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精选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门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第一页,本课件共有51页学习目的:3学时正确的合理掌握抗生素及抗生素在急诊的应用。明确各种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特殊人群抗生素的应用杜绝抗生素的滥用,减少抗生素的耐药性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第二页,本课件共有51页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第三页,本课件共有51页抗菌药物选择已成为临床上最困难的用药决策,用药错误导致药费增加、治疗失败的现象屡屡发生。在对每例患者制订抗感染治疗方案前,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首先考虑以下的问题:第四页,本课件共有51页抗生
2、素使用理想目标 1、药物的有效性:有效控制感染,达到最佳疗效。要考虑细菌的敏感性(近期当地细菌耐药性结果如何)、药物在感染部位的分布(药物的组织浓度)、病情严重程度对药物的杀菌速率要求等。2、药物的安全性:有效预防和减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3、药物的经济性(药物经济学):在充分考虑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选用药物的价格、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口服静脉)、疗程合理等与治疗费用密切相关的问题4、药物的药代学药效学特点:根据药物的药代学药效学特点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给药剂量、给药间期。5、防止产生耐药菌株:主要应严格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另外还要考虑一些给药方法,如足够的剂量和血液(组织)
3、浓度,防止细菌在相对较大的抗菌药物浓度下产生耐药突变(防突变浓度,mutation preventing concentration,MPC);6、避免导致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第五页,本课件共有51页抗生素作用机制第六页,本课件共有51页抗生素作用机制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阻止核糖体蛋白合成损伤细菌细胞膜影响通透性阻断DNA、RNA的合成影响叶酸代谢第七页,本课件共有51页影响抗生素有效抗菌活性的因素能穿透细菌外膜:抗生素能穿透外膜的多寡,决定于分子的大小,分子愈小穿透外膜间孔愈易,进入菌体内的含量愈多能抵挡-内酰胺酶的水解能与PBPs位点相互作用:与PBPs结合越多,抗菌效能亦越大。第八页,
4、本课件共有51页抗生素分类及简介第九页,本课件共有51页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 内酰胺类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头霉素类 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 抗菌素抗菌素 单环菌素类单环菌素类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 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 氨基糖甙类氨基糖甙类 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抗菌药抗菌药 利福霉素类利福霉素类 糖肽类糖肽类 合成抗真菌药合成抗真菌药 合成抗菌药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喹诺酮类 磺胺类磺胺类第十页,本课件共有51页-内酰胺类抗生素 天然青霉素 (如青霉素G)耐酶青霉素 (如甲氧笨青霉素)青霉素类 氨基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 羧基磺基青霉素 酰脲类青霉素 抗G-杆菌青霉素 (如美西林
5、、替莫西林)-内 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酰 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肟)胺 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类 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匹罗)-内酰胺抑制剂(如棒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非 典 型 单环类 (氨曲南)-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 (先锋美他醇)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头孢烯类 (氟氧头孢、拉氧头孢)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1页一.各种内酰胺类抗生素 1、青霉素类 2、头孢菌素类 3、头霉素 4、内酰胺酶抑制剂 5、碳青酶烯类 6、其他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1页 青霉素类 1.抗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效果差)不耐酶: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及青霉素V等;耐酶:甲氧西林(新青)、
6、苯唑西林(新青)萘夫西林等;2.抗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效果差)美洛西林、替卡西林等;3.广谱不抗绿脓: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4.广谱抗绿脓: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及美洛西林等。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1页注射剂 一代头孢菌素主要有头孢唑林(1.8)、头孢氨苄(0.9)、头孢拉定(1.5)、头孢噻吩(0.7)头孢噻啶 特点 对G+包括P敏感或耐药的产酶的金葡菌抗菌作用优于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金葡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稳定性大于二、三代。对G-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不稳定,且对G-菌作用弱。对绿脓杆菌和多数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无效。某些一代品种有一定的肾毒性。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1页二代头孢菌
