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学课件分析教程文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灾害学课件分析教程文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学课件分析教程文件.ppt(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灾害学课件分析n n3 3、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n n II危害最大,人员伤亡最多危害最大,人员伤亡最多n n IIII分布广泛而有规律,多数呈点状线状分布分布广泛而有规律,多数呈点状线状分布n nIIIIII具有突发性,人类最难预防,研究早、投资多、见效具有突发性,人类最难预防,研究早、投资多、见效甚微。甚微。2n n一、地震灾害一、地震灾害一、地震灾害一、地震灾害n n(图片)(图片)n n(一)地震的涵义和相关要素(一)地震的涵义和相关要素(一)地震的涵义和相关要素(一)地震的涵义和相关要素n n自然界的一种特殊现象,地面突然自动
2、摇晃,持续一自然界的一种特殊现象,地面突然自动摇晃,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平静下来的现象。若震动得厉害,会造成房段时间后逐渐平静下来的现象。若震动得厉害,会造成房屋的倒塌、山崩地裂、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危害,屋的倒塌、山崩地裂、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危害,这就是地震灾害。这就是地震灾害。n n1 1、地震波、地震波、地震波、地震波n n地震波地震波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地震是从震源处释放出来的部分能是一种弹性波,地震是从震源处释放出来的部分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量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产生的振动以波的形地震产生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式传递能量,所谓弹性波即岩石受到震动
3、,其中各个质点所谓弹性波即岩石受到震动,其中各个质点产生规则的震动,然后回到原来静止的位置。产生规则的震动,然后回到原来静止的位置。34n n地地地地震震震震波波波波的的的的分分分分类类类类:地地震震波波可可以以在在三三维维空空间间向向任任何何空空间间传传播播,这这种种波波叫叫做做体体体体波波波波;但但地地球球是是有有边边界界的的,在在边边界界附附近近,体体波波延延伸伸出出另另一一种种沿沿着着地地面面传传播播的的波波,叫叫做做面面面面波波波波。其其中中体体波波又又包括包括纵波和横波纵波和横波纵波和横波纵波和横波。n n 地地震震发发生生时时在在震震源源处处同同时时产产生生纵纵波波和和横横波波,
4、由由于于纵纵波波的的传传播播速速度度比比横横波波快快,因因此此最最先先到到达达地地表表的的是是纵纵波波。纵纵波波使使人人感受到上下跳动,横波使人感受到左右晃动。感受到上下跳动,横波使人感受到左右晃动。n n一一个个地地震震波波记记录录图图最最先先记记录录的的总总是是振振幅幅小小、周周期期短短的的P P波波,然然后后依依次次是是S S波波、面面波波。一一般般情情况况下下S S波波和和面面波波到到达达时时振振动动最强烈,建筑物的破坏通常是由横波和面波造成的。最强烈,建筑物的破坏通常是由横波和面波造成的。2 2、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地震的震级和烈度n n地震震级:地
5、震震级:地震震级:地震震级: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少来划分,由地震仪记录到的各地地震的震幅,经过计算,由地震仪记录到的各地地震的震幅,经过计算后得到。后得到。19351935年,里克特(美)年,里克特(美)-里氏震级里氏震级各国划分地震震级的方法和标准不同。中国把地震分为各国划分地震震级的方法和标准不同。中国把地震分为9 9个级别:小地震(个级别:小地震(级)、有感地震(级)、有感地震(.级)、级)、中强地震(中强地震(.级)、强烈地震(级)、大地级)、强烈地震(级)、大地震(级)和巨大地震(震(级)和巨大地震(级)。级)。5体
6、波的传播方式6面波的传播方式7几种常见的震级标度几种常见的震级标度n n里氏震级里氏震级里氏震级里氏震级ML:ML:规定在震中距为规定在震中距为规定在震中距为规定在震中距为100km100km的地方,的地方,的地方,的地方,如果如果如果如果“标准地震仪标准地震仪标准地震仪标准地震仪”(伍德(伍德(伍德(伍德安德森地震仪,安德森地震仪,安德森地震仪,安德森地震仪,周期是周期是周期是周期是0.8s0.8s,放大倍数为,放大倍数为,放大倍数为,放大倍数为20802080)记录到的地震)记录到的地震)记录到的地震)记录到的地震波最大振幅是波最大振幅是波最大振幅是波最大振幅是1 1微米(注:仪器上记录到
7、微米(注:仪器上记录到微米(注:仪器上记录到微米(注:仪器上记录到1 1微米微米微米微米对应的实际地动位移是对应的实际地动位移是对应的实际地动位移是对应的实际地动位移是1/2080=0.000481/2080=0.00048微米),微米),微米),微米),震级为震级为震级为震级为0 0;如果振幅是;如果振幅是;如果振幅是;如果振幅是x x微米,震级为其对数。微米,震级为其对数。微米,震级为其对数。微米,震级为其对数。当然,当振幅是当然,当振幅是当然,当振幅是当然,当振幅是0.10.1微米时,震级为微米时,震级为微米时,震级为微米时,震级为lg0.1=-1lg0.1=-1n n面波震级面波震级M
8、s8n n地震烈度:地震烈度:地震烈度:地震烈度:地面及房屋等建(构)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地面及房屋等建(构)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n n,是由人为制定的,并非是仪器测定。我国将地震烈度划,是由人为制定的,并非是仪器测定。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分为1212度度。n n3 3、震中、震中距、等震线(、震中、震中距、等震线(地震构造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n n(二)地震的类型(二)地震的类型(二)地震的类型(二)地震的类型n n 1 1、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四大类:陷落地震、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四大类:陷落地震、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四大类:陷落地震、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四大类:
