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毕业复习教学文案.ppt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毕业复习教学文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毕业复习教学文案.ppt(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毕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毕业复习业复习复习范围1、1到6年级课本上的60首古诗词。2、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3、日积月累中出现的一些诗词名句。复习内容一、读准字音在古诗中,有些字虽是常用字,但读音与现今汉字的发音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应重点复习。如(1).通假字古诗词中,我们会发现少量的通假字现象,这些字应读通假字的旧读音。见:“风吹草低见牛羊”;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月黑见渔灯”三句中的“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n”,不读“jin”。而在所见夜书所见;“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洛阳城里见秋风”也有“见”,但这些“见”都是“看见”的
2、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不读“xin”,应读“jin”。“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曾有“jian”和“xian”之争,本句意为作者在采菊时不自觉抬头就看见了南山,所以也应该读“jian”。亡:“最喜小儿亡赖”的“亡”,通“无”,因而读“w”,不读“wng”。柴:王维鹿柴的“柴”是通假字。古代“柴”指有篱落的村墅,也指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划定的某些区落。本诗的题目“鹿柴”是一地名,其“柴”通“寨”,所以应读作“zhi”,不读“chi”。而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的“柴”字,不是通假字,所以读“chi”。华:”焜黄华叶衰”中的“华”通“花”,故读
3、“hu”,一声。教:不教胡马度阴山”中“教”通“叫”,故读“jio”,四声。(2)词牌名。词牌名的读音是古代词赋的“专利”,因而我们只能尊重古人的读法。卜:卜算子咏梅中的“卜”读“b”。因为,读“b”的时候有多种意义,其中一项是指“估计、预测”。而读“bo”只用于“萝卜”一词。“卜算”是同义黏合词,意思是“估算、预测”。这里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唐代骆宾王写诗时喜欢用数字,大家都叫他“卜算子”,后来就以“卜算子”为词牌名了。乐:清平乐村居的“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因而“乐”读“yu”,不读“l”。(3)古代单音节词。古诗词中,有的两个单
4、音节词语连在一起,很像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比较典型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妻子”和“衣裳”。在现代汉语中,这是两个双音节词,“妻子”和“衣裳”的后一字“子”“裳”均要读作轻声。但是在古代,“妻子”两个字分别表示“妻子”和“子女”;“衣裳”在古代也有“上衣下裳”的说法,“衣”是穿在上身的服饰,“裳”是穿在下半身的服饰,类似于今天的裙裤,男女都可以穿。鉴于此,在本诗中的“子”“裳”作为单音节词,不能读作轻声,应分别读作“z”“chng”。上例中的“卜算子”的“子”也是单音节词,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因而不能像现代汉语词尾的后缀词“子”那样读作轻声,也应该读作“z”。另外,还要注意叠声词的读法。春晓中的
5、“处处闻啼鸟”;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草中的“离离原上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篱落疏疏一径深”;夜书所见中的“萧萧梧叶送寒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三下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三下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游子吟)中都有叠声词。古诗词朗读中,不能像现代汉语把叠词第二个字读成轻声,而应该读成本音。因为,有的叠字要单独表示意义,有的起重复强调的作用,而且五律或七律古诗中,各句字数相等,读来颇有节奏感,如果把叠字弱化后读得过轻,就可能给人少一个字的感觉。因此,叠字一般不要弱化读轻声,而要读出该字的本音。(4)“特殊字”从今 在古诗词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特殊的
6、字。这些字,古时有旧读音,而现代却已经没有这个旧读音了,或者这些字按古代的节律规则来说,应该发某个旧读音,但是现代汉语规范音却未收录这个旧读音。这时,我们就应以今天的现代汉语规范音来读。我们知道,古诗词虽然讲究音韵节律,但是没有像现在的汉语拼音这样严密完善的记音系统,因而许多古读音追究起来十分复杂,有的已不能准确查考其读法了。遇到此类特殊情况,我们应该统一到现代规范音的标准上来。1.斜: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斜”字的发音争议是此类问题的典型表现。“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按照古代节律,诗中的二、四句的末一个字是“家”“花”,其韵腹都是“a”,因此首句的末字“斜”应该押此韵,其韵腹也应是“a”。
7、但是现代汉语中“斜”已没有“xi”的音了,所以这个字只好依从今天的发音,读“xi”。“青山郭外斜”的“斜”也因为相同原因,念“xi”。还有,“斜风细雨不须归”中,“斜”也得念“xi”,如果我们非要将这句的“斜”读成“xi”就显得太别扭啦。2“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古音读“cu”,今音“shui”;”3“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中 的“野”,古 音“y”,今 音“y”。4“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回”,古音读“hui”,今音“hu”。对于以上古诗词中汉字的古音,教材一般不注音,如果是生字,一般注现代的读音。我们一般主张,如果该字是韵脚,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古代的读音,并且按古音读,押韵
8、,读出古诗味儿来,但要牢固掌握现代读音。如果该字不是韵脚,读普通话读音即可。如“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斜”和“野火烧不尽”中的“野”等都读今音。还有,如果对韵脚的古读音实在拿不准,那么按普通话读是一定不会错的。(5)多音字从义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误读音辨析中,除了会遇到旧读音的麻烦外,我们遇到读音困惑最多的当属多音字。遇到多音字,我们要根据这个字词的意义来判断该读什么音。1.挑:有“tio、tio”两个读音。在“挑动”“拨动”的义项时念“tio”。夜书所见中“知有儿童挑促织”,这句诗的意思是儿童用竹棍等挑动泥土,翻找地里的蟋蟀,因此,本句中,“挑”字读“tio”才是合理的。2.重:杜甫春夜喜雨
