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莴苣病虫害防治学习资料.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甘蓝莴苣病虫害防治学习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蓝莴苣病虫害防治学习资料.ppt(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甘蓝莴苣病虫害防治甘蓝莴苣病虫害防治甘蓝根肿病根肿病的防治根肿病的防治甘蓝根肿病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发病后根部肿大,呈肿瘤状,故称根肿病。一般主根染病后呈块状,细根、支根、侧根、须根染病后局部多肿大畸形。发生规律:病菌在根肿部产生休眠孢子囊,根肿部腐烂后,休眠孢子囊散落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土壤pH值为5.46.5、土壤温度为1825、土壤湿度为60%时,有利于病菌孢子活动,病菌孢子能在48小时内侵入植株表皮细胞内。因此针对甘蓝根肿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生规律,应采取以下防治技术措施:一、农业防治:1、与葱蒜类作物实行轮作。2、在收获后或病田换茬时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并将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在作物生
2、长期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并撒施生石灰消毒,以减少田间菌源。3、采用深沟高畦栽培,以利于抗旱。4、配方施肥,多施腐熟农家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施用量;基肥要充分腐熟,选用优质复合肥;适时追肥,喷施叶面肥促早生快发,植株健壮,增强抗病力。二、化学防治:1、种子消毒处理,播种前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钟,晾干种子后用占种子重量0.3%0.4%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土壤消毒,每亩用70%敌克松药粉3公斤对细土30公斤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公斤对细土30公斤拌匀后撒施。3、在2叶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浇施,每株0.20.3公斤,每7天浇1次,共浇
3、23次,防效可达70%。5、农药灌根,用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1次,每株灌0.20.3公斤,防效可达80%。6、在十字花科作物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灌根,或淋施75%五氯硝基苯7001000倍液可减轻病害。甘蓝黑腐病黑腐病甘蓝黑腐病的防治黑腐病是一种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甘蓝外围叶片,也侵害叶球或球茎,甘蓝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幼苗发病,子叶呈水浸状,病苗自叶缘顶部凹陷处开始变黑,以叶脉为中心扩大,逐渐子叶枯萎垂下。叶片发病时,新叶变黑,苗枯死。如未枯死时,仅未受害处生长,呈畸形。老熟的叶子,叶缘呈“V”字形或非正圆形变黄,
4、之后变褐色,病斑边缘具黄色晕环,局部的叶脉变褐色或紫黑色,呈明显的脉络状,被害部渐干燥变薄后坏死。结球后的甘蓝发病时,叶球上生出淡黑色病斑,局部的叶脉变紫黑色并逐渐扩大,但不会软化腐败。根茎部被侵害时,导管部变黑而渐腐败,根茎内生出空洞。剖开球茎,可见维管束全部变为黑色或腐烂,但不臭,区别于甘蓝软腐病。但也常与软腐病混合发生,是甘蓝常见的毁灭性病害,可造成甘蓝大面积死亡,甚至绝收。高温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偏施、过施氮肥,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农业防治。用50温水浸种2030分钟或用0.1%硫酸铜液浸种15分钟。发病严重的地块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改善土壤供、排水条件,增施有机
5、肥、磷钾肥和微肥。药剂防治。苗床消毒用50%代森铵8001000倍液喷湿土壤或50%多菌灵800倍液浇灌苗床。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水剂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500倍,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药剂交替使用,喷施与淋施相结合,隔710天喷1次,连施34次。甘蓝软腐病菜类软腐病甘蓝软腐病的防治方法甘蓝软腐病,一般始于结球期,初发在外叶或叶球基部出现水浸状斑,植株外层包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数天后外层叶片不再恢复,病部开始腐烂,叶球外露或植株基部逐渐腐烂成泥状,或塌倒溃烂,叶柄或根茎基部的组织呈灰褐色软腐,严