7、素特点:提高了对阴性杆菌内酰胺酶稳定性;抗阴性杆菌活性增强,比第一代头孢菌素强,而逊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阳性球菌包括产酶耐药金葡菌仍保留较好的活性,相当于或略逊于第一代头孢菌素,较三代强;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个别品种较强;对绿脓杆菌无效;肾毒性比一代低。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1页三代头孢菌素特点:对G阴性杆菌产生的广谱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明显超出一代和二代;抗菌谱广,对绿脓杆菌与厌氧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对G+球菌抗菌作用不如一代和某些二代;体内分布较广,多数品种组织通透性较好,各种体液、组织、滑膜腔或浆膜腔及脑膜炎症时脑脊液内均能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也能通
8、过胎盘抵达胎儿血液循环。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1页第四代头孢菌素:与第三代头孢相比,其主要药效学优点是对产染色体酶的细菌有效,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产染色体介导类酶的革兰氏阴性菌(AmpC+株)仍有效。头孢吡肟(Cefepime)对多种内酰酶稳定,抗菌活性较第三代头孢菌素强,t1/2为1.2-1.7h,80-92%由肾排出,蛋白结合力为5-10%.头孢匹罗(cefpirome)与三代头孢菌素比抗菌谱广,对G(+)球菌作用强,对某些染色体介导的内酰胺酶较稳定,t1/2为h,80-90%由肾排出,头孢克丁(cefclidin)对绿脓杆菌较头孢他定强4-16 倍,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较三代强,对各种
9、B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1页氯霉素广谱抑菌剂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革兰阳性菌强肠杆菌科细菌均对氯霉素较为敏感革兰阳性菌如白喉杆菌、李斯德菌属等大多敏感部分金葡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已相当耐药对厌氧菌的活性很好。脂溶性好,易透过血脑屏障 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1页氨基糖甙类链霉素 丁胺卡那庆大 妥布霉素卡那 萘替米星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1页九、抗结核药异菸肼、异菸腙乙胺丁醇利福平、利福定、利福喷丁、利福布丁吡嗪酰胺链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51页抗厌氧菌药甲硝唑及替硝唑 磷霉素磷霉素国内于1972年试制成功,1980年用于临床。本品具广谱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
10、菌属及沙雷菌属等有较高抗菌活性。对绿脓、变形、产气、肺炎杆菌和部分厌氧菌也有一定活性,但较内酰胺类稍差,体内的抗菌活性较体外强,由于结构的特点,与其他抗生素不产生交叉耐药性。本品口服30-40%由胃肠道吸收,半衰期1.5-2h,不良反应少。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1页抗真菌药多烯类:两性霉素B及脂质体咪唑类:酮康唑、咪康唑、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烯丙胺类和苄胺类:盐酸特比萘芬、盐酸萘替芬、丁萘芬浅表真菌感染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作用于DNA和蛋白合成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1页抗病毒药无环鸟苷、丙氧鸟苷拉米夫定、阿糖腺苷、干扰素抗艾滋病药:1、NRTIAZT、ddI、ddc、3TC、d4T、A
11、BC2、NNRTINevirapine、Delavirdine(地拉韦啶)Efavirenz(依非韦伦、施多宁)3、PIIdinavir(茚地那韦)、Ritonavir(利托那韦)、Saquinavir(沙奎那韦)、Nelfinavir(奈非那韦)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1页抗生素的不良反应1、皮疹2、血象的变化3、肝功能损伤4、肾功能损伤5、药物热6、软骨发育受影响7、过敏性休克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1页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天然性耐药获得性耐药:(1)染色体介导或者突变产生的耐药(2)质粒介导的耐药性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1页耐药性产生的机理阻止抗生素通过细菌外膜进入细胞内药物作用靶位的
12、结构改变灭活酶或者钝化酶的产生细菌的泵出机制其他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1页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1页一、选用抗生素时应考虑的问题一、选用抗生素时应考虑的问题 (一)是否为感染性疾病,院内还是院外感染?(二)可能为何种致病菌?(三)本地区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如何?(四)患者已用何种抗菌药?疗效如何?(五)患者有无功能低下?肝肾功能减退和药物过敏情况?(六)所选抗菌药是否针对可能的致病菌,对感染病灶是否有良好渗透性?有何毒副作用?(七)如为预防用药,是否符合指征?(八)是否要联合用药?如何联合?(九)给多大剂量?何种途径?疗程多长?(十)药价以及病人经济能力如何?第二十八页,本
13、课件共有51页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概念: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是指患者在尚无感染发生,但为防止可以发生的感染而应用抗生素。目的:在于防止一、二种特殊细菌侵入伤口或血循环而发生感染。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1页外科领域预防性应用:(用于预防术后感染)1、适应症:1)手术范围大、操作时间长、一旦感染后果凶险。如:髋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瓣膜置换术、颈脑手术,2)口咽部手术或原有风心、先心或人工瓣膜者做口腔、上呼吸道手术或操作;3)择期胆囊手术或远端小肠、结肠、直肠手术;4)经阴道子宫切除、剖腹产手术;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51页内科性疾病预防应用 一般不主张用,仅偶用于:预