9、“花重锦官城”的“重”是多音字。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花“重”表现了春雨后花儿“红艳艳、沉甸甸”的红艳欲滴状态。陆游的雪夜作:“雪重从压竹,竹折有奇声。”这些“重”是“很沉”、“沉重”的意思。,因而要读“zhng”,不能读“chng”。而张籍秋思(五上5课)中的“欲作家书意万重”,是说家书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很多,“万重”,就是“很多层”的意思;王安石的“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三上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中的“重重”也表示“很多层”的意思。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重”作“层”讲,“万重”是“层层”的意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10、钟山只隔数重山。”“数重”就是“几层”的意思。因而,这些诗句里的“重”要读“chong”,而不能读“zhng”。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里“重”作“再”、“重复”讲 ,也要读chong”3.为:王安石的梅花中有一句“为有暗香来”。这里的“为”,有的认为该读二声,有的又认为该读四声,到底该怎样读呢?“为”在本诗中是“因为”的意思,所以应该读“wi”,不能读成“wi”。另外,这首诗里中的“墙角数枝梅”中的“数”也是多音字,在本课指很多枝梅花,因此读“sh”,不读“sh”。4.应:叶绍翁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应”字读法也比较混乱,有读一声的,有读四声的。这个
11、“应”字的读法当结合前两句诗意来确定。诗的前两句说,大概主人是爱惜这青苔,担心被访客的木屐齿踩坏了,所以,客人虽在柴门前轻敲许久,但却无人应门。这里,“应”解释为“大概”,也可理解为“应该”,表示揣测之意,含调侃意味。所以这个字要读作“yng”,不要读作“yng”。“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的“应”也同解,同读音,而在小儿垂钓“怕得鱼惊不应人”的“应”,作“回应”之意,因而应读“yng”。5.更:纳兰性德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更”,有的版本标注为一声,有的标为四声,到底谁更恰当呢?“风一更、雪一更”表示一阵狂风又紧连着一阵暴雪,即整夜风雪交加。因而“更
12、”是表示刮风下雪的时段,而读“gng”时就是表示时间段的,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可见,这里“更”读“gng”才恰当。而另一读音“gng”,是在表示“更加”时的读法。在登鹳雀楼中“更上一层楼”的“更”是副词,表示“更加”,所以这时该读“gng”。6.剥: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剥”有两个读音,只有在“去掉外面的皮或壳”的时候念“bo”,而此处“剥”正好准确表达此义,因此,这个“剥”就念“bo”,不能读作“b”。7.露: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露”字的读音也较难区分。人教社小语室专家认为,“露”在表示“显现”意义的时候有口语和书面语读法。用于书面语的单音词、复音
13、词和成语读“l”,用于口语的复音词中,读“lu”。只有少数的用于口语的“露白、露丑、露底、露富、露脸、露面、露头、露相、露光、露苗、露怯、露馅儿、露一手、露马脚、泄露、走露”时读“lu“,其它的皆读“l”。“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露”是书面语单音词,单独作动词用,所以应读“l”。8.兴: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在这里是“即兴”的意思,意思是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因而读“xng”。9.解:“解落三秋叶”中的“解”在这里是“剖开”之意,引申为“分开”,“解落”是“分开、落下”之意,故读“ji”。10.还:读音为“hi”或“hun”。(1)“还”读“hi”,如郑燮的竹石:“千磨万击还
14、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里“还”作“依然”、“仍旧”讲。(2)“还”读“hun”,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中的“还”都是作“回来”讲。:泊船瓜洲(五上5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还”,意思是“还乡,回乡”,因此读“hun”。11.间:读音为“jin”或“jin”。(1)“间”读“jin”,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间”,在这里作“中间”、“之间”讲。又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里的“间”也是指“中间”、“之间”。(2)“间”读“jin”,如王安石的泊船
15、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间”,在这里是指“空隙”、“间隔”。12.朝:读音为“zho”或“cho”。(1)“朝”读“zho”,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里的“朝”都是“早晨”的意思。(2)“朝”读“cho”,如杜牧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朝”,指“朝代”。“南朝”,是指从东晋以后至隋朝以前(即公元420-589年),在江南地区先后建立过的宋、齐、梁、陈四朝,统称南朝。陆游的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其二):“和亲自古非长策,谁与朝家共此忧?”“朝”,是指“朝廷”。
16、13.曲:读音为“q”或“q”。(1)“曲”读“q”,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曲”,作“弯曲”讲,“曲项”是“弯曲着脖子”。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曲”也是作“弯曲”讲。(2)“曲”读“q”,如卢纶的塞下曲中的“曲”,作“曲调”讲。“曲”用作量词时也读“q”,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14.长:读音为“chng”或“zhng”。(1)“长”读“chng”。如杜甫的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这里“长”指“长度”。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里“长”也是指“长度”,诗句的意思是:“白头发长到了三