6、重的全株腐烂,病部散发出恶臭味,别于黑腐病。防治方法:(1)深翻炕晒。定植前深翻土层18厘米-20厘米,多雨季节注意排水,实行沟灌,不用漫灌;阴天及中午不要浇水,要与葱蒜类作物轮作。(2)防治传病媒介昆虫。田间农事操作时不要碰伤植株造成伤口。(3)拨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4)药剂防治。喷药时应注意喷洒接近地面的叶柄和根茎部,常用下列药剂: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或72%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或敌克松原粉0.5千克浇根。或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粉20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粉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一次,连续2-3天。甘蓝菌核病甘蓝菌核病的防治方法症状
7、 苗期、成株期、采种株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很快腐烂,生白霉或猝倒。成株期发病,多在近地面的茎、叶柄、叶片或叶球上出现水浸状,淡褐色不规则的病斑,后期病组织软腐,病部表面长出白色至灰白色絮状菌丝体和黑色鼠粪状菌核。采种株多在终花期发病,除侵染叶、荚外,可引起茎部腐烂,中空,表面及髓部生白色絮状菌丝和黑色菌核,晚期致茎倒伏。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间越夏越冬。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出子囊盘,子囊盘上子囊中的子囊孢子成熟后可弹射出来,借气流传播。孢子接触到寄主,首先由生活力衰弱的叶片及花瓣上侵染。发病后病部菌丝扩展或 接触健部使之发病。病部不断
8、扩大,病情加重。病菌喜较低温度和高湿度。栽培条件对病害发生影响较大,一般排水不良,通透性差,偏施氮肥,或受霜害、冻害和肥害的田块,病害发生重。防治方法农业措施 清除混杂在种子中间的菌核,避免将菌核播入田中。简便的方法是播前用10%的盐水选种,除去飘浮在上面的菌核,然后用清水多次冲洗种子,晾干后播种。重病地应与非寄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有条件最好水旱轮作,1年就可收到极好效果。播前进行20厘米以上深翻土壤,把菌核埋入土壤深层。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35菌核光悬浮剂700倍液,或50菜菌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菌威可
9、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可溶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667平方米喷兑好的药液60升,每89天1次,连续防治34次。甘蓝霜霉病甘蓝霜霉病防治方法 主要危害叶片,成株期叶片发病,多从下部或外部叶片开始。发病初期先在叶面出现淡绿或黄色斑点,病斑扩大后为黄色或黄褐色,枯死后变为褐色。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空气潮湿时,在相应的叶背面布满白色至灰白色霜状霉层,故称“霜霉病”。气温在1620,相对湿度高于70%,昼夜温差大或忽冷忽热的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田间湿度大,夜间结露或多雾,即使雨
10、量少,病害也会发生较快。基肥不足,追肥不及时会导致植株营养不良,抗病力下降。氮肥施用过量、生长茂密、通风不良、排水不良或过分密植的田块,株间湿度大发病重。防治方法农业措施 应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进行隔年轮作,因为淹水不利于卵孢子存活,可减轻前期发病。前茬收获后,清洁田园,进行秋季深翻。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合理追肥。低洼地宜深沟、高畦、短垄种植,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合理灌溉,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 加强田间检查,重点检查早播地和低洼地,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喷药,控制病害蔓延。可用50%烯酰吗啉1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800倍液或64%恶霜灵锰锌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
11、倍液,57天喷一次。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随生育期不同而有所不同,前期用量少,后期用量大。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莴笋莴笋霜霉病莴笋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莴苣霜霉病是莴苣栽培中常见病害,各地都有发生,但以多雨潮湿地区为害严重。该病在成株期叶片自下而上发病,开始叶片出现淡黄色近圆形病斑,扩展中受叶脉限制成多角形。潮湿时病斑背面长有白色霜状霉层,严重时正面也长有白色霉层,病斑扩展相互融合成大片枯死斑,变成黄褐色,最后整片叶干枯死亡。防