14、防风湿复发流脑接触后性接触后预防留置导尿血液系统疾病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1页三、治疗性抗菌素应用三、治疗性抗菌素应用 已确定为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即为治疗性应用抗生素。(一)、经验性抗生素应用概念:当导致感染的致病菌及耐药性不明确时,根据患者来源、感染部位、抗生素治疗情况,及流行病学资料、经验性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则为经验性治疗或推理性治疗。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1页(二)临床一般如何选用抗菌素(二)临床一般如何选用抗菌素一些特殊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可用大剂量青霉素G,对胆道感染者可选用氧哌嗪青霉素或头孢哌酮;对绿脓杆菌感染,特别是有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发病者,即可用头孢他啶3-4g/d
15、;对真菌感染如是念珠菌感染首选氟康唑;菌血症或败血症者要用联合2-3种抗生素且剂量稍大,常用的是B内酰胺类加氨基糖甙类;但要警惕抗生素不是万能的,一旦有脓肿或细菌性赘生物形成,必需引流或手术切除赘生物,单用抗生素无法控制感染。对感染者用抗生素后仍然高热不退,除了考虑换抗生素外,应想到药物热。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1页(二)目标性抗生素应用当导致感染的致病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明确时选择对致病菌有效的抗生素,为目标性抗生素治疗。正确及时收集标本,作微生物检查;药敏结果是目标性抗生素治疗的基础;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正确使用抗生素。第三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1页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药物溶解、吸
16、收、分布、代谢及清除,药物溶解、吸收、分布、代谢及清除,决定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的时间决定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的时间 药效学药效学:血药浓度与药物治疗作用及毒副作用的关系血药浓度与药物治疗作用及毒副作用的关系(时间依赖性灭菌,浓度依赖性灭菌,抗生素后效应等)(时间依赖性灭菌,浓度依赖性灭菌,抗生素后效应等)抗菌活性的持续时间抗菌活性的持续时间:与药代动力学与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两者药效动力学两者相关相关(三)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第三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1页 抗菌活性参数抗菌活性参数 MIC:MIC: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抑菌浓度 MBC:MBC:最小杀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 药物对病原体杀
17、灭能力,不表明杀菌时间药物对病原体杀灭能力,不表明杀菌时间 药峰浓度药峰浓度/MIC/MIC 药时曲线下面积(药时曲线下面积(AUCAUC):):药物吸收程度药物吸收程度 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24hAUC/MIC24hAUC/MIC 血药浓度血药浓度MICMIC时间(时间(Time above the MIC,%Time above the MIC,%)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后效应(PAEPAE):):血药浓度血药浓度MICMIC或脱离或脱离 与抗生素接触,细菌生长仍受抑制的时间。与抗生素接触,细菌生长仍受抑制的时间。第三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1页抗生素分类抗生素分类 时间依赖性:血药浓度达M
18、IC45倍时,杀菌率饱和;杀菌率及范围取决于接触时间,TMIC(疗效相关主要参数)一次用药间期的40%,效佳;无或短PAE 浓度依赖性:血药浓度越高,杀菌率及杀菌范围越大;CMAX/MIC、AUC24/MIC为疗效相关主要参数,AUC/MIC25,效佳;有持续PAE 时间依赖而抗菌活性长久者:有PAE或T1/2较长;AUC24/MIC为疗效相关主要参数第三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1页四、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四、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目的:目的是扩大抗生素覆盖面,减少耐药菌的出现,提高抗生素疗效。联合用药指征 病因不明的严重感染:多见于原有基础病者,为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高热等。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
19、染;如心内膜炎、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等(如铜绿假单孢菌)。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如肠穿孔并化脓性腹膜炎。长期用药,细菌有产生耐药可能者,如结核病。第三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1页五、肾脏功能状态与药物剂量调整五、肾脏功能状态与药物剂量调整 肾功能降低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应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对剂量进行调整。Cockcroft Gault公式估计肌酐清除率。肌酐清除率=(140-年龄y 体重kg/(72血清肌酐mg/dl)。如果患者为女性,则需要将上述结果乘以0.85。使用公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只可用于患者的肾功能相对稳定(每日血清肌酐值升高不超过0.5mg/gl)时;应使用患者的理想体重,而
20、非当前体重,若患者存在严重肥胖或水肿时可进行相应调整。第三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1页 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1.可使用常用量抗菌药:大环、氯林可、氯霉素、强力、新生、异烟肼、利福平、甲硝唑等。2.必须适当调整的:青霉素、头孢、林可、乙胺丁醇、泰能、氨曲南。3.必须减少用量的:氨基糖、万古、5氟胞嘧啶。4.尽量不要选用的:四环素、多粘菌素、磺胺、奈啶、呋喃、二性霉素、酮康唑、咪康唑。第四十页,本课件共有51页1)可安全使用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曲南等;2)慎用的:氨基糖甙类、林可类、万古、泰能、TMP、呋喃类;3)忌用的:氯霉素、无味红霉素、四环素、