9、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以及人工诱发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以及人工诱发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以及人工诱发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以及人工诱发地震。n n 陷落地震陷落地震陷落地震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3%左右。陷落地震多发生于石灰岩左右。陷落地震多发生于石灰岩地区或矿区,由于石灰岩地区的岩溶作用、矿区采掘的巷地区或矿区,由于石灰岩地区的岩溶作用、矿区采掘的巷道使地下出现空洞,洞顶失去
10、支撑力而发生陷落,引起地道使地下出现空洞,洞顶失去支撑力而发生陷落,引起地表振动形成地震。高山地区的悬岩崩落也可以引起地震,表振动形成地震。高山地区的悬岩崩落也可以引起地震,但这种地震的规模比较小,影响的范围也很小。但这种地震的规模比较小,影响的范围也很小。9 地震构造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10n n 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其特点是仅局限于火山活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其特
11、点是仅局限于火山活动带,影响范围也不大。动带,影响范围也不大。19591959年夏威夷基拉委厄火山爆发年夏威夷基拉委厄火山爆发之前几个月就发生了一连串的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之前几个月就发生了一连串的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只占地震总数量7%7%左右。左右。n n 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
12、地震,占地震总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90%以上。是地球上数量最多、以上。是地球上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地震类型。其特点是活动频繁、持续时间长、规模最大的地震类型。其特点是活动频繁、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破坏性极强的地震,在自然灾害中危害最为分布范围广、破坏性极强的地震,在自然灾害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严重的一种。11n n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
13、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1959年年1010月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1987年,已记录到年,已记录到337337次地震,其次地震,其中中19621962年发生了年发生了6.1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82米长的裂米长的裂缝。这类地震不属于自然的范畴。缝。这类地震不属于自然的范畴。n n12n n2 2
14、2 2、根据地震的震源深度,还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根据地震的震源深度,还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根据地震的震源深度,还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根据地震的震源深度,还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震源深度为70300300千米千米n n 破坏性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般都不超过破坏性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般都不超过100100千米。千米。n n在我国,除东北和东海一带有少数中源地震以外,绝大多在我国,除东北和东海一带有少数中源地震以外,绝大多数地震的震源都在数地震的震源都在4040千米以内。千米以内。n n3 3
15、、按照地震发生的板块位置划分为:板缘地震(发生在按照地震发生的板块位置划分为:板缘地震(发生在按照地震发生的板块位置划分为:板缘地震(发生在按照地震发生的板块位置划分为:板缘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此类)、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此类)、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此类)、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的地震多属
16、此类)内部的地震多属此类)内部的地震多属此类)内部的地震多属此类)。n n 13n n(三)地震灾害的表现形式(三)地震灾害的表现形式(三)地震灾害的表现形式(三)地震灾害的表现形式n n地震发生时对地表及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严重地震发生时对地表及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严重损害,是一种灾害现象。这些破坏的表现形式总结起来包损害,是一种灾害现象。这些破坏的表现形式总结起来包括了地面破坏、振动破坏和次生灾害。括了地面破坏、振动破坏和次生灾害。n n1.1.地面破坏地面破坏n n2.2.振动破坏振动破坏n n3.3.次生灾害次生灾害14n n(四)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四)地震灾害的基本
17、特点(四)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四)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n n1 1 1 1、死亡人数多且危害大(、死亡人数多且危害大(、死亡人数多且危害大(、死亡人数多且危害大(诱发多种次生灾害,造成更大诱发多种次生灾害,造成更大的危害的危害)n n2 2、时空分布的广泛性和带状规律、时空分布的广泛性和带状规律n n3 3、爆发时间短且有周期性、爆发时间短且有周期性n n4 4、最难预报、最难预报n n目前还不能准确地预报它的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目前还不能准确地预报它的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地震预报三要素地震预报三要素)等信息。等信息。n n5 5、地震有利于形成矿藏、地震有利于形成矿藏n n石英、黄金石英