12、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实行轮作或套作,重病田可与豆科、茄科等蔬菜进行23年轮作,或实行套作等,减少为害;三是加强栽培管理,结合移栽剔除弱苗,并合理密植,注意排水,避免大水漫灌,适时中耕,清除残枝败叶等。四是药剂防治,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莴笋菌核病莴笋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危害部位主要是茎基部,症状先出现在近地面的老叶片上,初期病斑为水浸状黄色软化,叶片萎蔫,叶背面出现白色菌丝。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后期产生鼠粪状黑色菌核,病害进一步发展,下部叶片枯黄,中上部叶片萎蔫
13、,最后全株枯死。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温度和湿度适宜时,菌核产生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从植株的老叶基部或伤口侵入。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524.春秋两季温暖高湿易发病。此外,地块低洼,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种植密度大,浇水过多,连作的田块,病害发生也较重。1、农业防治。合理密植,与非菊科作物进行23年轮作,整地时进行深翻,把残留在地表的菌核埋入土层10厘米以下。在莴笋菌核病多发的地块,建议耕翻时每亩施用福美双400克加多菌灵800克,和腐殖酸钾肥25公斤、钙镁磷100公斤达到消毒和改善土质的效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将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浇水时要小水勤浇,防止大水漫灌。2、药剂防治。发病初
14、期要及时喷药保护,重点喷洒植株茎基部、老叶及地面。药剂可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3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注意药剂要交替使用。莴笋灰霉病莴笋灰霉病的防治方法苗期被害 茎、叶呈水渍状腐烂,病部长有灰色霉层。成株期被害多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病,湿度大时,一般从叶缘或有水滴的叶面先发病,病斑呈椭圆形或弧形,起初呈水渍状,扩大后呈黄褐色,具轮纹,病部上长有灰色霉层。2、莴笋灰霉病的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清除病叶、病残体,保护
15、地加强通风,降低湿度,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莴笋种子用无病土育苗。(2)烟熏 发病初期,可选用3.5%噻菌灵烟剂或10%腐霉利烟剂、5%福异菌烟剂等烟熏,每亩每次用药25克,分放4-5个点,傍晚密闭棚室等烟熏,7天熏1次,连熏3-4次。(3)喷粉 可选用5%福异菌粉尘剂或6.5%硫菌霉威粉尘剂等喷粉,每亩每次用药1千克,早上或傍晚喷,7天1次,连喷3-4次。(4)化学防治 定植前几天,喷施42%噻菌灵悬浮剂3000-4000倍液,并灌根,然后定植。发病初期,可选用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或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2%噻菌灵悬浮剂1000-2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
16、粉剂600-8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800-12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隔7天1次,连喷3-4次。要及时尽早防治,并注意药剂交替使用,或用武夷菌素等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莴笋软腐病莴笋软腐病的防治方法莴苣软腐病又称水烂,主要为害结球莴苣肉质茎或根茎部。肉质茎染病,初生水浸状斑,深绿色不规则,后变褐色,迅速软化腐败。根茎部染病,根茎基部变为浅褐色,渐软化腐败,病情严重时可深入根髓部或结球内。病菌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借雨水飞溅、水流及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气温27
17、30、多雨条件下易发病,连作田、低洼积水,闷热、湿度大发病重。(1)重病地区或重病田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低洼田块应采用垅作或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病害流行期宜控制浇水。(2)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精细管理,田间农事活动应尽量避免产生伤口,发现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4)贮运期要注意通风降温。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莴笋病毒病莴笋病毒病的防治方法莴苣、莴笋病毒病的为害症状:苗期发病,第一片真叶出现淡绿或
