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基础知识教学提纲.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力学基础知识教学提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基础知识教学提纲.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力学基础知识力学基础知识第一节第一节 力的性质力的性质 一、力的概念一、力的概念力的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过力的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过观察和分析,逐步形成和建立的。当人们用手握、拉、观察和分析,逐步形成和建立的。当人们用手握、拉、掷、举物体时,由于肌肉紧张而感受到力的作用。这掷、举物体时,由于肌肉紧张而感受到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广泛地存在于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例如用手种作用广泛地存在于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例如用手推小车,小车受了推小车,小车受了“力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用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用锤子敲打会使烧红的铁块变形等。人们从大量的实践锤子敲打会使烧红的
2、铁块变形等。人们从大量的实践中,形成力的科学概念,即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中,形成力的科学概念,即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一是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用。这种作用一是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称为力的外效应;另一个是使物体产生变形,称为力称为力的外效应;另一个是使物体产生变形,称为力的内效应。的内效应。二、物体重力二、物体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小C和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用关系式Gmg表示。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值为98Nkg,表示质量为l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在已知物体的质量时,重力的大小可以根据上述
3、的公式计算出来。例:起吊一质量为5103kg的物体,其重力为多少?解:根据公式:Gmg51039849103(N)答:物体所受重力为49103N。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在工程中常冠以词头“kN”、“dan”,读作“千牛”、“十牛”。与以前工程单位制采用的“公斤力(kgf)”的换算关系:1公斤力(kgf)98牛(N)10牛(N)三、力的三要素三、力的三要素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改变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改变三要素中任何一个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也随之改变。三要素中任何一个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也随之改变。例如用手推一
4、物体,如图例如用手推一物体,如图11所示,若力的大小不同,所示,若力的大小不同,或施力的作用点不同,或施力的方向不同都会对物体产生不或施力的作用点不同,或施力的方向不同都会对物体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同的作用效果。图图11所示所示在力学中,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矢量。因而,力的三在力学中,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矢量。因而,力的三要素可以用矢量图要素可以用矢量图(带箭头的线段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如图表示,如图12所示。所示。图图12作矢量作矢量图时图时,从力的作用点,从力的作用点A起,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与起,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与力的大小成比例的力的大小成比例的线线段段AB(如用如用1cm长长的
5、的线线段表示段表示100N的力,的力,那么那么400N就用就用4cm长长的的线线段段),再在,再在线线段末端画出箭段末端画出箭头头,表示力,表示力的方向,文字符号用黑体字的方向,文字符号用黑体字F表示,并以同一字母非黑体字表示,并以同一字母非黑体字F表表示力的大小,示力的大小,书书写写时则时则在表示力的字母在表示力的字母F上加一横上加一横线线表示矢量。表示矢量。表示矢量。四、作用力和反作用定律四、作用力和反作用定律四、作用力和反作用定律四、作用力和反作用定律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
6、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那么施力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那么施力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那么施力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那么施力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力的作用呢到力的作用呢到力的作用呢到力的作用呢?如图如图如图如图1313中,绳索下端吊有一重物,绳索给重物的作用力为了,中,绳索下端吊有一重物,绳索给重物的作用力为了,中,绳索下端吊有一重物,绳索给重物的作用力为了,中,绳索下端吊有一重物,绳索给重物的作用力为了,重力给绳索的反作用力为
7、重力给绳索的反作用力为重力给绳索的反作用力为重力给绳索的反作用力为TT,T T和和和和TT等值、相反、共线且分别作用等值、相反、共线且分别作用等值、相反、共线且分别作用等值、相反、共线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在两个物体上。在两个物体上。在两个物体上。图图图图1313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以上事例说明: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以上事例说明: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以上事例说明: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以上事例说明: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
