小畜卦初九爻:“复自道,何其咎,吉。”n n履卦九五爻:“夬履,贞厉。”n n离卦初九爻:“履错然,敬之无咎。”n n蒙卦六四爻:“困蒙吝。”n n需卦初九爻:“需于郊,利用恒,无
22、咎。”周易古经之卦变周易古经之卦变n n泰卦卦辞中有“小往大来”之语,可是当泰卦的内卦三阳爻变为外卦,其外卦三阴爻变为内卦而成为否卦后,否卦卦辞即改成“大往小来”了。显然其卦辞“大”“小”的变化,与其内外卦阴阳爻的变化联系着。n n据此看来,前人“卦变”之说,似乎不宜轻易否定。旁通旁通n n“旁通”一词,大概本于文言乾:“六爻发挥,旁通情也。”n n以“旁通”解卦,虞翻使用最详。如他的注易之文中,经常说比卦与大有卦“旁通”;小畜卦与豫卦“旁通”;履卦与谦卦“旁通”;同人卦与师卦“旁通”等等。这样的例子,可以从周易集解所引虞翻注易之言中寻出不少。旁通旁通n n所谓“旁通”,由上面的例子已可以看清
23、:系指两个阴阳爻画完全相反的卦。如乾卦与坤卦“旁通”,是因为乾卦的六个爻画全部是阳爻,而坤卦的六个爻画刚好相反,全部是阴爻,故乾坤两卦“旁通”,上面所列之例亦同。旁通旁通n n前人以“旁通”解释周易经文,用此种卦变之法,寻求着一些卦爻辞之间的关系。如同人卦九五爻称“大师克相遇”。他们以为这个“师”字的出现,是因为师卦与同人卦“旁通”的缘故。旁通旁通n n另如屯卦九五爻“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而鼎卦九三爻中也有“雉膏不食”的句子,两卦皆称“膏”,据说也是因为屯卦与鼎卦“旁通”而得。上下象易上下象易n n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n n周易集解引
24、虞翻注此段文字说:“履,上下象易也。”意思是说,夬卦是由于履卦的上下两经卦互相交换位置而得虞翻的这段注文,恐怕是“上下象易”之本。上下象易上下象易n n如上面所举夬卦,其内卦(即下卦)为经卦乾,其外卦(即上卦)为经卦兑。夬卦是由履卦的内卦兑与外卦乾互相交换而得,这种在一个卦体中,用上卦与下卦互相交易而变成另一卦体的方法,古人称作“上下象易”。n n如恒卦,其上下象易得益卦;咸卦,其上下象易得损卦;屯卦,其上下象易得解卦等等。往来往来n n系辞称:“往来不穷谓之通。”大概这就是谈卦变时,所谓“往来”法之所本。n n“往来”,指一个卦体因两爻互易而变成另一卦。往来往来n n举屯卦为例。其初九爻与六
25、二爻两爻互易而举屯卦为例。其初九爻与六二爻两爻互易而成坎卦,同样,屯卦之六二爻与六三爻、成坎卦,同样,屯卦之六二爻与六三爻、六三爻与六四爻互易,其卦不变,仍为屯卦。六三爻与六四爻互易,其卦不变,仍为屯卦。其六四爻与九五爻互易而得震卦;其九五爻其六四爻与九五爻互易而得震卦;其九五爻与上六爻互易得颐卦;上六爻与初九爻互易与上六爻互易得颐卦;上六爻与初九爻互易得观卦。再如蒙卦,其初六爻与九二爻得观卦。再如蒙卦,其初六爻与九二爻互易成颐卦;九二爻与六三爻互易成艮互易成颐卦;九二爻与六三爻互易成艮卦;六三爻与六四爻及六四爻与六五爻互易仍为卦;六三爻与六四爻及六四爻与六五爻互易仍为蒙卦不变,六五爻与上九爻
26、互易成坎卦;蒙卦不变,六五爻与上九爻互易成坎卦;上九爻与初六爻互易得临卦。上九爻与初六爻互易得临卦。震颐观往来往来n n这种两爻相易而卦变的方式,汉人又称作“之”。所谓“之”,即上面所讲的两爻相易。如遁卦“三之二”为讼卦。就是因为遁卦的六二爻与九三爻互易位置而生成讼卦。再如大壮卦“四之五”为需卦;遯卦“上之初”为革卦等等。往来往来n n虞翻善以“往来”法讲卦变。在周易集解中,如他注屯卦云:“坎二之初。”意思是说,屯卦是由于坎卦初六爻与九二爻互易而得。注鼎卦说“大壮上之初”。意思是说,鼎卦是由大壮卦的初九爻与上六爻互换位置而得。消息消息n n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消”,凡阴爻去而阳爻来
27、为“息”。故“消”“息”,实为卦中阴阳消长变化之名。易纬乾坤凿度说:“圣人因阴阳起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n n“消”“息”之法,据说为西汉孟喜所传,虞翻注易则时常用它解释卦变。n n如虞翻注复卦说:“阳息坤与姤旁通。”意思是说,复卦显示,在坤卦中阳爻来而初六阴爻已去。又因复卦的阴阳爻与姤卦相反,所以,又是姤卦的“旁通”卦。出于同样道理,他注姤卦说:“消卦也,与复旁通。”十二十二“消消”“息息”之卦之卦n n前人以此十二“消”“息”卦,分主一年十二月,即:n n复卦一阳息阴,建子,十一月。n n临卦二阳息阴,建丑,十二月。n n泰卦三阳息阴,建寅,正月。n n大壮卦四阳息阴,建卯,二月。n n