17、千丈啊,只因为愁绪是这样长。”“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长”在这里是形容词,指两点之间距离大(跟“短”相对),“日长”写太阳距地面很高的时候。这一时间本是人们工作、生活繁忙的时候,本应人声喧闹、川流不息,但却是“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突出了乡村的宁静与祥和。(2)“长”读“zhng”。如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徐元杰的湖上:“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诗中“长”都作“生长”讲。15.扁:读音为“bin”或“pin”。“扁”,在“扁担”、“扁鹊”等词中读作“bin”。“扁”和“舟”组成偏正词语“扁舟”时,读“pin”。如孟浩然的渡浙江问舟中人:“潮落江平未有
18、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扁舟”,指的是“小船”。又如李白的陪侍御叔华登楼歌:“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扁舟”,也是指“小船”。16.似:读音为“s”或“sh”。(1)李贺的马诗(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似”,读作“s”,这里是“好像”的意思。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里的“似”读作“s”,也是“好像”的意思。(2)“似”读“sh”时,一般和“的”组成“似的”词语,此外,基本上都读作“s”。17.踏:读音为“t”或“t”。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踏”,这里应该读作“t”,“踏歌”,即用脚击地打着拍子唱歌。所以不能读“
19、t”,而在“踏实”一词中读“t”。18.单:读音为“dn”、“shn”、“chn”。“单”在“单位”、“单独”等词中读为“dn”;“单”作姓时读“shn”。在“单于”一词中,“单”读“chn”,如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单于”,指的是匈奴的首领。所以要读“chan”有关名诗中的多音字,举不胜举,在此不再赘述二、读准节奏诵读古诗,除了具备一般的朗读要求外,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注意节奏和音韵。一般地说,五言诗可按三种方法诵读:(1)二二一(三拍),(2)二一二(三拍)(3)二三(两拍),七言诗有这样几种读法:(1)二二二一(四拍)(2)二二一二(四拍)(3)四三(两拍)。单句和
20、双句的节奏要一致。还要注意的是:1单音节词停顿 古代汉语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不能把两个单音节词当成一个双音节词。例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衣裳”是两个单音节词,是指“衣和裳”,“衣”是指上衣,“裳”是指下衣,读“chng”。例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中的“妻子”也是两个单音节词,是指“妻子和儿子”。“子”不能读轻声。2意义上的停顿例如:“古朗月行”应读作“古/朗月行”,而不能读作“古朗/月行”。因“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诗人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了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再如“两三点雨山前”应读作“两三点
21、雨/山前”,而不能读作“两三点/雨山前”;“题西林壁”应读作“题/西林壁”不能读作“题西/林壁”。三、推敲字义和词义今天主要讲一些与今天的意义不同的字词。1.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中的“青春”是指“明媚的春天景象”,现代汉语的“青春”是指“青年时代”。2.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的“坐”字作“因为”讲,不是现在的“坐下”之义。3.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诗中的“可怜”作“可爱”讲,现代汉语的“可怜”则作“怜惜”、“怜悯”讲。4.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的“但”作“只是”讲,不是现
22、在的“但是”之义。5.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古代称“跑”为“走”,现在说的“走”,古代叫“行”。又如李贺的马诗(其五):“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里的“走”也是“跑”的意思。6.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中的“怜”字作“爱惜”讲,也非今义。7.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两处的杨柳指的是北朝的折杨柳曲调,(内容多叙离愁别绪),不是指杨柳树。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杨柳”才指杨柳树。8.前面
23、讲到的一些通假字:(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华”是“花”的通假字,这里指的是“花叶”。(2).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扣”,是“叩”的通假字,这里是“轻轻敲击”的意思。(3).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见”是“现”的通假字,“见”在这里作“现出”、“露出”讲。(4).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元”,是“原”的通假字,这里作“本来”、“原来”讲。9.前面讲到的多音字在不同诗句里的不同意义。四、理解把握诗词意境在理解字义、词义及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全诗的内容、意境,体会
24、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采取分类记忆的方法。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 朱熹春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描写夏天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
25、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唐 李绅悯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 轼 望湖楼醉书)描写秋天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描写冬天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 王安石梅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古诗词 毕业 复习 教学 文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