8、用力,另一个就叫做反作和反作用力。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就叫做反作和反作用力。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就叫做反作和反作用力。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就叫做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五、支承反力和受力图五、支承反力和受力图1支承反力以起重机简图为例,如图所示。当起重机吊起重物后静止不动时,重物在重力作用下而不能当起重机吊起重物后静止不动时,重物在重力作用下而不能下落,因为有起
9、升绳拉住它。起升绳就是重物的支承,吊臂下落,因为有起升绳拉住它。起升绳就是重物的支承,吊臂AB是由是由A处轴销和拉索处轴销和拉索DE支承的,起重机整体又是由地面支承的。支承的,起重机整体又是由地面支承的。一个构件由另一构件支承,另一构件给这个构件的反作用力一个构件由另一构件支承,另一构件给这个构件的反作用力叫做支承反力。支承是限制运动的,所以支承反力的方向就和支叫做支承反力。支承是限制运动的,所以支承反力的方向就和支承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不同的支承对物体的作用不同,因承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不同的支承对物体的作用不同,因此支承反力也不一样,这里只介绍柔索和光滑面支承反力。此支承反力也不一
10、样,这里只介绍柔索和光滑面支承反力。(1)(1)柔索:起升柔索:起升绳绳阻止重物下落,它阻止重物下落,它给给重物一个支承反力重物一个支承反力(拉力拉力),此力沿,此力沿绳绳子方向、大小和子方向、大小和G G的重力相等,如的重力相等,如图图1515所示。所示。(2)(2)光面支承:光面支承:(起重机起重机简图简图)整体起重机用整体起重机用轮轮子支承子支承在地面上,由于地面支承,在地面上,由于地面支承,轮轮子不能向下移子不能向下移动动,沿垂直方,沿垂直方向有向有N N1 1、N N2 2支承反力,支承反力,N N1 1、N N2 2的大小等于整个起重机和重的大小等于整个起重机和重物的重力。物的重力
11、。图图15受力图受力图n n2 2受力图受力图受力图受力图n n全面地分析结构的约束情况,包括外力、支承反力后,用全面地分析结构的约束情况,包括外力、支承反力后,用全面地分析结构的约束情况,包括外力、支承反力后,用全面地分析结构的约束情况,包括外力、支承反力后,用一个简图清楚地表示出全部受力情况,这个图称为受力图。一个简图清楚地表示出全部受力情况,这个图称为受力图。一个简图清楚地表示出全部受力情况,这个图称为受力图。一个简图清楚地表示出全部受力情况,这个图称为受力图。n n受力图有整体和局部之分,一般可只画所需要的局部受力受力图有整体和局部之分,一般可只画所需要的局部受力受力图有整体和局部之分
12、,一般可只画所需要的局部受力受力图有整体和局部之分,一般可只画所需要的局部受力图。图。图。图。n n画受力图时,首先确定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已知条件和画受力图时,首先确定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已知条件和画受力图时,首先确定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已知条件和画受力图时,首先确定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已知条件和要求的未知量,把它隔离出来,去粗取精画出受力图。要求的未知量,把它隔离出来,去粗取精画出受力图。要求的未知量,把它隔离出来,去粗取精画出受力图。要求的未知量,把它隔离出来,去粗取精画出受力图。n n例如我们要分析吊钩和吊索钢丝绳的受力情况,就可以只例如我们要分析吊钩和吊索钢丝绳的受力情况,就可以只例
13、如我们要分析吊钩和吊索钢丝绳的受力情况,就可以只例如我们要分析吊钩和吊索钢丝绳的受力情况,就可以只画出所需部分。画出所需部分。画出所需部分。画出所需部分。图16吊钩和吊索钢丝绳的受力图六、力的合成分解六、力的合成分解六、力的合成分解六、力的合成分解n n1 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两个共点力的合成两个共点力的合成两个共点力的合成n n作用于同一点并互成角度的力称为共点力,两力的合力作用效果作用于同一点并互成角度的力称为共点力,两力的合力作用效果作用于同一点并互成角度的力称为共点力,两力的合力作用效果作用于同一点并互成角度的力称为共点力,两力的合力作用效果我们可以下例演示来证明。如图所示,弹簧长度我们
14、可以下例演示来证明。如图所示,弹簧长度我们可以下例演示来证明。如图所示,弹簧长度我们可以下例演示来证明。如图所示,弹簧长度l l0 0,一端挂在,一端挂在,一端挂在,一端挂在OO点,另一端在点,另一端在点,另一端在点,另一端在A A点,各沿点,各沿点,各沿点,各沿ABAB和和和和ADAD方向加力方向加力方向加力方向加力F1F1和和和和F2F2,力的大小按,力的大小按,力的大小按,力的大小按比例尺画出。在比例尺画出。在比例尺画出。在比例尺画出。在F F1 1、F F2 2两力作用下,弹簧由两力作用下,弹簧由两力作用下,弹簧由两力作用下,弹簧由l l0 0沿沿沿沿OAOA伸长为伸长为伸长为伸长为l
15、 l,然,然,然,然后去掉后去掉后去掉后去掉F F1 1、F F2 2两力。在两力。在两力。在两力。在ACAC方向施加力方向施加力方向施加力方向施加力R(R(利用法码逐渐加力利用法码逐渐加力利用法码逐渐加力利用法码逐渐加力),使,使,使,使弹簧同样沿弹簧同样沿弹簧同样沿弹簧同样沿OAOA由由由由l l0 0伸长为伸长为伸长为伸长为l l,按比例尺画上,按比例尺画上,按比例尺画上,按比例尺画上R R。弹簧变形相等,受。弹簧变形相等,受。弹簧变形相等,受。弹簧变形相等,受力相等,可知力相等,可知力相等,可知力相等,可知F F1 1、F F2 2两力的合成效果和只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等,两力的合成效果
16、和只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等,两力的合成效果和只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等,两力的合成效果和只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等,R R是是是是F F1 1、F F2 2两力的合力两力的合力两力的合力两力的合力。如果以F1、F2作为两邻边,画平行四边形,我们发现合力R正好是它的对角线,这就证明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即: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所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两个力的合力不能用算术的法则把力的大小简单相加,而必须按矢量运算法则,即平行四边形法则几何相加,可用图解法和三角函数计算法。(1)图解法例:已知F1、F2两个力,其夹角为70,F1即AB为800N
17、,F2即AD为400N,求合力R(AC)为多少?方法:取比例线段1cm代表200N,并沿力的方向将AB和AD二力按比例画出,取AB长4cm代表800N,取AD长2cm代表400N,经B点及0点分别作AD与AB的平分线交于C点,连接AC、量取AC的长为5cm,则合力为200N51000N。如图所示。(2)(2)三角函数法三角函数法根据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根据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计算出合力算出合力R R:如上例:如上例:从力平行四从力平行四边边形法形法则则可以看出,可以看出,F1F1、F2F2力的力的夹夹角越小,合力角越小,合力R R就越大,当就越大,当夹夹角角为为零零时时,二分力方向相