28、夬卦五阳息阴,建辰,三月。n n乾卦六阳息阴,建巳,四月。n n姤卦一阴消阳,建午,五月。n n遯卦二阴消阳,建未,六月。n n否卦三阴消阳,建申,七月。n n观卦四阴消阳,建酉,八月。n n剥卦五阴消阳,建戌,九月。n n坤卦六阴消阳,建亥,十月。n n并以泰大壮夬配春,乾姤遯配夏,否观剥配秋,坤复临配冬,谓十二消息相变通而周于四时。荀爽荀爽n n荀氏卦变之说,是以乾坤两卦生六子,由此六子“震”“坎”“艮”“巽”“离”“兑”再生其余五十六卦(实际上应是震坎艮巽离兑六卦体生其余五十六卦)共得六十四卦。荀爽荀爽n n如彖屯:“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周易集解引荀氏注屯卦曰:“此本坎卦也。案初六升二
29、,九二降初,是刚柔始交也。”意思是说,屯卦是因了坎卦的初六爻上升到九二爻的位置,其九二爻下降到初六爻的位置而得来。荀爽荀爽n n周易集解引荀氏注蒙卦亦云:“此本艮卦。案二进居三,三降居二,刚柔得中故能通。”意思是说,蒙卦由艮卦变化而来,外卦以阴爻之柔为“中”,这样就“刚柔得中故能通”了。蒙卦之彖说“以刚中也”,也是这个意思。荀爽荀爽n n然而其注解卦又云:“乾动之坤而得众。”注解卦之彖云:“乾坤交通,动而成解。”(周易集解解卦)若依此注,则解卦不是本于六子,而是本于乾坤两卦了。荀爽荀爽n n再按之旅卦,其注文曰:再按之旅卦,其注文曰:“谓阴谓阴升居五与阳通者也。升居五与阳通者也。”这就是说,这
30、就是说,旅卦是由于阴爻上升居第五爻旅卦是由于阴爻上升居第五爻而得。那么,我们看一下:在此卦而得。那么,我们看一下:在此卦中,初六爻与六二爻已经都是阴爻,中,初六爻与六二爻已经都是阴爻,只有九三爻与九四爻是阳爻,而这只有九三爻与九四爻是阳爻,而这两爻又以九三阳爻位置居下,因此两爻又以九三阳爻位置居下,因此所谓所谓“阴升居五阴升居五”,只能是九三爻与,只能是九三爻与六五爻互换,才能出现六五爻互换,才能出现“阴升居五阴升居五”。荀爽荀爽n n荀氏讼卦注文:荀氏讼卦注文:“阳来居阳来居二而孚于初,故曰二而孚于初,故曰 讼有孚讼有孚 也。也。”其意是说,讼卦是由于其意是说,讼卦是由于阳爻来居第二爻而与初
31、六爻相阳爻来居第二爻而与初六爻相“孚孚”。我们看一下,在这一卦。我们看一下,在这一卦中,只有初六爻与六三爻是阴中,只有初六爻与六三爻是阴爻,其余全是阳爻。荀氏既称爻,其余全是阳爻。荀氏既称“阳来居二而孚于初阳来居二而孚于初”,那么,那么,根据卦变中根据卦变中“往往”与与“来来”的含义,的含义,这个这个“来来”字自然是指六三爻与字自然是指六三爻与九二爻互易而九二爻互易而“孚于初孚于初”了。了。荀爽荀爽n n荀爽注晋卦又说:荀爽注晋卦又说:“阴阴进居五,处用事之位。进居五,处用事之位。”其其意是说,晋卦是由于意是说,晋卦是由于阴爻进而居于第五爻,使阴爻进而居于第五爻,使自己处在自己处在“用事用事”
32、的地位。的地位。那么,在这一卦中,其初那么,在这一卦中,其初六爻、六二爻及六三爻皆六爻、六二爻及六三爻皆为阴爻,若为阴爻,若“进进”必指与九必指与九四爻互易,由九四爻四爻互易,由九四爻“进进”为六五爻,为六五爻,荀爽荀爽n n再看他注损卦,其文曰:“乾之三居上,孚二阴也。”“乾之三居上”,指内卦乾的九三爻与外卦上六爻互相交换,使原来的上六爻变成了六三爻。那么,是什么卦的九三爻与上六爻相易才能得出损卦?荀爽荀爽n n征之荀氏以上所注,则旅卦本之否卦;讼卦本之于遯卦;晋卦本之于观卦;损卦本之于泰卦。是旅讼晋损诸卦之变又本之于十二辟卦了。虞翻虞翻n n另一位东汉人虞翻所讲卦变,虽与荀氏有相同之处,但
33、比荀爽更为完备可观。后人认为其主旨是以乾坤两卦生十辟卦。此十辟卦为复卦;临卦;泰卦;大壮卦;夬卦;姤卦;遯卦;否卦;观卦;剥卦。再加乾卦与坤卦,共为十二辟卦。并由上面的十辟卦变化得其余五十二卦,共为六十四卦。虞翻虞翻n n虞翻注一阳之卦比卦说:虞翻注一阳之卦比卦说:“师二上之五得位,众阴师二上之五得位,众阴顺从,比而辅之。顺从,比而辅之。”n n虞氏认为比卦是由于师虞氏认为比卦是由于师卦卦“二上之五二上之五”而得,即由而得,即由师卦的九二爻上来与六五师卦的九二爻上来与六五爻互易而成。这样,比卦爻互易而成。这样,比卦由师卦变来,而不是由十由师卦变来,而不是由十辟卦中的复卦变来了。辟卦中的复卦变来