18、、黄金15n n(五)地震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五)地震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五)地震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五)地震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n n 1 1、形成原因、形成原因、形成原因、形成原因n n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内部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超过了岩石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内部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的强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这就是地震。(如图如图)n n I.I.I.I.地球内力因素地球内力因素地球内力因素地球
19、内力因素n n 这是产生地震灾害的根本原因这是产生地震灾害的根本原因.板块构造学说以简明的板块构造学说以简明的假说比较圆满的解释了全球主要地震带上的地震活动与板假说比较圆满的解释了全球主要地震带上的地震活动与板块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块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n n 洋脊裂谷带产生频繁、小而浅的地震(张裂性质地震)洋脊裂谷带产生频繁、小而浅的地震(张裂性质地震)n n 陆洋板块碰撞俯冲带上形成强烈的地震活动,比如环太陆洋板块碰撞俯冲带上形成强烈的地震活动,比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平洋地震带。n n n n n n 1617n n 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形成宽大而强烈的地壳变动带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形成宽大
20、而强烈的地壳变动带并形成相应宽大的地震带,比如欧亚地震带。并形成相应宽大的地震带,比如欧亚地震带。n n 板块运动使大陆内部不均一的块体之间相互挤压、剪板块运动使大陆内部不均一的块体之间相互挤压、剪切变形,产生板内地震。切变形,产生板内地震。n n II.II.II.II.自然外力的诱发自然外力的诱发自然外力的诱发自然外力的诱发n n 宇宙线宇宙线-不仅与人类疾病、气象灾害有关系,而且不仅与人类疾病、气象灾害有关系,而且与地震灾害也有。与地震灾害也有。n n 太阳黑子活动太阳黑子活动-太阳黑子数多的时候,地震每日频太阳黑子数多的时候,地震每日频数也变大。在太阳活动的三种周期中的短周期平均值为数
21、也变大。在太阳活动的三种周期中的短周期平均值为1111+0.460.46年,地震资料也表明,地震活动的强弱,也有年,地震资料也表明,地震活动的强弱,也有1111年左右的周期,太阳黑子增多或者射电辐射增强,地震也年左右的周期,太阳黑子增多或者射电辐射增强,地震也增多。增多。n n 行星运动周期行星运动周期-地球与太阳系八大行星相对于太阳运地球与太阳系八大行星相对于太阳运动的不同位置,其引力作用可对地球及人类产生影响。动的不同位置,其引力作用可对地球及人类产生影响。18n n月球的影响月球的影响-日月引力不仅影响着海洋,也同样影响日月引力不仅影响着海洋,也同样影响着陆地,可使陆地每天有着陆地,可使
22、陆地每天有1515厘米左右的上涨和下降。同时厘米左右的上涨和下降。同时每过每过18.618.6年月球有一次最大的向北偏斜,美国年月球有一次最大的向北偏斜,美国19331933、19531953、19711971年以及年以及19871987年的洛杉矶(年的洛杉矶(6.26.2级)地震都发生在月球极级)地震都发生在月球极限偏斜或接近这个时段。限偏斜或接近这个时段。n n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导致地球两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导致地球两极向赤道推压或自赤道向两极拉伸,打破了地幔物质的平极向赤道推压或自赤道向两极拉伸,打破了地幔物质的平衡状态,产生差异运动。进而产生地壳的不同块
23、体受力的衡状态,产生差异运动。进而产生地壳的不同块体受力的差异和差异运动,使一些地区应力场发生变化。差异和差异运动,使一些地区应力场发生变化。n n水在孕震中的作用水在孕震中的作用-提高岩石孔隙水压,能降低其有提高岩石孔隙水压,能降低其有效应力,导致岩石抗剪强度减弱。野外人工注水抽水实验:效应力,导致岩石抗剪强度减弱。野外人工注水抽水实验:n n当抽水时,随着断层面逐渐缺水,导致岩石强度增加和摩当抽水时,随着断层面逐渐缺水,导致岩石强度增加和摩擦力增大,断层被锁住,地震活动水平随之下降;注水时,擦力增大,断层被锁住,地震活动水平随之下降;注水时,随着岩石孔隙水压的上升,超过某临界值,断层蠕动复
24、活,随着岩石孔隙水压的上升,超过某临界值,断层蠕动复活,地震重新活跃。地震重新活跃。n n19n nIII.III.人为诱发因素人为诱发因素人为诱发因素人为诱发因素n n主要包括核爆炸引起地震、水库诱发地震、人工注水诱主要包括核爆炸引起地震、水库诱发地震、人工注水诱发地震等等情况。发地震等等情况。n n(六)世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六)世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六)世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六)世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n n世界地震分布图世界地震分布图n n全球大地震主要沿全球板块边界集中分布全球大地震主要沿全球板块边界集中分布n n 1 1、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n n分布着全球大部分浅源
25、大地震和中源地震,以及几乎分布着全球大部分浅源大地震和中源地震,以及几乎全部深源地震;这一带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巨大,占全球地全部深源地震;这一带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巨大,占全球地震释放总能量的震释放总能量的80%80%以上;带的形态狭窄、曲折。以上;带的形态狭窄、曲折。n n 2 2、欧亚地震带、欧亚地震带n n分布着除环太平洋带以外的大部分浅源大地震和其余分布着除环太平洋带以外的大部分浅源大地震和其余全部中源地震;地震带较宽且直线性强;地震活动频繁的全部中源地震;地震带较宽且直线性强;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集中。地区集中。n n20n n3 3、洋脊地震带、洋脊地震带、洋脊地震带、洋脊地震带n n分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灾害 课件 分析 教程 文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