18、同,作用在同一直,二分力方向相同,作用在同一直线线上,上,合力合力R R最大。最大。反之,反之,夹夹角越大,合力角越大,合力R R就越小,当就越小,当夹夹角角为为180180时时,二分,二分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线上,合力最小。上,合力最小。2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将已知力作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将已知力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两个邻边就是这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显然如果没有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两个邻边就是这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显然如果没有方向角度的条件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很多
19、组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方向角度的条件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很多组不同的平行四边形。邻边邻边(分力分力)的大小变化很大,因此应有方向、角度条件。使用吊索时,限制吊的大小变化很大,因此应有方向、角度条件。使用吊索时,限制吊索分肢夹角过大是防止吊索超过最大安全工作载荷,而发生断裂。索分肢夹角过大是防止吊索超过最大安全工作载荷,而发生断裂。下图为两根吊索悬吊图为两根吊索悬吊1000N载荷,当两根吊索处于不同夹角时,吊索载荷,当两根吊索处于不同夹角时,吊索受力变化如图所示。受力变化如图所示。(1)(1)分力图解法分力图解法分力图解法分力图解法已知合力已知合力已知合力已知合力R R和两个分力的方向,
20、求两个分力的大小,可通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可通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可通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可通过已知力过已知力过已知力过已知力R R作用点作用点作用点作用点A A沿分力的方向沿分力的方向沿分力的方向沿分力的方向(或合力与分力夹角或合力与分力夹角或合力与分力夹角或合力与分力夹角)分别作直分别作直分别作直分别作直线线线线AIAI、AA,再经过已知合力,再经过已知合力,再经过已知合力,再经过已知合力R R终点终点终点终点C C做两个分力做两个分力做两个分力做两个分力F1F1、F2F2作用线的平行线,与作用线的平行线,与作用线的平行线,与作用线的平行线,
21、与AIAI、A A一一一一直线交于直线交于直线交于直线交于B B、D D两点,得平行两点,得平行两点,得平行两点,得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四边形四边形ABCDABCD。其两邻边。其两邻边。其两邻边。其两邻边ABAB、ADAD就是要求的两个分力,分力就是要求的两个分力,分力就是要求的两个分力,分力就是要求的两个分力,分力的大小可用比例尺量出。的大小可用比例尺量出。的大小可用比例尺量出。的大小可用比例尺量出。(2)三角函数法三角函数法计算时也可利用三角函数公式。计算时也可利用三角函数公式。求力的分解,如上图所示求力的分解,如上图所示.第二节第二节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系,根据力系中各力
22、的作用线在空间的位置的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系,根据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在空间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两类。各力的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不同,可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两类。各力的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称为平面力系,各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称为空间力的力系称为平面力系,各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称为空间力系。在这两类力系中,又有下列情况:系。在这两类力系中,又有下列情况:(1)作用线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汇交力系;作用线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汇交力系;(2)作用线相互平行的力系称为平行力系;作用线相互平行的力系称为平行力系;(3)作用线任意分布作用线任意分布(即不完全汇交于一点,又
23、不全都互相平行即不完全汇交于一点,又不全都互相平行)的力系的力系称称为一般力系。为一般力系。平面汇交力系是一种最基本的力系,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复杂力系的平面汇交力系是一种最基本的力系,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复杂力系的基础,而且在工程中用途也比较广泛,如左图所示的起重机,在起吊构基础,而且在工程中用途也比较广泛,如左图所示的起重机,在起吊构件时,作用于吊钩上件时,作用于吊钩上C点的力,如右图所示的屋架,节点点的力,如右图所示的屋架,节点C所受的力都所受的力都属于平面汇交力系。属于平面汇交力系。2.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一、两个汇交力的合成一、两个汇交力的合成设物体受到汇交于设
24、物体受到汇交于O点的两个力点的两个力F1和和F2的作用,应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法的作用,应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则,求F1、F2的合力。先从交点出发,按适当的比例和正确的方向画出的合力。先从交点出发,按适当的比例和正确的方向画出F1、F2,便可得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具对角线即代表合力,便可得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具对角线即代表合力R。对角线。对角线R的长度和的长度和R与与F1所夹角度,便是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为简便起见,在求合力时,不必画出所夹角度,便是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为简便起见,在求合力时,不必画出整个平行四边形,而只需画出其中任一个三角形便可解决问题。将两分力首尾整个平行四边形,而只需画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力学 基础知识 教学 提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