34、了。虞翻虞翻n n虞翻注颐卦又说:“晋四之初,与大过旁通。”作为二阳之卦的颐卦,虞氏认为此卦是由晋卦九四爻与初六爻互易而得出,并与大过卦“旁通”而不是来自十辟卦的临卦。虞翻虞翻n n虞氏注二阴之卦中孚卦说:“讼四之初也。”就是说,他认为中孚卦是由讼卦的九四爻与初六爻互易而得。为了证明这种说法的正确,虞翻又说:“二在讼时体离为鹤,在坎阴中,有鸣鹤在阴之义也。”虞翻虞翻n n虞翻注小过卦曰:虞翻注小过卦曰:“晋晋上之三。上之三。”他认为小过卦是他认为小过卦是由晋卦的上九爻与六三爻由晋卦的上九爻与六三爻互易而得。为了证明这种说法互易而得。为了证明这种说法的正确,虞翻又说:的正确,虞翻又说:“又有飞鸟
35、又有飞鸟之象,故知从晋来。之象,故知从晋来。”意思意思是说,在小过卦卦辞中有是说,在小过卦卦辞中有一句一句“飞鸟遗之音飞鸟遗之音”,就是因为,就是因为在晋卦中,其外卦为离,在晋卦中,其外卦为离,离为飞鸟,因而证明小过离为飞鸟,因而证明小过卦是由晋卦变来卦是由晋卦变来 。易数易数n n所谓“数”,主要指筮数。因为归根到底,周易是一部筮书。若全面研究周易,只讲解经文而不谈及筮数,那是不行的。宋人朱熹特别认识到这点,所以在其易学启蒙中专门讲了占筮,并提出自己在这方面的新见解。大衍法大衍法n n“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
36、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n n“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n n“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
37、一千五百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大衍之数五十大衍之数五十n n汉书汉书 律历志:律历志:“是故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是故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余四十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余四十九,所当用也。九,所当用也。”n n按汉书按汉书 律历志的说法,五十之数是由元始之律历志的说法,五十之数是由元始之象一,与春秋二,三统之三,四时之
38、四相加而得象一,与春秋二,三统之三,四时之四相加而得十,再与此五体十,再与此五体(象一、春秋二、三统三、四时四,象一、春秋二、三统三、四时四,及相合而成的十,共五体及相合而成的十,共五体)相乘而得,即:相乘而得,即:n n5050(1 12 23 34 4)55大衍之数五十大衍之数五十n n周易正义释此曰:“京房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来实,故用四十九焉。”此说与易纬乾凿度同,依京氏说,五十是由十日加十二辰,再加二十八宿而得,即:n n5010(日)12(辰)28(宿)大衍之数五十大衍之数五十n n周易正义又引马融之说:“马季长云易有太极谓北
39、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北辰居位不动,其余四十九转运而用也。”n n依马融说,五十是由太极、两仪、日月、四时、五行、十二月、二十四气相加而得。即501(太极)2(两仪)2(日月)4(四时)5(五行)12(月)24(二十四节气)。大衍之数五十大衍之数五十n n周易正义并引荀爽之说:“荀爽曰: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五十。乾初九“潜龙勿用”,故用四十九也。”按荀爽之说,506(六爻)8(八卦)2(乾卦“用九”与坤卦“用六”)。n n还引姚信说:“姚信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者,其六以象六画之数,故减之而用四十九。”大衍之数五十