21、喹诺酮类、磺胺类。六六、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抗生素药物的选用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抗生素药物的选用第四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1页七七、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的选用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的选用 可优先选用的:青霉素、头孢、氨基糖甙、强力、氟喹诺酮、甲硝唑、氨曲南、泰能、呋喃类、乙胺丁醇等。慎用或减量的:苯唑青霉素、头孢哌酮、氯霉素、林可、新生、万古、利福平、异烟肼、磺胺、二性霉素等。不宜选用的: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多粘菌素、酮康唑、咪康唑等。第四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1页八、抗菌药物的疗程八、抗菌药物的疗程 急性感染在应用抗菌药物后疗效不显著,应在48-72小时内换药。一般急性感染,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继用2
22、-3天。败血症:病情好转、体温正常14天后再停药。严重感染(如心内膜炎、骨髓炎):疗程可达4-8周。特殊感染:如结核病,短程疗法亦需6个月以上。第四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1页九、门诊抗生素应用需注意事项:九、门诊抗生素应用需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给药途径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滥用而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和正常菌群失调。2.使用抗生素应当本着有效、足量原则,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定给药剂量和疗程,并注意监测其耐药性的变化,密切观察菌群失调的先兆。3.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或疑为病毒性疾病者,不使用抗生素。第四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1页4.发热原因不明者,应尽可能弄清病原学诊断后再使
23、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典型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出。5.从严掌握外用抗生素,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局部应用,易产生耐药菌株,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尤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宜使用,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杆菌肽、磺胺嘧啶银等。第四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1页6.联合应用抗生素应有明确的指证,并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防止不良反应。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并达到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目的。不可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特别是起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的。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指征是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及需长期用药防止
24、细菌产生耐药的情况。一般以二联为宜,-内酰胺类与氨基糖甙类宜联合应用。第四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1页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配伍禁忌、浓度、滴注速度。静脉滴注时,抗生素之间,抗生素和激素,维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之间,均可发生配伍禁忌或相互作用,使抗生素的活力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毒性反应。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及方法要视其血药浓度、毒副作用而定第四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1页选用抗生素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尽量能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引起宿主自身药群失调,而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于感染特别严重者,可选按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应
25、谨慎选用抗生素及酌情调整给药方案。第四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1页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禁止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对无感染迹象的病人,不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期间,为了减少带菌者,如果不能使用磺碳按类药物,可考虑应用抗生素。急性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3-5日,而临床效果不明显者,应当考虑调整剂量和给药途径,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第四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1页一般感染时,抗生素使用至体温正常或症状消失后72-96小时停药,对于急性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用药后72小时临床疗效不显著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其它敏感药物。11.为预防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在使用B-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试验。氨基糖甙类除非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行皮内试验。在使用过程中,应掌握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抢救。12.建立各类抗生素的出入库及消耗登记制度,对某些价格昂贵和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生素实行限制性应用。第五十页,本课件共有51页感谢大家观看第五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1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