18、黄白色相间的斑驳,叶缘出现缺刻,二、三片真叶染病初现明脉,逐渐现出黄绿相间的斑驳及花叶。成株染病,出现褐色坏死斑点,或叶片皱缩,叶缘下卷成筒状,植株矮化。采种株染病,病株抽薹后新生叶呈花叶状或出现浓淡相间的绿色斑驳,叶片皱缩变小,叶脉变褐或产出褐色坏死斑。花序减少,结实率下降。莴苣、莴笋病毒病的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来自越冬带毒,莴苣、莴笋或种子,播种带毒种子,苗期发病通过蚜虫传播病毒,以桃蚜传毒率最高,气温18摄氏度以上时发病重。防治方法一、选用抗病品种,紫叶型莴苣种子的带毒率比绿叶型低。二、选用无病种子。适期播种,播前、播后及时铲除田间杂草。三、发现蚜虫及时防除,减少传毒。可用
19、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四、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菌毒清AS300倍液或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至4次。采收前7至10天停止用药。斑潜蝇(鬼画符)潜叶蝇、斑潜蝇幼虫潜食叶片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形成隧道,有“鬼画符”之称。防治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类(新科、爱福丁)、灭蝇胺、杀虫双、卡死克等。*香菜温室白粉虱又叫小白蛾子。成虫和若虫吸取植物汁液,使叶片褪色、变黄、萎蔫,能分泌大量蜜露,污染果实和叶片。在北方,温室一年可生10余代,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危害。成虫有趋
20、嫩性,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持续发展,夏季的高温多雨抑制作用不明显,到秋季数量达高峰,集中危害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在北方由于温室和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可使白粉虱周年发生此虫世代重叠严重。寄主植物达600种以上,包括多种蔬菜、花卉、特用作物、牧草和木本植物等。尤偏嗜黄瓜、香菜、番茄、烟草、茄子和豆类。成、若虫聚集寄主植物叶背刺吸汁液,使叶片退绿变黄,萎蔫以至枯死;成、若虫所排蜜露污染叶片,影响光合作用,且可导致煤污病及传播多种病毒病。除在温室等保护地发生为害外,对露地栽培植物为害也很严重。温室条件下一年发生约10余代。(1)把好育苗关,培育无虫苗。育苗前熏蒸温室除去残余虫口,
21、清除杂草残株,在温室通风口加一层尼龙纱避免外来虫源。(2)尽量避免混栽:特别是黄瓜、西红柿、菜豆不能混栽。调整生产茬口也是有效的方法,即头茬安排芹菜、甜椒等白粉虱危害轻的蔬菜,二茬再种黄瓜、番茄(3)利用黄板诱杀成虫,黄色对白粉虱成虫有强烈诱集作用,在温室设置黄板(1米X0.7米纤维板或硬纸板,涂成橙皮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每亩用32-34块),诱杀成虫效果显著。黄板设置于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平,粘油一般使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均,7-10天重涂1次。注意防止油滴在作物上造成烧伤。(4)药剂防治:当平均每株成虫3头时用3%啶虫脒乳油1200倍液、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25%阿克泰水
22、分散粒剂3000倍液、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烯锭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1-2次。为害特点为害特点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叶背及嫩茎吸食汁液为害,造成叶片卷缩、植株萎蔫甚至枯死。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叶背及嫩茎吸食汁液为害,造成叶片卷缩、植株萎蔫甚至枯死。发生与流行发生与流行蚜虫喜少雨干旱,北方年发生10余代,南方则达数十余代,繁殖能力特强,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而且蚜虫三代以后可以孤雌胎生。桃蚜、甘蓝蚜以春秋两季严重,多数种类为寡食性或单食性,迁飞扩散寻找寄主植物时要反复转移尝食,所以可以传播许多种植物病毒病,造成更大的危害。
23、防治建议防治建议A、蚜虫喜躲藏在心叶叶背等阴暗处,应注意对嫩叶、嫩茎及生长点等重要部位喷药。B、瓜豆类作物对多种农药敏感,应选择高效、安全的防治剂,一般有效药剂以吡虫啉、啶虫咪、灭多威、功夫为主。小菜蛾小菜蛾的防治方法 小菜蛾主要危害十字花科作物。幼虫体长10-12毫米;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2-15毫米。每年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4-5月份(春峰)和8-11月份(秋峰)。成虫能短距离迁飞,20-30易发生。幼虫盛期用Bt乳剂200倍液,或用5%抑太保乳油液,卵孵化盛期用5%锐劲特悬浮剂每667平方米17ml-34ml,加水50L-75L,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幼虫2龄前用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蓝 莴苣 病虫害 防治 学习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