40、大衍之数五十n n周易集解引崔憬曰:“艮为少阳,其数三;坎为中阳,其数五;震为长阳,其数七;乾为老阳,其数九;兑为少阴,其数二;离为中阴,其数十;巽为长阴,其数八;坤为老阴,其数六,八卦之数总有五十。”大衍之数五十大衍之数五十n n周易本义释系辞这段文字时,朱熹说:“大衍之数五十,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至用以筮,则止用四十九,盖皆出于理势之自然,而非人之知力所能损益也。”阴阳爻阴阳爻n n老阳少阳之数在本卦中皆以卦画“”表示,老阴少阴之数皆以卦画“”表示。在变卦中,老阳卦画由阳“”变阴“”,老阴卦画由阴“”变阳“”,其余少阴少阳不变。这就是“老变少不变”,此为占筮的一条重要原则。周易
41、以变为占,故以老阳数“九”作为卦中阳爻的标志,以老阴数“六”作为卦中阴爻的标志。天地之数天地之数n n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n n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n n汉人又将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看作“生数”,将六、七、八、九、十这五个数看作“成数”策策n n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n n古人称蓍草根数曰“策”,一根蓍草叫一策。如前所述,三变之后所余蓍草若为三十六策,则出老阳一爻。乾卦以老阳的策数计算,一卦为六爻,以三十六策乘六,得二百一十六策
42、,故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同样道理,若三变之后余二十四策,则出老阴一爻,以二十四策乘六,得一百四十四策,坤卦以老阴的策数计算,故曰:“坤之策,百四十有四。”万物之数万物之数周易上下两篇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周易上下两篇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中阳爻一百九十二,阴爻一百九十二。中阳爻一百九十二,阴爻一百九十二。n n3636策策19219269126912策策n n2424策策19219246084608策策n n46084608策策69126912策策1152011520策策n n若以少阴少阳策数计算,其数亦同:若以少阴少阳策数计算,其数亦同:n n3232策策19219261
43、446144策策n n2828策策19219253765376策策n n53765376策策61446144策策1152011520策策“变占变占”法法 n n凡卦六爻皆不变,则占本卦彖辞。而以内卦为贞,外卦为悔。n n一爻变,则以本卦变爻辞占。n n二爻变,则以本卦二变爻辞占,仍以上爻为主。“变占变占”法法 n n三爻变,则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辞,而以本卦为贞,三爻变,则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辞,而以本卦为贞,之卦为悔。前十卦主贞,后十卦主悔。之卦为悔。前十卦主贞,后十卦主悔。n n凡三爻变者,每卦能变出二十卦,其凡三爻变者,每卦能变出二十卦,其“前十卦前十卦”,指初爻不变者。指初爻不变者。“后十卦后十卦”,为初爻变者。若变卦,为初爻变者。若变卦在前十卦中,则以两卦之彖辞解占,以本卦在前十卦中,则以两卦之彖辞解占,以本卦彖辞为主。若变卦在后十卦中,则以变卦彖辞为主。若变卦在后十卦中,则以变卦彖辞为主。彖辞为主。(详可参看关于卦变所附卦详可参看关于卦变所附卦变图中:变图中:“凡三阴三阳之卦各二十,皆自泰凡三阴三阳之卦各二十,皆自泰否而来否而来”之例之例)此说为朱熹之言,于古无征。此说为朱熹之言,于古无征。“变占变占”法法 n n四爻变,则以之卦二不变爻占,仍以下爻为主。n n五爻变,则以之卦不变爻占。n n六爻变,则乾坤占二用,余卦占之卦彖辞。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9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